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线建设文献地矿部份一座钻头打出来的城市史 洪 桥 一块罗盘为我们指引方向,一套工作服是我们最好的行装,一把地质锤为我们敲开地球的大门,一台钻机是我们的全部家当。我们不需要怜悯,我们从来不彷徨,向着地球深处钻进,钻进那里有我们无限的希望。这是一首诗,是一首歌,也是关于地质队员工作的写照。位于贵州西部的六盘水市是解放后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1965年初为煤炭工业部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所在所辖之地,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六盘水境内的矿区更名为特区,作为高度集中、政企合一的试点,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双重领导。由此,我国煤炭建设史上罕见的会战在六盘水打响,与之配套的地质找矿、铁路、公路、钢铁、建材工业会战相继展开。经过地质工作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艰苦工作和建市以来各届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六盘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己成为贵州西部一座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为重要支柱的现代化能源原材料重工业城市,是当今西南最大的煤炭基地。目前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0余万。然而,六盘水市的历史迄今才34个春秋,在几乎没有文字记载的漫长历史岁月里,她只不过是“千载空白千载忧,遍地荒野遍地愁”的穷乡僻壤。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叶,除了地质工作者,外界还几乎无人知道六盘水市究竟在地球的何处?1970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 1978年12月18日撤地建市,成为贵州省的第二个省辖市。自此,六盘水这座崭新的城市便同“煤都之城”的美名紧紧连在一起,传遍祖国大地,这个近乎神话般从地下“冒”出来的城市又被人们称之为“钻头”打出来的城市,成了共和国创业史上出现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的奠基者、创造者,便是五十年代活跃在水城一带的地质勘探劲旅始建于1956年的509和557地质队。由于工作地区和任务变化大,这二支地质队名称多次变更,至1965年3月合并更名为“贵州省地质局113地质大队”。没有地质队的艰苦工作,便没有六盘水大型煤田的探明,也就没有今天兴盛发达的六盘水市。六盘水的煤,最早发现于何时,己无据可考,据现存地方县志的最早记载,至少在16世纪中叶前后,这里便己有了小煤窑的开采活动,但始终未能形成规模。为了发展贵州高原西部的乌蒙山区经济,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党和政府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派来了509和557地质队,对本区的煤开展普查、勘探。经过普查,估算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844亿吨,探明储量174亿吨,保有储量168.2亿吨,因而有了“江南煤都”之称。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决定大力开发西南煤田的同时,在水城建立钢铁基地。虽然煤炭资源有了充足的保障,但在观音山等几个地方探明的铁矿资源储量远满足不了生产需要。为了就近解决铁矿石来源,贵州省地质局决定建立“113地质队”以开展贵州西部的铁矿地质普查工作。113地质队成立后,只用了短短几个月,就修通了一条条连接工作区的便道。便道虽然坑坑洼洼的,但是为了争时间,抢速度,各种运送钻机设备的车辆日夜兼程,源源不断地向矿区开进,全队职工及家属起早摸黑,搬运设备和各种物资。在十分落后的交通和大型的钻探设备面前,人们一遍又一遍高喊着,“日战太阳夜战星,完不成任务不收兵。小风小雪当晴天,大风大雪照样拼。肩磨烂、腿跑断,拼命也要早开钻”等劳动号子,硬是靠牛车搬运,人拉肩扛,将一台台钻机和各种设备、材料物资及时运送到了施工现场。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争先恐后,热气腾腾的场面,到处呈现出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英雄气概。在较短的时间里,一切组织工作很快就绪,20余台钻机在方园几十里范围内,摆开了决战的阵式,1967年下半年,犹如万马奔腾的隆隆钻机声,惊醒了沉睡千年的山野,打破了寒冬的寂静,空前壮观的铁矿山菜园子地质勘探会战全面打响了。由于当时工区内村庄稀少,农民生活、住宿条件都相当困难,所以近百人的队伍一下从四面八方会战到这里,生活及住宿就成了问题。于是广大职工就想办法克服,生活一时难以落实,就使用盐水拌饭、开水泡饭、辣椒下饭;住房一时难以解决,大家就挤帐蓬、工棚,甚至散居到较远的山村老乡家里,或者就近将老乡家的牛棚、马厩也改成了一部分地质队员安营扎寨的“地质公寓”。那时,不仅生活和居住环境不好,工作环境也非常的差,工作区还常有野兽出没,不少职工住的地方离钻机较远,上下夜班的路上,不时会传来野狼的嚎叫声,为了防止遭到野兽的袭击,大家不得不结伴而行、随时保持警惕。铁矿山地区属于高原高寒山区,条件异常艰苦,气候异常恶劣,每年一到冬季大雪就几乎不断,并且要持续到次年的二、三月份,钻探施工常常是在针砭剌骨的寒风之中进行。在那大雪封山、寒气逼人的严冬里,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同志们都始终坚守,无一退却,他们都坚定地表示,为了贵州西部的经济振兴,“困难难不住我们的双脚双手、寒冷冷不垮我们的意志和热情”。工地上虽然是一片冰天雪地,但劳动竞赛的执潮却一浪高过一浪。春去秋来,署往寒至。经过十余年的工作,113地质队广大地质科技人员,历尽千辛万苦,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不畏艰难险阻,先后探明了铁矿2.8亿吨,磷20亿吨,硫铁矿1.51亿吨,铜金属6.35万吨,锌金属30.4万吨荣获部省重大找矿和科技成果18项。1972年在贵州西部菜园子发现的热液型菱铁矿,为国家探明铁矿资源量就达1.98亿吨,为水钢的建设提供了矿产资源保障,为“三线建设”中诞生的六盘水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如今,六盘水市己成为国家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圈二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 “毕(节)水(城)兴(义)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六盘水市的经济总量己从1978年的5亿元,增加到613.39亿元,增长122.68倍;实现工业增加值355亿元,是1978年的289.3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370元,是1978年350元的46.77倍1993年8月地质矿产部常务副部长(后任部长)宋瑞祥同志(左)在113地质队考察期间,同六盘水市委副书记陈必炎同志(右)共商六盘水市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以上这些令人惊喜的数字、令人瞩目的变化,都包含着地质人的一份功劳,都分明是地质健儿交给党和人民的一份份优秀答卷,分明是他们奏响一串串高亢激昂的音符,绝不是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可以说,在贵州西部乌蒙山区这片热土上,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地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都包含着他们的苦辣酸辛;可以说,没有地质队的艰苦奋斗打下的资源基础,就不会有“煤都”的崛起,就不会有六盘水市的兴盛,更不会有六盘水市国民经济的腾飞。113地质人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其先于六盘水而存在,与六盘水的崛起同步,与六盘水的发展同脉,六盘水的发展见证了113地质队的艰辛历程,共和国也没有忘记她的忠诚儿女,113地质队被党和人民政府授予了许多崇高的荣誉:1975年3月,荣获贵州省地质局“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称号;1977年6月,被国家地质总局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1980年,被贵州省地矿局授予菜园子工区“三十年来找矿有重大贡献的集体”称号!有4位同志分别荣获国家级、部(省)级以上四化建设标兵称号,受到贵州省政府嘉奖;2人获得省(部)级劳动模范称号。追寻113地质队当年创业的艰辛踪迹,瞻望我们面前一座座现代化的矿山,一座座现代化的矿井。滚滚的乌金,像一条奔流的大动脉,给六盘水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无限生机,使贵州西部以致整个贵州省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过去落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人民的生活正在日益殷实起来。113地质队人转战在贵州高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同志,奉献了几代人的青春,为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正如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慕德贵同志在全省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46”计划暨整装勘查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那样:“地质找矿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产于链条的最前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先行性工作2010年,贵州省规模以上矿业经济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2931亿元、72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9.7%和59.1%。”充分肯定了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在这些现代化的矿业新城里,在这些现代化的煤井上,哪里还能找到当年为之奋斗的地质人的踪迹?他们就是这样,甘当先行兵,牺牲自我,寻找矿藏,造福社会。而他们自己,从来没有想,在他们曾经走过的荒凉的山地上建起的一座座现代化矿井中,有他们几多的心血和汗水?有他们的几分功劳?却一点也不去分享这些。随着时间的流逝,以致于今天居住在矿业新城里的人们连他们的姓名,甚至连地质队的存在都忘记了,而他们又一点也不去计较这些。请听,他们又唱起了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蓬。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今天,他们又踏着勘探队员之歌的音乐节拍,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向着布满荆棘的大山和荒原进发作者简介:史洪桥,男,196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悲痛中成长
- 重庆市人民医院科室空间布局优化考核
- 2025年医院健康科普技能大赛实施方案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21.《称赞》同步练习(含答案)
- 通辽市人民医院不同部位结石处理考核
- 2025年新疆建筑安管人员ABC证考试考核题库答案
- 2025年社区网格员笔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血液透析室专科考试试题(附答案)
- 新医保培训试题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骨科N1-N2层护士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 汽车装潢公司合作协议书
- 钢构雨棚拆除施工方案
- 木地板课件教学课件
- 公司庆典合同(标准版)
- 诉讼保全险培训课件
-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采购实施要点
- 经济与社会:如何用决策思维洞察生活(复旦大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安全生产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考试试题(含答案)
- GJB2460A-2020军用夹布橡胶软管规范
- 2025年新债转股增资扩股协议书
- 《创新创业基础》 课件 第4章 创业团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