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1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2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3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4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 册 教 材 分 析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继续沿用板块组元的特点,共设计了11个板块,依次为:正气歌、汉语家园、感悟成长、异域风情、童年、抒怀、小英雄的故事、西游记与水浒传、饮食文化、信息与生存、推敲。其中,共有31篇课文,8次习作训练,2次口语交际,3次综合学习活动。课后练习分为四个类型:朗读或默读、思考与交流、拓展与运用、积累。 二、教材主要特点 1.依据学科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选文既有传统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又有新入选的课文(豆腐颂苏武牧羊等),其中包括充满热爱祖国(小英雄雨来)、热爱生活(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热爱读书(忆读书)、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亲近自然(科罗拉多大峡谷)等人文教育的因素,从中既能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又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追求文质兼美,体现精品典范。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已故语文教育专家张翼健便提倡“取法乎上”的教材编写理念。选文题材广泛,有反映乡村生活的,有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有表现古人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有展示自然风光的作品,有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优秀作品的节选等,对于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认识和了解世界有着积极的作用。本册教材体裁多样,有诗词、散文、童话、小说,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还增加了短小的文言文和古典名著节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通俗易懂,趣味性和可读性强,很好地突出了板块主题。 各板块的内涵丰富,文章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一 单 元 教 材 分 析1.正气歌本板块是小学生进入6年级的第一个学习板块。本板块主题为“正气歌”,取材于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的五言长诗正气歌。本板块共有3课,内容分别是歌词苏武牧羊、七言律诗过零丁洋、七言绝句狱中题壁和五言绝句绝笔诗。这个板块课文的内容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颂扬人间浩然正气、抒发胸臆、表达作者坦荡的情怀。在情感基调上,本板块课文突出了一个“爱”字。爱国,所以甘洒一腔热血;爱民族,所以不畏凶悍强敌。苏武历尽苦难信念不改,文天祥面对亡国痛楚慨然赴死,谭嗣同为强国信念情愿献出生命,吉鸿昌义正词严抨击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爱是产生信念的基础。6年级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提升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的黄金时期。本板块在落实语文学习任务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两方面都有切实意义。苏武牧羊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歌词,由蒋荫棠创作。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本课篇幅不长,韵脚清晰,语句长短适宜,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把课文内容读懂,并产生真切的感受。过零丁洋教材分析本课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公元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连称:“好人!好诗!”竟不能再相逼。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向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地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是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激奋高亢。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狱中题壁教材分析狱中题壁是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所写,表达了自己为变法情愿献出生命的决心;课 题苏武牧羊第 1 教学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学会4个生字。过程与方法: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苏武受到的苦难,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品味词句,使学生真切体会苏武威武不屈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意思,受到教育。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 2.读熟诗文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苏武受到的苦难,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要求认识的字: 帏盖 帏幔 帏帘 匈奴 旄前置性作业:1、查找关于苏武的资料。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苏武生活的句子,写在预习本上。3、用红色的笔画出文中的比喻句。4、用蓝色的笔画出文中的对偶句。一、预习导入今天我们进入苏武牧羊的学习,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查找的关于苏武的资料和信息。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排除读音障碍;2理解难度词语;3读准音词,再读全篇。三、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四、整体朗读全诗 五、根据你所了解的资料,讲一讲苏武的故事。 六、背诵苏武牧羊和竹石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 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教学重点通过品味词句,使学生真切体会苏武威武不屈的精神。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词句,使学生真切体会苏武威武不屈的精神。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一、自主学习,细读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苏武牧羊一课,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苏武牧羊是怎样一个故事?二、 质疑问难,读课文,理解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节1.轻声读第1节。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苏武过着怎样的生活?找出词句,想象一下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他又是怎样想的?从这些词语中你可以读出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2.读这节,指导有感情地来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读第二小节文字。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苏武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相关词句来讲一讲。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读这小节文字。读这节时要与第一小节的读法有什么变化?试着比一比,读一读。分小节读,读出不同。(三)读整篇,你感受到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苏式在匈奴的威胁利诱面前宁死不倔,顽强斗争,维护国家尊严,是个有气节的好汉,这样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四)听音乐,学唱这首歌曲。(五)拓展延伸,你还知道类似于这样的人物和故事吗?(六)达标验收:1、多音字: nan 难 Nan2、形近字:辱辰 匈胸 奴努 拱供板书设计 历尽难中难 身体上的折磨 心如铁石坚 苏武牧羊 不辱使命终归汉 任海枯石烂 心灵上的折磨 气节崇高美名传 大节不稍亏 教学反思课 题过零丁洋第 1 教学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过程与方法: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3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认识3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教学重点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教学难点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前置性作业: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2、找出诗中你喜欢的句子,写在预习本上。3、你知道诗中哪句话是交代作者经历的吗?找出来,写在预习本上。4、用红色笔画出诗中的比喻句。教学过程:一、我们学习过哪些表现人物气节和爱国情怀的诗句?二、自主学习过零丁洋 1、朗读古诗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 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3、合作探究,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4、质疑问难,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2.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教学重点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一复习诗文二 .合作学习1、质疑问难,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2、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3、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4、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5、拓展延伸,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三、指导感情朗读。四、 背诵这首诗五、 测试:同音字组词:廖( ) 惶( ) 聊( ) 皇( )近义词:遭逢 浮沉 惶恐板书设计 首联 起兵抗元 颔联 国破家亡 舍生取义为报国 过零丁洋颈联 百感交集 坚贞不屈写壮歌 尾联 丹心永垂 教学反思课 题 狱中题壁第 1 教学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查阅有关谭嗣同和吉鸿昌的资料。教学时数 1课时 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 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全诗内容,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和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汉朝的张俭和杜根,都因揭发朝中权贵、上书要求太后归权皇帝而受打击迫害,他们吃尽苦头,但在当时就受到人们尊敬死后更留下好名声。谭嗣同衷心祈愿这两位“生者”继续实现“死者”未竟的志愿。结合注释和资料,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听写生字、读生词、读古诗)1、写生字2、读幻灯片上的生词3、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古诗二、熟读两首古诗1、指名读2、教师针对学生读得不流畅的诗句进行指导三、自主学习,学习狱中题壁1、组织学生汇报针对这古诗你都了解什么? 2、组织学生体会着读一读3、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意4、你们还有哪些地方讲不通?5、教师幻灯出示有关典故的资料6、小组内讨论诗的大意7、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情激昂、充满豪情)四、作业1、复习诗2、结合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预习下两首诗板书设计 思张俭 待杜根 狱中题壁 向天笑 大义凛然,舍生取义 两昆仑 教学反思课 题 自题小像第 2 教学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准备鲁迅相关资料教学时数 1课时 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一、背诵狱中题壁1、教师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绝笔诗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适当追问为什么这样设计,以便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2、教师帮助整理为: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二、合作探究:实现学习目标1、组织学生选择一首诗、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相机指导)2、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帮助提升理解3、组织学生理解绝笔诗这首古诗的意思4、指导有感情朗读古诗(结合古诗的写作背景)5、用同样方法组织学生学习 充分让学生自学6、组织学生感情朗读绝笔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无所畏惧)三、拓展延伸:背诵三首诗,并比较其异同。四:达标验收:1、多音字: hng 横 hng2、形近字: 昆 肝 荃 坤 杆 诠板书设计 逃神矢 暗故园 自题小像 荃不察 以诗明志,矢志不渝 荐轩辕 教学反思二 单 元 教 材 分 析汉语家园汉语家园这一板块包括贴春联对子歌二首两篇课文。由汉字家园到汉语家园,虽然只是一字之差,透射出来的却是对汉语文化层面的关注,如果说汉字家园注重的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汉语家园则更多地关注汉语文化的积淀。本板块的三篇课文中,贴春联是节选自红岩的小说片断,五副对联是课文的主体;对子歌二首是嵌对的韵文。对两篇课文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诵读嵌对的对子歌以及品味含蓄优美的诗意语言,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领略汉语言的无限魅力。贴春联 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16章主要写了1949年元旦,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选入教材后有删节改动。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写了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其中具体描写了“贴春联”。课文的重点、难点也都集中在“贴春联”这一部分。具体说来,较难理解的是五副对联字面的意思和含着的意思,以及“猩猩”面对这些对联的态度。对子歌二首 教材分析对子歌二首选自中国蒙学精选赏析中的“声律启蒙”,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风霜雨雪、春夏秋冬、莺歌燕舞、绿竹苍松情境极其优美,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同时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学生了解对子,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3.感悟成长所谓“感悟”,是指“有所感触而领悟”。在成长中感触,在感触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这正是对感悟成长这一板块的最好诠释。这里选择了两篇耐人寻味的文章,两位作者都感触到了成长历程中显而易见却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哲理,从而有所领悟。“我思故我在”,两位作者都在感悟中成长,取得了成功。两篇课文文辞细腻深邃,在小故事中体现了大智慧,易于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因此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捕捉到的教育教学契机比较多,应该精心设计,争取在课堂上呈现精彩的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成长。课 题贴春联第 2 教学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会8个一类生字。会写“爆、剔”等生字。过程与方法:2、 了解时代背景,指导学生熟读课文。3、 理解文中对联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体会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感受革命前辈鉴定的革命信念。教学重点1、理解五副春联字面的意思和含着的意思,理解“猩猩”面对这些对联的态度。2、了解红岩小说的背景。3、了解对联简短文字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教学难点理解五副春联字面的意思和含着的意思,理解“猩猩”面对这些对联的态度。教学准备1、红岩小说概要。2、在预习本上写出几个与“弯弯曲曲”形式相同(AABB)的词语。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几幅对联有什么含义,把答案写在预习本上。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革命先辈们为什么要贴对联,把答案写在预习本上。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学会8个一类生字。会写“爆、剔”等生字。了解时代背景,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五副春联字面的意思和含着的意思,理解“猩猩”面对这些对联的态度。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一、解题1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2教师酌情补充。(渣滓洞集中营)二、指导预习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教师小结:这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三、默读课文1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3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四、反馈自学情况1联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博得:取得,得到。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谨防:小心地防备。黑名单:这里指特务准备逮捕或枪杀革命者的名单。3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4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四件事。重点写了“贴春联”这件事。5给大家读一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简单说说你的理解。五、指导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理解文中对联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五副春联字面的意思和含着的意思,理解“猩猩”的态度。教学难点理解五副春联字面的意思和含着的意思,理解“猩猩”的态度。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一、 回顾课文内容。二、 检查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三、 文中写了几幅春联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四、 交流文中其他部分的批注所得。五、 总结全文。六、 做课后题。七、达标验收:1、多音字: jin tiao 劲 挑 jin tiao 2、听写重点词语: 爆发 苍劲 洋溢 崩溃 翻天覆地 扭转乾坤 参禅 妄加评论 板书设计 纵情高歌 交换礼物 扭转乾坤,日新月异 贴春联 极乐世界 勇敢无畏 乐观主义精神 苦尽甜来 即将胜利 巧妙斗争艺术 贴春联 大地春回 全国解放 乐在其中 生死度外 教学反思课 题 对子歌二首第 2 教学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一类生字,会写5个二类生字。过程与方法: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3.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教学重点1.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2.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对子歌,同时认识并初步掌握对对子这种文学艺术形式。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教学准备相关资料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认识3个一类生字,会写5个二类生字。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教学重点1.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2.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对子歌,同时认识并初步掌握对对子这种文学艺术形式。教学难点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对子歌,同时认识并初步掌握对对子这种文学艺术形式。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一、导入新课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二首。1.对对联有一个初浅的认识。2.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学生自由练读。指生朗读并正音。齐读课文。做到正确。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二、自主学习: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对子歌所表达的意思学习对子歌(一)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以自己的话还原古文。交流互补。获得对子上下句的认识。注释:牛女:牛郎、织女二星。河,银河。参商:二星名。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斗:北斗七星。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三、继续熟读课文。四、作业。(熟读课文,抄写其一并背诵下来。)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对子歌,同时认识并初步掌握对对子这种文学艺术形式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一、 复习:背诵对子歌二、继续学习对子歌齐读课文指生背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其二,边默读边标记。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学习所得。质疑问难,你喜欢哪几句?为什么?齐读全文,总结全文四、 总结全文五、测试:多音字: sai 塞 se sai 板书设计 风霜雨雪 春夏秋冬 对子歌二首 莺歌燕舞 绿竹苍穹 情境优美 对仗工整 秦岭云横 巫山雨洗 教学反思三 单 元 教 材 分 析感悟成长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成长,共选取了两篇文章,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真美”和“真糟”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母爱。依据两篇文章的特点,确立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及创编名言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展示积累、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2.过程与方法:从题入手,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VCD,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从朗读中品味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课 题和时间赛跑第 3 教学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词卡、磁带、课件。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一、录音导入,激发兴趣1.CAI播放配乐朗诵匆匆片断(第三节)。2.谈话导入。同学们,每当我们聆听匆匆这一名篇时,总会油然而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啊,时光一去不复返!说说看,你每天是怎样安排时间的?你是否想过珍惜有限的时间呢?你是怎样珍惜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到这个课文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自由读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学。(2)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3.教师利用词卡、CAI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4.指导学生当堂正确书写生字。5指名分节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6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7听录音,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三、质疑总结,布置作业。问题一、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获得了哪些益处?通过读课文,大家找一找,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问题二、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作业: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珍惜时间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课后,大家分组讨论,下一节课找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这是作业之一;作业二是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在班上交流,要求能够谈出大意。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一、学习15小节1.默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2指名读一、二两节。(1)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2)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小组合作解决(3)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一部分?(4)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5)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分的感情基调。(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3齐读一、二两节。4默读三、四两节。(1)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2)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小组交流、讨论。(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6)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7)指导朗读。5自读第五节。(1)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2)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3)“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 题“真美”和“真糟”第 4 教学周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4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5树立正确看待别人不同评价的态度。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教学准备相关教育思想的诗句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一、谈话,朗读诗歌引入。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2说说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进一步理解。)父亲当时的意见是(对的)。说明父亲和母亲一样(爱)自己的子女,只不过他比较(公正)。四、引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并讨论解疑。1质疑。2讨论解疑,学习课文最后2节,完成板书。 五、小结。巴德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好好翻看一下回忆的匣子,准备下节课写一写。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2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3树立正确看待别人不同评价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看待别人不同评价的态度。教 学 过 程共 性 化 教 学二 次 备 课一、复习。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二、分析文中不同的爱给作者带来的教育。1指名读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两种不同的爱是怎样的爱。3联系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曾受过的爱,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巴迪的父母对巴迪所寄托的希望,并逐渐达到会背的程度。三、指导写出自己感受的爱,也可以是读这篇课文后的读后感。四、小结。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习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父母的爱。五、回顾课文组织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六、训练默读能力1好文章需要静心体味,练习默读课文的速度与质量。2全班评比默读能力等级七、再感受文章的内涵板书设计 “真美”与“真糟 两种不同的爱母亲:慈祥、赞许 父亲:严厉、批评给人以灵感和创作源泉 提醒、指出不足之处兼而有之(幸运、成功)只有一种(引入歧途)教学反思单 元 教 材 分 析4.异域风情本板块安排了三篇课文、一个表达和一个综合学习活动。 “异域”在这里指外国,这一板块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外国的一些风光、风土人情等,所以安排的三篇课文都是介绍外国景观的,而且是一组说明性的记叙文。埃及金字塔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位置和形状、作用、名字的来历和几个著名的金字塔的构造以及这些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音乐之城维也纳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这座城市,十分生动地告诉我们音乐的神圣和维也纳以及人们平凡的生活已经融为了一体,它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名副其实的音乐城。科罗拉多大峡谷向我们介绍的是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它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凯巴布高原上,为举世无双的大自然杰作。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建筑、民俗等特点的同时,学习记叙说明的表达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安排的表达内容美丽的大自然也和本板块文章密切结合,选择一处景物来写,运用学习到的写作方法,把身边最美的景物和景物中蕴涵的民风民俗介绍给大家。课 题 埃及金字塔第 5 教学周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1个生字。2.理清文章层次,并能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来。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教学难点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教学准备埃及金字塔的图片、相关资料介绍。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1个生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