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证候分析.doc_第1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证候分析.doc_第2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证候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证候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基本证候。方法:选取16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及30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中医证候予以评估。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统计当中,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中医证候当中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气虚、血瘀、血虚。结论:气虚、血瘀以及血虚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的主要证候,该发病机制为瘀血内阻、气不摄血所导致的血不循经。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虚;血瘀;血虚;中医证候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当中的主要表现为出血,同时该症状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直接相关,通常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一般来说,无法寻找原发病症、原因不明所发病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即被称为原发性或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被称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虽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较为复杂,但是通过中医理论诊断其发病机制,可以总结归纳为瘀血内阻、气不摄血、血热妄行等三个方面。本次研究当中将针对19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医证候分析在ITP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为通过中医方法进行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理论依据。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当中选取某院收治的19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病例,选取时间范围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其中ITP患者160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0例。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ITP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当中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出现明显瘀点或瘀斑,黏膜及内脏可见多处出血迹象,确诊标准包括:经多次化验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者;脾脏大小无变化或轻微增大者;经骨髓检查结果显示巨核细胞数量无异常或增多,可见明显成熟障碍者;满足脾脏切除治疗有效、经泼尼松治疗有效、血小板补体C3增多、血小板抗体IgG增多、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其中任何一项者;经检查后排出结缔组织疾病或其他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者。1.2.2 中医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当中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当中针对辨证的标准。气虚证候:呼吸气短、精神萎靡、频发虚寒、舌苔色淡、脉象虚弱无力;血虚证候: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脉象细弱不显、心悸失眠、月经量少或闭经、手足麻木;血瘀证候:身体各部位有明显刺痛感、固定区域有阵发性持续性疼痛、舌苔紫暗并可见明显的瘀点或瘀斑、脉象涩平、月经疼痛、经血呈黑色并有明显色块、闭经;阳虚证候:腰膝酸软、四肢发冷、脸部及四肢浮肿、夜晚尿频、舌部胖大、舌苔发黄、脉沉;阴虚证候:口干舌燥、营养不良、小便短而发黄、大便不畅、舌部发红并口部分泌液较少、脉象细弱。1.3 纳入及排除标准1.3.1 纳入标准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西医诊断标准并确诊者;并未参加其他任何类型的临床研究者。1.3.2 排除标准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有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者;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1.2 观察指标将原发组、继发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观察,并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证候特征进行统计观察,对于与证候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进行对照比较。1.3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性别统计原发组女性患者的比例为71.88%(115/160),男性患者比例为28.13%,继发组女性患者比例为73.33%(22/30),男性患者比例为26.67%。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比较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发病率较高。2.2 症状统计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当中以神疲乏力居多,占83.16%(158/190),头晕目眩占据第二位,占64.21%(122/190),面色无华占据第三,占49.47%(94/190)。激发组与原发组对比当中发现,关节疼痛的比例差异性较大,分别为63.33(17/30)及16.25%(26/1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讨论3.1 中医证候与病程的关系存在血热证候的患者一般病程较短,平均病程均不超过6个月,与其他证候相比的差异性显著(P0.05),而其他证候之间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组与继发组之间各个证候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 中医证候与病情的关系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ITP患者的病情轻重分级要根据肌肤紫癜程度的深浅决定,另外还要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予以评估。本次研究当中各个中医证候特征的患者病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原发组与继发组患者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 中医证候与年龄的关系各个中医证候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比例差异不显著,原发组与继发组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比例差异不显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缺少了前瞻性分析的优势,但是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经过系统分析后,能够得到更为精确的指标数据及资料,不仅能够弥补在统计学中的单因素比较劣势,也能够弥补继发组患者数量不足的劣势。经本次研究结果可见,气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