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诗整理.doc_第1页
闺怨诗整理.doc_第2页
闺怨诗整理.doc_第3页
闺怨诗整理.doc_第4页
闺怨诗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闺幽怨谁识得诗歌分类鉴赏之闺怨诗 学习目标: 1了解该类诗的主题范围 2识记该类诗的意象 3把握该类诗的语言特色 4掌握该类诗的表达技巧一、主题思想: 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 寂寞、孤独、冷清; 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 生幽怨悲愤。 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 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借此暗指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二、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 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 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 类意象。三、常见技巧 :乐景写哀愁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烘托 渲染 衬托 对比 抑扬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四、闺中人的身份1.宦妇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解、凝妆:盛妆。、悔教:悔使。译文: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赏析:这是闺怨、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2.商妇罗贡曲刘彩春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赏析:诗中描写一位商妇对聚少离多的怨恨,丈夫外出经商久久不归,这位商妇发出“朝朝误妾期”的怨辞,与“朝朝江口望”一样,朝思暮想、一往情深的结果却是行踪无定、杳无音信。后两句则更是突发奇想,将重心落在“早知”上,写她的悔恨之意。早知潮水有信,还不如嫁个弄潮儿,强如嫁给失信的商人,落到今天独守空房的境地,如此落笔,奇思异想,可见思之深,怨之切。 3.宫妇后宫词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赏析 诗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画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4.征人妇子夜吴歌 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任凭秋风吹,怎么也吹不尽,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什么时候才能平定敌人(胡人),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赏析: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5、 闺怨诗的情感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一: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二: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春怨 (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撷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寄希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却被不知趣的黄莺惊扰了她的美梦。表现 了女子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和对丈夫的思念、想往。梦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整首词短短的两句二十七个字,字字精炼,句句精彩;把一个独守闺房盼郎归的女子的那种期盼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女子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陇西行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闺中女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 还在梦境中盼望他早日回来团聚,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 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寄征衣(元)姚遂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宫 怨诗) 秋夕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诗中描写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宫女那种哀 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 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独到之所在。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五:表现闺中人的伤春、惜春 蝶恋花 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词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六: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 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七: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托志帷房” 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 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 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层曲折。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 太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 “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另有辛弃疾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逐句赏析: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陈皇后再度承宠。事实上,长门赋并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书上也没有陈皇后被废后复得宠幸的记载。正如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脉脉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词人似为陈皇后而伤感,其实是为自己伤感。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辛弃疾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不免对它痛惜、失望。在词的上片,春的离去,实际上喻指国家的败落。他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但国势却如残春,风雨飘摇。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可是事与愿违,眼见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异常苦痛、矛盾。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痛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哀叹自己遭受小人妒忌,无法大展宏图的悲惨命运。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杨玉环、赵飞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个是唐玄宗的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安史乱中被缢死马嵬坡下;一个是汉成帝宠极一时的皇后,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后自杀。词人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此刻正与同事一道饮酒话别。在这闲暇之时,他的愁,依然是家国之愁、命运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闲愁最苦”,才说道,不要去倚靠高楼,否则会看见斜阳坠落烟柳中,令人伤心断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望江南);“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北宋柳永蝶恋花)从这些词中,读者可以想见:靠着高楼,会看见一点点下坠的残阳、苍茫迷蒙的江水、轻烟笼罩的垂柳。这些都会令人伤悲。所以,辛弃疾说“休去倚危楼”,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国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经太多太多了。羁旅行役诗专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初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 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 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高考试题】 阅读下 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 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 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 要说明理由。【高考试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 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 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 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 析。(6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闺思 张仲素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 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 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1) 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 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 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点绛唇 李清照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