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_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3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2018年高中历史_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3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018年高中历史_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3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2018年高中历史_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3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2018年高中历史_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3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宋明理学 产生 发展 重创 正统 目标导航 任何时代 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对暴政反抗 一是籍宗教信仰 寻找未来的幸福 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 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 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 没有从事战争的人 如妇女 儿童和老年人 大都投入宗教 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理学是以 理 或 天理 为核心 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又称 道学 概念解析 宋明理学 960年 1644年 视角一 理学产生背景 尊道 礼佛 崇儒 三教合一指儒 佛 道三教之间互相吸纳渗透 但并不指融为一体 新发展1 思想来源 以儒家思想为主 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 理学的发展 创立 北宋二程等人发展1 集大成 南宋朱熹发展2 陆王心学 理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发展历程 主要流派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主要思想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1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有物必有则 一物需有一理 有理而后有象 有象然后有数 理学的宇宙观 理 是世界的本原 先有理后有物 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之外的精神存在物 如绝对精神 上帝的意志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理学的宇宙观是什么 视角二 理学内容 宋代 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 从君民关系出发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物本原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 C 主要思想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2 所谓天理 复是何物 仁 义 礼 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理学的道德观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根本目的 观点 天理即 三纲五常 应存天理 灭人欲 特点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014全国卷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 宋明理学家正是基于儒教 人性善 即人生来本具有理学家认为的 美德 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 所以才提倡 存天理灭人欲 本善习远 的含义是 人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D 主要思想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3 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怎么才能通达 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接触万事万物 体会先天存在的理 2013全国卷自汉至唐 儒学被奉为 周 公 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 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C 思考 儒学吸收了佛教 道教哪些成分 儒学传统中 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 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 儒学理论的弱点 孔孟儒学只是伦理原则和教条 缺少世界本源和终极目标的理论论述 视角二 理学内容 道教 东汉末年产生 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宗教 道教讲求 神仙方术 修炼养生 长生不老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 佛教 西汉末年 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其基本教义 因果报应 生死轮回 禁欲苦行等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 理 世界本原 社会上 道德伦理 人身上 人性 将个人 社会和宇宙联系在一起 形成了精密的哲学体系 世界观 认知论 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 人性论 天理 与 人欲 相冲突时 主张存天理 灭人欲 思辨化 新发展2 思想理论 使儒学更体系化 理论化 思辨化 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 就其内容而言 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 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 而在伦理道德上 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 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 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 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 思考 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新发展3 思想内容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陆九渊 王守仁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 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阅读下列材料 概括陆九渊思想的主要内容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 满心而发 充塞宇宙 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 卷三十六 反省内心 以求理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心即理也 陆九渊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号称 心学 身之主宰便是心 心之所发便是意 意之本体便是知 意之所在便是物 如意在于事亲 即事亲便是一物 意在于事君 即事君便是一物 意在于仁人爱物 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 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 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 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 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 见兄自然知悌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不假外求 只说一个知 已自有行在 只说一个行 已自有知在 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王阳明 传习录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阅读下列材料 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2012全国卷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 农以具养 工以利器 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近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 民 之道 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 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 四民 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四民异业而同道 即职业分工不同 但职业道德的要求相同 职业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相同 王阳明在此强调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学代表 陆王心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情 寻找逃生方法 闭目静坐 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 千万不能乱了方寸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 宋朝 尚气节而羞势利 新发展4 精神价值 视角三 理学价值 一个民族的文化 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 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于它的精神活动的反思 从这个意义说 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最高成就 也是它的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 冯友兰 我国著名哲学家 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反省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宋明理学的新发展 新特点 新发展1 以儒家思想为主 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 新发展2 使儒学更体系化 理论化 思辨化 新发展3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新发展4 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反省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儒学的转型与成熟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因循守旧的观念 重利轻义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 七出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 礼制和习俗中 规定夫妻离婚所时所要具备的七种条件 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 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 即离婚 七出一词要到唐代以后才正式出现 但其内容则完全源自于汉代记载于 大戴礼记 的 七去 不顺父母 为其逆德也 无子 为其绝世也 淫 为其乱族也 妒 为其乱家也 有恶疾 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 口多言 为其离亲也 窃盗 为其反义也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 其谁怜之 1723 1777 清代思想家安徽休宁人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鲁迅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压抑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摧残 迫害女性的身心健康 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秩序和专制统治 贞节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复习小结 儒学自创立以来 不断融合其他思想 体现了儒学兼容并包 宽容开放的特点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1 07年全国卷 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说 不习六艺之文 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 举夫子论学 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而曰一贯 曰无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 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 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 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 先秦儒学B 汉代经学C 隋唐佛学D 宋明理学 D 顾炎武材料中抨击的是理学 理学发展成为心学后 强调自我内心的反省达到天理的高度 以维护封建统治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这样不能解决国家实际问题 而四国乱 其他时期的儒学不具备这一特点 2 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A 完全更新B 因循守旧C 继承和发展D 外在形式的变化 3 有一个佛偈故事 庙前佛幡随风而动 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 风吹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 分时是你心动 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是一个理B 有理而后有气C 宇宙便是吾心D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C C 6 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 A 北宋时期B 南宋时期C 唐朝中期D 明朝初期 5 在朱熹看来 要把握 理 就需要通过 格物致知 的方法 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 理 的体验 最终贯通明 理 格物致知 这一概念中 格 字的含义应是 A 探究B 规格C 人格D 格子 A D 6 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 A 北宋时期B 南宋时期C 唐朝中期D 明朝初期 5 在朱熹看来 要把握 理 就需要通过 格物致知 的方法 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 理 的体验 最终贯通明 理 格物致知 这一概念中 格 字的含义应是 A 探究B 规格C 人格D 格子 A D 11 2008年上海 父前行 子踵后 路遇长者 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 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的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 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活泼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