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课程设计-卧式钻镗组合机床液压系统.doc_第1页
液压课程设计-卧式钻镗组合机床液压系统.doc_第2页
液压课程设计-卧式钻镗组合机床液压系统.doc_第3页
液压课程设计-卧式钻镗组合机床液压系统.doc_第4页
液压课程设计-卧式钻镗组合机床液压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 卧式钻镗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卧式钻镗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机制机制 15121512 姓姓 名名 桂新睿桂新睿 学学 号号 1534120715341207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夏庆国夏庆国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 等等 级级 评阅签字评阅签字 评阅日期评阅日期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系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系 20172017 年年 1212 月月 2 目录 序言 4 一 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 5 二 工况分析 5 2 1 确定执行元件 5 2 2 分析系统工况 5 2 3 负载循环图和速度循环图的绘制 6 2 4 确定系统主要参数 8 2 4 1 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 8 2 4 2 确定液压缸主要尺寸 8 2 4 3 计算最大流量需求 9 2 5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10 2 5 1 速度控制回路的选择 10 2 5 2 换向和速度换接回路的选择 11 2 5 3 油源的选择和能耗控制 12 2 5 4 压力控制回路的选择 13 2 6 液压元件的选择 14 2 6 1 确定液压泵和电机规格 15 2 6 2 阀类元件和辅助元件的选择 16 2 6 3 油管的选择 18 3 2 6 4 油箱的设计 19 2 7 液压系统性能的验算 20 2 7 1 回路压力损失验算 20 2 7 2 油液温升验算 21 附 手绘液压系统图 4 序言序言 作为一种高效率的专用机床 组合机床在大批 大量机械加工生产中应 用广泛 本次课程设计将以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设计为例 介绍该组合 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其中包括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 工况分析 主要参数确定 液压系统原理图的拟定 液压元件的选择以及系统 性能验算等 组合机床是以通用部件为基础 配以按工件特定外形和加工工艺设计的 专用部件和夹具而组成的半自动或自动专用机床 组合机床一般采用多轴 多 刀 多工序 多面或多工位同时加工的方式 生产效率比通用机床高几倍至几 十倍 组合机床兼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点 在大批 大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 用 并可用以组成自动生产线 组合机床通常采用多轴 多刀 多面 多工位 同时加工的方式 能完成钻 扩 铰 镗孔 攻丝 车 铣 磨削及其他精加 工工序 生产效率比通用机床高几倍至几十倍 液压系统由于具有结构简单 动作灵活 操作方便 调速范围大 可无级连读调节等优点 在组合机床中得 到了广泛应用 液压系统在组合机床上主要是用于实现工作台的直线运动和回转运动 如果动力滑台要实现二次进给 则动力滑台要完成的动作循环通常包括 原位 停止快进 I 工进 II 工进死挡铁停留快退原位停止 一 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计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 卧式钻镗组合机床动力头要完成快进 工进 快退 原位停止的工作循环 最大切削力为 FL 10000N 动力头自重 FG 19000N 工作进给要求能在 0 02 1 2m min 范围内无级调速 快进 快退速度为 6m min 工进行程为 5 100mm 快进行程为 300mm 导轨型式式平导轨 其摩擦系数取 fs 0 2 fd 0 1 往复运动的加减速时间要求不大于 0 5s 二 工况分析 2 1 确定执行元件 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特点要求液压系统完成的主要是直线运动 因此液压 系统的执行元件确定为液压缸 2 2 分析系统工况 在对液压系统进行工况分析时 本设计实例只考虑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所受 到的工作负载 惯性负载和机械摩擦阻力负载 其他负载可忽略 1 工作负载 FW 工作负载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机器特定的工作情况而产生的负载 对于金 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来说 沿液压缸轴线方向的切削力即为工作负载 即 10000N W F 2 惯性负载 最大惯性负载取决于移动部件的质量和最大加速度 其中最大加速度可通 过工作台最大移动速度和加速时间进行计算 已知加 减速时间为 0 4s 工作 台最大移动速度 即快进 快退速度为 6m min 因此惯性负载可表示为 N t v g G t v mFm484 7 4 08 9 60600091 3 阻力负载 阻力负载主要是工作台的机械摩擦阻力 分为静摩擦阻力和动摩擦阻力两部分 静摩擦阻力 NFfF Nsfs 0038000912 0 动摩擦阻力 NFfF Ndfd 0091000911 0 根据上述负载力计算结果 可得出液压缸在各个工况下所受到的负载力和 液压缸所需推力情况 如表 2 1 所示 表 2 1 液压缸在各工作阶段的负载 单位 N 6 注 此处未考虑滑台上的颠覆力矩的影响 2 3 负载循环图和速度循环图的绘制 根据表 2 1 中计算结果 绘制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负载循环图如 图 2 1 所示 图 2 1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负载循环图 图 2 1 表明 当组合机床动力滑台处于工作进给状态时 负载力最大为 13222 2N 其他工况下负载力相对较小 所设计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速度循环图可根据已知的设计参数进 行绘制 已知快进和快退速度 快进行程 工进min 6 21 mvv mml003 1 行程 快退行程 工进速度 0 02 1 2mm min 根据上mml030 2 mml230 3 2 v 述已知数据绘制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速度循环图如图 2 2 所示 工况负载组成负载值 F总机械负载 F F m 起动 F fs F 3800N4222 2N 加速 F fd F m F 4284 7N4760 8N 快进 F fd F 1900N2111 1 N 工进 F fd F t F 11900 N13222 2N 反向起动 F fs F 3800N4222 2 N 加速 F fd F m F 2868 7N2985 2N 快退 F fd F 1900 N2111 1N 7 图 2 2 组合机床液压系统速度循环图 2 4 确定系统主要参数确定系统主要参数 2 4 1 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 所设计的动力滑台在工进时负载最大 其值为 13222 2N 其它工况时的负 载都相对较低 按照负载大小或按照液压系统应用场合来选择工作压力的方法 初选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4 5MPa 1 P 2 4 2 确定液压缸主要尺寸确定液压缸主要尺寸 由于工作进给速度与快速运动速度差别较大 且快进 快退速度要求相等 从降低总流量需求考虑 应确定采用单杆双作用液压缸的差动连接方式 通常 利用差动液压缸活塞杆较粗 可以在活塞杆中设置通油孔的有利条件 最好采 用活塞杆固定 而液压缸缸体随滑台运动的常用典型安装形式 这种情况下 应把液压缸设计成无杆腔工作面积是有杆腔工作面积两倍的形式 即活塞 1 A 2 A 杆直径 d 与缸筒直径 D 呈 d 0 707D 的关系 工进过程中 当孔被钻通时 由于负载突然消失 液压缸有可能会发生前 冲的现象 因此液压缸的回油腔应设置一定的背压 通过设置背压阀的方式 8 选取此背压值为 0 8MPa 2 P 快进时液压缸虽然作差动连接 即有杆腔与无杆腔均与液压泵的来油连接 但连接管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压降 且有杆腔的压力必须大于无杆腔 p 估算时取0 5MPa 快退时回油腔中也是有背压的 这时选取背压值p 0 6MPa 2 P 工进时液压缸的推力计算公式为 11221112 2 m FA pA pA pAp 式中 F 负载力 m 液压缸机械效率 A1 液压缸无杆腔的有效作用面积 A2 液压缸有杆腔的有效作用面积 p1 液压缸无杆腔压力 p2 液压有无杆腔压力 因此 根据已知参数 液压缸无杆腔的有效作用面积可计算为 23 6 2 11 103 22 10 2 8 0 54 3222 21 2 m P P F A m 液压缸缸筒直径为 mmAD36 71 10004 0 4 4 6 1 由于有前述差动液压缸缸筒和活塞杆直径之间的关系 d 0 707D 因此活 塞杆直径为 d 0 707 71 36 50 45mm 根据 GB T2348 1993 对液压缸缸筒内径 尺寸和液压缸活塞杆外径尺寸的规定 圆整后取液压缸缸筒直径为 D 80mm 活塞杆直径为 d 50mm 此时液压缸两腔的实际有效面积分别为 232 1 1003 54 mDA 2322 2 1006 34 mdDA 9 2 4 3 计算最大流量需求计算最大流量需求 工作台在快进过程中 液压缸采用差动连接 此时系统所需要的流量为 q快进 A1 A2 v1 8 27 L min 工作台在快退过程中所需要的流量为 q快退 A2 v2 12 85L min 工作台在工进过程中所需要的流量为 q工进 A1 v1 0 25 L min 其中最大流量为快退流量为 12 85L min 根据上述液压缸直径及流量计算结果 进一步计算液压缸在各个工作阶段 中的压力 流量和功率值 如表 2 2 所示 表 2 2 各工况下的主要参数值 负载 F 进油压力 j P回油压力 b P所需流量 Q 输入功率 P 工作循环计算公式 NMPaMPaL minkW 差动快进 F p A2 j P 1 A 2 A Q v 1 A 2 A P Q j P 2111 12 352 858 250 168 工进 F j P 2 APb 1 A Q 1 Av P Q j P 13222 23 33 06 0150 016 快退 F j P 1 APb 2 A Q 2 Av 2111 12 380 3511 20 68 10 注 1 差动连接时 液压缸的回油口之间的压力损失 而 Pap 5 105 ppp jb 2 快退时 液压缸有杆腔进油 压力为 无杆腔回油 压力为 j P b P 2 5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根据组合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任务和工况分析 所设计机床对调速范围 低速稳定性有一定要求 因此速度控制是该机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速度的换 接 稳定性和调节是该机床液压系统设计的核心 此外 与所有液压系统的设 计要求一样 该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应尽可能结构简单 成本低 节约能源 工 作可靠 2 5 1 速度控制回路的选择速度控制回路的选择 工况表 3 表明 所设计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在整个工作循环过程中所需要的 功率较小 系统的效率和发热问题并不突出 因此考虑采用节流调速回路即可 虽然节流调速回路效率低 但适合于小功率场合 而且结构简单 成本低 该 机床的进给运动要求有较好的低速稳定性和速度 负载特性 因此有三种速度控 制方案可以选择 即进口节流调速 出口节流调速 限压式变量泵加调速阀的 容积节流调速 钻镗加工属于连续切削加工 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变化不大 因 此钻削过程中负载变化不大 采用节流阀的节流调速回路即可 但由于在钻头 钻入铸件表面及孔被钻通时的瞬间 存在负载突变的可能 因此考虑在工作进 给过程中采用具有压差补偿的进口调速阀的调速方式 且在回油路上设置背压 阀 由于选定了节流调速方案 所以油路采用开式循环回路 以提高散热效率 防止油液温升过高 2 5 2 换向和速度换接回路的选择换向和速度换接回路的选择 所设计多轴钻床液压系统对换向平稳性的要求不高 流量不大 压力不高 P Q j P 11 所以选用价格较低的电磁换向阀控制换向回路即可 为便于实现差动连接 选 用三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由前述计算可知 当工作台从快进转为工进时 进入 液压缸的流量由 8 25L min 降为 0 25 L min 可选二位二通行程换向阀来进行速 度换接 以减少速度换接过程中的液压冲击 由于工作压力较低 控制阀均用 普通滑阀式结构即可 由工进转为快退时 在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单向阀以实现 速度换接 为了控制轴向加工尺寸 提高换向位置精度 采用死挡块加压力继 电器的行程终点转换控制 a 换向回路 b 速度换接回路 图 2 3 换向和速度切换回路的选择 2 5 3 油源的选择和能耗控制油源的选择和能耗控制 表 2 2 表明 本设计多轴钻床液压系统的供油工况主要为快进 快退时的 低压大流量供油和工进时的高压小流量供油两种工况 若采用单个定量泵供油 显然系统的功率损失大 效率低 在液压系统的流量 方向和压力等关键参数 确定后 还要考虑能耗控制 用尽量少的能量来完成系统的动作要求 以达到 节能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在图 2 2 工况图的一个工作循环内 液压缸在快进和快退行程中要求油源 以低压大流量供油 工进行程中油源以高压小流量供油 其中最大流量与最小 流量之比 而快进和快退所需的时间与工进所 6 5125 0 9 12 minmax qq 1 t 需的时间分别为 2 t svlvlt9 70230 70200 33111 svlt36 6050 30 222 上述数据表明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 液压油源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高压小 12 流量供油状态 只有小部分时间工作在低压大流量供油状态 从提高系统效率 节省能量角度来看 如果选用单个定量泵作为整个系统的油源 液压系统会长 时间处于大流量溢流状态 从而造成能量的大量损失 这样的设计显然是不合 理的 如果采用单个定量泵供油方式 液压泵所输出的流量假设为液压缸所需要 的最大流量 12 9L min 假设忽略油路中的所有压力和流量损失 液压系统在整 个工作循环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功率估算为 快进时 KwQPP j 186 0 工进时KwQPP j 772 0 快退时 KwQPP j 361 0 如果采用一个大流量定量泵和一个小流量定量泵双泵串联的供油方式 由 双联泵组成的油源在工进和快进过程中所输出的流量是不同的 此时液压系统 在整个工作循环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功率估算为 快进时 KwQPP j 186 0 工进时 大泵卸荷 大泵出口供油压力几近于零 因此 KwQPP j 014 0 快退时 KwQPP j 361 0 除采用双联泵作为油源外 也可选用限压式变量泵作油源 但限压式变量 泵结构复杂 成本高 且流量突变时液压冲击较大 工作平稳性差 最后确定 选用双联液压泵供油方案 有利于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如图 2 4 所示 图 2 4 双泵供油油源 13 2 5 4 压力控制回路的选择压力控制回路的选择 由于采用双泵供油回路 故采用液控顺序阀实现低压大流量泵卸荷 用溢 流阀调整高压小流量泵的供油压力 为了便于观察和调整压力 在液压泵的出 口处 背压阀和液压缸无杆腔进口处设测压点 将上述所选定的液压回路进行整理归并 并根据需要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最后画出液压系统原理图如图 2 5 所示 为了解决滑台快进时回油路接通油箱 无法实现液压缸差动连接的问题 必须在回油路上串接一个液控顺序阀 8 以阻止油液在快进阶段返回油箱 同 时阀 7 起背压阀的作用 为了避免机床停止工作时回路中的油液流回油箱 导致空气进入系统 影 响滑台运动的平稳性 图中添置了一个单向阀 13 考虑到这台机床用于钻孔 通孔与不通孔 加工 对位置定位精度要求较 高 图中增设了一个压力继电器 12 当滑台碰上死挡块后 系统压力升高 压 力继电器发出快退信号 操纵电液换向阀换向 在进油路上设有压力表开关和压力表 钻孔行程终点定位精度不高 采用 行程开关控制即可 14 图 2 5 液压系统原理图 动动 作作 1YA 2YA 行程阀行程阀 快快 进进 工工 进进 快快 退退 停停 止止 2 6 液压元件的选择液压元件的选择 本设计所使用液压元件均为标准液压元件 因此只需确定各液压元件 15 的主要参数和规格 然后根据现有的液压元件产品进行选择即可 2 6 1 确定液压泵和电机规格确定液压泵和电机规格 1 计算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由于本设计采用双泵供油方式 大流量液压泵只需在快进和快退阶段向液 压缸供油 因此大流量泵工作压力较低 小流量液压泵在快速运动和工进时都 向液压缸供油 而液压缸在工进时工作压力最大 因此对大流量液压泵和小流 量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分别进行计算 根据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计算方法 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可表示为液 压缸最大工作压力与液压泵到液压缸之间压力损失之和 对于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 选取进油路上的总压力损失 0 5MPa 同时考虑到压力继电器的可靠动作要求压力继电器动作压力与p 最大工作压力的压差为 0 5MPa 则液压泵最高工作压力为 0 5MPa 4 36MPa p P 1 pp 因此泵的额定压力 1 25 4 36Pa 5 45MPa r p 2 计算总流量 工进时所需要流量最小是 0 25L min 设溢流阀最小流量为 2 5L min 则小流 量泵的流量 1 1 0 25 2 5 L min 2 775L min 1p q 快进快退时液压缸所需的最大流量为 12 9L min 则泵总流量 1 1 12 9L min 14 2L min 即大流量泵的流量 p q 14 2 2 775 L min 11 43L min 2p q p q 1p q 据据以上液压油源最大工作压力和总流量的计算数值 查阅有关样本 采用 YB 4 12 型的双联叶片泵 该泵额定压力 6 3MPa 额定转速为 960r min 表 2 5 液压泵参数 元件名称规格 16 额定流量 1 minL 额定压力 MPa型号 双联叶片泵166 3MPa YB 4 12 取容积效率为 0 95 则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为 min 592 141000 95 0 960 124 Lqp 3 电机的选择 由于液压缸在快退时输入功率最大 这时液压泵工作压力为 2 18MPa 流 量为 14 6L min 取泵的总效率 则液压泵驱动电动机所需的功率为 0 75 p KWKW qp P p pp 67 0 75 0 60 6 1418 2 根据上述功率计算数据 此系统选取 Y90L 6 型电动机 其额定功率 额定转速r min KWPn1 1 910 n n 2 6 2 阀类元件和辅助元件的选择阀类元件和辅助元件的选择 图 2 5 液压系统原理图中包括调速阀 换向阀 单项阀等阀类元件以及滤 油器 空气滤清器等辅助元件 1 阀类元件的选择 根据上述流量及压力计算结果 对图 2 5 初步拟定的液压系统原理图中各 种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进行选择 其中调速阀的选择应考虑使调速阀的最小稳 定流量应小于液压缸工进所需流量 通过图 2 5 中 4 个单向阀的额定流量是各 不相同的 因此最好选用不同规格的单向阀 图 2 5 中溢流阀 2 背压阀 7 和顺序阀 8 的选择可根据调定压力和流经阀的 额定流量来选择阀的型式和规格 其中溢流阀 2 的作用是调定工作进给过程中 小流量液压泵的供油压力 因此该阀应选择先导式溢流阀 连接在大流量液压 泵出口处的顺序阀 8 用于使大流量液压泵卸荷 因此应选择外控式 背压阀 7 的作用是实现液压缸快进和工进的切换 同时在工进过程中做背压阀 因此采 用内控式顺序阀 最后本设计所选择方案如表 2 3 所示 表中给出了各种液压 阀的型号及技术参数 17 表 2 3 阀类元件的选择 规格 序号元件名称 最大通过 流量 1 minL 额定流 量 1 minL 额定压力 MPa 型号 5 三位五通电 磁阀 32636 3 35 63BY 1 D 11行程阀32636 322C 63BH 11调速阀0 25106 3Q 10B 6单向阀 616256 3I 25B 7背压阀 70 125106 3B 10B 2溢流阀4106 3Y 10B 13单向阀 1316256 3I 25B 3单向阀 312256 3I 25B 8顺序阀16256 3XY 25B 2 过滤器的选择 按照过滤器的流量至少是液压泵总流量的两倍的原则 取过滤器的流量为 泵流量的 2 5 倍 由于所设计组合机床液压系统为普通的液压传动系统 对油 液的过滤精度要求不高 故有 min 40min 5 216 5 2LLqq p 因此系统选取自封式吸油过滤器 YCX 40 参数如表 6 所示 表 2 4 自封式吸油过滤器 YCX 63参数 尺寸 型号 通径 mm 公称流量 minL 过滤精度 m M d 1 H 3 D d YCX 402040100M27 2256110 76 3 空气滤清器的选择 按照空气滤清器的流量至少为液压泵额定流量 2 倍的原则 即有 min 32min 1622LLqq p 选用 EF 系列液压空气滤清器 其主要参数如表 2 5 所示 18 表 2 5 液压空气滤清器 参数 型号 注油 流量 L min 空气 流量 L min 油过 滤面 积 L min A mm B mm a mm b mm c mm 四只 螺钉 均布 mm 空气 过滤 精度 mm 32 2 EF 1410512010050 4 7 59 70 M4 1 0 0 279 注 液压油过滤精度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调节 2 6 3 油管的选择油管的选择 图 2 5 中各元件间连接管道的规格可根据元件接口处尺寸来决定 液压缸 进 出油管的规格可按照输入 排出油液的最大流量进行计算 由于液压泵具 体选定之后液压缸在各个阶段的进 出流量已与原定数值不同 所以应对液压 缸进油和出油连接管路重新进行计算 如表 2 6 所示 表 2 6 液压缸的进 出油流量和运动速度 流量 速度快进工进快退 输入流量 1 minL 9 22 211 p qAAvq 25 0 1 q 6 14 1 p qq 排出流量 1 minL 9 13 1122 AqAq 15 0 1122 AqAq 24 2112 AqAq 运动速度 1 minm 5 4 111 Aqv05 0 112 Aqv8 4 213 Aqv 根据表 2 6 中数值 当油液在压力管中流速取 3m s 时 可算得与液压缸无 19 杆腔和有杆腔相连的油管内径分别为 取标准值 13mm mm v q d13 60103 1024 22 3 6 取标准值 10mm mm v q d10 60103 106 14 22 3 6 因此与液压缸相连的两根油管可以按照标准选用公称通径为和的无13 10 缝钢管或高压软管 如果液压缸采用缸筒固定式 则两根连接管采用无缝钢管 连接在液压缸缸筒上即可 如果液压缸采用活塞杆固定式 则与液压缸相连的 两根油管可以采用无缝钢管连接在液压缸活塞杆上或采用高压软管连接在缸筒 上 2 6 4 油箱的设计油箱的设计 1 油箱长宽高的确定 油箱的主要用途是贮存油液 同时也起到散热的作用 参考相关文献及设 计资料 油箱的设计可先根据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按照经验计算方法计算油箱的 体积 然后再根据散热要求对油箱的容积进行校核 中压系统的油箱容积一般取液压泵额定流量的 5 7 倍 本例取 7 倍 故油 箱容积为 LLqV p 112167 按 JB T7938 1999 规定 取标准值 V 120L 3 1 15 0 150 8 0 120 8 0 mL V V 如果取油箱内长 l1 宽 w1 高 h1 比例为 3 2 1 可得长为 877mm 宽 585mm 高为 292mm 1 l 1 w1h 对于分离式油箱采用普通钢板焊接即可 钢板的厚度分别为 油箱箱壁厚 3mm 箱底厚度 5mm 因为箱盖上需要安装其他液压元件 因此箱盖厚度取为 10mm 为了易于散热和便于对油箱进行搬移及维护保养 取箱底离地的距离为 160mm 因此 油箱基体的总长总宽总高为 20 长为 mmtll883328772 1 宽为 mmtww591325852 1 高为 mmmmhh467 160510 1 为了更好的清洗油箱 取油箱底面倾斜角度为 0 5 2 隔板尺寸的确定 为起到消除气泡和使油液中杂质有效沉淀的作用 油箱中应采用隔板把油 箱分成两部分 根据经验 隔板高度取为箱内油面高度的 根据上述计算43 结果 隔板的高度应为 m wl V h175 0 4 3 585 0877 0 12 0 4 3 11 隔板的厚度与箱壁厚度相同 取为 3mm 3 各种油管的尺寸 油箱上回油管直径可根据前述液压缸进 出油管直径进行选取 上述油管 的最大内径为 13mm 外径取为 17mm 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