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授课时间:2017年5月9日星期一下午第1节课班 级:宣城六中八(11)班授课教师:罗林珍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形象;2.深刻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作者复杂的情感,把握他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教学难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教学方法:诵读 体味 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唐代诗歌谱写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唐代的诗人灿若繁星。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其中最富盛名的大诗人之杜甫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简介题材并解题1、歌行体2、背景介绍:3、解题:茅屋、为所、破、歌三、初读课文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四、吟读课文1、读好七言句的停顿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2、读好长句的内部停顿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读好抒情句的语气语调归来/倚仗/自叹息 长夜/沾湿/何由彻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朗读的技巧指导】:停顿是否恰当;情感是否到位;注意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音的轻重五、品读课文(一)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用最简练的词句概括内容;狂风破屋 群童抱茅 屋破雨漏 心盼广厦(二)品读课文倾听八月风声诗中哪些内容能体现出八月秋风的声、力、形?秋风之声( );秋风之力( );秋风之形( )。聆听诗人心声品味诗人生活 1、链接材料一:公元760 年,杜甫流浪到成都,经亲友帮助,耗时几个月,好不容易才在成都浣花溪盖起这间勉强供家人栖身的茅草屋,暂时结束了四处漂泊的苦难生活。761年秋,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流寓成都的诗人又一次遭受厄运而写下此诗。 2、品析“叹息”“丧乱”“长夜”“冷似铁”“雨脚如麻”品读诗人襟怀品味诗人情怀1、填写表格,品味诗人情怀吾茅屋广厦独破受冻 明确:诗人心系天下,能由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苦痛,并推己及人,表现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庇佑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2、后人对此诗、对此情怀的评价:链接材料二:(1)“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宋黄澈)(2)“此老襟抱自阔,与蝼蚁辈迥异。” (杜诗五家评卷四引清邵子湘)(3)“安得”三句,固屋破而思广厦之庇,转说到独破不妨,想见“胞与”意量。(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鉴卷五。胞与:指以民为同胞,以物为朋友;后以“胞与”指泛爱一切人和物:胞与为怀。)六、拓读课文 1、谁能再说一些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明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前苏联 别林斯基 2、比较阅读白居易新制布裘“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3、怀着崇敬的心情齐声朗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七、总结忧国忧民的诗人,永远会受到人们的爱戴。让我们怀着对杜甫的爱戴和敬仰,有感情地诵读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布置作业:课外搜集饱含古人忧国忧民情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