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练习】《墨竹图题诗》(语文北师大版六上).docx_第1页
【提高练习】《墨竹图题诗》(语文北师大版六上).docx_第2页
【提高练习】《墨竹图题诗》(语文北师大版六上).docx_第3页
【提高练习】《墨竹图题诗》(语文北师大版六上).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竹图题诗提高练习 霍山县城西小学 项泳一、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这首诗中,1句与2句之间有什么关系?2我们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竹 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磨:尔:意思:2.你从“咬定”“破岩中”体会到了什么?3.“ , ”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绝不动摇的品格。4.这是一首诗,全诗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古人将松、梅、竹并称“岁寒三友”,百代千朝,称诵不绝。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佛祖释加牟尼刚出道时,讲经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座寺院,就是竹子搭的,叫“竹林精舍”。观世音菩萨也一样,拜观音的,都知她身后有一片紫竹林。记得春秋时晋文公为报答他的恩人当时已归隐的介子推,派兵逼他出山做官,可介子推不愿意,背着老母躲入竹山。晋文公放了一把火,不一会儿,山上的竹全烧光了,介子推至死不出,母子双双烧成焦炭。一代隐士高人生于竹山,死于竹山,也算归得其所了。后人为纪念介子推的高风亮节,在他死之日忌用烟火只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每个觉得做人比做官更重要,人格比功名更珍贵的人,都会喜欢种竹、赏竹、伴竹。这是人们称道竹的高洁。竹任人砍伐,任人派遣,却从来没索取过什么回报。这才是竹的秉性。这也是中国人的秉性。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就应该有这种精神。1“寒食节”与哪个人物有关?你认为他这样做值吗?谈谈你的看法。2读了本文,你认为竹子的秉性是什么?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3请写一句赞美竹的话。4读了本文,作为学生的你,今后应怎样做?请谈一谈。参考答案一、1第1句是实写,作者听到了竹子潇潇作响。第2句是虚写,是作者自己的联想。第1句的实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有这样的声音才有了作者这样的联想。这样的声音可能谁都能听见,可是也只有那些关心百姓疾苦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联想。这是又一次对中心的强化。2.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二、1.磨难,打击。 你。历经千万次的磨练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2.竹子虽然生存的环境恶劣,但它顽强不屈,将根深深地扎入岩石之中。3.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4.题画 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三、1介子腿,(各抒己见)2.竹子的秉性是:任人砍伐,任人派遣,却从不索取什么回报。竹子的秉性就是中国人的秉性。中国人的精神就是刚正不阿,吃苦耐劳,贡献大而索取少。3.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