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天化中学2020届高二教学质量评估(二)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页,第n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蒽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536年,郑国大臣子产将刑法铸刻于鼎上公之于众,招致各国贵族反对,晋国正卿叔向书信给子产,认为此举将使民众对礼的崇敬将不存,子产复信曰“吾以救世也”。这反映出当时A. 礼乐崩坏不利于统治B. 法治是各国的共同选择C. 贵族特权逐渐被打破D. 礼法分治违背历史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题目指出春秋时期子产将刑法公之于众,遭到贵族反对,并被贵族抨击这一做法影响礼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但是子产认为此举足以救世。这充分说明西周贵族所依托的礼制已经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维持政治统治,进而说明贵族政治的逐渐崩溃,故本题选择C项。A项表述错误,礼崩乐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必然趋势,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是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的表现。B项说法绝对,题目仅从郑国无法说明各国的共同选择。D项表述错误,礼法分治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2.阅读下表中的两则材料,据此可知认定的是,宋太祖设置参知政事最初意在上(宋太祖)欲为赵普(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有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并本官参知政事。不宣制(不宣布帝王的诏令)不押班(百官朝会时不领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宋宰辅编年录(宋太宗时期)中书印唯宰相得知,事无大小,尽决于普宋太宗实录A. 协助宰相赵普处理政务B. 建立分权机制制约宰相C. 收宰相行政权集于己身D. 集体决策维护皇帝权威【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可得知,宋太祖在设置参知政事的同时限制其权力,只让其成为赵普的副手,到宋太宗时期,赵普仍旧掌握着决策权,总的来说,宋太祖设置参知政事主要是为了让其协助宰相赵普处理政务,故选A。综上论述可知参知政事的设置是为了协助宰相,而不是为了制约宰相,也就无所谓收宰相行政权于己身,故排除BC项;维护皇帝权威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D项。3.世界历史记载的雅典前期的公民划分:第一等级占田8公顷左右,拥有奴隶2530人;第二等级占田5公顷左右,拥有奴隶1518人;第三等级占田3公顷左右,拥有奴隶35人;第四等级占田数亩或者无田,拥有奴隶1人或者没有奴隶。这表明A. 公民是雅典城邦的基础B.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激化C. 公民土地要求得到满足D. 参政公民范围逐渐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雅典城邦对公民群体的重视,公民分成四个等级是基于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贵族和平民都是雅典的公民,具备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公民是雅典城邦的基础,故答案选A。材料没有反映贵族和平民矛盾的激化,故排除B项;根据“第四等级占田数亩或者无田”可知土地要求得到满足的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公民范围的扩大,故排除D项。4.1689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英镑的税款,其中60万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于海陆军开支。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在位),财政部每年都要制定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提交议会讨论成为惯例。这说明A. 国王与议会斗争激烈B. 国王不用定期召开议会C. 议会与国王共享权力D. 议会主权地位逐步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掌握了财政大权后,经常利用国王面临的财政困难,不断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从而逐步强化自身的主权地位,故答案选D。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国王和议会之间斗争激烈,故排除A项;国王不用定期召开预算的说法无从体现,故排除B项;议会居于权力中心地位,与国王共享的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5.13个新兴的州都刻不容缓地为自己制定了成文宪法。虽然所有的宪法都遵循独立宣言所陈述的思想,但这些宪法很多地方都是相互矛盾的和冲突的。这表明独立之初的美国A. 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B. 迫切需要三权分立的行政机制C. 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D. 联邦制未得到各州认可【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各州制定自己的宪法,且这些宪法有很多冲突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实行邦联制,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故答案选A。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美国是迫切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而不是三权分立的行政机制,故排除B项;“尚未完成统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联邦制的有关内容,故排除D项。6.阅读下图漫画新军阀蒋介石甘自向坟墓里摸索前行,该漫画A. 揭露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的累累罪行B. 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成果C. 表明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已陷人全面失败境地D. 意在向民众揭露蒋介石有叛变国民革命的企图【答案】D【解析】【详解】漫画将蒋介石描绘成一个新军阀,并且在走向自己的坟墓,这反映出漫画作者已经看出蒋介石有叛变革命的企图,漫画是宣传工具,故作者意在向民众揭露蒋介石有叛变国民革命的企图,故选D项。根据时间“1927年3月10日”,可知不是揭露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且当时共产党还没有开始独立展开武装斗争,故排除AB项;漫画中蒋介石走向灭亡,不是北伐军,而且当时北伐军正在胜利进军,故排除C;7.“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并在武昌主办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它培养了大量农民运动干部,一度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大本营。该学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培养了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应该正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即国民运动的开展,故选B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此时毛泽东不可能主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故排除A项;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是在西安事变以后,故排除C项;题意主旨不是土地改革,故排除D项。8.有学者在研究现代中国的外交方针时说:“它的形成的确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对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和发展趋势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是他们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得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冷战初期的国际环境只不过使之强化而已。”材料中的“它”是指A. “一边倒”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对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和发展趋势的总看法”、“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得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可知反映了新中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方针,即“一边倒”,故选A项;BC项不是中共领导人观察世界的结果,故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与“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得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的论述不符,故排除D项。9.位于烟台市中部的东李家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随着初冬的到来,人们除了忙着采摘买卖苹果、修理农具外,村里早晚串门的人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新一届村干部的“海选”。这体现了A. 分权制衡原则B. 民主监督原则C. 民主集中原则D. 人民民主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迎接新一届村干部的海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属于人民的直接民主,分权制衡、民主监督和民主集中的原则不是其体现的主要原则,故排除ABC项。10.2016年6月23日,英国民众3000多万张选票中,脱欧的支持率为51.9%,所以英国自此开始退出待了多年的欧盟。2016年英国脱欧后的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出现平稳增长,这使得法国和意大利也想投票脱离欧盟,这说明A. 欧洲一体化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 欧盟成员普遍希望脱离欧盟发展C. 脱离欧盟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D. 欧洲一体化过程出现了曲折和反复【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脱欧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平稳增长,导致法国和意大利也想脱欧,由此说明欧洲一体化过程出现了曲折和反复,故选D项;欧洲一体化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故排除A项;“普遍希望”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脱离欧盟不符合欧洲一体化发展的潮流,虽然英国脱欧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平稳增长,但不能据此说明脱离欧盟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故排除C项。11.1947年,美国政府报告指出:只要极权政权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略强加于一个自由民族,都将削弱美国安全如果美国忽视对这样一个民族的支持,那么,其他民族可能会因极度失望而对美国的领导失去信心。这表明美国援助西欧的根本意图是A. 遏制苏联势力扩张B. 维持美国的国际地位C. 实施意识形态冷战D. 变西欧国家为其附庸【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体现了美国要援助欧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根本目的是保持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故答案选B。遏制苏联势力扩张是美国的目的,但不是援助欧洲的根本意图,故排除A项;美国援助欧洲并不是实施意识形态冷战,故排除C项;变西欧国家为其附庸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持美国的国际地位,故排除D项。12.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齐国规定,不诚信的商人不能从事商业,不诚实守信的手工业者不能从事手工业,由此可知当时齐国A. 极力推行抑制工商业政策B. 官营工商业注重商品质量C. 加强了对工商业者的管理D.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齐国注重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诚信,说明加强了对工商业者的管理,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工商业者的管理,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和对商品质量的注重,故排除A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问题,故排除D项。13.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人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政府国库的重要财源。材料反映了A. 海上丝绸之路刚刚开辟的情形B. 隋唐王朝对外开放的成就辉煌C. 宋元王朝重视对外贸易的结果D. 郑和下西洋后外贸事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对外远洋贸易的发达繁荣主要是在宋元时期,根据材料内容描述可知宋元王朝重视海外贸易,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故选C项;根据材料描述可知当时海外贸易已经非常繁荣,所以不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刚刚开辟的情形,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应该是宋元时期,而非隋唐时期,故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是在明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4.明代司礼监刻印的主要书籍包括皇明祖训寰宇通志等,负责刻印的主要工匠有裱褙匠、裁历匠、刷印匠、黑墨匠、笔匠、画匠、刊字匠。这反映了明代A. 官办印书业分工精细B. 国家严密管控印书业C. 活字印刷技术获推广D. 印书业的商业意识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负责刻印的主要工匠有裱褙匠、裁历匠、刷印匠、黑墨匠、笔匠、画匠、刊字匠”可知明代官办印书业分工精细,故选A项; 材料主要反映了官办印书业的分工精细,没有体现国家严密管控印书业,也没有体现印书技术,故排除BC项;材料中的印书属于官办手工业,商业意识浓厚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故排除D项。15.汉初以来“纵民得冶铁煮盐”富商大贾和诸侯王经济实力迅速膨胀,他们“私门成党”统治者意识到,再不将盐铁官营,“恐生大奸”。由此可见,盐铁官营A. 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B.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力量C.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D. 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人【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汉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了限制诸侯势力,故选B。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项;地方割据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不可能得到消除,故排除C项;根据“再不将盐铁官营,恐生大奸”可知盐铁官营并不是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故排除D项。16.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30%。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 土地所有权更迭频繁B. 佃户成为耕作的主力C.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D. 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客户所占比重下降,说明地主占有土地的比例在下降,这从侧面反映了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故答案选D。客户比重下降说明自耕农经济发展,但不能表明土地所有权的更迭,更不能说明佃户成为耕作主力,故排除AB项;地主对农民剥削有所减轻的说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C项。17.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起,洋务企业的管理体制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官办体制转变为由政府委派商人、招徕社会资本承办的官督商办体制,由独资经营方式转变为股份公司合资经营方式。这种转变A. 根本上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B. 迫使政府放宽了民间工商业政策C. 推动了商人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D. 完全照搬了西方企业的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洋务运动中出现官督商界企业,商人以入股形式加盟洋务企业,推动了产业资本的形成,故C项正确。根本上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说法绝对,排除A项;迫使政府放宽了民间工商业政策是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B错误;完全照搬了西方企业的经营方式说法绝对,排除D项。18.下表是19301936年中国进口货物构成统计表。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合计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建筑用品、设备、小工具、器材、燃料等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193026.93.71.921.373117.355.8193644.4612.735.655.513.042.5A. 近代工业得到一定发展B. 国民经济体系已经完整C. 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D.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1930年到1936年间,中国进口生产资料比重上升,消费资料比重下降,由此可以说明我国近代工业得到了一定发展,对进口消费资料需求有所下降,故选A项;“已经完整”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从表格内容无法看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和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是否减少,故排除CD项;19.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该材料表明了A. 甲午战后清政府继续兴办官办企业B. 中国近代化进一步发展C. 中国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D. 民营企业规模超过官办企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12-1919年间,中国的近代工业投资额大大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表明中国近代化进一步发展,故选B项;1912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排除A项;“工业体系形成”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区分民营和官办企业,D项结论无从体现,故排除。20.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的情况,据此可知A. 战之前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B. 战期间日本扩大在华经济侵略C. 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D. 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下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棉布价值百分比不断增加,且占据第一位,体现日本利用一战的时机,扩大在华经济侵略,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从各国进口棉布价值比重,而不是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排除A。材料中没有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情况,故无法推断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排除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一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上升,排除D。点睛:表格类型选择题解题方法,解答应该充分注意表格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表格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表格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中的相关数据即可。21.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这反映出当时A.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 小农经济基本瓦解C.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 传统手工业趋于稳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由于民间多买洋棉洋布,因此土布土棉不再畅销,由此说明传统自然经济收到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选A项;“基本瓦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土布土棉不再畅销有可能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而不是趋于稳固,故排除D项。22.观察下图中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中各类经济成分总产值比重变化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国有经济呈现迅速衰退趋势B. 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尚未改变C. 加人世贸组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D. 国民经济发展活力日趋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工业中各类经济成分占总产值比重的变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工业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并存增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故答案选D。“迅速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根据图表中的时间可知此时计划经济已经开始不再占据主导地位,故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排除C项。23.从1977年到1980年,中国高层官员进行了多次出国考察访问,他们对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异常兴奋,对自己国家的前景踌蹲满志。这些出访考察A. 打破了中国长期外交孤立的局面B. 为改革提供了支持C. 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D. 加快了中国融人经济全球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77年到1980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出访考察为中国即将开始的经济改革提供了支持,借鉴了经验,故选B项;中国长期外交孤立的局面早就已经被打破,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形成是在21世纪初,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这些考察是为中国刚刚起步的经济改革提供支持,而不是推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故排除D项。24.1958年7月,农业部发布1958年夏收公报:粮食总产量达到1010亿斤,比1957年增产413亿斤,增长69%。这一公报出现的原因是A. 农业科技取得突破B.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 “浮夸风”盛行D. 三大改造的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时间以及1958年粮食大幅增长的表述可知,当时中国正处在“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盛行。故答案选C;此 时出现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浮夸风”盛行,而不是农业科技取得突破,故排除A项;大跃进和“浮夸风”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故排除D项。注意事项:第n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摘编自中国现代史材料二 1953年9月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就提倡种植玉米。1955年他在中央全会的决议中指出“玉米是最高产的作物,应该在我国所有地区广泛推广”,要求到1960年播种面积至少扩大到2800万公顷有些地区的玉米完全被冻死或者干死,没有任何收成。1956年农业丰收,这一特殊情况使赫鲁晓夫头脑发热,1957年5月,他未经中央讨论,在列宁格勒一次集会上宣布三四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在肉类、奶类和黄油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惊人目标。这一目标遭到苏联党内一些人和经济学家的反对,也受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的嘲笑,他却还是一意孤行。19571964年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只从37公斤增至40公斤,美国1961年人均肉产量却有100公斤,三四年内在肉类生产上赶超美国的目标成了人们的笑料。摘编自唐士润评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赫鲁晓夫农村改革的特点,综合中苏农村改革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注意的因素。【答案】(1)原因: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并下发“中央一号文件”;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注意合理调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比例,改善农业经济结构;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技术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政策。(2)特点:企图以高产作物为突破口,以提高产量为主要目标;制定目标主观臆断,急于求成;不顾客观实际,违背经济规律;个人作风专断,一意孤行。因素: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科技兴农;群策群力,提高农民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中央一号文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党中央的重视、制度的改革、改善农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技术改革和结合我国国情。(2)特点:根据“赫鲁晓夫就提倡种植玉米”、“这一特殊情况使赫鲁晓夫头脑发热”、“三四年内在肉类生产上赶超美国的目标成了人们的笑料”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主要是企图以高产作物为突破口,以提高产量为主要目标;制定目标主观臆断,急于求成;不顾客观实际,违背经济规律;个人作风专断,一意孤行。因素: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注意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提高农民积极性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毫不敢与闻。”明神宗实录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挺。(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材料二 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由于它建筑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固。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摘编自李少玉17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包括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智行新刑律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到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法制建设(1)据材料一,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依据材料,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在法制改革中的不同之处。【答案】(1)明朝: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2)表现:确立君主立宪制;构建法治的传统;议会下院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行政大权赋予首相;确立政党政治。不同:中国的法制改革注重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英国则重视继承传统;中国的法制改革没有摆脱专制体制的束缚,而英国则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解析】【详解】(1)根据“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等内容可从内阁的地位、职责和负责的对象等方面比较中英内阁的不同。(2)表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范例的表现在政治上是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首相拥有行政权,确立了政党政治。不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中英两国在法制改革中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中国的法制改革借鉴其他地区的文明成果,但没有摆脱专制体制的束缚;英国注重继承传统,但建立了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铁血红安是一部革命题材电视剧,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民国时期的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家公务员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海关面试题及答案
- 2025版设备租赁合同协议
- 2025临时用工合同协议模板
- 2025年电气设计工作总结报告(3篇)
- 2025年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中介版)
- 2025版合同:附条件租赁协议书
- 2025定制、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个体汽车租赁合同样本及关键注意事项(合同协议样本)
- 2025年下半年吉林辽源东丰县事业单位招聘13人(2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能源投资集团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广东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道第四批招聘雇员5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营盘山隧道施工方案设计
- 2025至2030中国电站建设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2026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砌筑抹灰升降平台专项施工方案
- 中学生宿舍楼施工组织设计
- 医院地震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酒狂古琴曲教学课件
- 机电行业职业知识培训课件
- 大学生创新创业(邓文达)全套教案课件
- 研学基地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