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杯讲座(砼部分).doc_第1页
长城杯讲座(砼部分).doc_第2页
长城杯讲座(砼部分).doc_第3页
长城杯讲座(砼部分).doc_第4页
长城杯讲座(砼部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现浇混凝土施工通病34l材质与试验不符合要求:1水泥无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或出厂证内容项目及手续不全,批量不符合规定;水泥无准用证或与准用证不符规定品种、标号,或无防伪标志,或已过期;2有下列情况之一未经复试即使用(或复试不合格米注明如何处理) 用于承重结构工程水泥; 储存期超过三个月(快硬水泥超过一个月); 水泥出厂日期及安定性不明,或对质量有怀疑者; 进口水泥。3水泥不做快测,冒险先用,(往往只做3d强度,又等不到3d即用);4砂石级配不合格,含泥量超规定,或其他指标不符合规定,现场砂、石。泥土混杂,不打混凝土垫层,不行隔清。砂、石级配及含泥量不合格不采取合理措施(应委托试验室提出补偿办法;或组织加工处理;或予以更换);试验批量不符合要求;5外加剂无法定单位鉴定,无许可证。结块变质不处理,或不能保证均匀掺入混凝土;6水泥选用不当,砂石品种规格选用不当,现场管理不善,料证不符;中途变更材料未及时重做试配;水泥、砂、石无进场时间,品种标牌与实际不符、或无标牌、无法核对证物;或不同品种材料混用;水泥库底不随清随用。342搅拌与计量、配比试块不符合要求:1无试验室试配;或不经过试验室,乱用经验配比;2试配与材料、试块不一致、不交圈;3计量不准;无专人管理,无开盘鉴定: 无秤(用体积比,铁锹比、眼睛估); 有秤不用(无管理制度); 种未定期标定,秤坏了或不准或被砂石垫死; 无秤量加减砂石措施(秤旁要有砂石堆、铁锹)或有保证车车过磅的措施,奖惩制度; 加水无计量、电子加水每秒代表数不清或测定不准、砂石含水量不测,或不扣除砂石含水量,无坍落度测试与记录;或坍落度测试误差超标太多,不处理; 散包、破袋水泥不计量,袋装水泥不抽检; 外加剂无计量措施(必须有台秤); 无配合比标牌; 理论配比未换算成每盘用量办小车、秤盘重量); 换算正确与否无人检查;开盘鉴定人未签字;配合比标牌不是由技术负责人专人填写擦改,而是随意由人代擦代写。4搅拌不匀(时间太短),搅拌不当(加引气型外加剂搅拌时间过长、过短均不宜);5试块留置数量不符合规定; 不在混凝土入模前取样做试块,而在搅拌机旁或泵车旁取样; 标养试块数量不足(每层、每100盘、每100m3、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组);未留置备用试块; 缺同条件试块或同条件试块不同条件放置,同条件试块不作试块试验记录(冬施、拆模、防水混凝土、预应力); 接头、板缝混凝土缺试块; 防水混凝土缺抗渗试块。6试块养护不标准;标养室不标准,不自控,仪表不准;不每天作记录;7试块试验值未折算: 非15cm立方体试块未折算,认为达到100设计强度标准即合格;认为仅有一组达不到100无关系; 每组试块取值计算错误。8未作强度评定,或不按规范规定的要求、条件、组数作数理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公式应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配比原材料基本一致,且10组);9试快强度不符合设计、规范、验收要求,无处理措施、无设计签认意见。343施工缝留置与处理不符合要求:1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出现不应有的施工缝,抗渗混凝土方案不细,施工缝位置,形式错误;如:未根据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搅拌、运输、浇搞能力、工程量大小、施工难易综合计算考虑浇捣路线,垂直与水平运输时间,搅拌供应能力、分层厚度。分组最少数量,振捣器最低配置数等造成混凝土初凝前不能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2无合理安排浇筑混凝土停歇时间而出现施工缝;3事先不明确混凝土搅出浇完及到上层覆盖插捣完最长延续允许时间 不测水泥初凝时间; 不按气温、混凝土等级或本工地实际需要确定最长延续允许时间;4不留施工缝又无缓凝措施;5施工缝位置不合规定: 梁板留在端部(应在跨中13范围); 楼梯踏步板留在根部(一般应在上三步或下三步的跨中13范围); 梁柱混凝土等级不相同时,将缝留在强度等级分界处(仍应留在跨中13处)。6.施工缝留法错误: 甩槎不支模、混凝土任意流淌成坡槎; 竖直缝只设一层钢板网,网后不支模,振捣不实,接槎处根底素浆不处理。7施工缝处理不符合要求: 未达到1.ZMPa强度; 未剔除松散混凝土;未及时清理混凝土顶面浮浆、只是凿毛,未清到露石子; 不冲洗净,不润湿,且积水不清理; 未铺浇同混凝土配比无石子砂浆或集中下在一处,或提前分散下灰,过早凝固。8后浇带留置及浇筑不符合规定: 不按规范三种形式留缝甩筋;也不放膨胀止水条; 后浇带不设清扫坑,也不认真保护使其不进垃圾污水,施工缝无法清扫冲洗干净; 未按设计要求时间或在主要荷载上满后浇筑; 未选气温不太高时浇筑; 未优先选用微膨胀水泥;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未充分养护。344混凝土一次浇筑过厚:1浇注混凝土无卸料平台(尤其是墙、柱混凝土)混凝土用吊斗直接入模,造成卸料时一次浇注分层过厚、振捣失控、不匀、漏报、未振透或过振而造成模板变形、跑浆);2浇注混凝土不分层,或分层不清造成漏振、重振、过振离析易出不应有的施工缝;或不为现场创造分层的条件(如尺竿、照明和卸料平台);3泵送混凝土,无有效控制措施,坍落度过大,或集中一点下混凝土,随浇随流,不分层、责任不清,均匀分配下混凝土无统一指挥、泵车司机、布料杆不能按要求均匀分配下混凝土。345接槎铺设同混凝土配比砂浆不当:1混凝土接槎不同用同混凝土配比去石子的砂浆;2接槎砂浆不与混凝土浇注同步;接槎砂浆厚度失控。346不对称浇注混凝土,将模板挤偏造成结构变形:34.7混凝土浇注后不按规定养护(也不刷成膜剂或养护灵。也不用塑料膜)348板缝或薄壁混凝土用大石子(应dh4,也不用附着式振动器或用小振捣棒插揭)349冬施混凝土受冻:1无有效的冬施方案、重视不够,准备不足;2未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冬施混凝土,或采用矿渣水泥等不宜使用的水泥时补偿措施不足;3.无有效加热、保温。养护措施(特别是柱头,墙顶、梁板端头等伸出钢筋接槎处保温不严);单纯依赖外加剂;4未加抗冻早强剂,或掺量不准,不匀;5折模过早,不足l.2MPa拆模,混凝土撬裂,粘模、掉角,或混凝土未达到“临界强度”,早期受冻;6无认真的测温布置图及测温要求,测温不准,测温点无代表性,测温记录不及时分析、停止测温无依据,出现问题不采取措施。3410大体积混凝土无有效的综合保证质量的施工方案,无防裂措施,1未采用低水化热水泥;2未采用降低内部温度措施(如用降温排管,用低温水拌混凝土,用掺加料减少水泥用量,用掺小毛石混凝土,用缓凝剂,用减薄分层厚度办法用放大浇注分层区段延续衔接时间以增加散热面等办法);3未采取减少内外温差的办法;如:冬施加保温覆盖,夏季浇水散热,控制升降温度及时分析内外测温记录,采取相应措施4未采用降低用水量增加密实度措施;5未与设计协商设置必要的施工缝或后浇带并设置足够的构造钢筋。3411对钢筋密集处,无相应措施:1未采用相应粒径的粗骨料混凝土;2未采取模内外振捣或采用分段支模浇搞办法;3未综合各节点图放样,以对钢筋过密处事先与设计洽商,适当改变钢筋排列、直径、接头等。3412商混混凝土问题:1商混合同要求不细,缺水泥品种要求,外加剂要求;初凝时间要求;坍落度及误差要求;均匀供应混凝土速度要求,对商品混凝土通知单、混凝土小票、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不验证;混凝土小票出站、进场、卸完、打完每一车的记录未汇总整理分析,查路程时间、浇注时间、出站到打完总时间,并与合同对照与商混水泥初凝时间对照分析检质量问题;2现场不做坍落度检验,或无检验记录;3出罐时间过长,混凝土已初凝,现场随意加水;4混凝土不合要求时,不立即交涉、采取措施或退回;5现场不做试块(仅以商品混凝土试块为准);6泵送管内被清洗的混凝土也用于工程中(应废弃);7冬施中机具及泵送管路保温不好,造成混凝土入模温度不符合要求,泵送混凝土无认真周密的方案。35混凝土外观弊病分析:35l蜂窝: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2搅拌不匀;3模板漏浆;4振捣不够或漏振;5一次浇捣混凝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又未下同配比无石子砂浆;7振捣器损坏,或临时断电;8振捣头少,振捣不及时或交接不清。352麻面:1同“蜂窝”原因;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或模板面未清净,粘着水泥,漏刷脱模剂,仍然粘模;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5浇注时间过长,竖向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353孔洞:1同蜂窝原因;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内有气囊,洞口过党无外模附着式振动器。354露筋:1同“蜂窝”原因;2钢筋骨架加工不准,顶贴模板;3缺保护层垫块;4钢筋过密;5无钢筋定位措施、钢筋位移贴模。355烂根:1模板根部未找平、缝隙堵塞不严,漏浆;2浇注前未下同混凝土配比无石子砂浆(50100mm);3混凝土和易性差,水灰比过大,石子沉底;4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混凝土离析或石子赶堆;5振捣不实;6模内清理不净、湿润不好。356缺棱掉角:1模板设计未考虑防拆模掉角因素(宜设计成八字角、园角);2木模未提前湿润,浇注后木模膨胀造成混凝土角拉裂;3模板缝不严,漏浆,强度降低,混凝土易损;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佳,造成拆模粘连;5拆模过早过猛(混凝土强度不足1.ZMPa,不应拆模)拆模方法及程序不当;6养护不好。357洞口变形:1模内顶撑间距太大,断面太小;2模内无斜顶撑,刚度不足,不能保方正;3混凝土不对称浇筑将模挤偏;4洞口模板与主体模板固定不好,造成相对移动。358错台:1放线误差过大;2模板位移变形,支模时无顺直找正措施;3下层模板项部倾斜或胀模,上层模板纠正复位形成错台;4上层模板未夹紧下层已完混凝土(应加长上层模,套在下层已完混凝土的螺栓上)。359板缝混凝浇注不实:1板缝太小,石子过大(宜l4缝宽);2缝模板支吊不牢,变形、漏浆;3缝内杂物未清,或缝内布管;4无小振动棒插捣或不振捣或振捣不好。3510裂缝:1水灰及比过大,表面产生气孔,龟裂;2水泥用量过大,收缩裂纹;3养护不好或不及时,表面脱水,干缩裂纹;4坍落度太大,浇筑过高过厚,素浆上浮表面龟裂;5拆模过早,用力不当将混凝土撬裂;6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实;7钢筋保护层太薄,顺钢筋开裂;8缺箍筋,分布筋、温度筋,混凝土开裂;9大体积混凝土无降低内外温差措施;10洞口拐角等应力集中处无加强钢筋,或加强筋斜置,不能与原有筋合在一层,造成六层钢筋,下混凝土振捣困难,而且加强筋接近中性层,难起加强作用;11上下模板支撑不在同一轴线;12下层模支撑拆除过早;13上部混凝土面施工时随意堆放架设材料、钢筋等,大大超过设计荷载,将楼板压裂。5地 下 防 水 工 程 返回5l材质及试验通病511水泥品种标号不符规范要求或无出厂合格证和取样试验报告,试验不合格时无处理记录和结论512砂、石等材料不进行取样试验或试验不符合要求无处理情况及结论(如含泥量、级配等)513各种取样试验,未按批量,取样方法试验或试验报告手续不符要求,或未考虑侵蚀介质要求514抗渗试块不做或少做,缺同条件试块或试验不符合要求无处理情况及结论5l5防水材料无出厂合格证和取样试验报告或试验不合格无处理就使用。试验取样批量不合格(参见屋面规范GB5O207-94)试验只符合材料标准,未对照施工规范标准516胶结材料无试验室试配或试验报告517胶结材料现场配制不取样试验,或试验项目不全,试验不合格无处理情况及结论518新型防水材料无法定鉴定证明和出厂合格证,无工艺要求,无性能指标,无质量标准及现场取样试验要求及记录,(新型防水材料应参考屋面施工规范GB50207-94)有关最低标准52基底质量通病521降水措施不当,未降到要求水位标高(应在防水工程最低标高以下不少于330mm)522基底过湿或有明水523基底不平、杂物清理不净;基底存有扰动上层53防水混凝土通病53l无试验室试配(或试验室未按提高0.2Mpa抗渗等级做试配)532水泥标号、品种、最小用量,石子粒径、含泥量,含砂率,灰砂比,水灰比,外加剂等选用,不符防水规范533试配材料与材试,试块三者不交圈534计量不准(详见钢筋混凝土部分)535施Xi缝留置不符规定:1底板上留施工缝,而不留在墙上(距墙根200mm以上);2留缝形式不符合规范三种规定也不用止水条;3留成凹缝不符规范;4留企口型缝时,拆模损伤;5设止水带(片)时,上下尺寸不匀、接头焊接不严或人为压倒;6止水带遇柱或墙交接处断开,处理不当;7止水带留在窗井墙上与外墙不交圈;8竖向施工缝未留在结构变形缝处。536出现人为施工缝:1方案错误:将底板分段浇灌,墙体任意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混凝土不连续、不分层浇灌;2施工方案不当求综合考虑浇捣路线、运输时间,搅拌供应能力,分层厚度,最少分组数,报揭机具最低配置数,造成混凝土初凝前不能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3运输马道立杆撤出混凝土时间过晚,使灌孔混凝土与孔周围混凝土间出施工缝,或者后切管灌混凝土形成治管壁渗水的通路;4未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轮流停歇时间。如清洗搅拌机时间,吃饭、交接班时间;5缺临时停电,停水,机械故障供料不及时,中途遇雨等的应急处理措施;6事先未掌握水泥初疑。终凝时间,未规定混凝土搅出到浇完最长允许时间;7无缓凝措施。537变形缝处理不当:1橡胶(塑料)止水带理人墙体不居中,止水带损坏(钉眼、筋扎,撕裂等),接头不严,搭接不在洞口上部水平部位,或一条止水带多处接头;2止水带不交圈,收头不合理,或固定不牢,浇灌混凝土跑位,或留缝不匀影响止水带作用;3止水带油、泥污染;4止水带设置位置方向不当,有断筋现象。538支撑不当,影响防水效果:l底板钢筋用铁马澄,无止水措施;或未支在下网上面、而是直接支在模板上;2穿墙螺栓(套管)无止水措施;3不止水的穿墙螺栓切断后无防渗漏填补措施;4穿墙螺栓套管无防渗漏填补措施;5模板内顶撑无止水措施;6钢筋保护层垫块不用防水砂浆做,厚薄不一,甚至漏放。539后浇缝做法不当:1用钢板网封堵,溢出水泥浆不处理,在本浇混凝土一侧根部积为素浆层;2用钢板网封堵,后面不设模板和支撑,混凝土振搞不实;3后浇缝未按规范GBJ2Z8-83第274条形式留置;4后浇缝甩握不剔毛,不清理、不湿润或不设清扫坑,后浇混凝土前无法清理干净;5后浇缝浇筑时间不当,未考虑工程主要荷载上满情况,气温情况,水泥品种的选用,或浇注后不按规定养护。5310过墙管道及套管止水措施不当,管道与套管间隙止水处理不当:予留洞口无封堵止水措施或封堵不严不实5311混凝土墙体发生蜂窝露筋、孔洞等问题,不按要求认真处理:1防渗漏补救处理,从开始即无认真准确的方案要求,过程中无检查记录;处理后无结论;2不剔凿到密实,不冲洗和不充分湿润;3后补混凝土不经试验室试配,人工拌制计量失控;4混凝土浇灌无有效结合措施(不下同配比无石子砂浆);5剔凿后支模固定不牢,缝隙堵塞不严,造成跑浆;6振搞措施不力,达不到应有密实度;7振捣口处挑出的多余混凝土项标高太低,顶部混凝土接槎振捣不实;8振搞四处挑出的多余混凝土剔省过早,震动影响结合以及钢筋握裹;9混凝土养护措施及时间不够;1O.不按规定留置混疑土试块。5312施工缝、接槎做法错误:1已浇混凝土强度不足1.2MPa即进行接搓,破坏原混凝土骨架、及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影响与钢筋握裹;2对已硬化混凝土表面不清除水泥硬膜和松散混凝土,不冲洗干净,不充分湿润不除净积水;3浇筑前不下同混凝土配比无石子砂浆,或铺浆不匀、过厚或不铺,铺浆时间过长;4水平施工缝,模板夹不严,固定不牢,跑浆、混凝土不密实。5313冬期施工、保温、养护不当,影响防水混凝土质量:1施工缝处因有接槎钢筋,保温不严,接槎处混凝土受冻;2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底板不保温覆盖,侧面也未回槽,地基冻胀,底板拱裂;3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出现温度裂纹;4混凝土未达到临界强度受冻,降低抗渗性能;5蒸气养护防水混凝土,升温、降温速度过快影响防水性能;6蒸气养护直接向混凝土喷射;7蒸气养护无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措施,无排除冷凝水、防止结冰措施。54卷材防水做法通病:54l基层不符要求:1强度不足;表面起砂起皮;2表面平整度、光洁度差、表面不干净;3垫层伸出底板尺寸太小,致使保护墙无法砌在垫层上;4基层表面阴阳角未做成圆弧或钝角(或圆弧过小不足见注意沥清基卷材R100150,高聚合物改沥青卷材R50;合成高分子卷材R20);5基层表面不干燥(干燥有困难时,按GBJ20883,243条做);6立面基层未涂冷底子或冷底子不平即做防水。542保护墙做法错误:1不设保护墙,只在垫层上铺油毡甩头,打底板、墙板后硬卷直角上贴;2外防外贴做法错误 永久性保护墙高度不足B(2O05O0)mm-指底板厚度加混凝土施工缝提高部位,以避开最大应力处; 临时保护墙高度不足150(Nl)-N指卷材层数; 临时保护墙未用石灰砂浆砌,未抹石灰砂浆找平层并刷石灰水; 混凝土壁外砌保护墙时墙与壁之间未塞实砂浆。3外防内贴做法错误 保护墙刚度不够(120mm墙宜加砖垛); 未按5-6m分段留缝(以利于回填挤紧)断缝中未用卷材条或沥青麻丝填塞。4无防止雨水灌槽措施: 做防水前未考虑雨水排向槽外措施; 无防雨水由槽外向内渗、流措施; 做防水后,浇灌混凝土前槽内未做坡,本设积水坑,一旦灌水无法抽水,排水; 外槽回填过早,不利排水,甚至挤歪保护墙。543卷材铺贴质量问题:l胶结材料配比不准,油温过高、过低,厚度过厚;2搭接错误:长边不足100mm,短边不足150mm,上下层及相邻卷材接缝未错开,甚至上、下层相互垂直铺贴;3立面与平面转角处,卷材接头未留在平面上,或距立面不足600mm;4所有转角处均未铺附加层,或附加层剪裁、铺贴方法不对,粘贴不严,或附加层数不足;5平面和立面铺贴顺序不符合规范规定;6铺贴接缝不严,有翘边、滑移、脱层等缺陷;7卷材到顶收头,无有效固定和保护措施;8外防外贴法接槎不是分层按要求尺寸搭接、甚至三层卷材一次搭接;各层挂于不是内高外低,是倒装槎;9卷材铺贴有气泡,裂缝及损伤,修补不按分层搭接要求,而一次表面粘贴。544细部构造做法通病:1穿墙管道封闭做法不当,封堵不严;可伸缩管道会管构造不满足防水要求,管道与套管间填缝材料材质不良、挤压不紧;2变形缝处型式及使用材料不符规范规定;附加居少用或未用抗拉强度较高的卷材做附加层;金属止水带接缝焊接不好,锚固不牢;3橡胶(塑料)止水带要求,同防水混凝土;4止水带接头不设在变形缝高处水平部位。545防水层的保护层通病:l立面防水层外涂热沥青胶结材料时,未趁热洒干净热砂或挂散麻丝,影响抹水泥砂浆时的粘结;2只抹底板部位保护层,而墙面不做保护层,或保护层脱落,绑扎钢筋时损伤防水层;3后砌保护墙时,防水层与保护墙间空隙未随砌随填实砂浆;4基坑回填不当,破坏保护层(保护墙)-如推土机回填,机夯碰砸,杂土石块回填等。55水泥砂浆防水做法通病551砂浆配合比,水灰比不当552基层表面清理不净;未充分湿润553刚性多层做法防水层抹压遍数、程度、时间间隔、各层厚度不对,未组织好各层连续施工、尽量不留施工缝,施工缝甩头与接控不符要求554掺防水剂水泥砂浆,防水剂接量不准,拌合不匀,防水层不是两遍抹成,表面压光不好,总厚度不足20mm555阴阳角未做成圆弧或钝角556地下室外壁水泥砂浆防水层高度未超出室外地坪150mm以上557养护时间不够56外涂热沥青通病561基层不平,清理不净,湿度过大562不喷刷冷底子油563沥青温度低,两遍活一次成,涂刷不匀,有空隙或漏底564根部漏涂,不到底565回填上碰损伤57外填防潮灰土通病571参见土方、地基、基础中灰土部分。572灰土宽度不符设计要求,或灰土、素土分界不清,素土掺入灰土层573回填前,槽内未清理574冬期施工无有效保证质量措施4.混凝土搅拌、工艺、养护检查重点:现场计量(或商混合同验收)、浇灌申请、开盘鉴定、分层浇捣。责任追索、施工缝防止与处理、标养与同条件养护情况。10分制,7.8分为合格。分数加权值为2.0。主要问题:(1)搅拌站秤不作定时的标定(每半年要标定一次,并将标定时间贴在秤上)小黑板配比:A现场无小黑板B换算错误C含水率不加D含水率不测(含水率每天要测,下雨后立即补测,取样要有代表性,我们看到有的石子如同水洗的一样,居然含水率是1,测没测真令人怀疑)E小车重量不同(小车必须可互换,重量要一致)F加水无计量:有的水箱无加水指针;有的电子秤加水,没有测出每秒代表多少公斤水,实际加水是眼睛估的G加外加剂无小秤,勺子又很不标准。按“小黑板内容应填以下内容” 砼浇注部位: 浇灌日期 浇灌总量: 砼(水泥)初凝时间 硷配合比编号: 强度等级: 水泥品种(标号) 砂规格: 石子规格: 电子秤加水每秒代表kg 坍落度要求: 配比 水泥 水 砂 外加剂掺合料 其他 重量比 1 0 每盘重量 l00 含水率 每盘调整后用量l00 加车盘重 电子秤 以上用台秤 得到秤陀重 读 数 开盘鉴定 技术负责人(填写签字)砂石含水率测定人签字 这里各种计量,尤其水、灰计量非常重要,施工中很容易忽视水的计量。在混凝土强度设计表达式fcuo=0.46f(c/w-0.52),中,含水率w增加,砂、石、水泥一点也不差,由于水灰比的变化,砼强度降低很多,实践也证明确实是这样,从工表数据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关系。水泥-1-2-6-10水+1+2+3+5强度降低-4.2%-8.9%-19.5-31.4水泥库不规范,只一门进出,无法轮流周转,且没有标识牌。或用油漆填写,成了不变的水泥标牌。现场砂、石料场底子下面不打混凝土垫层(应打上垫层,且有一定散水坡度,使雨水能及时排出),推土机、装载机一推一铲,经常和泥。砂、石料场分不清,经常混堆(挡墙矮短)。委托商混站很含糊。商品混凝土委托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混凝土强度等级、总量、塌落度汐卜口剂、水泥品种、早强要求、抗渗要求等,尤其注意要提初凝、终凝时间要求和混凝土供应速度要求。例如:某工程打基础底板,施工中混凝土供应突然中断了三个多小时,而后又突然来了八车混凝土,底板出现了施工缝,造成重大质量事故。而工地施工人员在商品混凝土委托中根本未提初凝时间、混凝土均匀供应速度的,造成的损失只能自己承受。所以,商混委托一定要明确。另外,塌落度及允许偏差要求,水泥品种要求,也要明确,这是经常犯的毛病,而且现场验收商品砼也是要认真核对技术要求。以前曾有过这方面重大事故的教训。此外还要抽查塌落度,做好记录,每天上、下午至少各做两次。例如:某工地打了一天一夜砼到早上才发现来的砼不符合合同技术要求,300M3;砼出现了大事故。(2)现场工艺入模前取样,标养和同条件试块的留置(GB5024-92第465条,第467条;GB20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