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美国银团贷款市场的新发展.doc_第1页
03-美国银团贷款市场的新发展.doc_第2页
03-美国银团贷款市场的新发展.doc_第3页
03-美国银团贷款市场的新发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材料3: 美国银团贷款市场的新发展2002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银行业银团贷款质量仍在继续恶化之中。根据由美国几个主要金融监管机构所举办的每年一度的银团贷款信贷检查报告的结果,全美银团贷款中受批评级别(Criti-cized)部分上升22.5%,达到2360亿美元。究其原因,主要是电讯/媒体行业和能源业近两年疲软之故;至于其他行业,问题尚不严重。坏账之据点以集中在上述几个行业,又与20世纪90年代末电讯/媒体、能源行业股价和投资极度膨账,银行业极力卷入不无关系。便从整体上看,自1998年以来,美国商业银行主一直在收紧其授信标准。根据美国货币总监署(OCC)2002年的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全美最大的62家国民银行之中,2/3银行(他们在银团贷款都十分活跃)均表明它们在2001年收紧了授信标准,2002年收紧授信标准银行比例更升至55%。那么在2002年信贷质量恶化的过程中,在银团贷款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美国银行的境遇如何?美国银行是通过哪些手段去控制相关的信贷风险的?本文将作一剖析。在2002风去多变的银团贷款业务中,最令人侧目的莫过于摩根大通的表现。如众所知,自从美国的银团贷款市场产生和发展以来,摩根大通就一直雄霸一言,特别在投资级别的银团市场名列前茅。在2001年,该银行介入4000亿美元价值银团贷款的主承销,占据整个市场份额近乎36%,甚至超过美洲银行和花旗银行银团业务量的总和。不过该银行近年来在非投资的银团贷款的主理业务上开始遭到美洲银行的挑战。正是由于摩根大通在银团贷款领域的领先地位,经济旺盛时的强势不幸成为经济衰退时的弱势。举例来说,在过去几年高科技能源市场兴旺,股调狂飙之时,该银行由于在电讯/媒体、能源行业的霸主地位,一度使它在银团贷款业中坐收渔利。天有不测风去,两年以前,美国经济滑入衰退,该银行在电讯、媒体和能源行业仍占据56%、36%和32%的市场份额。根据穆迪评级公司的统计,2002年年初到8月份为止,有40%的信用遭降级的公司都来自电讯和能源行业。根据摩根大通的统计,该银的行2002年第三季度商业贷款年亏损率分别从上个季度的1.2%和1年前的0.7%上升至3.5%,工商贷款不良资产比率达到2.62%。摩根大通在银团贷款中的处境,尤其是在电讯/媒体业相关贷款中的险恶 状况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反映美国银行业的整体面貌。据市场统计,除摩根大通以外的其他美国大银行近年来均将其在这些行业中的贷款份额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到5%10%左右。不仅如此,在美国电讯/媒体行业相关联的银团贷款和授信额度中只有34%为美国银行业持有,在所投资者或商业融资 公司持有。当然这一格局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这与近些年美国银团贷款市场发展的复杂度有关。首先,美国银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浪潮,主要从事银团贷款业务的美国银行数目已从1999年的110家减少到目前的35家。其次,参与银团业务地非银行投资机构愈来愈多,其中包括金融公司、保险公司、证明券商、套利基金等等。非银行投资机构对银团贷款的结构的偏好与同业银行不尽相同。例如,在市场上,银团贷款结构往往划分为三类:循环信贷(Revolver)、A档信贷(Trench)、B档信贷(Trench)。其中前两类主要为商业银行设计。而后一类主要为机构投资者设计。这一类型有点类似二级市场债券,成熟其往往为6年。最后,近些年来由于许多公司信用被降级,违约率上升,促使许多商业银行不得不紧缩信贷标准,对银团业务也更加小心谨慎。综观美国银团市场,现有的统计数据一方面显示,监管机构所监控下的受批评贷款数额还在上升,从而预示银团贷款质量还在下降;但另一方面,又显示银团贷款的风险信乎主要集中在个别大银行身上,大多数美国银行似通过某些手段削减了对高见险行业的信贷敞口。根据目前市场的看法,除了摩根大通在银团贷款市场存在这较高的风险之外,其他还有纽约银行(BONY),舰队银行(Fleet),梅隆银行(Mellon)等也存在较高见险。其他大多数美国银行居于中等或低风险群。面对美国银团贷款的上述画面,人们也许会提出以下两个相关的问题。第一,像摩根大通这类高风险银团贷款业务群的前景还会恶化到什么样的程度?第二,美国大多数银行究竟通过哪些手段来减化风险的?关于对第一个总是的回答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由于全年许鑫原本投资级别的公司被降为非投资级别,人们不禁要问公司申请破产状况是否已经见顶?从1998年初到2002年第三季工看,美国公司破产数目在2000年第四季度达到顶峰,为250起。随后几个季度逐步减少,2002年迄今为止仅有186起。这一现象究竟是否表时美国公司破产数见顶下滑,还是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破产热潮尚不得而知。但在通常情形下内参司破产事例的增多与信用降级和违约率的上升成正比关系。根据穆迪信用评级公司的分析,2002年美国公司信用评级被降级的速度已呈减缓趋势。但是在投资级别的借运动员公司中,降级/升级比例仍然偏高,因此目前趋势并不明朗。其次,这些银行的前景,特别是盈利状况还取决于追赔价值的高低(Recover Val-ues)。随着公司破产案件的上升,在19982001年间,无担保拖欠贷款的平均追赔率只有1美元赔33美分,低于10年前同类贷款的1美元赔50美分。最后,公司被降级的速度也将影响授信银行的前景。例如,安然公司在破产前的两个还被美国三家主要评级公司评为BBB级。虽然上述种种不定因素的存在,正如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的,由于电讯/媒体行业的主要银团贷款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银行业内,即使这些银行不良贷款仍呈上升趋势,但最终不至于是毁灭性的。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我们或许可以从美联储理事会主席格林斯潘2002年10月份在美国银行业协会上讲话中得到某些启示:“对电讯行业的主要信贷敞口大都通过信贷违约掉期合同(Credit Default Swaps)、抵押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给化解了。上述做法无论系出于原始授信决策过程的考虑,还是出于对新状况的一种反应,这些交易本身均代表着银行在积极的信贷风险管理的一种新现象。与此同时,亦部分地反映了美国银行体系面监危机仍显强势的理由。”格林斯潘的上述言论,反映出美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新动向,即愈来愈多的大银行已经采用信贷衍生产品去化减其信贷风险。由于信息披露的局限性,目前市场对信用衍生产品在单个影响力上还难以评估。但我们不妨从银行在全于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份额变化上窥见一斑。目前,全球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名义金额为1兆亿美元,市场估计在2004年将达到5兆亿美元。银行业现在是这一市场最大的参与者,其中有52%的所谓保护性购买者(Protection Buyers)属于银行,其购买信用衍生产品的目的是对其所拥有贷款予以保护;另外还有39%的保护性出售者(Protection Sellers)属于银行,其出售信用衍生产品合同的目的则是获取得差收入及分散信贷组合风险。根据OCC最近的数据,美国商业银行所涉入的信贷衍生产品名义金额约为5000亿美元。在种类繁多的信用衍生工具中,有两种在市场份额上占绝对优势,它们分别为占整个市场份额45%的信贷违约掉期合同(Credit Default Swaps)和22%的信贷组合违约掉期合同(Portfolio Default Swaps/Synthetic CLOs)。前者流动性较高,平均每笔交易额在1千万5千万美元之间;后者流动性稍差,平均每笔交易在5亿50亿美元之间,通常涉及到较大的信贷组合。上述两种主要信贷衍生产品通常被银行用于以下几个目的:其一,对冲信贷风险;其二,将信贷风险从传统的借款机构转移出去的同时,获取利差收入。根据OCC最新的统计数据,美国信贷衍生产品市场份额的96%均集中在全美最大的七家商业银行(见表1)。表1 2002年第三季度美国信贷衍生市场份额 单位:10亿美元全美前七大银行余额份额(%)向上累积(%)1. JPMorganChase(摩根大通)2649450.150.12. Bankofamerica(美洲银行)1148121.771.93. Citibank(花旗银行)787414.986.84. Washovia(维超利亚)22604.391.05. WellsFargo(威尔士法戈)11062.193.16. BankOne(银一)10532.095.17. HSBCHnakUSA(汇丰美国)5351.096.1从增长率看,在全部衍生产品中,银行合用信用衍生产品的速度最快。到2002年第二季度,秘增长率达到59.2%。下面我们仅用一则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例子来看看信用衍生产品究竟是如何帮助银行化减信贷风险的:信用违约掉期合同(Default Swaps)在某种意义上有些类似投保。在保险业务中,为了避免风险,投保方往往会支付一笔保金。同样道理,在违约掉期合同中,保护购买方(Protection Buyer)为保护由于某种信贷事件(Credit Event)而导致的一定名义金额的损失答应定期向对方支付一定金额作为补偿。这里所谓的信贷事件主要包括破产、不能还款购买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得到补偿。一种是实物形式补偿,即相当于一定名义金额的债务和贷款。另一种则采用现金补偿,该种方式较为少见。除了采作信贷衡量工具去化减银团信贷风险之外,许多美国银行还通过二级市场变卖贷款的方式支缩减其信贷风险敞口。例如,在美国银团市场排 名第二的美洲银行在过去18个月中,已将其商业信贷敞口减少26%。与此同时,将私人住宅贷款比重提升了22%。更为重要的是,在2002年年初的时候,其在电讯和媒体行业的授信仅分别占其总授信额度的1.5%和2%,远远低于摩根大通。当然,尽管二级市场对大部分美国银行化减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银行在变卖这些贷款时不得不以较大的折扣作为代价。例如,在各类银行贷款中有81%的电讯业贷款以折扣价卖出,31%的媒体业贷款,20%的制造业贷款,16%的旅馆业贷款,14%的纺织业贷款及11%的化学原料业贷款均需以折扣价卖出。至于折扣比率,固行业各异。例如,电讯业1美元只能拿回90美分。总而言之,在这次经济衰退周期之中,美国商业银行业对银团贷款的涉入比以前更加小心谨慎。参与某项大银团项目的银行数目亦在减少。在过去,在每一笔大的美国银团贷款中,总有几家日本或欧洲的最大银行参与,但由于日本长期的经济萧条和欧洲银行业的不景气,使得许多大银团贷款集中在几家银行手中,难免使风险集中度大幅上升。与经同时,对于非投资级别的银团贷款,非银行机构投资仍然热情不减。此外,2002年以来银团贷款的授人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