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第二部分.doc_第1页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第二部分.doc_第2页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第二部分.doc_第3页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第二部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一、 实行新规范后我省人工站的执行什么观测程序?答:2004年1月1日执行新规范后,我省人工站执行统一的观测程序。内容如下:30分: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4044分:地面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地面最高温度、520厘米地温、40320厘米地温、冻土、雪深;4547分:云、能见度、天气现象;4850分:干湿球、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温度计、湿度计5153分:降水量5455分:风5658分:气压5803分:查算、编发报0310分:蒸发、雪压日落后:更换日照纸二、 是否所有台站都要观测草面(雪面)温度?答:草面(雪面)温度是自动站的观测项目,人工站不需观测。三、 钟表对时,应以什么时间为准?答:一律以电台报时为准,不得以电视上的时间为准对时。四、 最小能见度如何观测和记录?答:出现视程障碍现象,达到记录最小能见度标准以后,观测员应随时注意能见度的变化。出现更小的能见度时,随时记录,一律记入值班日记中。20时后整理到气簿-1天气现象栏中。五、 夜间不守班的台站,夜间出现视程障碍现象,如雾、沙尘暴等现象记录现象符号,是否还应记录最小能见度?答:新规范24页规定: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尽量判断记录。六、 同一类的天气现象能否转记?答:不能转记。七、 人工观测达到大风标准,而自动站未达到大风标准,天气现象如何记录?答:在平行观测第一年时,自动站月报表数据文件中的天气现象,以人工观测记录为准。当人工观测的大风与自动站观测有矛盾时,在自动站月报表数据文件中的备注栏注明。平行观测第二年时,大风现象以自动站记录为准。人工记录与自动记录有矛盾时,不再备注。八、规范第26页倒数第2行中的“雪线高度”指的是什么?答:指山体上有积雪的区域和无积雪区域的分界线。八、 气压计、温度计和湿度计误差较大时,应在何时调整笔位?这三种自记仪器超检时,应在何时更换?答:为了避免影响日极值的挑取,必须在每日的20时调整笔位或更换仪器(仪器故障或损坏时除外)。十、平行观测第一年,人工观测风缺测时,航危报中风的记录如何观测和代替?答:在正点前,直接从自动站的微机显示器上取读两分钟风向和风速。自动站也缺测时,用人工目测值代替。十一、在有降水时,小型蒸发器能否加盖?校对蒸发专用雨量筒能否全年使用?答:有降水时小型蒸发是否加盖,由观测员根据当时降水和天气情况掌握。降水强度较大或冬季风速较大时,可以加盖。但要注意,蒸发器和校对蒸发专用雨量筒要同时加盖、同时开盖,降水停止后要及时打开盖子。考虑到我省台站观测人员较少,而且20时观测、发报任务较重的实际情况,为了减少蒸发因降水缺测的现象,我省统一规定:所有台站的校对蒸发专用雨量筒应全年使用。十二、 人工观测的雨量计和自动站的雨量计以及大型蒸发器应在何时使用?答:现统一规定如下:人工观测的雨量计全省所有台站在每年的4月1日10月31日期间使用。大型蒸发器和自动站的雨量计每年的3月1日次年的10月31日使用。十三、 执行新规范后,使用EL电接风、EN型风速仪、和使用自动站的台站,风速如何记录?拍发天气报、天气加密报时,风速如何编报?报表如何编制?答:自2004年1月1日起,使用EL电接风、EN型风仪和自动站的,风速按以下规定记录。1工观测使用EL电接风的台站两分钟定时风速,从指示器上读取整数,记录加“.0”。十分钟自记风速,记录规定不变。2人工观测使用EN型风仪的台站两分钟定时风速0.5m/s时,一律按静风(C,0.0)处理。风速0.5m/s时,风速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同时加“.0”。十分钟自记风速在0.1m/s0.2m/s时,风向改为静风(C);风速0.3m/s时,风向照记。3自动站观测两分钟定时风速和十分钟平均风速,在0.1m/s0.2m/s时,风向改为静风(C);风速0.3m/s时,风向照记。4不论是使用EL电接风、EN型风仪或自动站,拍发天气报和天气加密报时,风速一律按四舍五入后取整数编报。5编制月报表时,新规范的报表规定执行。 十四、在自动和人工并行观测期间,自动站有故障,自动站的定时观测(02、08、14、20)数据是用人工站记录代替,还是另外进行补测?(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无论是用人工站数据代替,还是另行补测,人工观测的风向按新规范第52页的对照表转换为角度时,静风应如何转换?(静风没有对应的角度值)答:自动气象站出现缺测或异常值,以人工观测记录发报,A文件中用相应人工观测资料替代,没有替代资料时需将A文件相应栏目做缺测处理,并在V文件中进行备注;Z文件属原始记录,其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得更改。静风不进行转换,仍为C。十五、新规范115页倒数第二行规定,年报表要抄录仪器号码。可是,中国局下发的新旧规范对照表中却在“第22章年报表编制”一节的第6条说明中注明:“只填检定日期”,与新规范有矛盾,应以何为准?答:不需填写“仪器号码”,其他内容必须按新规范规定填写。十六、 哪些站的月报表中要抄录海平面气压?答:所有的基准站和基本站都要抄录(含人工报表和自动站报表);一般站的人工观测记录月数据报表中不录入海平面气压,而自动站数据报表中保留海平面气压记录。若2004年1-5月份的自动观测数据报表中没有保留海平面气压,不再增补有关记录,从6月份开始必须保留海平面气压。 十七、 新规范第121页倒数第4行规定:“在自动观测定时数据中,某一定时数据(风向、降水量除外)缺测时,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得。”对此规定如何理解?答:对于自动观测来说,24次都是定时观测。当某定时(例如:13时)数据缺测时,应当用12时和14时的数据内插求得。即:内插值=(12时观测值+14时观测值)/2。十八、 台站打印报表应使用什么纸张类型?答:由台站根据本站实际情况自定。十九、 自动站A文件中风速小于0.2m/s时,仍有风向,是否按静风处理? 答:每日进行自动站数据维护时,如果风速小于0.2m/s时,仍有风向,应按静风处理,即将风向改为C。二十、 自动站与人工站平行观测期间的第一年人工观测“大风”天气现象与自动站观测风速出现矛盾,自动站A文件如何处理?答:这种矛盾允许存在,不必处理。二十一、人工观测数据缺测,能否用自动站数据代替?答:自动站在试运行期间和并轨运行期间,只要自动站设备运行正常,人工观测数据缺测时可以用自动站数据代替。但为了保证平行观测期间人工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在进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质量考核时,仍按该人工观测记录缺测统计错情。二十二、自动站A文件中的定时降水是否采用人工观测值?自动站A文件和月报表中“定时降水”不论是在试运行期间,还是在正式业务运行期间,均应采用08时和20时人工观测降水数据。二十三、为何有时自动站日极值挑选错误? 答:是由于日数据维护操作错误造成的。由于观测员不是在20时以后维护日数据,并将不是日极值的数值存盘,而20时以后进行数据维护时又没有将不正确的极值进行替换,造成日极值错误。为避免这种错误,每天应在20时以后进行逐日数据维护。 “定时观测”项不影响日极值的挑选,每次人工定时观测之后可通过“定时观测”录入人工数据。 错误较多的台站可重新对错误月份逐日的数据(B文件)进行维护,替换不正确的极值,然后重新生成A文件。二十四、没有降水现象而采集器采集到的降水数据用不用删掉,J文件应如何处理?答:现将有关自动站降水的问题综合解答如下: (一)降水停止后自动站仍有降水记录此类现象,除了仪器本身原因外,多是仪器维护或操作不当造成(雨量传感器的漏斗堵塞等),因此观测人员要认真查找原因。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1.传感器翻斗内剩余雨水,一般可能出现0.1、0.2mm少量降水记录。若该记录出现在降水停止后的下一个小时的时间段内,在逐日数据维护时则把该记录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个小时时段内;若记录出现在其后的第2小时或之后的时段内,则不再累加,应删除有关记录。夜间(08-20时)不守班的站,夜间出现此种情况时,可保持原记录,不修改B文件;若夜间有降水,但89时无降水现象而有少量的降水记录,则把降水记录累加到78时中。例如:降水在7-8时之间停止,8-9时之间无降水现象但8-9时出现了0.1的降水记录。处理:把8-9时0.1的降水记录累加到7-8时的降水记录中。方法:在每日20时观测后,使用自动站地面测报软件的“逐日数据维护”功能,对B文件进行人工修改。但是,Z文件以及由Z文件生成的J文件不得修改。2.若是维护不当(如传感中的漏斗堵塞)或仪器故障造成降水,则有关的降水记录按(二)2条规定处理。3.编报:自动站运行的第二年及其以后,使用自动站记录编报。天气报、天气加密报中有关降水量组和天气现象组(7wwW1W2)的编报必须配合一致。若无降水现象而有降水记录时,按无降水处理,对软件生成的降水量组,应人工删除。在编报时段内原无降水现象,而临近编报的正点前开始降水,且无降水记录(即不到0.1)时,按微量降水进行编报。4.备注:进行人工干预时,凡涉及报表数据的,在报表备注栏中注明;凡涉及编发报的在值班日记中注明(下同)。(二)其他情况的处理及对雨量传感器维护工作的要求1.单纯的雾、露、霜形成的记录,一律按无降水处理。处理方法同上,Z文件以及由Z文件生成的J文件不作修改。2.由于调试仪器、仪器故障、Z文件损坏等原因,形成错误的降水记录时,应对Z文件进行修改,根据实际情况按无降水或缺测处理。3.要做好雨量传感器的清洁维护工作,巡视仪器(尤其在降水前)时要注意清除承水器中的昆虫、树叶等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