《心声》教学实录.doc_第1页
《心声》教学实录.doc_第2页
《心声》教学实录.doc_第3页
《心声》教学实录.doc_第4页
《心声》教学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声教学实录该课获2007年北京市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王健/执教、整理一、检查预习情况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心声写了什么内容?生1:李京京非常想在公开课上朗读万卡,但是遭到了老师的拒绝和同学的嘲笑。一个偶然的原因,李京京得到了朗读万卡的机会。他充满感情的朗读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师:昨天布置预习的时候,我发给了大家一份学案。学案的第一部分是“链接材料”契诃夫的小说万卡。谁能说一说万卡与心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联系?生2:我觉得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处在自己不是特别喜欢的环境中。万卡被送去当学徒,受尽折磨。李京京生活得并不好,跟万卡的境遇很像。他和万卡一样都想离开这个地方,去寻找自己的爷爷。生3:心声写的这个故事是由万卡引起的。二、体验人物情感,探究“心声”含义1李京京为什么读万卡读得那么好?师:两篇小说的故事到底有哪些联系,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大家想一想李京京为什么能把万卡读得那么好?生1:因为他们有非常相似的生活经历。师:嗯,生活经历相似。你能不能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这一点。生1:92页24段第一句话,“哦,多叫人怀念的事,跟万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师:“多像多像啊”说明了李京京与万卡有相似之处。相似之处除了生活经历之外还有什么?生2:情感经历相似。师:对。这两个方面的相似导致李京京与万卡发生了共鸣,使得他把万卡朗读得那么感人。2找出李京京朗读的万卡中的段落。师:请具体说说李京京与万卡有哪些相似之处。我们来看学案的第二部分“体验探究”,共同完成表格。首先请大家找一找李京京一共朗读了几段万卡中的文字。生1:一共有段,19、22、26、54、56段。3说说这些文字引起了李京京的哪些心理活动。填写学案中的表格。师:我们先来看李京京朗读的第1段。首先看表格的第一部分“读万卡”,概括一下李京京朗读的这一段的内容。生1:万卡给爷爷写信,想到自己没爹没娘。这一段交待了万卡的身世。第一个空应该填万卡的身世。师:第二项“读自己”。李京京在朗读这一段的时候产生了很多联想,他都想到了什么?概括一下。生2:回忆乡下慈祥的爷爷和现在并不和睦的生活。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项:李京京读这一段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样的语调和语气?生3:他非常想读,可是因为声音沙哑,老师不让他读。他怕同学嘲笑,只能在小树林里轻声地读。师:李京京非常想朗读这篇课文,从文章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生4:89页11段,“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不安地扭动着身子”是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既想朗读这篇文章,又担心被拒绝。“眼巴巴地望着老师”是通过眼神描写传递出李京京心中的渴望。师:对。虽然写的是动作,反映的却是人物的心理。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李京京的心理活动呢?生:90页17段,“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哪怕几行字的一小段都能让李京京满足,说明他非常渴望。生:90页18段,“京京心跳起来,忍不住倚在一棵树上,又从书包里拿出那份讲义。讲义是新近印出来的,油墨味儿还是那么浓,那么香,真好闻。”“忍不住”,觉得油墨味儿都是香的,这些都能说明京京想读。生:90页15段,“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终于鼓足勇气明确提出要求,说明京京想朗读。生:89页7段,“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一个“缠”字,还有“神情恍惚”,都能看出京京多么喜欢这篇文章。师:一个“缠”字,太妙了。“剪不断,理还乱”,写出了京京欲罢不能的感觉。李京京这么渴望朗读万卡,程老师却干干脆脆地拒绝了他。原因是什么呢?生(众):京京嗓子沙哑。师:仅仅是嗓子沙哑呀,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原因。你们可以想一想,李京京那么渴望朗读课文,却被程老师干干脆脆地拒绝了,心里会是什么滋味?生(众):很难受,很委屈。师:一个人在心中委屈,又无处倾诉的时候,他朗读的声音应该是很轻、很低的。这是李京京朗读这一段时语气、语调“轻轻地”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李京京是在放学后一个人躲在小树林里读,他怕别人听见,尤其是怕同学听见,遭到嘲笑,所以只能是轻轻地读。“亲爱的爷爷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师轻轻地、充满感情地范读这一段。)4课堂交流,探究“心声”含义。(1)交流表格所填内容。师:李京京还朗读了另外四段,你喜欢哪一段呢?选一段完成这个表格。(生完成表格。师巡视。)(2)朗读李京京读的几段文字。师:现在假如你就是李京京,你能不能选一段给大家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一生试读。)师:读得好不好?(生纷纷点头。)师:万卡是在哭诉呀。读得很到位。(生再读。)师:你为什么这次要这么处理?生1:我觉得万卡是在老板出去的时候偷偷写的信,他怕被老板发现,不敢哭,只能是轻轻地。(3)探究“心声”的含义。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感情读出了李京京的心声。我们还回到刚上课时的那个问题:万卡与心声有什么联系?大家在读学案“链接材料”时可能已经发现,我从小学语文课本上复印下来的万卡和李京京朗读的万卡并不一样,它们有什么区别呢?生2:李京京朗读的万卡里面有一段小学课文中没有,是写奥尔迦的这一段。师:这是因为万卡原文较长,在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时删掉了一部分。可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认为这一段并不重要,所以删掉了。那么黄蓓佳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写入心声呢?生3:如果没有这一段就不能写出京京对友情的渴望。师:你能说说李京京还有什么其他的渴望吗?(师板书:渴望、友情。)生3:他渴望亲情,还渴望得到一种平等的机会。(师板书:亲情、平等。)生4:还有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师板书:尊重、理解。)师:李京京所有的渴望加在一起就是他的生(众):心声。三、转换角色,倾吐心声师: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走进了李京京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他的心声。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说。现在假如你就是李京京或者是赵小桢,也可以是林蓉、周海,也可以是程老师,你最想对谁说一番什么样的话,请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课件展示。)要求:选好一个角色。你可以是李京京,也可以是赵小桢,或者是林蓉、周海、程老师。选好倾诉的对象。符合人物性格,倾吐真情实感。(生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声,完成后全班交流。)生1:我选择的人物是程老师,倾诉的对象是李京京。这一堂公开课,我上得非常有意义。并不是这节课我上得有多么好,而是你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的错误。我要为我以前对你的态度感到抱歉。感谢你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一位好老师。以后我将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师:非常好,我觉得这应该就是程老师的心声。生2:我选择的是赵小桢,倾诉的对象是李京京。李京京,你真是我学习的榜样。你说的没错,我之前读得确实不对。听了你的朗读后,我万分感慨。你把我们仿佛也带进了万卡的世界。我明白无论什么人提出的意见都是应该得到认真对待的。我应该理解你,尊重你的看法。我希望咱们以后能一起快乐地探讨问题。师:大家写得很好。其实我最希望大家以两种角色来倾吐心声,一个是李京京会在课下对程老师说些什么,因为这涉及到我们如何评价程老师的问题。程老师是一个坏老师吗?我觉得不能这么说。程老师是一个有缺点的好老师,虽然她的缺点很明显。但她毕竟在课上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而且请大家注意课文中的描写,她是过了很长时间,才走到李京京面前,用颤抖的声音让他把课文读完的。这也就说明程老师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大家也不要忘记小说的开头是怎么描写的,程老师多大年龄?二十多岁。同学们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家长、老师跟你没完没了,你会很反感吧。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家长、老师应该给我们一个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一位老师,她是从走出大学校门、登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吗?绝对不是。优秀老师不是天生的,也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给她一个成长的空间,让老师一步步地走向优秀,走向完美。所以我最想听的是大家以李京京的身份对程老师说话。另外,有没有以林蓉、周海的角色倾吐心声的?(有些学生微微地笑了,轻轻地摇摇头。)应该没有吧?好像这是两个很次要的小配角,有点像戏剧中的路人甲、路人乙一样,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但是你不要忘了在李京京纠正赵小桢朗读受到嘲笑后,李京京走出教室很远,后面还传来嘲笑的声音。这声音不仅仅是赵小桢一个人发出的吧?还有谁呀?有林蓉,有周海。他们也在无意中伤害了一颗幼小的心灵。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无意中伤害过其他的同学呢?(生在沉思。)所以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同学能够带着思考走出今天的课堂,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我们身边的“李京京”、我们身边的“赵小桢”、我们身边的“程老师”。四、布置作业下课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李京京写给爷爷的信又会写上哪些内容?依据文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李京京给爷爷的信。附:板书设计心声渴望亲情友情平等理解尊重情动于中,发乎于外王健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体验式阅读是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可以很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一、借助体验式阅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呼唤在教学中倡导体验式教学。但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那就是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教师讲析轻学生解读、重理性分析轻学生体验的“把持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束缚和压制着学生的个性体验、创造思维和学习动力,直接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以心声一课来说,教师在处理这样的文章时往往以理性分析为主,把课堂的着重点放在分析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文章主旨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即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运用较好,也不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去一步步地分析,最终还是不能摆脱理性分析的窠臼。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固然重要,但对于心声这样相对浅显的儿童小说来说,如果只是侧重理性分析,常常会使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于是就出现了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怪现象,一篇文章学生自己读起来津津有味,经过教师一讲,不但未能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奥妙所在,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反而觉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以体验式阅读的方法,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用学生自己的感悟完成自我感动,实现心灵的撞击。充分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整节课始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对小说反映的问题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认真思考如何对待自己身边的“李京京”与“程老师”,享受到阅读小说带来的审美乐趣。二、情动于中,发乎于外,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语文基本能力学生阅读一篇小说或者是散文这类以记叙为主的文章,首先应该立足于对作品内容、形象、语言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心声这样看似浅显,实际内涵丰富的小说,学生如果不能用心去感悟,所得必然是肤浅的、表面的,只有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阅读之中,让自己的心与小说中的人物一起跳动,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东西。学生仅有内心的感悟还远远不够,语文教学的任务也仅仅是完成了一半。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感情、会表达、会交流的人。深刻的思想、丰富健康的感情来自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良好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训练。不可否认,有些时候学生对作品的感悟确实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妙处尽在不言中。但是不能每一篇都是这样,否则就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心声一课在学生有了内心的感悟后,还需要他们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的理解。表达的形式则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通过朗读,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写作。在这节课中,我首先采取了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说明他们已经深入到文章之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之中了。尤其是一位女生朗读了一段之后,欲罢不能轻轻抽泣的举动更是已经与作品发生共鸣的最好注脚,而她饱含感情的朗读则很好地传递出她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课堂的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倾吐心声”,以及最后布置的作业,课下完成李京京给爷爷的信,这两个环节运用写作的方式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悟外化为具体的语言文字,实现了对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这节课的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倾吐心声”,我特别强调要选好一个角色,选好倾诉的对象,让学生明白表达首先要弄清表达对象是谁,然后去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安排相应的内容,这样做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较好效果的。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我要求学生课下完成李京京给爷爷的信。在巩固这节课教学效果的同时,又一次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三、合理确定体验对象,适时引导,师生交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体验式阅读要给学生一个“抓手”,一个指向,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确定一个供学生体验的对象,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体验。一篇文章,学生阅读之后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引发联想,投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如果没有教师预先设定的体验对象,学生关注的可能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甚至可能对作品产生错误的解读。体验式阅读固然是一种个性化的东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属正常,但也要读出的是“哈姆雷特”才行,决不能把“哈姆雷特”读成林黛玉、孙悟空或是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