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 第二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 本章主要内容 一 测量与检测基本概念二 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基本概念三 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四 测量误差基本概念 自学 五 各类测量误差数据处理 自学 本章重点内容 测量与检测基本概念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3 本章基本要求 一 掌握测量与检测基本概念二 了解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基本概念三 掌握量块的基本知识四 掌握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测量器具的分类 测量器具技术性能指标 测量方法分类五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误差定义 误差的分类 误差的来源及减小其影响的措施等六 了解测量误差数据处理方法 自学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4 第一节测量与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 检测 InspectionandMeasurement 检测是测量与检验的总称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5 二 测量 Measurement 1 测量 将被测量与一个复现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的过程 测量值是标准量 测量单位 的倍数 q 测量值 L 被测量 E 标准量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6 2 测量实例 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外径 内径 宽度 深度等 用光学比较计测量工件的外径等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7 3 测量四要素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如下四个要素 被测对象 计量单位 测量方法 测量精度 1 被测对象 主要是几何量 即长度 角度 形状 位置 表面粗糙度等几何参数 2 测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长度为米 角度为弧度和度 分 秒 3 测量方法 测量时采用的测量原理 测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总和 4 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一致的程度 反义词为测量误差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8 三 检验 Inspection 检验 判断被测量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 而不是给出被测量的具体数值 适合大批量生产 如 用极限量规检验零件尺寸 用量块检定千分尺的精度指标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9 四 检测的意义 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 提高产品质量 保证产品的互换性 实现互换性生产的两个必要条件 1 制订和贯彻统一的公差与配合标准 2 统一计量单位 并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0 五 检测的一般步骤 1 确定被检测项目审阅被测件图纸及有关的技术资料 了解被测件的用途 熟悉各项技术要求 明确需要检测的项目 2 设计检测方案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质 具体要求 结构特点 批量大小 检测设备状况 检测环境及检测人员的能力等多种因素 设计一个能满足检测精度要求 且具有低成本 高效率的检测预案 3 选择检测器具按照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检测器具 设计 制作专用的检测器具和辅助工具 并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1 五 检测的一般步骤 续 4 检测前准备清理检测环境并检查是否满足检测要求 清洗标准器 被测件及辅助工具 对检测器具进行调整使之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5 采集数据按照设计预案采集测量数据并规范地作好原始记录 6 数据处理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 获得检测结果 7 填报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及有关的原始记录中 并根据技术要求作出合格性的判定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2 第二节计量基准与量值传递 一 计量基准 几何量的计量基准包括长度基准和角度基准 几何量的计量基准是几何量测量准确的保证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3 1 长度基准 世界各国的长度单位有米制 公制 和英制两种 在国际单位制及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名称是 米 其单位符号为 m 在1983年第十七界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的米的定义是 1米是光在真空中于1 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距离 我国采用碘吸收稳定的0 633um氦氖激光辐射作为波长基准 自然基准 复现米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4 2 角度基准 角度 一个圆周定义为360度 角度基准与长度基准有本质区别 角度的自然基准是客观存在的 无需建立 一个整圆所对应的圆心角是定值360 将整圆任意等分得到角度实际大小 通过各角度相互比较 利用圆周角的封闭性求出 实现对角度基准的复现 计量部门为了工作方便 用正多面棱体作为角度值标准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5 二 量值传递 量值传递是 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值 通过检定 或其它方法 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标准 器 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上 以保证被测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的方式 计量器具的溯源性要求企业所用计量器具经过具有较高准确度的计量标准的检定 逐级往上溯源 直至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6 三 长度的量值传递 我国长度量值传递系统如下图所示 从最高基准谱线 0 633um 向下传递 有两个平等的系统 即端面量具 量块 和刻线量具 线纹尺 系统 其中以量块传递系统应用最广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7 长度的量值传递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8 四 角度的量值传递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9 第三节量块 使用波长作为长度基准 可以达到足够的精确度 但是因对复现条件有很高的要求 不便在生产中直接用于尺寸的测量 因此 需要将基准的量值按照定义的规定 复现在实物计量标准器上 常见的实物计量标准器 量块 块规 和线纹尺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0 第三节量块 1 量块 GaugeBlock 量块是精密测量中经常使用的标准器 分为长度量块和角度量块 量块用铬锰钢等特殊合金钢或线膨胀系数小 性质稳定 耐磨以及不易变形的其它材料制成 其形状有长方体和圆柱体两种 常用的是长方体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1 2 长度量块 长方体的量块有两个平行的测量面 其余为非测量面 测量面极为光滑 平整 其表面粗糙度Ra值达0 012 m以上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2 长度量块的术语 1 工作长度 标称长度 L长方体的量块的两个测量面之间的距离即为量块的工作长度 标称长度 中心长度 2 实际长度量块长度的实际测得值 3 量块的长度变动量量块任意点长度的最大差值 4 量块的长度偏差量块长度的实测值与标称长度的差值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3 长度量块的标记 工作长度到5 5mm量块的公称值刻印在上测量面上 标称长度大于5 5mm的量块的公称长度值刻印在上测量面侧面较宽的一个非测量面上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4 量块的用途 1 作为长度尺寸标准的实物载体 将国家的长度基准按照一定的规范逐级传递到机械产品制造环节 实现量值统一 2 作为标准长度标定量仪 检定量仪的示值误差 3 相对测量时以量块为标准 用测量器具比较量块与被测尺寸的差值 4 直接用于精密测量 精密划线和精密机床的调整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5 量块的精度 级 按国标GB T6093 2001 量块按制造精度分5级 即0 1 2 3和K级 0级精度最高 3级最低 K级为校准级 用来校准0 1 2级的量块 级 主要是根据长度极限偏差 D和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Tv划分 工作尺寸为标称长度 含制造误差 不加修正值 量块受到量块长度制造偏差的影响 将把制造误差带入测量结果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6 量块的精度 等 制造高精度的量块的工艺要求高 成本高 量块使用一段时间后 会因磨损而引起尺寸减小 使其原有的精度级别降低 因此 经过维修或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量块 要定期送专业部门按照标准对其各项精度指标进行检定 确定符合哪一 等 并在检定证书中给出的标称尺寸的修正值 标准规定了量块按其检定精度分为六等 即1 2 3 4 5 6等 其中1等精度最高 6等精度最低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7 量块的 级 与 等 的几点说明 量块的 级 和 等 是从成批制造和单个检定两种不同角度出发 对其精度进行划分的两种形式 按 级 使用时 以标记在量块上的标称尺寸作为工作尺寸 该尺寸包含其制造误差 按 等 使用时 必须以检定后的实际尺寸作为工作尺寸 该尺寸不包含制造误差 但包含了检定时的测量误差 就同一量块而言 量块按 等 使用时其精度比按 级 使用要高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8 量块的选用和组合 量块的选用量块是定尺寸量具 一个量块只有一个尺寸 为了满足一定范围的不同要求 量块可以利用其测量面的高精度所具有粘合性 将多个量块研合在一起 组合使用 根据标准GB T6093 2001规定 我国成套生产的量块每套的块数分别为91 83 46 12 10 8 6 5等 下表所列为91 83和46块组一套的量块的尺寸系列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29 量块的选用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30 量块的组合 为了减少量块的组合误差 应尽量减少量块的组合块数 一般不超过4块 选用量块时采用消尾法 即从所需组合尺寸的最后一位数开始 每选一块至少应减去所需尺寸的一位尾数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31 量块的组合实例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32 3 角度量块 角度量块有三角形和四边形两种 三角形量块 一个工作角 10 79 作为测量标准量 四边形量块 四个工作角 80 100 作为标准量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33 量块使用的注意事项 量块必须在使用有效期内 否则应及时送专业部门检定 使用环境良好 防止各种腐蚀性物质及灰尘对测量面的损伤 影响其粘合性 分清量块的 级 与 等 注意使用规则 所选量块应用航空汽油清洗 洁净软布擦干 待量块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后方可使用 轻拿 轻放量块 杜绝磕碰 跌落等情况的发生 不得用手直接接触量块 以免造成汗液对量块的腐蚀及手温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 使用完毕 应用航空汽油清洗所用量块 并擦干后涂上防锈脂存于干燥处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34 第四节计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分类 一 测量仪器分类按不同的用途 测量仪器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量具类 量块 90 角尺 线纹尺 游标卡尺 千分尺等 2 量规类 光滑极限量规 螺纹量规等 3 计量仪器 量仪 比较仪 工具显微镜等 4 计量装置 齿轮综合精度检查仪 发动机缸体孔几何精度综合检查仪等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35 测量器具的分类 1 量具类通用的有刻度的或无刻度的一系列单值和多值量块和量具 单值量具 如长度量块 90 角尺 多值量具 如线纹尺 游标卡尺 千分尺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36 测量器具的分类 游标卡尺 千分尺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37 测量器具的分类 游标卡尺 千分尺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38 测量器具的分类 2 量规类没有刻度且专用的计量器具 可检验零件要素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综合结果 特点 得不到工件的具体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值 只能判断工件是否合格 例如 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孔轴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39 测量器具的分类 3 计量仪器将被测几何量的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示值或等效信息的一类计量器具 按原始信号转换原理分为 1 机械量仪 2 光学量仪 3 电学量仪 4 气动量仪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40 3 计量仪器 机械量仪 用机械方法实现原始信号转换 有机械测微机构 如 机械式测微比较仪 测微仪和比较仪座组成 机械式测微仪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41 3 计量仪器 光学量仪 用光学方法实现原始信号的转换 有光学放大机构 特点 精度高 性能稳定 例如 光学比较仪 工具显微镜等 光学比较计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42 3 计量仪器 电学量仪 将原始信号转换为电量信号 具有放大 滤波电路 特点 精度高 测量信号经A D转换后 易于与计算机接口 实现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如电感比较仪 圆度仪等 电感比较仪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43 3 计量仪器 气动量仪 以压缩空气为介质 通过气动系统流量或压力变化实现原始信号转换 特点 结构简单 测量精度和效率都高 但示值范围小 如水柱式气动量仪 浮标式气动量仪 浮标式气动量仪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44 测量器具的分类 4 计量装置为确定被测几何量量值所必需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 特点 可以测量复杂工件的较多的几何量 如 齿形齿向测量仪 齿轮综合精度检查仪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45 二 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 1 量具的标称值标注在量具上用以标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 如标在量块上的尺寸 标在刻线尺上的尺寸 标在角度量块上的角度等 2 刻线间距测量器具标尺或刻度盘上两相邻刻线中心间的距离 为便于读数 一般做成刻线间距为0 75 2 5mm的等距离刻线 3 分度值测量器具的标尺上 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如一外径千分尺的微分筒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为0 01mm 则该测量器具的分度值为0 01mm 分度值反映了读数精度的高低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该测量器具的测量精度高低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46 分度值和刻度间距 机械式比较仪的标尺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47 二 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 续 4 示值范围由测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 如机械式比较仪的示值范围为 0 1 0 1mm 或 0 1mm 5 测量范围在允许不确定度内 测量器具所能测量的被测量值的下限值至上限值的范围 例如 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有0 25mm 25 50mm等 机械式比较仪的测量范围为0 180mm 6 灵敏度计量器具反映被测几何量微小变化的能力 如果被测参数的变化量为 L 引起测量器具示值变化量为 x 则灵敏度S x L 当分子分母为同一类量时 灵敏度又称放大比K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48 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49 二 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 续 7 示值误差计量器具的示值与被测几何量的真值的代数差 一般可用量块作为真值来检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 8 修正值为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 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数值 其大小与示值误差绝对值相等 符号相反 9 测量重复性相同测量条件 对同一被测几何量多次测量 各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 10 不确定度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几何量量值不能确定的程度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50 三 测量方法分类 1 按测得量是否为被测量分类 直接测量从测量器具的读数装置上得到被测量的数值或对标准值的偏差 例如用游标卡尺 外径千分尺测量外圆直径 用比较仪测量长度尺寸等 间接测量先测出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相关量 然后按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求得被测量的测量结果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51 相对法测量举例 例如用 弦高法 测量大尺寸圆柱体的直径 由弦长S与弦高H的测量结果 可求得直径D的实际值 对上式微分后 得到测量结果的测量误差为式中dS 弦长S的测量误差dH 弦高H的测量误差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52 测量方法分类 续 2 按测量结果的读数值不同分类 绝对测量从测量器具上直接得到被测参数的整个量值的测量 例如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轴径 相对测量将被测量和与其量值只有微小差别的标准量相比较 得到被测量与已知量的相对偏差 例如用比较仪和量块测量轴的直径 比较仪的示值就是量块与轴径的量值之差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53 相对测量实例1 用比较仪测量轴径尺寸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54 相对测量实例2 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孔直径 用外径千分尺调整尺寸 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尺寸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55 测量方法分类 续 3 按被测件表面与测量器具测头是否有机械接触分类 接触测量测量器具的测头与零件被测表面接触后有机械作用力的测量 如用外径千分尺 游标卡尺测量零件等 非接触测量测量器具的感应元件与被测零件表面不直接接触 如干涉显微镜 磁力测厚仪 气动量仪等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56 测量方法分类 续 4 按测量在工艺过程中所起作用分类 主动测量在加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 其测量结果直接用来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 决定是否继续加工或判断工艺过程是否正常 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又称积极测量 被动测量加工完成后进行的测量 其结果仅用于发现并剔除废品 所以被动测量又称消极测量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57 测量方法分类 续 5 按零件上同时被测参数的多少分类 单项测量单独地 彼此没有联系地测量零件的单项参数 如分别测量齿轮的齿厚 齿形 齿距等 综合测量检测零件几个相关参数的综合效应或综合参数 从而综合判断零件的合格性 如齿轮运动误差的综合测量 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的作用中径等 综合测量一般用于终结检验 其测量效率高 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广泛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58 测量方法分类 续 6 按被测工件在测量时所处状态分类 静态测量测量时被测件表面与测量器具测头处于静止状态 例如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 用齿距仪测量齿轮齿距等 动态测量测量时被测零件表面与测量器具测头处于相对运动状态 或测量过程是模拟零件在工作或加工时的运动状态 它能反映生产过程中被测参数的变化过程 例如用激光比长仪测量精密线纹尺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等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59 第五节测量误差和各类误差处理 该部分内容自学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60 本章总结 一 测量和检测的基本概念二 量值传递的概念三 量块的相关知识四 测量器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五 测量方法分类 作业P27 P282 1 2 2 2 3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61 后面的内容自学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62 第五节测量误差和各类误差处理 一 测量误差的概念在测量过程中 由于计量器具本身的误差以及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的限制 任何一次测量的测得值都不可能是被测几何量的真值 两者存在这差异 这种差异在数值上则表现为测量误差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63 第五节测量误差和各类误差处理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1 绝对误差被测几何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之差 绝对误差可能是正值 也可为负值 2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取绝对值 与真值之比 真值无法得到 用测得值代替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64 二 测量误差的来源 1 计量器具的误差计量器具本身的误差 设计 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误差 总和反映在示值误差和测量重复性上 阿贝原则是指测量长度时 应使被测零件的尺寸线和量仪中作为标准的刻度尺重合或顺次排成一条直线 例如 游标卡尺与千分尺 计量器具零件的制造和装配误差也会产生测量误差 例如 游标卡尺的刻线距离之间不准确 指示表的分度盘与指针回转轴的安装有偏心 相对测量中量块的制造误差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65 二 测量误差的来源 2 方法误差测量方法不完善引起的 包括工件安装 定位不准确 计算公式不准确 测量方法选择不当等 例如 测量大型工件的直径 可用直接测量法 也可以用弓高弦长法 测量误差不同 接触测量得测量力使被测零件和测量装置发生变形 3 环境误差测量时环境条件 温度 湿度 气压 照明 电磁场等 对测量的影响 例如 环境温度产生的测量误差 相对于20 4 人员误差测量人员人为差错 如瞄准不准 读数或估读错误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66 三 测量误差的分类 1 系统误差定值系统误差在一定测量条件下 多次测取同一量值时 绝对值和符号均保持不变的测量误差 例如 比较仪上量块的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在一定测量条件下 多次测取同一量值时 绝对值和符号按某一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 例如 量仪分度盘与指针回转轴偏心产生的示值误差 2 随机误差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 多次测取同一量值时 其绝对值大小和符号均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产生原因 计量器具变形 测量力不稳定 温度波动等特点 单次测量 无法预知绝对值大小和符号 多次重复测量 符合一定的概率统计规律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67 三 测量误差的分类 3 粗大误差超出一定测量条件预计下的测量误差 对测量结果产生明显歪曲 为异常值 产生原因 主观原因如人员疏忽的读数误差 客观原因如外界突然震动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68 四 测量精度的分类 正确度反映测量结果受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系统误差小 正确度高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受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的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随机误差小 精密度高 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同时受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影响程度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 准确度高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69 第六节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 测量列中随机误差的处理测量列中系统误差的处理测量列中粗大误差的处理 2020 2 16 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70 一 测量列中随机误差的处理 测量列对某一被测几何量进行连续多次的重复测量 得到的一系列测量数据 1 随机误差的特性及分布规律通常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其他分布规律 如等概率分布 三角分布 反正弦分布等 正态分布的随机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肥行业智能农业生产与施肥方案
- (2025年标准)挂靠用电协议书
- 节约用水小卫士课件
- 2025年高三下期作业布置与反馈计划
- 2025年铁路轨枕垫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软件开发工程师大数据方向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无人机产业链项目开发合作协议
- 2025年物联网安全标准认证模拟题及详解
- (2025年标准)股权转让限制协议书
- 农业机械智能化改造及推广应用方案
- 2025山东菏泽郓城县人民医院招聘合同制护理人员6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舆情安全管理办法
- 2025个人洗护市场趋势洞察报告-魔镜洞察
- 厨房4D管理课件下载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超声评估要点
- 外聘律师管理办法范本
- 2025至2030临床前CRO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酒精戒断综合症治疗方案讲课件
- 工程造价培训用课件
- 混凝土浇筑作业平台承重验算
- JG/T 220-2016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