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年轻人记忆力减退.doc_第1页
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年轻人记忆力减退.doc_第2页
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年轻人记忆力减退.doc_第3页
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年轻人记忆力减退.doc_第4页
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年轻人记忆力减退.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年轻人记忆力减退英国当地时间2月4日消息,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对150名年龄在20至35岁、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受测者进行调查后指出,随着个人电脑的日益普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地受到记忆力减退的困扰,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电脑的依赖过强,从而使得自己的脑功能反而减弱。 在上述接受调查的人中,很多人抱怨说他们有时无法记起同事的姓名、经常忘记约会的时间,一些病情严重的还不得不辞掉自己的工作。对此,研究人员指出,罪魁祸首就是方兴未艾的计算机技术、电子记事本以及自动汽车导航系统的问世和普及,他们认为这些设备导致了人脑的使用率越来越低,而且因此而产生的信息爆炸还使得人们无法区别重要和次要的信息,从而致使人脑发生混乱。 北海道大学医学院一位神经学教授表示:“如今的年轻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愚笨,他们过分依赖电脑,自己却失去了学习和记忆新东西的能力,这是一种典型的大脑退化症。”东京一位脑神经医生也表示,近来忆忆力退化病人的数量正在显著增加,在过去的两年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表示他们正受到记忆力减退的困扰。 与此同时,尽管英国国内对于上述现象还没有进行正式的研究,但有关专家已对此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其中,Northumbria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表示:“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已对年轻人的脑部功能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果每个人都将电脑视作身外的记忆存储器,那么每天他们自己的脑功能就面临退化的危险。” 另外,美国亚特兰大市心理研究中心的博士、拥有治疗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病人20多年经验的戴维-坎特表示:“知识时代出现的信息大爆炸使得很多人无法再吸收新的知识,他们的大脑因为充斥了过多的次要信息而达到了饱合状态,这些人往往会因此而忘记很多重要的信息。” 经常上网对青少年的危害,患“电脑综合症” 长时间无节制上网危害无穷: 上网,已成为最能撩人心弦的时尚。据悉,我国目前上网人数已激增到1000多万,各种“网事”诸如查找信息、下载软件、聊天、娱乐、通讯、旅游、购物、炒股、征婚等等,如火如荼。然而,长时间无节制地在网上游荡、聊天,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却产生着意想不到的危害。据广东省中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学博士储莉介绍说,“网络病”患者除了有眼痛、脑胀、记忆力下降等生理上的疾病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据她介绍,今年以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心理门诊咨询和治疗的“网络病”患者已上百人,其中40左右是高中生和大学生。 上网成瘾如同吸鸦片 原在广州某中学当教师的秦先生,今年7月因为玩游戏被学校开除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家里玩游戏,60岁的老母亲在一旁唉声叹气。秦先生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光荣史”:有一次在“联众网络游戏世界”里下载了一个“四国在战”的棋类游戏,一玩竟上了瘾,常常整晚整晚地泡在网上杀得天昏地暗,以致好几次都把上课的事给忘了!被开除后的这几个月,秦先生也没有去找工作,他说:“要过足游戏瘾,然后就戒掉,再找一份工作好好干。”记者问他还要多久才能过足瘾,他想了想说:“不知道。”过了一会儿,秦先生叹了口气:“我是完全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真的想永远活在网络里。” 储莉介绍说,凡痴迷网络者,就好像吃了鸦片一样,每天都必须有固定的时间在网上度过,否则就会寝食不安,心神不定。由于对网络生活的过分迷恋和依赖,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变得孤独而不合群,不想寻找职业,个人财政濒临破产。三成网虫患“互联网狂躁症”近日,一位家长向记者反映他读大学的儿子行为很不正常,动不动就发脾气,有几次还摔东西,问他有什么不舒服,他说就是觉得很烦。据这位家长反映,儿子最喜欢的就是上网,一有空就坐在电脑前,不知为何上了网后就变得脾气很躁。 储莉分析说,这是典型的“互联网狂躁症”。她介绍,病症起因于访问特定网站遭遇“交通阻塞”,或是在没有网址的情况下搜寻特定信息耗费大量宝贵时间等等,造成上网者情绪狂躁。近期一项对500个经常上网的人的抽样调查表明,13的人承认上网后感到烦躁和恼火。另一项调查表明,83接受调查的网络管理员表示,用户经常会因电脑或网络出现问题而导致暴力行为,如摔坏键盘和鼠标,损坏显示器等。由于情绪高度紧张,长此以往,人们极易失去自信心和自我放松的能力,内分泌亦会失去平衡,严重者会导致精神抑郁症和心脏病。高校多见“盖茨崇仰症” 广东某高校在计算机系毕业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64%的男生在“理想工作”一栏中选择的是:像比尔盖茨一样成为行业巨头。中山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系学生黄君说,盖茨奇迹般地成功让青年学子找到了榜样,他们不甘于像父辈那样一点一点地积累财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包括非计算机系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上网上,他们对学习、对学校活动不感兴趣,个性高傲、乖僻,有个别同学还学习盖茨要中途退学创办个人网站。心理学专家把这些学生出现的症状称为“盖茨崇仰症”。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曾锦华指出,这些最聪明的年轻人很容易患上一种精神失调症,他们本来有无穷的潜力,可以健康成长并快乐生活,却因为急于求成而荒废了学业;这种时髦的“盖茨崇仰症”使很多学生头脑混乱,迷失方向,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这些学生要及时调整心态,有些还需要看心理医生,尽快回到现实中来。过度用电脑危害健康调查显示:记者、编辑、网络设计师、打字员以及白领是“电脑病”的高危人群在现代社会中,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但电脑也越来越成为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危及人们的健康,引起人的视力衰退、关节损伤、辐射伤害、头部和肩膀疼痛。据调查,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还会出现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 过度用电脑易得“电脑病” 解放军302医院特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新力告诉记者,很多过度使用电脑的人都容易得这种“电脑病”。 张主任说,长期使用电脑不注意的话,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就是眼睛,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眼红。其次就是受电脑产生的静电导致皮肤病,静电会吸附大量悬浮的灰尘,从而使得面部皮肤受到刺激,会出现过敏起疹等现象。同时,长期与电脑键盘打交道,每天重复在键盘上打字或移动鼠标,手腕关节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活动,逐渐形成腕关节的损伤,容易得腕关节综合征,俗称“鼠标手”,出现食指或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神经受损,进而引起手部肌肉萎缩。而且女性要比男性易得,因为女性的手腕要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经更容易受到压迫。 除此之外,久坐在电脑前,若是坐姿不正确,还容易出现颈肩腰背痛、电脑低头综合征、电脑眩海伦人流术晕症等,但电脑对人类更多的伤害还在于它所潜伏的危害,如多种人格障碍、心理变态与大脑高级认知功能障碍等,还可表现出一些兼具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所谓心身疾病,如胃肠道消化不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肥胖等。 张主任介绍,记者、编辑、网络设计师、打字员以及整天呆在公司的白领等长期以电脑为主要工具的人群属“电脑病”的高危人群,这主要由于他们的工作和电脑分不开。另外,一些妇女、儿童,尤其是沉湎于网吧的青少年,也是电脑病的高发人群,因为他们的抵抗力比较低,长期面对电脑更容易得电脑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长期使用电脑需做好健康防护张主任指出,“电脑病”的产生主要是和人们在电脑面前的坐姿、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间长短有关。因此,对长期使用电脑的人来说,做好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一、坐姿正确。在操作电脑时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将后背坐直,并保持颈部的挺直。两肩自然下垂,上臂贴近身体,手肘弯曲成90度,操作键盘或滑鼠,尽量使手腕保持水平。 二、电脑的摆放高度要合适。将电脑屏幕中心位置安装在与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线上,最好使用可以调节高低的椅子。应有足够的空间伸放双脚,膝盖自然弯曲成90度,并维持双脚着地,不要交叉双脚,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三、与屏幕保持恰当的距离。眼睛与电脑屏幕的距离应在4050厘米,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四、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使用电脑的时间最好是30分钟就休息一下,可到室外散步,或抬海伦人流术多少钱头望天,或向远处眺望,或进行10至20次伸颈和扩胸练习。 五、保持皮肤清洁。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积聚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的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为减少辐射,应使办公室保持通风干爽,这样能使那些有害物质尽快排出,在电脑桌下放一盆水或是放一盆花草也可减少辐射,勤洗脸也能防止辐射波对皮肤的刺激。 六、合理膳食。平时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以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平时可多饮些茶,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等活海伦人流好不好性物质,有利于吸收与抵抗放射性物质。 最后别忘了,使用电脑后,一定要洗手。键盘上面附着着很多细菌和病毒,也会给人带来伤害沉迷于电子游戏会造成什么后果?过去人们也许会说可引发癫痫、传播暴力、耽误学习。然而现在,许多学者把沉迷于电子游戏等同于染上毒瘾,其危害性已大大超过人们过去的认识。 近期的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认为,目前国际上的电子游戏分为单机电脑游戏、游戏机游戏以及电脑网络游戏。青少年本身心理抵御能力就弱,而随着这三类游戏越来越逼真,他们对游戏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种电子游戏“毒瘾”能导致疾病、严重的社会交流障碍,对亲情和社会的冷漠等,已成年的青年人甚至可能因此失业,或者与恋人或配偶分手。 以网络游戏为例,由于很多人通过网络在同一游戏平台上玩,对手也都是在电脑屏幕前实实在在的人,致使青少年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是在一个“真实世界”游历。青少年花费大量心血构筑自己的角色,他们对游戏中自己角色的关注超过了真实生活中的自己。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要他们放弃已有的游戏“成就”非常困难,久而久之,他们会因为玩电子游戏废寝忘食,甚至忘记白天、黑夜以及所有现实生活中的事。除了吃饭、上厕所以及疲劳时小睡片刻外,他们唯一的活动便是继续玩游戏。 过度沉迷于电脑游戏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严重危害。2002年10月,一名韩国25岁的青年连续在网吧玩游戏86小时后突然暴毙,引起了韩国以及西方媒体的注意。法国电视台不久前也报道了美国一位母亲痛失儿子的不幸经历:她的儿子曾经玩游戏到了痴狂的境地,当他后来对游戏产生厌倦时,便因厌世而自杀。这些事件使法国不少家长对子女玩游戏产生了警觉。一些家长还在与电子游戏有关的网上论坛发表文章,讲述子女沉迷游戏导致个人及家庭生活受影响的亲身经历。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克。瓦勒尔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了游戏的趣味性外,许多青年人是想借游戏逃避不顺利的社会生活,在游戏中干一些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事情。而年龄更小一些的孩子可能认为变成游戏里的“世界大王”比成为班里的优秀生要容易得多,加上那些魔幻般的游戏画面的吸引,许多青少年难以自拔。 瓦勒尔认为,电子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与鸦片有相似之处,适量的鸦片具有药用价值,而恰到好处的游戏娱乐能够起到调节身心、增强信心的作用,但过度沉迷游戏则危害巨大。因此他建议:一、玩电子游戏,尤其是容易上瘾的网络游戏每天不要超过2小时;二、尽量在受到有关部门监督的正规网吧玩游戏;三、找到其他可以打发业余时间的活动;四、加强体育锻炼;五、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多交朋友;六、即使对游戏非常喜爱,也最好由一个以上的同伴陪同一起玩,以便互相提醒适可而止;七、如果难以割舍自己构筑的网络游戏角色,可以尝试将“角色”有偿转让给其他网上玩家。瓦勒尔说,如果青少年对电子游戏欲罢不能,以致长期对周围事情不管不顾,就应及时去看心理医生。(杨骏)穷大学生成为百万富翁!2011利用网络成功创业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7日 穷大学生成为百万富翁!2011利用网络成功创业。耿继星的创业与他贫寒的家庭息息相关。耿继星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兄弟三人,他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2005年9月,18岁的耿继星从菏泽来到青岛商务管理学院求学。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当时的耿继星每个学期只有1200元钱的生活费,平均起来每月不到300元钱。“我比较喜欢读书,这1200元的生活费有一多半都买书了。”谈起刚进大学时的情景,耿继星说。 到2006年底,耿继星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自学完了整个大学期间所有的课程,拿到了报关证、国际货运代理证、物流证、英语六级证书、计算机中级操作员证等与本专业相关的所有证书,这在大专院校中是非常少见的。 但好成绩并不能掩盖生活上的窘迫。2006年9月,耿继星的二弟考上了大学,三弟上了高中,家中的经济压力一下子变得大了起来,甚至连他一个学期1200元的生活费也常常东拼西凑。“作为家中的长子,我知道自己的担子有多重。我自己可以吃得差点,穿得差点,但一大家子人得好好生活。”耿继星说。 生活上的窘迫让耿继星渐渐意识到,仅仅学习好是没有用的。2007年初,耿继星开始从书堆中抬起头来寻找商机,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生活费问题。他瞄准的是当时仍在实行的每次充值收费一元的手机话费充值。 “大学生充话费都有一个特点,每次都只充10元或者20元,但他们充费的频率很高,差不多一周一次。这样看来,只要充费的人数和次数达到一定数量,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耿继星说。“成立一个高校联合会!”耿继星想把整个青岛开发区的大学都联合起来,所有学生的资源和充值机构都整合到自己手里,2011利用网络成功创业,再通过网络分割,建立一个完善的营销系统!耿继星迅速规划出他的“高校联合会”蓝图,马不停蹄地开始奔赴各个高校找学生会负责人寻求合作。 想得容易,做起来难。那时候的耿继星只是个来自异地农村、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小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