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虚假登记及解决途径_第1页
论公司虚假登记及解决途径_第2页
论公司虚假登记及解决途径_第3页
论公司虚假登记及解决途径_第4页
论公司虚假登记及解决途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学年论文题目:试论公司虚假登记及解决途径 院 系 文法学院 专业班级 法学08-1 学 号 310812010118 学生姓名 丁子龙 指导老师 盛 蓓 2011年6月20日 试论公司虚假登记及解决途径丁子龙(河南理工大学 法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摘要:公司登记实践中的虚假登记现象类型多样,是工商登记的常见问题。虚假登记掩盖了公司的资信状况,损害了债权人利益和工商登记的公信力,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不良影响。解决公司登记中的虚假登记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公司登记制度的不完善、诚信环境的缺失、行政机关执法不力以及责任追究机制的失灵都是造成虚假登记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对我国公司登记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关键词:公司登记;虚假登记;解决途径Try to talk about the company false registration and solution DING Zi-long 作者简介:丁子龙(1989-),男,河南许昌人,法学本科生,从事公司法学习研究。(Liberal Arts and Law school,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nxiang 454000,China)Abstract: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false registration phenomenon, i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registration. False registration covered up the companys financial status, harm the interests of creditors an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registra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aused negative impact. Solving 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of false registration probl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resolved.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system are not perfect, the lack of the credit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ve organs weak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failure of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are the reason of false registr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bov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consummating the system of 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Keywords: 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False registration solution公司设立登记事项是指公司在设立时需要向登记主管机关进行登记的内容。公司登记是将公司内部情况外部化的制度,反应了公司资本构成、组织结构、行为能力等状况,是经营相对人判断决策的依据,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参考。登记事项是否真实完整,不仅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有效成立,而且会影响到公众的知情权,以及维护交易安全。现实中大量的公司登记存在不真实现象,而且是公司、登记机关、债权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公司虚假登记不仅会使市场主体丧失判断交易相对人资信状况的依据,影响到经济秩序的稳定和企业的利益,应当予以有效解决。本文将从实践中公司登记不实的原因切入,探讨应对方案,以期对公司法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有所裨益。1、 公司虚假登记现状及其危害性(一)公司虚假登记的现状及分类公司虚假登记现象在改制的中小型国企、股东分散性公司比较常见,甚至一些人为了洗钱或者其它非法目的利用虚假材料登记公司。但实践中的虚假登记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公司章程不实登记;虚假出资登记;股东人数和身份的虚假登记;董事、管理人员身份的虚假登记;股东会、董事会决议的虚假登记;各种手续文件及签名的虚假登记;管理制度虚假登记;合同或协议的虚假备案登记;其他事项的虚假登记。1(二)公司虚假登记的危害性 武汉大学的李克武博士对公司设立登记作出了很形象的比喻:“公司登记赋予给公司主体的是一个经济户籍 ,就像自然人的户籍一样。”2 公司设立登记制度体现了国家公权力对私法领域活动干预和对公司自治原则的限制,“体现了私法公法化的重要特征,是国家机关与私利益主体之间,是权力的彰显与权利取得之间平衡的结果,另外商法主体的法定也是通过登记实现的,公司设立登记制度在公司法这一私法部门当。”3体现了浓厚的公法色彩,它也是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手之一。而虚假登记是一种不合理又不合法的现象,其危害十分明显。 1.危害交易安全和相对人利益 虚假登记能够掩盖公司的真实资信状况,造成交易相对人决策失误,诱发大量诈骗案件和经济纠纷,不利于维护交易安全。没有了安全的交易环境,交易的效率便无从谈起。 2.削弱政府公信力 公司登记管理机关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虚假登记削弱了工商登记的公信力,导致工商登记制度失去诚信基础,动摇政府权威。 3.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公司虚假登记现象严重削弱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诚信基础,加大了市场主体交易的风险和成本,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从宏观角度来说,长期、大量的虚假登记现象的存在会降低国民经济运行数据的真实性,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产生负面影响。二、公司虚假登记原因分析公司登记不实是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的,一方面在于公司登记制度本身设计的缺陷,促使公司产生虚假登记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于申请登记人诚信的缺失和对利益的追逐,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从而规避法律。(一)公司登记制度的缺陷 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把公司登记定位成一种行政许可,并设置了严格的设立标准。行政机关对申请不仅要进行形式审查,而且要实质审查。其理念是申请人和行政机关共同对公司登记负责,一方面保证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保证公司的市场准入标准。此种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务操作中有以下缺陷: 1.登记程序繁琐,增加登记成本 公司法事先设定的公司登记标准和程序,是为了保证公司的资本信用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标准的细化便是大量的证明文件和繁琐的手续,无形之中增加了申请者的成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行政机关事先拟定了很多文件范本,不管申请者的实际状况如何,都一律依照范本进行。这种登记标准客观上就促使申请者造假和登记机关容忍造假,以尽早完成登记工作。 2.对材料出具机构责任不明确公司登记证明材料大都来自于法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银行。首先,这些机构具有一定的资质,其出具的证明材料也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其次,证明材料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使得登记机关无法在短时间完成细致的实质审查工作。此外,法律对这些机构的出具虚假证明的法律责任规定的过于笼统,现实中很难认定其责任。 3.行政机关实质审查责任不明确 在公司登记的审查上,“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行政机关具有实质审查的权力,但法律责任不明确,实质审查往往流于形式。公司登记管理条例81条规定:“公司登记机关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公司登记申请予以登记,或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登记申请不予登记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此处的“规定条件”,在实务中一般认定为是形式条件,为避免行政处分,行政机关会严格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稍有不符合法律要求的,一律退回更改。看似严格的审查,客观上却滋生了登记造假现象。(二)诚信环境的缺失 1.公司发起人诚信意识的缺失马克思曾经对资本家追逐利润有这样生动的描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壮起来;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它就会不顾人间的一切法律;有300%,它就敢冒绞首的风险。”贪婪、自私是人的本性,这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然,这尤其反映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公司登记申请人处于或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不论是为了加快公司的设立,还是为了虚增公司资本、转移风险,无不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为了自身利益而为不诚信行为自然也就不难理解。现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更多更新的生活资料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和集体的国情,商业诚信的缺失在中国表现的十分严重。4 造假贩假、坑蒙拐骗、背信弃义在当代中国商业经济中层出不穷,商业失信的浊流正在危害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公司登记申请人作为市场主体之一,自然也会或多或少受到商业失信风气的影响。 2.证明材料出具机构诚信意识的缺失 很多公司在委托代理机构后都不再过问登记事项,代理机构则是按照委托协议完成登记即可。由于代理费用较低,代理机构需要在同一时间完成很多公司的登记任务才能保证自己的利润,因而代理机构往往采取程式化的文件来完成登记,反应股东特别约定的事项根本不出现在登记文件中,只能由股东私下单独签协议约定。 这种现实情况下,委托代理机构为了提高登记注册的效率,保证其利润目标的实现,也就无暇顾及各类材料的真实性问题,反而更加注重能否快速登记的形式结果。为了更好地生存,信用却成为了单边存在:对客户诚信,对公司登记管理机关却可以失信。因而,委托代理机构的诚信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三)行政机关执法不力 1.实质审查流于形式公司和行政机关没有对公司登记给予高度重视,履行登记纯粹是满足法律的要求。即便出现登记不实现象,执法机关往往私下要求企业补正,而不去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也造成了现实中大量的企业以身试法,进行虚假登记。 2.审查过于死板,为难申请人公司登记往往通过公司登记代理机构来完成。现实的情况是:公司登记时用的章程和相关材料的格式和内容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工商机关只认可这样的申请材料,反应企业真实个性的申请很难通过审查。有时材料本来是真实的,但是公司机关经常以违反公司法某某原则为由要求修改。(四)责任追究机制的失灵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登记机关审查申请材料以形式审查为原则,同时履行一定“核实”的实质审查义务。如果登记机关主观上无过错,因受到欺诈导致登记行为被撤销,不承担法律责任;反之,则承担法律责任。公司法没有对行政机关因虚假登记问题应承担责任问题进行规定,仅有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81条对行政机关的责任进行规定,“公司登记机关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公司登记申请予以登记,或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登记申请不予登记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以形式审查为原则在程式化处理过的登记证明材料面前往往真的是流于“形式”,责任难以认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于进行虚假申请登记的企业,即便出现登记不实现象,执法机关往往私下要求企业补正,而不去追究其法律责任。三、公司虚假登记问题的解决公司虚假登记是一个我国工商登记中的经常性问题,折射出的不仅是当事人和行政机关行为的违法性,更重要的是公司登记制度的内在设计缺陷。公司登记不实现象是多方原因的结果,需要在制度设计、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的解决此问题。(一)完善市场诚信机制 1.设置公司诚信黑名单 设立公司诚信档案,将公司虚假登记作为诚信档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公布典型不诚信公司,对于虚假登记情节比较严重或有多次不诚信行为的公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在本地区有影响的报纸、部门官方网站、微博上予以披露曝光,使其面临更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的监督。 2.表彰诚信度高的企业 “软硬兼施”才能体系化地解决虚假登记问题。在设立公司诚信黑名单的同时,还应对诚信度十分良好的公司予以鼓励表彰,以增加公司诚信行为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具体来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可在其管辖区域内表彰一定数量的诚信公司,并与宣传、商业、文化、广播电视等部门协作对被表彰的公司进行公开正面宣传。如此既起到了表彰诚信典型的作用,又可以提高被表彰公司的知名度,此举必然会对改善社会诚信环境起到绝妙的作用。(二)明确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公司登记当事人是公司登记的直接责任人,要落实其虚假登记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对于登记代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银行等参与人,也要明确其在公司登记中应负的职责。鉴于上述主体从事工作的专业性,在责任认定时应实行过错推定原则。对于行政机关,要在法律条文中明确其审查方式和法律责任,并加强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执法的执行力。 1. 明确登记公司的责任通过利益平衡机制,使公司承受虚假登记的不利后果,进而削弱其违法动机。具体来说就是明确规定公司进行虚假登记应当承担的责任,比较切实可行的就是对于骗取公司登记的企业,依法立案查处,并根据违法情节对原登记行为作出处理决定:对情节轻微的,责令其改正,情节较轻的工商登记管理机关可对其处以相应的罚金,使其承担较高的经济成本,乃至失去违法的动机;对情节严重、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和实际损失的,追究公司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对第三人请求撤销登记的或者有群众举报的,启动实质审查程序,依法作出处理;对困申请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而导致登记行为被撤销的,依法对其从重处罚。增加其违法成本和风险,是解决公司虚假登记问题的有效手段。 2. 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度,依法追究工作人员执法过错责任对在公司登记工作中末履行形式审查义务或者审慎审查义务的工作人员,应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制度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3. 明确证明材料出具机构的责任 对于登记代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银行等参与人,也要明确其在公司登记中应负的职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联合司法、银监会,研究出台涉及这些机构的责任承担机制,规范其行为。(三)行政机关加强和改善执法 1.加强年检审查力度法律的宗旨在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其强制性规定是必须得到遵守的,只有如此才能维护法律权威,起到一般预防的作用。行政机关要加大对已登记事项的盘查力度,在公司年检过程中,对公司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并加大处罚力度。对将登记事项,要坚持标准,严格审查,并明确告知当事人虚假登记的法律后果。建议加大行政机关登记管理的人员配备,并提高其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完成庞杂的登记审查工作。2.切实履行形式审查义务和审慎审查义务。尽管法院对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持实质审查标准,但登记机关不能放弃法律所规定的、实践中所坚持的形式审查为主导、实质审查为补充的工作原则。因为形式审查使绝大多数的申请得到便捷高效的处理,较之于万分之一的败诉案件,孰重孰轻,一眼可知;且实践中,登记机关无法对所有申请材料均进行实质审查,这既不符合效率要求,更无法操作。53. 及时制定具体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操作规范。登记机关应当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