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四季养生.doc_第1页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doc_第2页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四季养生!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养生 一词,出自,即保养生命 防病抗衰 延年益寿 中医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 天人合一 ,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 四时气候,即春暖 夏热 秋凉 冬寒的变化,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 主动调整自我 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指出: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古代医家也强调: 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这进一步强调了人类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性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中指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木,坏其真矣 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这就告诉我们四时的阴阳,即生 长 收 藏,为万物的根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同时也反映出逆其四时阴阳变化的危害四季养生1.春季养 生 :春为四时之首,万物复苏,天地生机盎然,是万象更新的开始 春季五行属,: 木日曲直 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 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在春季中具有生长 升发 条达 舒畅的事物和现象 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 春在五脏关系中属肝,而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志为怒 由于春季属肝木之令,因此在春季期间要保持精神情志的舒畅,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力戒暴怒忧郁 在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 踏青 太极拳 八段锦等,但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宜出汗太过,结束时应擦干汗液,换上干衣物,以防着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肝气的疏泄,使身体的阳气更好的生发,有助于肝气的升发与春季升发的特点相统一,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饮食方面,春季肝木旺盛,处理不当易造成 肝木乘脾 ,应 多辛甘少酸 以养脾气,用辛甘发散 清淡之品以助人体阳气,如黄绿蔬菜 水果等,不宜食酸涩收敛 寒凉 油腻之品,以防损伤脾阳在起居方面,春季适宜夜卧早起,具体睡眠时间一般保持在晚上1。点半左右入睡即可;早晨要早起,6点左右为宜,这样有利于机体内阳气的生长2.夏季养 长 化 :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长,是天地之气上下交合之季,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中医把夏季分为夏和长夏,夏五行属火,长夏五行属土,: 火日炎上,土爱稼稽 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 上升 光明的特性;稼稽,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在夏季中具有温热 上升 生化 承载 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人在天地之气交合的过程中,受夏季炎热气候的影响,机体内机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人体阳气外发容易外泄 而夏长夏在五脏关系中分别属心 脾,而心的生理机能是主血脉和主藏神,脾为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生理机能是主运化和主统血 在炎热的夏季,以暑湿之气为主,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损伤人体的阳气 当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膳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容易造成伤津,津伤时即见气短口渴乏力唇干口燥 大便干结 尿黄心烦等症 若不及时处理,升泄太过,热邪会伤血络,扰乱心神,会进一步造成神昏檐语,甚至碎然昏倒,不省人事而死亡 而且暑多夹湿,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有重浊 轴滞 趋下的特性,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湿邪易困脾阳,因为脾是喜燥恶湿的,一巳脾阳为湿邪所遏,这将导致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易出现神疲乏力 食少纳呆 大小便不爽的症状 因此,夏季除了顾护阳气以外,同时也应养阳 由于热邪易扰心神,因此在情志方面要重视心神的调养,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面对生活 工作压力要心平气和,切忌大悲大喜大怒,以心静自然凉来达到养心的目的 在运动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适度运动,如瑜枷 晨运 游泳等,尽量避免过量剧烈运动而导致中暑 夏季出汗较多,在饮食方面多喝水 多食水果,宜适当食酸味及咸凉食品 酸味可起到收敛作用,!出汗过多;咸性寒凉,可起到清火散热的作用,同时补充出汗过多丢失的盐分,如西瓜绿豆汤酸梅汤生脉饮等。在起居方面,夏季睡时最短,提倡 夜卧早起,,以便充分地接受大自然阳气的沐浴。3.秋季养 收,I秋季,天地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收敛,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季五行属金,尚书 洪范 I 金日从革。, 从,,顺也; 革,,即变革,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引申为在秋季中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秋季在五脏关系中属肺,而肺的生理机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以宣发肃降为其运动形式,同时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为秋季的主气,具有干燥收敛的特性。当燥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由于肺为娇脏,喜润恶湿,因此燥邪也易通过口鼻而入,燥伤肺津肺络,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干咳少痰,或痰轴难咳,或痰中带血等。由于秋季在志为悲,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在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培养乐观的情绪,使神志安宁,以缓和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秋季,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可以选择散步长跑太极拳练气功等,进行户外运动。户外锻炼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除秋愁。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在饮食方面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秋梨蜂蜜山药百合萝卜柿和橘等。在起居方面,提倡早睡早起,每天保持至少8h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阴精的 收,,同时也要注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4.冬季养 藏,I冬季,草木凋零,万物闭藏,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冬季五行属水,尚书 洪范 I 水日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在冬季中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因此,要注意冬季 藏,的特性,而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就是 养藏,,要注意收藏阴精,保护阳气。冬季在五脏关系中属肾,肾为先天之本,其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寒冷的冬季,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 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寒是冬季的主气,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的特性。寒邪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可导致寒遏卫阳的实寒证,或阳气衰退的虚寒证。如外寒袭表,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鼻涕等症。寒邪凝滞易使人体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常表现为头身肢体关节疼痛寒痹或痛痹等。寒邪收引,可使膳理经络筋脉收缩,常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等。在情志方面应顺应冬季 藏,的特性,保持精神安静心情愉悦,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如过度兴奋激动或忧伤焦虑,则易扰动体内潜伏的阳气,甚至使阳气耗散,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冬季只有做到安神定志清心宁静,才能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应平衡,才能养 藏,,从而达到减少疾病的目的。俗话说I 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冬季虽然天气寒冷,但亦要注意运动,因为运动可促进体内气血流通,增强御寒能力。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长跑等,但在室外锻炼要注意预防感冒以及冻伤。在饮食方面,冬季是四季中进补的最佳季节,因此宜多温少寒,补肾助阳,如大枣羊肉鸡肉核桃等;同时也可以适当补肾阴,如六味地黄九龟板鳖甲等,与冬季闭藏规律相适应,护阴潜阳补阳。在起居方面,冬季提倡 夜卧早起,,避寒保暖,以顺应阳气的变化;否则如果起得太早或太晚,都可能会使阳气无法舒展升腾,不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同时在冬季还需要注意不要房劳过度,尽量不要违背了冬季 藏,的特点,以免耗伤人体肾精。小结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说明了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自然界的复杂变化,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