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7年中考16篇文言复习练习.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7年中考16篇文言复习练习.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7年中考16篇文言复习练习.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7年中考16篇文言复习练习.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7年中考16篇文言复习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课标16篇文言文复习学案三峡1. 本文选自 ,它是为我国第一部 学专著 所作的注。是一部具有 价值的科学巨著。作者是 字 ,是 时期的 、 。2.加点字注音。略无阙( )处 重岩叠嶂( ) 不见曦( )月夏水襄( )陵 沿溯( )阻绝 飞漱( )其间属( )引凄异 绝山献( )多生怪柏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自 三峡七百里中 略无 阙 处 重岩叠嶂 自 非亭午 夜分 不见曦 月 至于 夏水襄 陵 沿 溯 阻绝 虽 乘奔 御风 不以 疾也 则素湍 绿潭 绝 山献 多生怪柏 飞漱 其间 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属 引 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6、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论语十则一填空:1、孔子名_, 字_ ,_时期鲁国人,是 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2、论语是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 的一部书。二、原文填空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5.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 ,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1.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13. 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四、解释加点的词:时习 不亦说乎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不信 传不习温故 罔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后凋 其恕乎五、翻译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六、按要求答题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读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国家(天下);道出(强调)了论语在人格修养(修身)和国家治理(治国)方面的巨大作用。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嘲笑,那么就不要嘲笑别人,而要尊重别人。俗话说就是“拿人心比自心”,就是从自己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一下。这是一种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这是人间多一份温暖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莲说1.周敦颐,北宋著名 ,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著有 等。“元公”是周敦颐的 。 2.加点字注音。可爱者甚蕃( ) 出淤( )泥而不染 濯( )清涟( )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 清涟 而不妖 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宜 乎众矣。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小石潭记1. 柳宗元,字 , (朝代)著名的 ,世称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 。2.加点字注音。隔篁( )竹 水尤清洌( )为坻( ),为屿( ),为嵁(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往来翕( )忽其岸势犬牙差( )互 悄( )怆( )幽邃 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 心乐 之 水尤清洌 潭中鱼可 百许 头, 皆若空 游无所依 佁然 不动 俶尔 远逝 斗折 蛇行 , 明灭 可见 其岸势犬牙 差互 凄 神寒 骨 悄怆 幽邃。 以 其境过清 乃 记之而去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凄清6、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凄清寂静寂寞忧伤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记承天寺夜游1. 苏轼,字 ,号 。 (朝代) 家、 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其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之一。他的词开 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2.加点字注音。 水中藻荇( )交横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 念 无与乐者 遂 至承天寺 相与 步 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作者在此蕴含的感情有哪些?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陋室铭1. 刘禹锡,字 , 代著名 , 。2.加点字注音。无案牍( )之劳形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有仙则名 , 有龙则灵 惟吾德馨 苔痕上 阶绿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 之乱耳 无案牍 之劳 形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赏析: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马说1.韩愈,字 ,唐代 家, 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2.加点字注音。骈( )死于槽( )枥( )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 ) 食( )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故虽有名马,只辱 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 于槽枥 之间 一食 或 尽 粟一石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且 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策 之不以 其道 食之不能尽 其材 执策 而临 之 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马也。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 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之人 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五、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6、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送东阳马生序1. 宋濂,字 ,号 。元末明初 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 ”,奉命主修元史。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加点字注音。即嗜( )学 砚( )冰坚 不敢稍逾( )约既加冠( ) 执经叩( )问 遇其叱咄( )足肤皲( )裂 俟( )其欣悦 负箧( )曳屣至舍( ) 媵( )人 以衾( )拥覆皆被( )绮绣 右备容臭( )烨( )然若神人 缊( )袍敝衣 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余 幼时即嗜 学 无从 致书 以观 每假 借于藏书之家 走 送之 余因 得遍观群书 既 加冠 益 慕圣贤之道 又患 无硕师 名人与游 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 问 门人弟子填 其室 援 疑质 理 遇其叱咄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 其欣悦 穷冬 烈风 四支 僵劲 不能动 媵人持汤 沃灌 以衾 拥覆 寓逆旅 ( 21) 主人日再 食 ( 22) 同舍生皆被 绮绣( 23) 腰 白玉之环( 24) 右备容臭 ( 25) 烨然 若神人( 26) 余则缊 袍敝 衣处其间( 27) 略无 慕艳 意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桃花源记1. 陶渊明,一名 ,字 ,号 ,谥号“靖节先生”。东晋 。是 的代表人物。2.加点字注音。便舍( )船 屋舍( )俨( )然黄发垂髫( ) 便要( )还家 妻子邑( )人遂与外人间( )隔 此中人语( )云 诣( )太守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缘 溪行 夹岸 数百步 芳草鲜美 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 之 欲穷 其林。 便舍 船 才通 人 豁然 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 悉 如外人 黄发 垂髫 并 怡然自乐。 乃 大惊 具 答之 便要 还家 咸 来问讯 ( 21)率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 ( 22)遂 与外人间隔 ( 23)乃 不知有汉( 24)无论 魏晋( 25)此人一一为具 言所闻( 26)皆叹惋 ( 27)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28)此中人语 云( 29)不足 为 外人道也。( 30)便扶 向 路( 31)诣 太守( 32)欣然规 往 ( 33)寻 病终( 34)后遂无问津 者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醉翁亭记1. 欧阳修,字 ,号 ,又号 。谥号 ,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 家、 家。 2.加点字注音。环滁( )皆山也 琅( )琊( )也 饮少辄( )醉 伛( )偻( )提携 山肴( )野蔌( ) 觥( )筹交错 树林阴翳( )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环 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 山 行六七里 有亭翼然 临 于泉上者 名 之者谁 饮少辄 醉 醉翁之意 不在酒 得 之心而寓 之酒也 日出而林霏 开 云归 而岩穴暝 野芳 发 而幽香 佳木秀 而繁阴 负者 歌于途 临 溪而渔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 者 弈 者胜 觥 筹 交错 已而 夕阳在山 树林阴翳 ( 21)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 22)太守谓 谁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