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释学问之义 后明问答之旨 人人皆习言学问,却少有于此二字之义加以明晰之解说者。如见人读书多、见闻广,或有才辩、能文辞,便谓之有学问。古人所谓学问似乎不是如此,此可说是有知识、有才能,若言学问,却别有事在。知识是从闻见得来的,不能无所遗;才能是从气质生就的,不能无所偏。今所谓专家属前一类,所谓天才属后一类。学问却要自心体验而后得,不专恃闻见;要变化气质而后成,不偏重才能。知识、才能是学问之资藉,不即是学问之成就。唯尽知可至于盛德,乃是得之于己;尽能可以为大业,亦必有赖于修。如此,故学问之事起焉。是知学问乃所以尽知尽能之事,而非多知多能之谓也。 学问二字,今浑言不别,实际上学是学,问是问,虽一理而有二事。浅言之,学是自学,问是问人。自学是要自己证悟,如饮食之于饥饱,衣服之于寒暖,全凭自觉,他人替代不得。学记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美)善也。” 佛氏亦有“说食不饱,数宝不富”之喻,最善。问人即是就人抉择,如迷者问路,病者求医,须是遇善知识,不然亦有差了路头、误服毒药之害。古语曰:“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又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皆指师家不明之误,所谓自救不了,为人即祸生也。禅师家接人每以言句勘辨,故有宾主料简。不惟师择弟子,弟子亦要择师。若学者不具参方眼,师家不辨来机,互相钝置,名为一群瞎汉相趁。儒家问答、接人手眼实与禅师家不别,会者自知,但先儒不显说耳。故必先学而后问,善问者必善学,善学者必善问。师资道合,乃可相得益彰。 孔子自居好学,又独称颜回为好学。“舜好问而好察迩言”,所以为“大智”。由此言之,好学好问皆为圣贤之事,未可轻易许人。圣贤是果位人,犹示居学地,示有下问,“有若无,实若虚”。何况学者在因地,若得少为足,便不肯用力。 今人于记诵考据之学非不用力,但义理则非所尚,此其蔽也。安其所习,而耻于问人,今人于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未尝不研究,未尝不问人,但于自己心性则置而不谈,未尝致问,此由耽于习而忽于性,故以为不足问也,何由得有成就?今日学者为学方法,可以为专家,不可以成通儒。此所言成就,乃欲个个使成圣贤。 古人论学主通,今人论学贵别。 若问:学是学个什么?答曰:伊川尝试颜子所好何学论,便是解答此问题。须知古无科学、哲学之称,亦无经学、史学之目,近世以汉、宋分途,朱、陆异撰,用朝代姓氏为别,皆一孔之见。濂、洛、关、闽只是地名,考据、词章同为工具。八儒三墨各自名家,入室操戈互相胜绌,此庄生所谓“道术将为天下裂”也。学只是学,无假头上安头,必不得已,强名义理之学,如今立科、哲,各从所好,权示区分,犹胜以时代地域为号。论语四科有文学,宋史列传出道学,文则六艺之遗,道为义理所寄,实即学文、学道之倒言耳。 孔子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入太庙,每事问。”“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其所学所问,亦不可加以名目,故谓“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知此则知今之所谓专家者,得之于别而不免失之于通,殆未足以尽学问之能事。虽然,分河饮水,不无封执之私;互入交参,乃见道体之妙。既知统类,则不害差分,致曲通方,各就其列,随顺世间,语言亦复何碍?故百家众说,不妨各有科题,但当观其会通,不可是丹非素,执此议彼。能舍短取长,何莫非道?万派朝宗,同归海若;容光必照,所以贞明。小智、自私乃存畛域,自智者观之,等同一味,岂有以异乎哉? 今略说因地学问之道。 易文言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学要进德修业,积累而成,故曰聚。问则解蔽去惑,言下洞然,故曰辨。“宽以居之”谓体无不备,“仁以行之”谓用无不周。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上四明体属知,下一达用属行,知行合一,体用不离,与易文言同旨。释氏以闻、思、修为三学,亦同中庸。闻该学、问,思约思、辨,修即笃行也。思辨即学问之事,学而不思则无得,问而不辨则不明,故学问必要思辨。知是知此,行是行此,即此体,即此用。故论语只以思、学并言;佛氏开为三,闻、思、修;中庸开为五,学、问、思、辨、行。约而言之,则但曰学。言有广略,事惟一贯。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而不笃志,犹之未学;切问而不近思,犹之未问。学欲其博,是要规模阔大,非谓泛滥驳杂也;问欲其切,是要体会亲切,非谓腾口说、骋机锋也。志欲笃,笃谓安止而不迁;思欲近,近谓不远而可复。优柔餍饫,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学之力也;涣然冰释,怡然理顺,问之效也。故学必资于问,不学则不能问。 学记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非不许问,谓不可躐等而问也。又曰:“力不能,问,然后(告)语之,(告)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此谓不思之过。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悱是能思,举一反三是善悟。不能如是,圣人之所不教。上根如颜子,闻一知十;其次如子夏,告往知来;子贡闻一知二;樊迟、司马牛最下,闻而不喻。如樊迟问仁、问智,不达,再告以举直错枉,犹不达,乃退而问子夏;司马牛问仁、问君子,皆以为未足:此皆在不复之列。论语多记孔门问答之词,实为后世语录之祖。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除第五类外,前三亦假问答。但孟子之意似以答问为接下机,其实问虽有高下,答则因才而施,其道是一。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是问答之轨范。 学以穷理,问以决疑。问前须学,问后要思。故学问之道以致思为最要,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者观于此,亦可以明问答之旨矣。 吕与叔曰:“古者宪老而不乞言,仪刑其德,无所事于问也。其次则有问有答,然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又其次则有讲有听,讲者不待问也,听者不致问也,如此则师虽勤而道益轻,学者之功益不进。又其次则有讲而未必听。至于有讲而未必听,则无讲可矣。” 今于讲论之外,开此问答一门,乃欲曲顺来机,加以接引,观其资质所近,察其习气所偏,视其志趣所向,就其解会所及。纳约自牖,启其本心之明;应病与药,救其歧路之失。随感而应,其用无方,祭海先河,庶几知本。至于发问,当有范围,虽无倦于相酬,亦致诫于陵节。诸生平日所治科目,各有本师,无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纺织数码喷印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锅炉管阀检修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铁合金火法冶炼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炭素混捏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金属煅烧工突发故障应对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杜松子油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电力紧固件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堆积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井矿盐采卤工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宝玉石琢磨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GB/T 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 房屋验收记录表
- 公司固定资产处置审批单
- 星火英语六级词汇大全(带音标)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 茶叶加工学试卷
- 陶瓷材料力学性能和测试方法
-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临床应用课件
- 专升本00107现代管理学历年试题题库(含答案)
- 部编四年级语文教材分析课件
- 农民用水户协会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