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路由框架.doc_第1页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路由框架.doc_第2页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路由框架.doc_第3页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路由框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路由框架李鹏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876) E-mail:摘要:本文基于 ID/LOC 分离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主机 ID 分层的方案及相应的映射系统 的设计方案。文中给出了 ID/LOC 分离的协议栈结构,并对 ID 的生成及管理,映射服务器 的组织策略,映射信息的发布策略进行了详细说明。新的方案支持增量部署,兼容现有网络,可以良好的解决移动性、多穴、流量工程及 Internet 的扩展性问题。关键词:身份与位置分离;层次化主机标识符;路由可扩展;映射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021.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用户的迅猛增加,互联网现有体系结构的弊端逐渐表现出来, 其在解决移动性、多穴、流量工程以及路由系统的扩展性存在着各种问题。IAB(因特网架构 委员会) 在 2006 年 11 月召开的路由与寻址工作会议1上经过讨论,指出引发扩展困难的根 源在于 IP 地址的双重语意,IP 地址不仅用于标识主机的身份,也用于标识主机的位置。基 于解耦 IP 地址双重语意,研究人员提出了众多互联网结构演进方案。目前主要可以分为两 类。第一类是采用封装映射的思想,通过网络提供功能以实现位置与身份相分离。这一类方 案将边缘站点的网络可达性信息(NRI)映射到一个可以到达此站点的某个核心网路由器的地 址,而由此路由器负责对应边缘站点的路由信息,其它路由器都不需要了解边缘站点的路由 信息。这样可以使得边缘网络的路由信息不被注入到核心网络中,使得网络核心路由系统具 备良好的扩展性,这类方案的典型为 LISP2。然而目前基于映射封装类的映射系统普遍存 在着缺乏扩展性、实时性差、难管理的问题。第二类是通过在主机协议栈中传输层和网络层 之间加入新的一个身份标识层,并引入一个身份命名空间来标识主机身份,从而解耦 IP 地 址的身份与位置双重语意。这类方案的典型为 HIP3。目前的基于主机侧的映射系统,由于 ID 命名空间的映射信息随机存储在映射系统中的某个节点上,缺乏可管理性。如上所述,目前提出的各种演进方案都没有提出一个可大规模部署的映射系统,因而导 致整个演进方案缺乏可实现及扩展性。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演进方案 RANIG4, 方案中我们采用了类似于 HIP 的思想,但我们对主机 ID 进行了分层设计,基于这种层次化 设计我们提出了分布式的映射存储系统,并解决了 ID 的分发和管理问题以及相关过程的安全性。2.相关工作主机标识协议(Host Identity Protocol,HIP)通过在主机 TCP/IP 协议栈的传输层与网络层 之间引入主机标识(Host Identity,HI)层,并引入基于公钥的命名空间,通过采用对公钥 Hash 的方法生成 128 位定长的主机标识符标签(Host Identifier Tag ,HIT)作为标识符,用于在 HI 层标识通信对端的主机身份。HI 层引入后,传输层将使用 HIT 来标识通信的对端,从而实 现与传输层与网络层的解耦。因此 HIP 可以对当前网络中面临的移动性和多穴问题提供良 好的支持。此外 HIP 在安全性方面提供了基于 IPSEC 的安全机制,对数据通信进行加密以 保证通信数据的安全。然而 HIP 采用平坦的命名空间,HIT 不具有层次性,HI 并不能反应-4-主机身份的归属关系,同时这种平坦性也导致映射信息在查询时不能借助 HIT 本身的信息进行优化。此外 HIP 需要在网络部署大量的汇聚点服务器(RVS)5来提供对访问快速移动主 机的支持。位置与身份分离协议(Locator Identity split protocol, LISP)是采用映射封装的方式来实现 ID/LOC 的分离,它采用了核心边缘分离的思想来解决当前互联网结构的扩展性问题。LISP 的要点是它并不改变现有的主机操作,主机发送的分组的在离开主机的边缘站点之前在称为 入口隧道路由器(Ingress tunnel router, ITR)的设备上封装,外层分组头的目的地址为核心网络 的某个出口路由器的地址,称这个路由器为出口隧道路由器(Engress tunnel router,ETR), 当封装的的分组到达 ETR 的,ETR 负责去掉外层分组头,并按照内层分组头进行路由。这 样在 ITR 与 ETR 之间的核心网络不需要维护边缘站点的路由信息,只需要 ITR 和 ETR 了解 边缘站点的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将边缘网络的路由信息与核心网络的路由信息相分离,以提 高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为了保存 ITR 和 ETR 所需要了解的边缘站点的路由信息,LISP 的 提出了多种映射系统的设计方案,如 Alt6,Nerd7,Emacs8等。这些映射系统都是叠加在现有 网络基础设施之上的一群路由器组成,这些路由器之间互相以隧道相连接,并向 ITR 提供 地址映射服务。LISP 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映射系统需要覆盖整个互联网,但在互联网不同 组织之间缺少共同操作的模型,二是 ITR 通常是汇聚层的设备,它要负责相当多的数据流, ITR 要对负责为众多流进行查询和封装操作,这需要路由器具备相当高的处理能力,ITR 无 疑会成为网络的瓶颈。Six/one9也是采用分离边缘和核心的思想,与封装映射不同的是,它是对每个分组进行 源目的的地址改写,而不是进行封装操作。Six/one 可以避免封装映射类方案所遇到的 MTU 问题。其他的解决路由扩展性的方案如 APT10等,其基本思想都是映射封装,只是映射系统 的实现方法略有差异。不在此详细说明。3.系统概貌与假定3.1 术语与系统概览HHID:分层主机标识符。用来唯一标识网络中一台主机身份的 128 位的标识符。HHID 采 用分层的方法,前 64 位为 Realm 标识,采用统一分配的方式,后 64 可以由域内分配,也 可以由主机自主生成。 Locator:位置标识符,用来确定主机在网络中位置,是由客户接入的 ISP 提供的 PA 地址。 客户网络:客户站点或主机驻留的网络,它不传输其他任何非本地的流量。 传送网:为客户网络提供流量传送,它由各级 ISP 的网络组成。 Realm:逻辑概念,用于组织或管理客户网络,Realm 由一个组织统一管理。ILMS:ID/LOC 映射服务器。用于管理所有的 ID 的分配与 ID-LOC 映射信息的存储与发布。 ILMS 在逻辑上采用层次结构的组织方式。Realm 级的 ILMS 用于管理一个域的 ID,并存储 Realm 中主机的 ID-LOC 映射信息。在 Region 级的 ILMS 中保存了本 Region 内所有 Realm 的 ILMS 的地址及其对应的 ID 前缀。Region 级 ILMS 同时负责对 ID 前缀进行汇聚,然后在 所有的 Region 级 ILMS 之间交换 ID 前缀信息。ID 前缀信息可以逐级进行汇聚。 ILMSR:ID/LOC 映射服务路由器,ILMS 的一种,但它不存储 ID/LOC 映射信息,它保存 了如何到达其他 Realm 的 ILMS 的索引信息,称 Region 及更高一级的 ILMS 为 ILMSR。IDII:ID 索引信息,每个 Region 的 ILMS 都管理一个 ID 前缀,每个 ILMS 也有自己的地址,因此某个 IDII 指明了如何到达存储此 ID 前缀映射信息的 Region 级的 ILMS。 IDRISN:由所有的 ILMSR 组成的叠加网络,所有的 ILMSR 之间交换 IDII 信息,从而使得 对某个 ID 的查询可以被正确的路由给合适的 ILMS。整个方案的架构如图 1 所示:图 1 基本架构方案将网络分为传送网与客户网络,客户网络使用 Realm 的概念进行管理,位于一个Realm 中的主机需要与其他域中的主机进行通信,它首先需要获得对方的 ID,然后通过映 射服务器转换为对方的 Locator 地址,之后将分组发送出去,Realm 的映射信息可以由 Realm 独立维护,也可以由负责其接入的 ISP 维护。3.2 假定我们的方案基于以下假设:A 方案使用的物理路由网络基于 IP 的路由机制,但它可以在未来采用任何新的路由构架。BLocator 的分配是按拓扑汇聚的。4.系统设计方案4.1 主机协议栈分层结构为了解决 IP 地址的双重语意问题,我们采用了分离的 ID/LOC 的方法,在协议栈中将 原来的网络层划分为 ID 子层与 Locator 子层,如下图所示。ID 子层用来管理多穴、移动性 等,向上屏蔽 IP 层的变动。以彻底解决移动性的问题。APPLICATIONTRANSPORTHHIDLOCATOR4.1.1 ID 子层的功能图 2 主机协议栈分层结构ID 子层负责向传输层屏蔽底层地址变化信息,从而保证通信的连续进行,同时负责移 动性、多穴等功能的实现。当主机 Locator 发生变化,ID 子层负责向映射系统更新自己的地址绑定信息,如果在通 信过程之中,主机发生移动,ID 子层还要负责向通信对端通告自己的新地址信息。以此来 保证对移动性的支持。在多穴情况下,ID 子层负责选择合适的源、目的 Locator pair 与对方进行通信,同时在 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动态的在多个 Locator 之间进行负载均衡。此外 ID 子层还负责缓冲历史映射信息,以避免频繁查寻 ILMS 服务器。4.1.2 兼容模式 为了兼容新型主机与旧有主机进行通信,新型协议栈支持跨层操作,称此种模式为兼容模式。主机协议栈在传输层可以识别 ID 与 Locator 地址空间的差异,主机在兼容模式下,协 议栈将忽略原有的 ID 层,传输层可以直接与 Locator 子层交互,主机在应用层和传输层可 以直接使用 Locator 地址与对方建立连接,从而使得主机兼容与旧有主机通信。此外兼容模 式还提供了不需要身份标识情况下进行通信的可能,比如参加一个小型会议之上,几个人的 终端接在共享介质的设备上。4.2 分层主机 ID 设计4.2.1 分层方案ID 采用 128 位,前 64 位进行统一划分,后 64 位由主机自己产生。建议从 IPv6 的地址 空间中划分出一个空间作为 ID 命名空间。071531634.2.2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