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时第一课时,共两课时主备鄂丽敏校对韩晓华、宋仁平审核陈立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在背诵抄写中积累优美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学校的优美、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的感情。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根据分工由主备人完成,学科组审议通过)副案(教师个性化修改)设疑自探( 一)创设情境,审题质疑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请同学们边听边欣赏各民族服饰。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正像歌里唱的那样“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4.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 预设:(1)民族小学在哪儿? (2)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3)这个学校里有哪些民族的小学生?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探提示:(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3)思。(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并提出质疑。)2.学生自主探究。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检。(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读。(小组内读课文,互相正音) 3议。(交流读后的感受,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 (二)全班合探 1.交流字词(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字词)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范写“戴”、“舞”)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重点指导“戴”、“舞”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自评、互评 3.展示读文(请一小组合作读文,其他组评价) 4.梳理问题 (1)民族小学在哪儿?(西南边疆) (2)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 ) (3)这个学校里有哪些民族的小学生?(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还有汉族) 5.理清层次 说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来表现小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情景) 6.体会情感 通过你对文章的阅读,你觉得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自豪和赞美)质疑再探 1.初步学习了课文后,还有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运用拓展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设计什么样的习题? 1.学生编题,小组内自主训练。 2.集中训练,拓展提升。 3.补充习题:填写合适的词语 ()的小鸟 ()的老师 ()的小学 古老的() 粗壮的() 洁白的() (二)梳理重点,反思归纳。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自豪 赞美教学反思:课题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时第二课时,共两课时主备鄂丽敏校对韩晓华、宋仁平审核陈立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动态的情景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根据分工由主备人完成,学科组审议通过)副案(教师个性化修改)设疑自探 (一)复习导入,畅谈收获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预测:生字词,课文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怀着自豪和赞美的感情写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关于本篇课文,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内容?预设:(1)这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 (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出示自探提示:(1)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体会情感。(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写得美、快乐、有趣的地方画出来并做批注。(3)思考:这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使得作者如此自豪。 2.学生自主学习,寻求答案。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二)全班合探1.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看法。2.老师适时点拨,归纳,指导朗读。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环境美;民族团结,心灵美;穿戴鲜艳,服装美。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美。(理解“绚丽多彩”一词,结合民族服装的图片来理解。) (2)相机引导学生找出“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感受各民族小学生团结友爱的和谐之美。 (3)师生合作读整个自然段,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4)老师示范朗读,学生闭眼想象情境,感受作者的表达。 第二段(第二、第三自然段)上课、下课 (1)民族小学的学生课上认真读书,值得称赞,引以为豪; 课下尽情玩耍、游戏,为孩子们拥有如此快乐的、自由的童年而高兴。 (引导学生抓住“安静”和“热闹”这一对反义词,请学生说说什么时候安静、什么时候热闹,体会民族小学生们学得认真,玩得开心。)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个人读、评读,再集体读。 (3)默读这个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句子是围绕哪个词写的。通过什么来告诉读的人,窗外是真的安静呢?(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性。写小动物一是突出地表现边疆民族小学的特色,二是突出孩子们读书认真专注,小动物们不忍打扰,引得小动物羡慕,突出学生幸福。) (4)联系平时考试时大家的安静,我们可以怎么来描写?第三段(第四自然段)点题 (1) 在这样的一个小学里学习,各民族的小朋友们有什么感受?(开心、快乐、高兴)所以他们不禁要说“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通过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2)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可是他们相处得怎么样?交流感受。 (3)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4)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质疑再探 1.引导学生质疑。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自主解疑,教师点拨。运用拓展1.总结收获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2. 出示练习: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 )。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着( )。教室里( )。操场上( )。这是一所( )的民族小学呀! 3.作者怀着自豪之情赞美了自己的民族小学,校园美丽,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虽然我们不是民族小学,但是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记录自己快乐的校园生活。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美丽 自豪 团结 赞美教学反思:课题2.金色的草地课时第一课时,共两课时主备鄂丽敏校对韩晓华、宋仁平审核陈立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根据分工由主备人完成,学科组审议通过)副案(教师个性化修改)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审题质疑1.同学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3.学生齐读课题。4.读了课题,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有什么问题吗?预设:(1)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 (2)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探提示:(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3)思。(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1检。(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读。(小组内读课文,互相正音) 3议。(交流读后的感受,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二)全班合探 1.交流字词(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字词) 2.指导书写(1)观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书写:重点指导归类。(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4)评价:自评、互评 3.展示读文(请一小组合作读文,其他组评价) 4.梳理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蒲公英)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上面长满了蒲公英,草地才变成金色的。)学生交流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3)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4)这金色的草地不仅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很多快乐,而且他们还发现了草地的秘密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质疑再探 1.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运用拓展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设计什么样的习题? 1.学生编题,小组内自主训练。 2.集中训练,拓展提升。 3.补充习题:我会辨字组词 拢( ) 耍( ) 劲( ) 赏( ) 扰( ) 要( ) 功( ) 掌( ) (二)梳理重点,反思归纳。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 快乐 教学反思:课题2.金色的草地课时第二课时,共两课时主备鄂丽敏校对韩晓华、宋仁平审核陈立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教学难点 理解“我”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根据分工由主备人完成,学科组审议通过)副案(教师个性化修改)设疑自探(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轮读)2.上节课我们和小男孩一起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谁想赞美这美丽的草地?3.设疑激趣:我们随着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读读第2自然段吧! (二)自主探究,读悟质疑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2.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1)出示早上草地变化的句子谁来读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2)中午,草地颜色又是怎样变化的?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师:多有趣呀!这草地居然会变戏法。想看看吗?(课件演示草地颜色的变化。)学生观察后,自由畅谈感受。(3)把1、2句连起来读读吧!师:草地会变颜色引起小男孩极大的兴趣,他开始仔细观察。他又有什么发现?指几名学生读,相机评议,读出小男孩喜欢观察、善于发现,读出傍晚蒲公英的神奇。(4)老师和男、女生合作读这三个句子。3.质疑: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归纳出示自探问题:草地的颜色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1.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小组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2.词语质疑,组内尝试解决。(二)全班合探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2.结合手势理解词语“合拢”、“张开”。 指导朗读,读出蒲公英的有趣。 3.利用课件再现蒲公英开合特写情境。 指导读好“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一句。 指名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 4.引导学生模仿这一句说话。 齐读蒲公英花瓣开合的三个句子,加深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5.引导背诵。 6.在小男孩的带领下我们弄清楚了草地变颜色的秘密。谁来夸夸小男孩?(三)激发情感,体验乐趣。 正因为小男孩这么喜欢观察,他和蒲公英交上了朋友。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吧!质疑再探1.引导学生质疑。今天我们和小男孩一起去探索了大自然的奥秘,知道草地颜色的变化是由蒲公英的开合引起的。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想想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自主解疑,教师点拨。运用拓展1.学生自主测试: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一两道习题,同桌互测。2.教师补充题:我能仿写句子 (1)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拟人句)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比喻句)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张开金色合拢 绿色教学反思:课题3.爬天都峰课时第一课时,共两课时主备黄河小学宋仁平校对鄂丽敏、韩晓华审核陈立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颤、攀、鲫”等6个生字;会写“辫、仰、似、勇”等11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终于、白发苍苍、居然、似乎”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2.讨论、品味重点词语,体会其中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天都峰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根据分工由主备人完成,学科组审议通过)副案(教师个性化修改)设疑自探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老师和大家一起领略了黄山的雄奇秀美。今天,让我们再次游览黄山,看看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它又奇特在哪里?2.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收集的天都峰的资料?3.齐读课题。你的脑袋里冒出了哪些小问号?生质疑。预设: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课文里写的天都峰和我们了解到的天都峰是否相同?二、根据同学们的问题,老师梳理成了我们今天的自探提示。出示自探提示: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记住它们。2.思考提出的问题。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在文中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小组同学交流。解疑合探1.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探提示”中的问题。2.生汇报,师点拨:(1)汇报读课文。(2)汇报读生字、词语并用造句、举例等方法理解词语。师指导写生字: “辫”字,提示中间和发丝有关,是“丝”,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苍”的下面不要写成 “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3)汇报提出的问题。(4)用“谁,什么时间,干什么”的句式汇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汇报交流不理解的地方。质疑再探1.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学到这,你有哪些问题想要问?师预设:为什么写“爬天都峰”而不是“登天都峰”?2.学生自主解疑,教师点拨。运用拓展1.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编一道题考考你的同桌。2.教师出题,拓展提升:(1)选字填空。纪 记 年()()住 日() ()念作 做 工() ()饭 ()()业相 像 ()声 ()片 好() 照()(2)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似乎(ssh)暑假(jiji)发颤(f f)应该(yngyng)3.谈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谁 我和爸爸 时间 暑假里 干什么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课题3.爬天都峰课时第二课时,共两课时主备黄河小学宋仁平校对鄂丽敏、韩晓华审核陈立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继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教学难点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天都峰风景图片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根据分工由主备人完成,学科组审议通过)副案(教师个性化修改)设疑自探一、承前启后,引入新课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2.对于课文内容,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3.学生提问,预设:我是怎样爬天都峰的?遇到了哪些困难?结果怎样?二、根据同学们的问题,老师梳理成了我们今天的自探提示。出示自探提示:1. 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 思考下面的问题:天都峰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找出小作者爬山的相关句子并画出来,交流体会。3. 结尾处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解疑合探一、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探提示”中的问题。二、生汇报,师点拨:1.天都峰的样子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从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我爬山的过程a. 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b.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3、体会“爸爸”的话a.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指导读八、九自然段,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b. 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点拨: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质疑再探1.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学到这,你还有哪些问题想要问?师预设:老爷爷和“我”为什么要相互道谢呢? 2.学生自主解疑,教师点拨。运用拓展1.拓展练习(1)如果在下山的路上遇到不敢上山的游客你该怎样鼓励他们上山?(2)在今后的学习中你怎样克服困难?2.用几句话写写学习课文的体会。3.总结升华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板书设计奋力 一会儿一会儿 勇气 3.爬天都峰 (高、陡)手脚并用 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呀爬 终于爬上峰顶教学反思:课题4.槐乡的孩子课时第一课时,共一课时主备宋仁平校对鄂丽敏、韩晓华审核陈立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过程与方法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教学难点感悟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槐树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根据分工由主备人完成,学科组审议通过)副案(教师个性化修改)设疑自探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快乐?2.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小脑袋里冒出了哪些小问号?生提问,师预设:槐乡的孩子做了什么劳动?累不累?他们快乐吗?二、根据同学们的问题,老师梳理成了今天的自探提示。出示自探提示: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利。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说说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3.槐乡的孩子快乐吗?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4.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解疑合探一、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探提示”中的问题。二、生汇报,师点拨:1.汇报读课文。2.汇报问题,教师点拨: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槐乡的孩子与槐树交朋友,多与众不同呀!指导用奇特的语气读一读。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1)你知道槐米有什么特点吗?(2)槐乡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你们上学的钱是怎么来的?(3)多懂事多勤劳的孩子呀!你们喜欢他们吗?读出喜欢、敬佩之情。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1)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长长的”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2)男孩削槐米很努力,女孩拣着槐米很快乐。读读描写女孩的句子,说说各自的发现。用上“有的像”说话。(3)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可是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指导读出欢快的心情。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收获了槐米,孩子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质疑再探一、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学到这,你有哪些问题想要问?预设:槐乡的孩子为什么要自己挣学费,他们家里很穷吗?二、学生自主解疑,教师点拨。运用拓展一、运用本节课知识,编一道题考考你的同桌。二、运用拓展,练习提升。1.填合适的字。()人()意 ()()炊烟()人()目 满( )而()()风()动 月()柳( )()上()下 ( )丽多()2.填合适的词语。()的孩子 ()的清香()的歌声 ( )的微笑淡淡的( ) 快乐的( )甜蜜的() 火热的()三、总结全文,深化情感同学们,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没有快乐。让我们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用勤劳的双手收获成果,收获快乐吧!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4.槐乡的孩子 吃苦耐劳 可爱 以苦为乐教学反思:课题5、灰雀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主备于海艳校对朱丽萍 闫旭 于海艳审核贾平 李艳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灰雀、列宁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集体备课部分)副案(个性化修改)设疑自探一、创设情境,审题质疑1出示灰雀图片:这是什么鸟?大家喜欢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灰雀。(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1)灰雀是什么样的? (2)写了几只灰雀? (3)课文围绕灰雀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二、出示自探提示:(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做好标记。(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学生开始自学。解疑合探一、小组交流1检(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读(小组内读课文,互相正音) 3议(交流读后的感受,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二、全班交流1检查字词(开火车赛读,并让学生生说明需要注意的字音)2指导书写(1)指生说注意的字形。(2)教师重点指导“胸、脯、或”。(3)学生练习书写。3用“谁,什么时间,干什么”的句式汇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了解灰雀(1)指生展示收集的灰雀资料。(2)指生画出文中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5了解列宁。6汇报交流不理解的地方。质疑再探一、初步学习了课文后,还有什么问题?二、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运用拓展一、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编一道题考考你的同桌。二、教师出题,拓展提升:照样子,写词语:欢蹦乱跳 ( ) ( ) ( )自言自语 ( ) ( ) ( )三、梳理重点,反思归纳板书设计 5灰雀 列宁 小男孩教学反思:课题5灰雀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主备于海艳校对朱丽萍 闫旭 于海艳审核贾平 李艳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集体备课部分)副案(个性化修改)设疑自探一、复习导入,畅谈收获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的收获真多,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本篇课文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内容?预设:(1)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2)列宁为什么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二、出示自探提示:1从哪里可以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2男孩为什么抓走灰雀又送回来了?3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去哪儿了?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并适当在书上做批注。解疑合探一、小组交流。二、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师点拨。1从哪里可以看出灰雀是男孩抓走的?(1)引导学生抓住“没我没看见”中的省略号体会男孩的心理。(2)引导学生抓住“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段话来体会。(3)引导学生抓住“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体会男孩的想法。(4)分角色朗读,读出男孩的语气,体会他情感的变化。2男孩为什么抓走灰雀,又送回来了? (因为男孩在列宁的引导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1)引导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2)引导学生结合列宁的话体会他对灰雀的喜爱。3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去哪儿了?引导学生抓住“微笑”感悟列宁巧妙的爱。(小男孩儿已经知道错了,在列宁的提示下把灰雀送回来,说明他已经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质疑再探一、引导学生质疑。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预设:列宁为什么不直接要求男孩将灰雀放回来? 2.学生自主解疑,教师点拨。运用拓展一、出示练习:缩写句子:(1) 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2) 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二、总结收获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三、师补充总结。板书设计5灰雀 列宁 小男孩 无私关爱灰雀 捉鸟、放鸟教学反思:课题6小摄影师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主备于海艳校对朱丽萍 闫旭 于海艳审核贾平 李艳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列宁、灰雀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集体备课部分)副案(个性化修改)设疑自探一、创设情境,审题质疑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苏联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与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小男孩是个摄影师。(板题)2、齐读课题。(1)引导学生读准“摄”的读音,理解“摄影”的意思。(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在摄影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二、出示自探提示:(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做好标记。(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学生自学。解疑合探一 小组交流1检。(检查生字识记情况。)2读。(小组内读课文,互相正音)3议。(交流提示问题,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二全班交流1检查字词(开火车赛读,并让学生生说明需要注意的字音)2指导书写(1)指生说注意的字形。(2)教师重点指导“基、突、卷、秘、杂”。(3)学生练习书写。3用“谁,什么时间,干什么”的句式汇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因为没带胶卷没照成的故事。4、同学们,你们了解高尔基吗?(介绍高尔基)5汇报交流不理解的地方。质疑再探一、初步学习了课文后,还有什么问题?二、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运用拓展一、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编一道题考考你的同桌。二、教师出题,拓展提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一( )摄影师 一( )照相机 一( )纸团一( )杂志社 一( )少先队员 一( )电车三、梳理重点,反思归纳板书设计6小摄影师 起因事情发展的顺序 经过 结果?教学反思:课题6、小摄影师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主备于海艳校对朱丽萍 闫旭 于海艳审核贾平 李艳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集体备课部分)副案(个性化修改)设疑自探一、复习导入,畅谈收获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大作家高尔基的工作是繁忙的,可一天晚上,他却对秘书说:“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喜爱那个小男孩。这节课,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一下。关于本篇课文,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内容?预设:小男孩为什么没带胶卷就跑了? 高尔基为什么那么听小男孩的吩咐?二、出示自探提示: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呢?请你用横线画出来。2你对小男孩有什么印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三、学生自学。解疑合探一、小组交流。二、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师点拨。(一)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呢?1、细节描写:(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引导学生理解“按、吩咐”的意思,体会高尔基理解、尊重小男孩,听从小男孩的指示,一点架子也没有。(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摆弄很久很久”“微笑”来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3)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道:引导学生抓住“赶紧、大声喊道”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对话描写:出示高尔基与小男孩的对话,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通过合作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二)、你对小男孩有什么印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1、出示信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贴在我们的墙报上”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同时也说明小男孩很聪明。2、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引导学生从“站、鞠躬”体会小男孩的有礼貌。3、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咧开嘴笑了。引导学生抓住“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的激动和兴奋。质疑再探一、导学生质疑。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二、学生自主解疑,教师点拨。运用拓展一、出示练习:小男孩会回来吗?如果说他再回来了,他会怎样做?如果不来,他的墙报怎么办?请发挥想象,试着写一写。二、学生试写,展示交流。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