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130A超声波测厚仪说明书.doc_第1页
TT130A超声波测厚仪说明书.doc_第2页
TT130A超声波测厚仪说明书.doc_第3页
TT130A超声波测厚仪说明书.doc_第4页
TT130A超声波测厚仪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代仪器 创 中国名牌 北京时代山峰科技有限公司TT130A超声测厚仪目 录快速操作指南1第一章 概述11.1技术指标11.2性能特点21.3配置3第二章 整机及键盘简介52.1 整机介绍52.2 键盘介绍6第三章 操作简介73.1校准流程73.2 基本操作流程123.3 管材测量16第四章 功能及设置174.1测量设置174.2测量模式184.3探头识别244.4 校准254.5 通讯254.6 保存274.7 其他设置28第五章 维护和保养305.1 使用注意事项305.2 日常维护和保养31第六章 故障分析和排除31第七章 质保说明32附录:常用材料声速表34版权声明本文件为TT130A超声测厚仪随机文件之一,北京时代山峰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拷贝或印刷。版本记录版本日期更改原因V1.02009-9-10首次发布电话010-82946733 传真 第4页 共34页 快速操作指南第一次使用或者更换探头开机时,且已知材料声速操作如下:1、恢复出厂设置( 按开机,按并按或选择“其他设置”,按进入,按或选择“出厂设置”,按确认,按返回);2、输入声速(按或键选择“测量设置”,按进入,按或键选择“输入声速”,按确认,按返回)3、自动识别探头和零点,通过可以快速实现;4、快速校准零点:在测量状态下,按键,通过耦合剂把探头耦合到仪器自带的3mm标准试块上,约4秒钟左右,仪器自动返回到测量状态。未知材料声速,操作如下:1、恢复出厂设置;2、自动识别探头和零点; 3、按照操作校准声速;4、手动校准零点;电话010-82946733 传真第一章 概述首先感谢您使用本公司TT130A(U)型超声波测厚仪,在您使用本仪器之前请详细阅读本手册。本手册主要对仪器的功能,技术指标,设置,操作,校准等进行描述,目的在于让操作人员在短时间内了解如何使用本仪器。1.1技术指标测量范围:0.65400mm(钢,探头分段适用)显示精度:0.01mm、0.1mm材料声速:50818699m/s测量精度:(0.5%H+0.03)mm曲面测量下限:15mm1.0mm(5MHz,10mm的探头)10mm1.2mm(5MHz,6mm的探头)接收带宽:110MHz(-3dB)测量频率:220次/秒(可调节)电源:3VDC(两节AA碱性电池)工作时间:280小时(自动模式) 100小时(背光打开)显示方式:12864 点阵液晶屏外形尺寸:136(L)72(W)20(H)mm重 量:176g(含电池)工作温度:-1050工作湿度:20%90%RH1.2性能特点l 独创探头自动识别功能:可自动识别探头频率及探头灵敏度级别;l 探头零点自动校准;l 多种实用测量模式:标准测量模式,最大值测量模式,最小值测量模式,差值测量模式,平均值测量模式,高温测量模式(配高温探头);l 适用于管材壁厚测量;l 人性化数据保存模式:可分组保存数据,可选择每组保存数据量,无需保存每个测量数据,简化操作;l 全中文菜单,操作简便,简单易学;l 大容量数据存储:数据存储量可达2000组;l 公/英制可选:显示单位可在毫米和英寸间选择;TT130A 特有功能:l USB接口数据通讯:采用USB数据线与PC通讯;l 专用上位机数据处理软件:可扩大数据存储量并以文本格式保存于PC机;1.3配置标准配置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测厚仪主机TT130A(U)1TT130A(TT130AU)2标配探头5MHz,10mm1TT130A(TT130AU)3USB数据线0.8m1TT130AU4上位机软件光盘1TT130AU选 配序号名称规格/型号范围1探头2.5MHz,12mm3400mm2探头5MHz,10mm1200mm3探头7MHz,10mm0.65100mm4探头高温5MHz,10mm1200mm温度:350 第二章 整机及键盘简介2.1 整机介绍传感器接口 标准试块(3mm,45#钢,声速:5900m/s)键盘显示屏图2-1 主机测厚仪主机如上图所示。2.2 键盘介绍图2-2 键盘测厚仪键盘如图2-2所示,下面分别介绍每个键的功能。仪器开关键上移/快捷键保存/移位键下移/快捷键菜单键确认键:用来开关仪器。:用于数据保存和数据位切换操作。:用于菜单界面选项切换,也用于自动识别探头和零点。:用于菜单界面选项切换,也用于手动零点校准。:用于进入或退出菜单界面。在测量界面中长时间按此键进入菜单界面。:“确认”键,用于选择和设置的确认。第三章 操作简介3.1校准流程在首次使用仪器或更换探头后必须进行校准操作。为方便用户,本仪器有两种校准方式,分别为自动零点校准和手动校准两种方式。3.1.1自动零点校准当已知材料声速时,可选择自动零点校准来校准探头零点。在保证探头与主机正确连接的情况下,按下述步骤操作:方法1:按键,开机进入测量界面;在测量状态下,直接按键,校准完成后自动回到测量界面。方法2:第一步:按键,开机进入测量界面;第二步:按键进入设置界面;第三步:按键或键选择“校准”选项;第四步:按键进入校准界面;第五步:按键或键选择“自动零点校准”的校准方式;第六步:按键开始校准;第七步:校准完成后,立刻自动回到校准界面,按键返回到上级菜单,多次按键返回到测量界面。注:在进行自动零点校准前,请保证被校准探头表面清洁。3.1.2 手动校准手动校准功能包括零点校准,声速校准和零点声速校准三种校准方式。下面分别介绍。 零点校准可以采用仪器自带的标准试块来手动校准探头零点,操作方法如下:方法1:按键,开机进入测量界面;在测量状态下,直接按键,然后执行方法2的第五到第七步,最后按确认键完成零点校准,自动返回到测量界面。方法2:第一步:选择“手动校准”的校准方式,操作方法同3.1.1方法2;第二步:按键,进入“手动校准”界面; 第三步:按键或键选择“零点”校准项;第四步:按键开始校准,此时仪器自动设置声速为标准试块的声速5900m/s;第五步:通过耦合剂将探头耦合到仪器右下角的标准试块上;第六步:数值显示稳定后,按键确认;第七步:将探头从试块上移开,调整数值为试块实际厚度。方法为:按键选择数值位,按键或键调整数值;第八步:按键确认,零点校准完成,并立刻回到“手动校准”界面。按键返回到上级菜单,多次按键返回到测量界面。注:在零点校准结束后系统自动将声速恢复为校准前设置的声速值。 材料声速校准 材料声速未知情况下选择与被测材料相同,厚度接近被测材料的厚度并且厚度已知的试块按下列步骤进行材料声速校准。第一步:选择“声速校准”的校准方式,方法与的第一,二,三步相似;第二步:通过耦合剂将探头耦合到试块上;第三步:数值显示稳定后,按键;第四步:从试块上移开传感器,调整数值为试块实际厚度值。方法同中的第七步;第五步:按键确认,声速校准完成,并立刻回到“手动校准”界面,按键返回到上级菜单,多次按键返回到测量界面。注:校准后的材料声速会显示在厚度测量界面的顶部。 零点声速校准当探头零点和被测材料声速都未知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方法对探头零点和材料声速同时进行校准。此操作需要与被测物体材料相同的厚,薄两块试块并且待测物体厚度在两试块厚度范围内。此校准方式可减少非线性的测量误差,得到高精度的测厚结果。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进入“零点声速校准”界面,方法与的第一,二,三步相似;第二步:通过耦合剂将探头耦合到薄试块上;第三步:数值显示稳定后,按键确认;第四步:将探头从薄试块上移开,调整数值为薄试块实际厚度. 方法同中的第七步;第五步:按键进入厚试块校准界面;第六步:将传感器耦合到厚试块上;第七步:数值显示稳定后,按键确认;第八步:将传感器从厚试块上移开,调整数值为厚试块实际厚度。方法同中的第七步;第九步:按键完成零点和声速校准过程;第十步:按键返回到上级菜单,多次按键返回到测量界面。注:校准后的材料声速会显示在厚度测量界面的顶部。注2:在校准过程中选择的薄,厚试块的厚度差异不要过大,以保证校准的准确性。3.2 基本操作流程 本节以标准测量模式为例介绍仪器使用的一般操作流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开机按键,依次进入开机界面和测量界面,如下图所示。电量指示材料声速测量单位测量模式耦合标志 探头频率 图3-1 标准测量界面第二步:识别探头出厂设置中探头默认为5MHz探头,在您首次使用本仪器或更换探头后请您首先进行探头识别的操作。在保证探头与设备正确安装的情况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方法1:在测量状态下,直接按键直接识别探头。方法21. 按键进入设置界面(图3-2);2. 按键或键选择“探头识别”选项,按键,进入探头识别功能界面(图3-3),选择“自动识别探头”选项,此时界面会显示识别探头信息(图3-4),然后立刻自动回到探头识别功能界面;3. 按键返回标准测量界面;测量设置 校准测量模式 通讯探头识别 保存其他设置 图3-2 设置界面 自动识别探头 手动选择探头图3-3 探头识别功能界面 正在识别0012图3-4 探头识别信息显示界面第三步:校准 在首次使用本仪器或更换探头后请您进行校准工作,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1中合适的校准方式进行校准。第四步:测量 将探头放置于涂有耦合剂的被测物体表面上,在保证探头与被测物体耦合良好的情况下(屏幕左上角“耦合不良”标志消失)读数。第五步:保存如果想保存测量数据请参见4.6的详细说明。第六步:上传数据(适用于TT130AU) 如果想将已保存的数据上传到计算机中进行后续处理,那么请按如下操作步骤操作。 1.按键进入设置界面(图3-2); 2.按键或键选择“通讯”选项; 3.按键进入通讯界面; 4.按键或键选择“上传”选项; 5.按键开始上传数据,此时界面显示“正在上传”。数据上传结束后界面显示“上传结束”; 6.多次按键,最终返回测量界面。第七步:查看已保存数据如果想查看已经保存到本仪器内存中的测量数据,那么请按如下步骤操作:1. 按键进入设置界面(图3-2);2. 按键或键选择“通讯”选项;3. 按键进入通讯界面;4. 按键或键选择“查看”选项;5. 按键进入查看界面(图4-9);6. 按键或键查看;7. 按键返回。3.3 管材测量 管材的测量直径下限取决于传感器接触面直径,当需要测量直径较小的管壁厚度时请选用直径较小的传感器进行测量。管材的测量下限:15mm1.0mm(5MHz,10mm的探头),10mm1.2mm(5MHz,6mm的探头)测量方法如下:1. 将将被测管材涂上足够的耦合剂。2. 保持传感器探测面上的声垒材料线与管材中轴线垂直放置探头,如图3-5所示。3. 其他操作同3.2图3-5 管材测量示意第四章 功能及设置 本章将详细介绍本仪器的功能及各项设置。4.1测量设置在设置界面中的测量设置选项包括:测量单位,测量频率,输入声速和显示精度。进入各子选项可进行相应设置,设置完成后按键确认设置。设置完成后按键返回上一级菜单,多次按键返回测量界面。对测量设置选项中相应子选项的设置直接改变所有测量模式的设置。4.1.1 测量单位本仪器的测量单位可在毫米和英寸之间选择。4.1.2测量频率测量频率可在220次/秒之间选择,步长为2。4.1.3输入声速当已知材料声速的情况下可手动输入材料的声速。按键切换数据位,按键或键修改数据。4.1.4显示精度显示精度可调,分别位0.1和0.01两种显示精度。4.2测量模式 在设置界面中的测量设置选项包括多种测量模式,适合用户不同需求。下面分别详细介绍各种测量模式的功能和使用方法。4.2.1标准模式标准模式是用于测量被测物体厚度的基本测量模式,具体操作方法请见3.2。4.2.2最大值模式最大值模式用于测量被测物体厚度的最大值。使用方法为:选择最大值模式并进入最大值测量界面(图4-1),在保证探头耦合良好的情况下在被测物体表面拖动探头,此时在界面正中显示被测物体厚度最大值。图4-1最大值测量界面4.2.3最小值模式最小值模式用于测量被测物体厚度的最小值。使用方法为:选择最小值模式并进入最小值测量界面(图4-2)后,在保证探头耦合良好的情况下在被测物体表面拖动探头,此时在界面正中显示被测物体厚度最小值。图4-2 最小值测量界面4.2.4差值模式差值模式用于测量被测物体厚度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值。使用方法为:1. 选择差值模式,按键进入差值参考值设置界面(图4-3),出厂设置为10. 差值模式参考值0 1 0.0 0 图4-3参考值设置界面2. 设置参考值后,按键返回测量模式界面。3. 按键返回差值测量界面(图4-4)。此时设置的参考值显示在屏幕左上方。4. 在保证探头耦合良好的情况下测量物体,此时在界面正中显示被测物体厚度与参考厚度的差值。当差值为负数时在屏幕右侧显示负数标志“-”。 图4-4差值测量界面4.2.5平均值模式平均值测量模式适用于测量多点数据的平均值,取平均数据的个数可根据用户需求在299之间选择。使用方法如下:1. 选择平均模式,按键进入平均值组数设置界面(图4-5)。出厂设置为5。取平均组数 0 5图4-5平均值组数界面2. 调节平均值组数后按键返回测量模式界面。3. 按键,返回平均值测量界面(图4-6)。 图4-6平均值测量界面4. 在保证探头耦合良好的情况下测量第N点厚度,抬起探头后测量第N-1点,第1点厚度。此时在界面左上角的序号标志会同步更新,同时每次的测量数据显示在屏幕正中。5. 当预取平均数据全部测完后,在屏幕正中显示被测平均厚度,在屏幕左上角的序号标志变为AVG(如图4-7所示)。图4-7 平均值测量完成界面注:测完每个数据后必须抬起探头后再测量下一个数据。4.2.6高温模式选择耐高温探头可以测量高温物体厚度(温度小于350C),能够测量物体的温度取决于探头的工作温度范围。选择高温模式后系统自动将测量频率设置为20次/秒,其余操作与标准测量模式下的操作相同。 图4-8高温测量界面4.3探头识别我公司开发的探头识别功能能够自动识别探头频率及探头灵敏度等级(此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因此我公司的这款测厚仪能够与其他厂家的探头匹配使用。在首次使用本仪器或更换探头后请您首先进行探头识别操作,以便仪器实现自适应,提高测量准确性。操作方法如下:方法1:1. 首次使用或更换探头后请进入设置界面,选择探头识别选项。2. 按键,开始探头自识别过程。3. 识别完成后自动返回设置界面(图3-3),按键返回测量界面。此时在测量界面左下角处会显示探头的频率和灵敏度,例如“探头:5.0I”。方法2:开机后,在测量状态下,按实现探头识别。注:在开始探头识别前,请保证探头的清洁,擦净表面的耦合剂。4.4 校准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减小测量误差,校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首次使用本仪器、更换探头、材料声速未知的情况下在测量前请首先进行校准工作。校准界面下共有三个选项,分别为:自动零点校准,手动校准。其功能介绍及操作流程请详见3.1。4.5 通讯 本仪器能够对已保存数据进行查看,删除和上传操作(上传是TT130AU特有功能)。4.5.1 查看按键进入查看界面(图4-9),按键或键可以按组查看已保存于仪器内的数据。界面如下:图4-9 查看界面4.5.2 删除删除选项中含有两个子项,分别为整体删除和选择删除。下面分别介绍。 整体删除整体删除选项可将仪器内存中存储的数据,一次性全部删除(被删除的数据不可恢复)。使用方法为:按键选择“整体删除”后,仪器开始删除数据,删除结束后在界面中间显示“数据删除完成”。按键返回上一级菜单。 选择删除选择删除选项可以选择性删除某个数据(被删除数据不可恢复)。使用方法为:按键进入“选择删除”界面后,可通过按键或键选择要删除的数据,按键确认删除某个数据,按键返回上一级菜单。4.5.3 上传(TT130AU特有功能)TT130A型测厚仪拥有USB接口,能够通过USB数据线将保存于仪器内存中的测量结果传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中。TT130A型测厚仪配有专用上位机软件,可以对上传数据作进一步处理并可以文本格式保存(.txt),便于用户保存和作相关处理。在使用时首先将随机携带的软件安装光盘中的软件安装到计算机中,然后按下述方法操作:按键确认选择上传后,系统进入数据上传界面在界面中显示“正在上传”,数据传送结束后在界面正中显示“上传结束”,按键返回上一级菜单。注:上位机软件的安装及使用方法在安装光盘中有详细说明。4.6 保存TT130A(U)型超声测厚仪具有人性化的保存模式。您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置每组保存数据量,仪器出厂设置每组可以保存5个测量数据。仪器单组数据保存量最高可达99个。使用方法如下:1. 进入设置界面,选择保存选项;2. 设置每组保存数据量;3. 返回测量界面后,按键,此时屏幕左上方显示“S:”;4. 测量第一个数据,此时屏幕左上方显示“S:01”;5. 测量第二个数据,此时屏幕左上方显示“S:02”;6. 全部预保存数据保存完毕后屏幕左上方显示标志消失;7. 如果想进行下一组数据的保存,请再次按键重复上述操作。此时单组数据保存量为上次设置值。注:在保存状态下测量完一个数据后,必须等到耦合不良标志出现后再测量下一个数据。4.7 其他设置其他设置选项可对仪器其余辅助功能设置,包括背光选择,功耗模式和出厂设置三个子项。4.7.1 背光选择背光选择项可设置仪器的显示方式,分别为打开,关闭和自动三个子项。打开:液晶屏背光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关闭:液晶屏背光始终处于关闭状态。自动:仪器自动控制液晶屏背光的开启或关闭。注:在使用过程中请您尽量选择自动模式,以便降低功耗。4.7.2 显示对比度 显示对比度项用于调节屏幕显示对比度。出厂默认:0调节范围:-5+5步 长:1注:在低温条件下工作时可将对比度向下调节,保障良好的视觉效果。4.7.3 功耗模式 功耗模式项分为:标准和自动两个子项。标准:在开机状态下,仪器的脉冲发射频率始终为测量频率选项中设置的频率。自动:在测量时仪器的脉冲发射频率为测量频率选项中设置的频率;在空闲状态时仪器自动将脉冲发射频率设置为2次/秒。注:建议在使用过程中选择自动模式,降低系统功耗。4.7.4 出厂设置本仪器提供恢复出厂设置功能。当需要时,用户可以选择出厂设置选项恢复出厂默认设置。第五章 维护和保养5.1 使用注意事项l 请不要使本仪器接触强酸或强碱类化学物质;l 请不要用尖锐物体刻画显示屏;l 在更换传感器时,请捏住传感器电缆接头插拔,不要直接拉扯传感器电缆;l 在日常清洁时请避免用湿布擦拭仪器及其附件;l 传感器接口处和USB接口处请勿接触液体;l 传感器表面切勿在粗糙物体表面刮擦。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