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就出现了秘书文化秘书.ppt_第1页
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就出现了秘书文化秘书.ppt_第2页
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就出现了秘书文化秘书.ppt_第3页
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就出现了秘书文化秘书.ppt_第4页
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就出现了秘书文化秘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秘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秘书文化我国在国家产生以前 在殷商甲骨文出现之前 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就出现了秘书文化 秘书 的涵义 有一个由物及人的演变过程 秘书 一词 由来已久 在我国 最早出现 秘书 一词 当在汉代 汉书 中有多处叙及 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 汉书 所述秘书 皆指宫禁之秘籍 秘书 一词首次具有当今秘书词义是在曹操称王之时 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 秘书令辅助曹操处理政务 管理事务 制定法规 发布政令 后来 曹丕称帝后 改 秘书令 为 中书令 1 上古至先秦时期 最早的秘书人员称为 史 从炎黄二帝到尧舜 我们的先祖已进入原始部落联盟时代 在这一时期 部落联盟首领身边的秘书性活动 大体有以下方面 纳言活动 负责听下言纳于上 受上言宣于下 具有上下沟通 调查研究职能 原始信访活动 采用 进善之旌 诽谤之木 敢谏之鼓 等形式 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是我国信访工作之源头 原始会务活动 这是我国秘书办会的起点 记言记行的史官活动 后世秘书办文由此发端 占卜预测吉凶的巫祝活动 原始文书活动 据 尚书 和 史记 记载 原始社会已有了 典 誓 诰 命 谟 等公务文书 即以书面文字记录的公务文件 由此也就有了文件撰拟 制作 传递 保管 提供利用等一系列办文工作 商朝的国家秘书性活动较夏朝有所发展 有太宰在商王身边总管庶务和机要 太史负责起草王命 发布公文 太宗负责宗庙祭祀事宜 太祝主持礼仪 会务 太卜掌管占卜和记录占卜情况等 史官有了分工 文书载体有了甲骨文书 金文文书和简牍文书 初创了秘书性工作的管理制度 确定了公文格式 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档案管理机构 天府 建立于西周 在商末出现了最早的秘书性机构 太史寮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各诸侯政权的秘书性工作伴随着变法图强和兼并争战的进程 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士 的出现 采用了新的文书载体 简牍文书 重要文书还采用了缣帛为载体 政务活动记录已形成制度 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 书法不隐 文书种类有所发展 出现了契券文书 外交上的盟会文书 诸侯国领土的图文等 在文件保密上形成了封泥制度 保密措施更为严格 拓宽了文书档案利用的范围 3 秦汉时期秦汉政权系统的秘书性工作 与春秋战国时代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 皇宫内与宫外行政的秘书性工作分开 秘书性机构和人员进一步拓大 分工更细 草拟文件 议政应对 祭祀礼仪 天文历法等 均有专门班子负责 地方政府 监察系统及军队也配备了秘书性人员 统一了文字 书写材料和工具的进步 形成了更为规范的秘书性工作制度 形成了严格的档案管理及保护制度 对秘书性工作的管理加强 秦汉两代奠定了我国古代行政秘书性工作的基本框架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称魏王时 曾设 秘书令 这是中国秘书史上首次与当代秘书之实际内涵相吻合的秘书官员 魏晋南北朝时期秘书文化的特点 1 秀才型 秘书群的涌现 2 大事记与会议记录发轫 3 公文写作理论问世 刘勰对11种公文体裁的起源 特色 写作技法作了研究与探索 可视为中国秘书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公文写作理论的专家 隋唐五代时期秘书工作机构发展了 三省六部 制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三省各司其职 中书出令 门下审议 尚书执行 隋唐五代秘书文化有如下几个特点 公文拟写中 普遍采用 一文一事 制 并已建立公文移交制度 信访工作由检察御史专管 秘书官员的选拔 任用 主要通过科举考试 秘书学专著问世 陆宣公奏议 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 经济 军事等 极富史料价值 宋代时期 1 一文一事 的行文规则已制度化 2 文书处理已规范化 3 档案工作已程序化 4 信访制度更趋完备 5 唐大诏令 问世 标志着秘书工作的发展 7 元代时期元朝对秘书人员的录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不惟 以诗赋取士 而视品行 谨慎 廉洁为首位 同时也注重办事能力与秘书工作的经历 资历元代秘书文化有如下特点 元代注重秘书工作在机关中的 中枢 职位 正职须由蒙古人担任 汉人与南人只能任副职 文书档案工作已采用 一案一卷 制 立卷与归档已注意到新案与旧案的分别 注重案卷的 问题特征 紧急公文的传递已有相应的 急传铺 作为保证 白话进入公文 明代时期 朱元璋集君权 相权于已身 形成了内阁官僚制度 开起了皇帝亲自过问公文写作之先河 设置 通政使司 以加强信访之力度 建立了 票拟 制度 即由阁臣先在上行的奏章上拟出处理意见 供皇帝参考 此系现代文书处理 拟办 之萌芽 明代秘书文化有如下几个特点 禁冗文 减案牍 选拔秘书文员的科举考试已趋于成熟 可供秘书史研究资料之丰硕 清代时期清代秘书文化有如下几个特点 秘书史之研究资料可靠 完整 民间以培养秘书人才为宗旨的 幕馆 应运而生 政府注重秘书部门的办事效率 综上所述 中国古代的秘书工作 尽管人员 机构之称谓有别 然秘书部门作为国家机关之中枢部门的地位始终不变 拟写公文 办理文书 传达政令 充当参谋 传递信息 联络上下之职能始终不变 第二节中国近代秘书文化 孙中山先生为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之统府正式设置秘书处作为政府日常办事机构 各部委设承政厅 置秘书长一人 承总长之命 总理厅务并掌管机要文书 处理内外事务 承政厅设篡辑处 文牍处 收发处 监印处 庶务处 会计处 各置秘书一人 掌其事 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工作 首开了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秘书工作之先河 它对古代秘书性工作的改革 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其形成的诸多改革成果 具有时代的创新性和民本性 并为后世所沿袭 1912年1月 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对秘书机构 公文拟写 文书处理等作了以下改革 总统府下设秘书处 废除 制 诏 题 奏 之类封建的文书程式 公文程式 令 咨 呈 示 状 替代 制 诏 题 奏 文书处理规范化 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颁布的 公文程式咨 规定行政公文分为五种 甲 上级公署职员行用于下级公署职员曰 令 公署职员行用于人民者曰 令 或 谕 乙 同级公署职员互相行用曰 咨 丙 下级公署职员行用于上级公署职员及人民行用于公署职员曰 呈 丁 公署职员公告一般人民者曰 示 但经参议院议决之法规 应由大总统宣布者曰 公布 戊 任用职员及授赏徽章之证书曰 状 第三节中国现代秘书文化 国民党时期这一时期 政府及国民党党务组织 军队的各级领导机关 都配备了比较完备的秘书机构 社会团体也有了自己的秘书工作 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的秘书工作较前代有所发展 不少企业家和社会名流还聘有私人秘书 这一时期 对秘书人员录用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 据 国民政府秘书及科员任用规则 规定 凡秘书 须为 国民党员 具有 国内外大学或专门学校以上毕业的学历 有 任文职三至四年的资历及特殊的学识经验 共产党建党初期1923年毛泽东任党中央秘书 负责起草文件 处理文件 会议记录和管理档案 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任秘书 党的三大建立 秘书制 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 负责党中央机关的日常工作 实际上是党中央的秘书长 1926年 7月 党中央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中央秘书处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1月 中央扩大会议后 邓小平任中央秘书长 1928年6月 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周恩来当选为中央党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 1931年7月20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中央政府制定了我党秘书史上第一个 文件处理办法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及根据地政府的各级秘书机构得到健全 形成了一系列秘书工作制度 解放战争时期 秘书工作大为加强 文电处理日趋完善 系统 中央机关文件处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 进一步健全了行文关系 一事一报制度等 在文件保密 密码通讯 机关保密三个方面 形成了严格的制度 加强了保密纪律 新中国建立后 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 从部队到各社会团体 普遍建立了秘书机构 配备了各类秘书人员 党中央 国务院还颁布了一系列文件 法规 统一全国文书 档案制度 规范秘书职责 使秘书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首任秘书长 李维汉任政务院首任秘书长 1951年7月政务院颁布了 关于各级政府机关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工作机构的决定 决定 是中国现代秘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198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秘书长会议 颁布了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1987年国办发布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目前执行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 第四节国外秘书文化在国外 秘书既是一种官职 也是一种社会职业 国外近代秘书概念形成于产业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美国国际职业秘书学会成立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