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1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2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3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4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题说明:1.整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整卷满分为100分,时间90分钟。 2.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到对应的答卷中。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 a. b. c. d. 2. 在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所展出的下列科技成果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是 a. 青铜器 b. 瓷器 c. 造纸术 d. 丝绸3. 文献通考钱币考二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应包括 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 交子出现在古代的四川 是由官府发行的货币 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a. b. c. d. 4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a海禁政策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d禁奢侈5有一部讲述某处商帮商人情感世界的黄梅戏电影,其中有下面一段歌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遨游;我是一朵云,飞来飞去遍九州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系徽州!”此故事应发生在 a 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6. 明实录记载:“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明朝“命使出疆,周于四维,足履其境者三十六人,声闻于耳者三十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初海禁政策 a只是禁止私人的海外贸易 b始终没有真正实施c禁止外国来华贸易 d易于拓展海外市场7.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出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c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d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8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9.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10.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1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晚清政府的自救 b.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c. 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12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13.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都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41865年8月,“英人杜兰德,以小铁路一条,长可里许,敷于京师永宁门外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至大变。旋经步军统领衙门饬令拆卸,群疑始息。”这表明a洋务运动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b列强阻碍中国器物变革c.思想保守落后阻碍社会的进步 d中国民族主义倾向严重15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b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16.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17哥伦布远航美洲,发现了新大陆,人们对此事褒贬不一,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灾难 b. 加强了世界联系 c. 扩展了工业文明 d. 冲击了美洲传统社会18.“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交融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19.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中有人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可以依据的史实是a工业革命后世界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b. 欧洲的一体化加速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c.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的孤立状态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输出的加强20.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21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 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 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22读下表,表格反映出 a西班牙逐渐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b美洲与欧洲的联系日趋减弱c西班牙与美洲的贸易急剧下降 d美洲工业化的程度日渐提高23. 一篇历史论文把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4某欧美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英国有钱人以乘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b.泰晤士河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c.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d.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5、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 对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有重大意义 彻底取代了人类的手工劳动 使工厂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引发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创造26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2719世纪末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28意大利人艾儒略(15821649)明朝时来华传教,著有西方答问,该书以问答的方式,交换了中西之间诸多不同看法。其中不可能涉及的问题是a白银贸易 b风土人情 c欧洲礼仪 d铁路交通29.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学。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a林则徐 b洪秀全 c张之洞 d郑观应30.1877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当地(中国)商人往往将装满货物的商船挂羊头卖狗肉式地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货物是他们的。”当时中国商人这样做主要是因为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妥协性 b中国商品缺乏信用c外国商品可免交内地税 d欧洲人享有一些特权二、主观题(共计3小题40分。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一一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姓名 原班级 试室:_ 座位号 密 封 线 以 内 请 不 要 答 题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 ,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一一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一一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3分)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见下表: 地点创办人企 业 名 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材料二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请回答:(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4分)(2)从材料二的“火花”中你读出什么与民族工业发展有关的历史信息?(4分)(3)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材料三: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6分)密 封 线 以 内 请 不 要 答 题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4分)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答案)2013年5月22日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dabcabcdbdbac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aabccddcccdcd31.答案: (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 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4分)(3)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5分,答出任意5点即可)32(12分)(1)不同点: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分布特点: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4分)(2)爱国运动。人人愿意买国货,推动了企业发展。火柴业在帝国主义压迫的夹缝中生存,在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中成长(图中“振兴国货挽回利权”),企业也利用商标进行反帝宣传(图中“还我山河”)。民族工业这种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中国兴”“光亚”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源泉,也是支撑整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动力。(4分)(3)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非常艰难的;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推翻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4分)33.(1)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