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分析——以山西省为例.doc_第1页
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分析——以山西省为例.doc_第2页
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分析——以山西省为例.doc_第3页
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分析——以山西省为例.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分析以山西省为例摘要:本文选取典型的资源大省、经济小省、污染大省山西省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通过散点图相关分析,发现资源察赋与第二产业呈正相关关系,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关关系不明显。山西省呈现产业结构单一,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一枝独秀的局面,产业结构失衡比较严重。结合山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通过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现有产业的升级,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改善环境状况,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策略。关键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资源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资源禀赋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增长1。但二战以后,资源禀赋地区的经济增长非但没有呈现应有的快速增长,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相比之下资源匾乏的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等地区其经济增长却引人注目。这种资源禀赋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慢于资源匾乏地区的经济增长的现象,在国际经济学界被称为“资源的诅咒”2。“资源的诅咒”现象不但在国际间存在,在我国也存在。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反而不如资源匾乏的东南沿海地区。而且在我国资源禀赋地区往往还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退化的“落后型环境问题”,而且同时还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发达型环境问题”。我国资源禀赋地区出现经济增长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的双重问题。1前言 1.1 研究背景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表明重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质量,不能仅仅重视经济指标的增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下,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联系的桥梁,又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具有较好的煤炭资源察赋,但经济却属于欠发达地区,并且该省的环境质量之差全国闻名,在2006年山西省多个项目受到环保总局的区域限批3。1.2 研究方法和意义本文选取山西省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关系。通过对典型的资源大省、经济小省、污染大省山西省的实证研究,以探索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2 山西省概况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故名山西。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3571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工业以能源、冶金为主,轻工业相对薄弱。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3山西省资源享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实证分析3.1 山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山西省二十五年来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增长迅速,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108.8亿元增长至2005年的4121.18亿元。产业结构变迁中,一、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较快。2001一2006年,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8.4%、8.5%、8.5%、7.7%、6.3%和5.8%,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6省中一直位居末位。2001年,山西省第二产业比重为47.1%,只比全国高1.9个百分点,在中部比位居第2的河南高1.7个百分点。2002年开始,山西省二产比重逐年上升,2002一2006年分别达到48.8%、51.3%、53.8%、56.3%和57.8%,分别比国家高出4.0、5.3、7.6、9.0和8.9个百分点;在中部6省中,山西省二产比重始终位居第1位,比位居第2的河南高出2.9、3.1、4.9、4.2和4.0个百分点。2001年,山西省服务业比重达到44.5%,是1978年以来的最高点,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位居第1。自2002年开始,随着二产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比重空间受到挤压,2002一2006年服务业比重分别为42.7%、41.2%、38.5%、37.4%、36.4%,6年间下降8.1个百分点,下降的速度快于第一产业。山西省服务业比重从2003年开始一直位居中部6省第4位。山西省不同产业对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大小,可以从图3一1看出。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在二十五年间的增加值几乎没有变化。通过数据、图示的分析,我们发现山西省的第一产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第二产业一直处于山西省经济的支柱地位,其增加值在25年间的增长很快,几乎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保持同步;第三产的发展比较温和,增加值持续性增长,但一直没有超过第二产业,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山西省的第二产业是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来源,及主要的增长贡献点。产业结构呈现资源察赋地区特有的现象,第二产业为唯一支柱产业,比重过高,其他产业发展不足。3.2山西省资源真赋与产业结构关联分析资源察赋一般指探明的一次能源的矿藏,而没有开发的矿藏还没有对经济产生影响,因而采用一次能源生产量作为资源察赋的衡量指标4。一次能源生产量是原煤、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经热量转换之后的综合指标,采用中国科学院的折算公式,能源产量二原煤产量xo.17i4t/t+原ha产量xl.43t/t+天然气产量xl.33t/1000m3。其中t为吨,耐为立方米,能源产量的计量单位为亿吨。产业结构按第一、二、三产业为化分标准,采用三次产业的产值为衡量标准。数据采用1995一2003年间的山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通过散点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山西省第二产业产值随着一次能源的产量的增长而增加;第三产业产值虽然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但是增加不如第二产业那么明显;第一产业产值与一次能源的产量关系不明显,第一产业产值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由于特有的资源察赋,自1960年以来,山西省产业结构的“二三一”特征就比较明显,到2006年,二产比重达到57.8%,“二三一”特征愈加突出。在中部5省中,山西省一产比重低于其他5省10个百分点左右;二产所占比重最高,比第2位河南高4.0个百分点,比最末一位湖南高16.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明显低于湖南衅0.8%)、湖北(40.6%)、安徽(40.2%),略高于江西(33.5%)、河南(29.8%),位居第4位。.与先进省份相比,山西省产业结构明显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山西省人均GDP达到14123元,按2006年平均汇价计算,约合1772美元。2006年山西省三次产业比重为5.8%、57.8%、36.4%,一产比重明显偏低,三产份额相对不足,与北京、上海、重庆等“三二一”先进的产业结构类型省份相比,相差一个经济发展阶段,目前山西省产业结构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一直以来第二产业中重工业产值占90%以上,轻工业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从能源消费来看,由于重工业比重占绝对优势,能源消费中重工业占绝大部分,轻工业所占比重极小。综上所述,资源察赋与产业结构表现出较强的关联关系。就山西省来讲,其一次能源的产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其中与第二产业产值的关联度最高。山西省“畸重”的产业结构特征,导致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不牢、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优、第三产业整体发展不足。4山西省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服务业,是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4.1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农业产业虽然在山西省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足40%,但是其从业人员的数量却是最大的,占从业总人数的40%以上。所以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但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还直接关系着很多处于最基层的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首先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其次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实际出发,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特别是针对当前肉、蛋等农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结构性矛盾的情况,政府更应注重长远谋划,积极、稳妥地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加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应变能力。要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从生产、销售着手,为农民提供信息、组织服务,形成有竞争力、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基地,使农民生产由盲目性转向有计划性。4.2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资源察赋地区工业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山西省也不例外,其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的重点都集中在工业领域。所以要加快推进工业产业改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首先,对于煤炭、焦炭、冶金、电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要坚定不移地走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之路。坚持资源整合、有序开发,全面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素质,促进山西省由煤炭大省向煤炭经济强省转变。其次,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真正把延伸产业链和加强污染治理这两个方面做好,不断提高全省焦化行业综合竞争力和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此外还要继续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优化钢种结构,促进全省冶金工业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节水的超临界机组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把加强电网安全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继续推进新型产业规模化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坚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增强全省工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6。4.3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在资源察赋地区要依托能源优势,大力发展与能源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行业。强化并提升煤化、日化等科研机构院所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借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对服务业需求结构的改善。尤其要大力发展与煤相关的会展、交流等服务行业,促进山西省会展业迈出实质性步伐7。其次,依托仓储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自建起来的仓储、运输配送中心体系等物流设施基地,经过“重组一整合”,通过“迁回”方式,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以促进山西省服务业整体发展。最后,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一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山西省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山西省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建成中西部旅游经济强省、北方生态休闲避暑胜地、全国新兴旅游热点省和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参考文献1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z.经济研究,2006,(1):78一88.2 赵奉军.关于“资源诅咒”的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1):8一12.3 王晓霞,王汉斌.山西煤炭开采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煤炭,2006,4(12):18一22.4 安树伟,安树荣.山西省自然资源察赋分析z.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3(2):55一62.5 席宝山.山西省经济与结构调整Jl.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3):50一52.6 张越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1.7 张伟琴. 基于资源禀赋视角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8.Resources Endowment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Relationship Analysis Taking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Wangle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Abstract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typical resources , economic small province,the provincial pollution Shanxi Province for the empirical study. With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it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resoure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scatterplot chart correlation analysis,it finds that resource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second industry ,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rst and third industry are not obvious. Shanxi Province present simpl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econd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heavy industry outshine others. Industry structure is unbalanced more serious.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industrial structure, put forward th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