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 历史.docx_第1页
中华文化 历史.docx_第2页
中华文化 历史.docx_第3页
中华文化 历史.docx_第4页
中华文化 历史.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解题“婚姻”的含义 (1) 男女两性的结婚行为。 “昏姻之道,谓嫁娶之礼”。 诗丰篇小序郑玄笺 (2) 夫妻关系。 “婿曰昏,妻曰姻”。 礼记经解引郑玄注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诗经陈风东 门之杨 (3) 夫妇双方的父母。(4) 两家的亲戚(兄弟姊妹等)。 “风尚” : 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现代汉语词典p377 “风俗” :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典p377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诗序“中华” : 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指中国。 现代汉语词典p1627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册p599 “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 桓温请还都洛阳赋“中华民族” : 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56个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汉语大词典1册p599 “文化” :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汉语大词典4册p1515 第二章 婚姻形态血缘家族期 杂乱性交 氏族内群婚(同辈男女) “男女杂游,不聘不娶”。列子汤问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庄子盗跖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 吕氏春秋恃君篇 文明史前人们“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马克思摩尔根一书摘要母系氏族期 氏族外婚(同辈男女)对偶婚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吕氏春秋 【阿注婚】永宁纳西族,暮宿朝离, “望门居”。子女由女阿注一方照管。 父系氏族期 父系个体婚制 父系家长制下婚制 夏禹子启“始传父爵,乃能光治先君之基业”。 史记孝文帝本纪集解引张晏说【太昊伏羲】 “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中华人文始祖。 考古遗迹、甲骨文中所见一夫一妻制仰韶文化中期(约公元前4千年至前3500年)以前,尚无一夫一妻制资料。商代进入一夫一妻制时代“一夫一妻”含义一妻唯许一夫,但男子可有多个配偶,特别是贵族男子。商王多妻。1.掠夺婚“匪寇婚媾”。 易经之屯、贲2.姑舅表婚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尔雅释亲 由母系时的氏族外婚而来。在父系制下,兄弟的子女与姊妹的子女(姑舅表兄弟姊妹)结婚。对女子,舅父即公公,姑母即婆婆;对男子,舅父即岳父,姑母即岳母。 3.媵妾婚 周代贵族男子娶嫡妻时,妻的侄(姪)、和娣(妹)陪嫁,叫做“媵”(“送”之义)。侄和娣会成为侧室,后渐与“妾”不分。其所生子女有为庶出。 4.烝报婚 源于氏族外婚期。古代文献上把父死后其子娶庶母称为“烝”,兄、叔死后,其弟弟或侄儿娶寡嫂或婶母称为“报”。5.换亲婚 甲家女嫁乙家子,则乙家女嫁甲家子。 又叫以女儿换儿媳。汉代盛行,影响到门阀婚,唐代“一村为两姓,世世为婚姻”。民 间则因之而节省财物彩礼。6.其它的婚姻形式招赘婚。童养媳婚。冥婚(鬼婚)。典妻婚。指腹婚等。第三章 六礼礼文化 以血缘关系及其宗法制为基础,由调整家族内部人际关系,扩展到社会与人际交往各行为规范的认同。 表现为同宗不婚、男女有别、夫妇、父子乃至于社会政治生活等伦理。礼的由来与构成 氏族社会礼俗殷礼周公制礼 孔子所定教材礼成为仪礼初本 东晋元帝以前易名为仪礼。 仪礼记载15种礼,其中冠礼、婚礼、乡射礼、丧礼、虞礼(安魂)、特牲馈食礼为士之礼。其它 为天子礼、诸侯礼、卿大夫礼。 【影响】大唐开元礼、北宋政和五礼新仪、大明集礼、大清会典皆基于仪礼。 “五礼”中的“婚礼”尚书言而不详。周礼春官大宗伯记为: 吉礼(祭祀之礼) 凶礼(荒礼和丧礼等) 军礼(征战、军制) 宾礼(天子、诸侯接待宾客礼和相见礼) 嘉礼(饮食、婚冠、贺庆等诸多礼节)“婚礼”要义 1.礼之本也 2.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 -礼记卷七 六礼的要略 纳采 :男家派使者携求婚礼物到女家,表示已选择其女。 问名 :向女家主人问明其女的名,以便回去占卜其吉凶。 纳吉 : 男家卜得吉兆,派使者携礼物往告女家,表示己方决定联姻。 纳征 :男家派使者将聘礼送往女家,女家受纳,婚事确定 。 请期 : 男家卜得结婚吉日,派使者告知女家,请其同意。 亲迎 :婚期当天,男子奉父命乘车往女家迎娶。女家父母在庙里设筵席,在自家门外拜迎女婿。女婿执雁而入,揖让,升堂,再拜,放下雁。女婿下堂出门,为妇驾车,车轮转三周后,交由御者代驾;自己另车前行,先到家门外等待妇车。 大雁之象征平时成双 领飞成行 九月南迁 鸿雁传书说“士” “士” 象形,其甲骨文形似禾苗立于地。金文、小篆和楷书增加一横。本义为插苗地中,因其为男子之事,故而引申为指称男子。 古代姓、氏、名、字关系表功 用备 考姓 本为母系氏族族称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妇人 称姓 别婚姻 血缘 三代之后姓与氏合二而一 先秦时代士以上才有姓氏氏 姓衍生的氏族分支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男子 称氏 别贵贱 财产名 自命 / 个人用 按辈字起名 生三月加名 女以姓为名张良字子房 萧何等无字诸葛亮字孔明韩愈字退之字 个人用名的代称 冠字/笄字 表敬意妇至夫家后礼节 v 夫作揖请妇入大门 v 夫作揖请妇入寝门,自己从西阶升堂 v 媵在室西南角为夫布席,御者在室东为妇布席 v 陈放食物(夫妇同牢共馔图) v 夫作揖请妇入席,而后自己入席 妇见舅姑 v 翌日清晨,妇沐浴,丝带缠发髻,发髻插簪子,穿黑色丝衣,到舅姑寝门外待见舅姑。v 天大亮,赞者向舅姑报告新妇到来。v 赞者在东阶上捕席,舅就坐。v 赞者在东房外布席,姑就坐。v 妇从舅姑寝门进入,从西阶升堂,进到舅姑面前行拜礼,舅起身答拜新妇,妇避让而又行拜礼。v 妇下西阶后,在升堂,到东房外的姑行拜礼,姑站起来回拜。【庙见之礼】 v 若舅姑已死,妇入夫家三个月后,在祢庙中用菜祭祀舅姑。v 男巫主持祭礼。男巫向公公的神灵报告:某某氏来作您的媳妇,现在冒昧地向您报告,并且奉献好吃的菜祭奠您。v 然后妇向公公的神灵行拜手及地之礼(犹如男子下跪拱手叩头到地之稽首礼)v 然后向婆婆祭祀,礼节同。婚礼构成 婚前礼仪 :纳采 问名 纳吉纳征 请期正婚礼 :亲迎 妇至成礼 合卺 餕余设袵(合床礼) 婚后礼 :妇见舅姑 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庙见 婿见妇之父母 简 与 增 简:正婚前礼仪。宋朱子家礼因时俗只存“纳采”“纳币”“亲迎”三礼(问名被并于纳采;卜法式微而舍去纳吉;请期被并于纳征)。 增:在“六礼”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八字合婚 八字: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为八个字。 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配。因为十二地支分属五行。“虎鼠不结亲;鸡狗相配断头婚。”拜堂新婚夫妇在堂中交拜之礼。据司马光书仪,可知宋代此礼已流行。 元代拜堂,还有同拜天地之礼,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後夫妇交拜。 闹新房 “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礼记曾子问 汉代已有之 。晋代以后花样增多。 “今嫁娶之会, 捶杖以督之戏谑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 。 仲长统昌言 中国古代婚书:占卜婚书 婚姻凭证 聘书 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 过礼之书。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清单。纳征信(过大礼)用, 迎亲书 迎娶新娘之书。 亲迎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唐律规定缔结婚姻须开具 “婚书”,且有范本,主要指初婚婚书。宋末事林广记以后,元、明、清各代都有刊刻,特别是生活百科全书万宝全书之类。但明以前者已罕见。 清代尤强调婚书的法律效力,立婚书双方不得反悔;民间婚姻从重礼转而重法。【原因】 嫁娶论财风气盛行 + 人口流动导致婚姻不稳定 宋代草帖 凭媒以之通于男家,女家回应,介绍男女双方的生辰及家庭情况。类似後世的庚帖。 第四章 余论五代、宋代至明清,儒订婚礼、官制婚礼中的民间婚俗因素趋向增多。 【铺房】亲迎前一天,“女家先来挂帐, 铺设房卧”。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夫妇交拜】“今世俗始相交拜,拜至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宋司马光书 仪 【乘轿】 “世俗重檐子”。 宋司马光书仪七出:1不顺父母2无子 3淫 4妬(妒) 5有恶疾 6多言 7窃盗 三不去:1有所取无所归2与更三年丧 3前贫贱后富贵 聘娶婚与买卖婚之别 聘礼的必要性:对女家补偿,对婚约征信、对新婚生活投资。 买卖婚:妇女为商品,买来女子多为妾。思考与练习 一、 你怎样理解“昏”、“昏姻” 与“婚姻”?婚姻指的是嫁娶之礼。在我国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换句话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二、 试简析中国历史上的一夫一妻与一夫一妻多妾现象。我国的一夫多妻制度的本源就是保证后代的数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是一夫多妻制度的根本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