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doc_第1页
第二节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doc_第2页
第二节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doc_第3页
第二节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doc_第4页
第二节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高三地理备课组 主备人:周启汉课堂预习案【考纲考点】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理解北半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气压带状分布,变成实际的块状分布2由于气压块状分布,形成大气环流的特殊形式季风环流3知道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由于 ,大陆 和 的速度快于海洋,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块状分布。2北半球夏季: 带被大陆 切断,亚欧大陆形成 低压,太平洋形成 高压;北半球冬季: 带被大陆 切断,亚欧大陆形成 高压,太平洋形成 低压;二、季风环流1季风的成因: 2季风的类型:东亚季风:冬季盛行 季风,性质是 ;夏季盛行 季风,性质是 ;南亚季风:冬季盛行 季风,性质是 ;夏季盛行 季风,性质是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环流是各地 和 的重要因素2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大气环流、 、 、 、 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3受 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受 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受 和 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参考答案】一、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增温 冷却 2、副热带高气压 低压 印度(亚洲)夏威夷 副极地低气压 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 阿留申二、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西北 寒冷干燥 东南 温暖湿润 东北 低温干燥 西南 高温湿润三、1、天气变化 气候形成 2、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 3、赤道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重难突破】考点一:图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2分布气压带被分裂成块状分布。3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冬季,风由西伯利亚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影响我国冬季天气。夏季,风由夏威夷高压西部边缘吹向我国东部,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影响我国夏季天气。考点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1亚洲季风的形成。亚洲季风主要包括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可用下图表示: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压带的季节移动东北风低温干燥赤道附近印度洋西南风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3季风对我国的影响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夏季从大洋来的暖湿气流在我国产生丰沛的降水,形成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沛,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撤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稀少,干早严重,因而形成荒漠景观。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与雨期长短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也产生重大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因而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而华北、东北及西北东部地区,降水较少,以早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兼有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考点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类型不同。以北半球为例: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命题趋势】 近几年的高考中,本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大气环流和季风等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其命题规律和趋势如下:从形式上,以文字、图表资料作为命题背景;从考核内容上,侧重于知识的综合考查,主要是季风对气候、自然植被、洋流等的影响;大气环流的成因及表现。 针对2013年高考,将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能力,以历史现实中的典型实例为载体,考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通过提供典型区域位置,综合分析地形、盛行风、洋流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并根据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江河治理、海水盐度等方面的影响。【总结提升】1. 海洋和大陆气压如何分布? 夏季同纬度大陆气温高,一般形成低压中心,海洋气温低,一般形成高压中心;冬季相反。2. 我国受哪些气压带的影响? 对我国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的是:冬季形成于亚欧大陆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形成于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典题演示一】三圈环流 (2011模拟改编)读三圈环流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地点的纬度:C_,E_。(2)MH高度逐渐降低的原因是_。(3)在实际大气中,C气压带每年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产生此种现象原因是_。(4)终年在D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是_,该气候类型在_洲分布最广。(5)在C、D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冬季天气特点是_。在七大洲中,_个大洲有该气候类型广泛分布。(6)三圈环流模式是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得出的,这些假设条件是_。【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三圈环流的高度判断自左向右分别为北半球低、中、高纬环流,C点纬度为30N,E点纬度为60N。第(2)题,三圈环流高度不同与空气对流运动有关,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受热多少。第(3)题,C气压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但夏季大陆形成热低压会切断此气压带。第(4)题,D风带为西风带。第(5)题,受C、D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六个大洲有地中海气候分布。第(6)题,主要考查影响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答案】(1)30N60N(2)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低(3)夏季大陆增温快,形成热源,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4)温带海洋性气候欧(5)温和多雨六(6)地表形态均一,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只有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典题演示二】等压线图的应用 (2011改编题)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地形有关,则该地形可能是()A低矮的山地 B凹陷的洼地C低缓的平原 D宽敞的高原(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_(3)图中B、C两处锋面中,实际存在的是_锋面,说明判断的理由。_解析:(1)只受地形影响,A地形成一个局部气压较低的区域,应该是一个低矮的山地,所以A对。(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根据等压线的数值高低和疏密程度来分析,北半球的大气由高纬向低纬运动的气温低,从低纬向高纬运动的气温高。(3)B和C两处,B处为低压槽,气流辐合,冷暖气流易形成锋面;C处为高压脊,气流辐散,不会形成锋面。答案:(1)A(2)从风向上看,甲地吹偏南风,乙地吹偏北风;从风速上看,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风速慢;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风速快;从性质上看,甲地风温暖湿润,乙地风寒冷干燥(3)BB锋面位于低压槽,在低压槽附近,气压低,气流向中心辐合,南北两侧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易形成锋面;而C锋面位于高压脊上,在高压脊附近,气压高于两侧,气流向外围辐散,没有气流相遇,不能形成锋面。【随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右图为沿45N近地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1此时控制图中甲地的气压系统是 ( )A印度低压 B亚速尔高压 C冰岛低压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2图中所示季节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B贵阳多出现阴雨冷湿天气C日本南部正值梅雨季节 D印度半岛暴雨成灾(2011改编题)下图为沿某天气系统中心、距中心正南200米和距中心正北200米分别作的三条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回答35题。3在天气系统中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风力最大的是()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4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锋面气旋 B高气压 C低气压 D台风5假设此时该天气系统控制亚欧大陆且势力最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口盐度达一年中最低值 B开普敦炎热干燥C北太平洋高压势力最强,一分为二 D北半球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2011原创题)2011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长时间、大范围的低温、大雪、冻雨等气象灾害。回答67题。6据图提供的信息分析,形成这次持续雨雪天气的水汽主要来自()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7据气象专家分析,本次冻雨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