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广州语文“二模”荔湾区评卷场第二卷各大题评分细则】.doc_第1页
【2005年广州语文“二模”荔湾区评卷场第二卷各大题评分细则】.doc_第2页
【2005年广州语文“二模”荔湾区评卷场第二卷各大题评分细则】.doc_第3页
【2005年广州语文“二模”荔湾区评卷场第二卷各大题评分细则】.doc_第4页
【2005年广州语文“二模”荔湾区评卷场第二卷各大题评分细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年广州语文“二模”荔湾区评卷场第二卷各大题评分细则】.txt我们用一只眼睛看见现实的灰墙,却用另一只眼睛勇敢飞翔,接近梦想。男人喜欢听话的女人,但男人若是喜欢一个女人,就会不知不觉听她的话。【2005年广州语文“二模”荔湾区评卷场第二卷各大题评分细则】 古诗文阅读评分细则*以下得分示例中的划线部分为该句得分点。第四答题(满分20分)13.文言文翻译基本原则:先给大意分,再踩点给分;只译一半不给分。(1)参考答案: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的身边,元世祖不听(他们的意见)。“或”字1分;“近左右”如译靠近皇上身边的大臣,不给大意分。【得分示例】有的人说赵孟頫是宋朝留下的后代,不适宜使他接近皇上的身边,但皇帝没有听从。(2分)有的人说孟頫是宋室的后代,不宜让他做高官,元帝不听。(1分)有的人进谏说孟頫是宋皇室的后代,不应该重用他,元世祖不听从。(1分)传言孟頫是宋室的后人,不应该任用他,元世祖不听。(0分) (2)参考答案: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陷”:陷害,1分;“纵”:即使,就算,1分;“陷全”:译为陷害全部人,不给大意分。【得分示例】若王虎臣前往,必定会陷害赵全,事实虽然赵全犯法,但人们不可能没有疑惑。(2分)让虎臣前往查案,一定会陷害全部有关的人,事实与现实相反,人们也不能不疑惑。(1分)派王虎臣前往,必定会隐瞒事实,控制事情真相,人们也不可能没有怀疑。(0分) (3)参考答案:皇上十分喜欢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眷”:喜爱,爱护,照顾,眷顾,1分;译为“眷恋”、“眷念”“爱惜”、“器重”不给分。“名”:译出动词,1分;光译为“名字”,不给分。【得分示例】元世祖对他有很深的眷恋,不叫他的名而是用他的字来称呼他。(2分)元世祖对孟頫非常宠爱,不叫他的官名,直接叫他的姓。(1分)皇帝对他评价甚高,以他的名字称呼而不用姓。(0分) 14.诗词鉴赏第一问 梅花的特征,包括三方面:(1)侧重外界环境的作用的:耐寒、凌寒、不畏严寒、不畏困难,1分(2)侧重自身品质的:高洁、清高、脱俗,1分(3)侧重“独”,如独自开放,给1分。但如果把“独”理解为“孤独”,不给分。能回答出其中两个方面,给2分;只回答出其中一方面,给1分。笼统回答“高尚”,给1分。 回答“香气”、“艳丽”,给0分。第二问 按点给分,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一定要结合具体诗句,写出具体情感。(2)关键句是“凌寒独自开”、“云里溪桥独树春”;回答时不一定全抄诗句,点出该句关键词即可。(3)写出一句诗句大意,给1分,写出两句给2分;(4)写出王诗的情感,给1分;写出陈诗的情感,给1分。(5)如笼统把两者一起答,只给一首的分。【得分示例】特征是梅花在严寒独自开放、与众不同。王安石借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韧,抒发自己对执行新政的坚定态度、不屈不挠、决不妥协的思想感情。陈焕借梅花“云溪独开”的特点,抒发自己不为红尘所动,不恋权位物欲的感情。(6分)都抓住梅花不怕严寒在寒冬高傲怒放的特征。王诗中“凌寒”“独”等都充分表现了梅花的美。而陈诗中,也从“独树春”显示梅花的美态。两位诗人借梅花抒怀,既抒发对梅花的热爱,又抒发不愿与社会同流合污、清高的感情。(5分)特点是严寒中独自开花。王诗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写出梅花的香与美,表达作者不为艰难困苦、仍坚持不懈的感情。陈诗则用留侯喻梅花,表达诗人向往张良有大丈夫的胸怀,摒弃人间富贵的情怀。(4分)抓住梅花“独”,与众不同的特征。王安石借梅花在寒冬独自开放并且发出香味,抒发他与世无争、摒弃人间富贵的感情。而陈诗借梅花的美丽也抒发了向往汉张良,虽功高位重却不贪人间富贵,清高、脱俗的感情。(3分)特征是独开。两位诗人通过写梅花独开的特征,抒发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思想。(2分)特征是梅花的傲骨。两位诗人分别从香味和外形描写高雅的梅花,表达两位诗人对梅花的热爱。(1分)特征是梅花的香味。王诗写出梅花雪白无暇,若非有香味,真辨别不出是雪是花,陈诗“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不但写出梅花的味,而且引用汉代张良为例,揭示凡事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还应注重事物的实质,并非表里如一。(0分) 15.(1)选出两道得分最高的题给分(2)第三题答案即使正确,也不给分(3)错、漏、多字该横线不给分文学作品阅读评分细则 *以下得分示例中的划线部分为该句得分点。第五答题(满分21分)16.【语言鉴赏】(6分)参考答案:(1) 运用比喻(1分),描写了“雨”如音乐般的声音(或雨声如音乐)(1分)运用比拟(或拟人)(1分),描写出“雨”的节奏变化(1分)(2)生动描绘出“雨”的形象(或“活化出雨的形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雨”的钟爱之情(1分)。凡答到“比喻”“拟人”“音乐”“喜怒无常”(或“喜怒哀乐”)“形象生动”“感情”(6个点)给满分,缺一点扣1分。【得分示例】运用了比喻,把青瓦上的雨声比作音乐;运用了比拟,天气的变化想乐手喜怒无常,失去耐性,不知是否满怀恶意,有倦怠了,不干了,有一种负疚感。这样描写让雨有了生命,更生动形象、更贴近读者的心灵,为下文抒发作者读雨的特别感受钟爱之情作铺垫。(6分)“第一自然段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对“雨”进行描写,把雨声比作音乐,把雨比作喜怒无常的乐手,赋予雨以生命的亮光与人的性情,使人了解雨给人的感觉,为下文瓦的描写作铺垫,与后文20年后的雨以鲜明对比。” (5分)“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把“雨”比喻成一位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又把雨声比作音乐,让人有更大联想空间,使人感觉到雨声的美好。” (4分)运用了拟人、比喻手法对细雨、暴雨及雨后的水滴声对雨进行描写,这样写可以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般来展开联想,并形象生动地写出雨的特点。 (3分)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20年前在瓦屋底下听到的雨声写了出来,把雨势大时,大雨大狂暴,雨渐停时,雨滴的温情,以及打在瓦上发出的响声写了出来,表现了家乡的雨变化无常,与富有音乐性的特征写了出来。” (2分 )先写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下面、现在有所不同,再写青瓦上的雨好听,最后写下雨时街道的景象。(0分) 17.【表达技巧鉴赏】(3分)参考答案:由对“雨”的描写过渡到对“雨”与瓦的描写(或承上启下)(2分),为下文揭示主旨作铺垫(1分)(只答出过渡或承上启下,未具体分析给1分;答出“引出下文”给1分)。【得分示例】3分:这在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下文,为下文中心铺垫。2分:起承上启下作用,从而引出下文的那次听雨。1分:提出悬念,引出下文。0分:一种对比和照应。0分:在结构上丰富了雨的情感,给予雨更多像人一样的性格,表现出人已经感受不到鱼的情感了,一切与的情感都只有瓦来体会。18. 【内容理解】(4分)参考答案:因为瓦在雨的洗涤霞焕发出崭新的神采,而雨因有瓦的反弹而创造了美妙的音乐,因此雨与瓦都不是受害的一方。 评分标准:“瓦在雨的洗涤霞焕发出崭新的神采”2分;“雨因有瓦的反弹而创造了美妙的音乐”2分。答案要注意从瓦与雨的关系谈,只谈一方给3分。【得分示例】4分:因为雨水在与瓦的较量中,产生美妙的音乐,瓦片在雨水的洗涤后焕发出崭新的神采,瓦楞草也变得翠绿,双方都得益。3分:因为雨水清洗了瓦片的尘埃,而瓦片的反弹创造了美妙的音乐。2分:雨水在与瓦的较量中,双方都是互相作用的,雨令瓦发出声音,但却洗去瓦上的尘埃。1分:雨落在瓦上,瞬间消逝成雾气,而瓦在暴雨的冲刷后便露出了简洁流畅的线条。0分:因为作者注意到雨水和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而在暴雨中溅出白雾阻碍了我的视线。0分:暴雨打在青瓦上,青瓦以相同的强度回击雨水,使雨水溅出。19. 【内容分析】(3分)答到母爱的伟大给2分,答到母亲缝制衬衣给1分【得分示例】3分:在雨声中母亲为“我”缝制衬衣,让“我”领略到母爱的温暖。3分:“我”看到在雨声中母亲缝制衬衣,使“我”感到家的温暖和欢乐。2分:作者看到在雨声中母亲为自己及哥哥缝制衬衣,勾起“我”对母亲的思念。1分:因为在20年前的风雨中我看到母亲在雨声中为“我”和哥哥缝制衬衣。0分:我在这场雨中得到了新的认识,对雨和瓦有了不同的领略,看到不同的景象。 20.【内容归纳】(5分)答对评分标准中的一个要点给2分,答对评分标准中的两个要点给3分,答对评分标准中的三个要点给5分;答对评分标准中的每个要点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给1分。参考答案: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 如果有铺满青瓦的屋顶,雨就不是恐怖的事物。 瓦因有雨的洗涤而焕发光彩,而雨也因有瓦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如果有亲情(家、母亲)在,人就不会感到恐怖与孤独。【得分示例】3分:瓦在暴雨的冲刷后便露出了简洁流畅的线条/雨和瓦共同奏出动人乐章/雨和瓦帮助我重新认识母亲的爱。2分:雨和瓦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雨和瓦能奏出世间最动情的音乐/雨和瓦总是在高亢的节奏中较量。1分:首先我觉得雨是一种强大力量,青瓦是受害者/然后我觉得雨和瓦都不是受害者,融洽相处/雨就像我,瓦就像母亲,象征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母子之情。0分:我本觉得自己是孤单的,但后来不再孤单/雨让作者看到了生机的一面/瓦与我记忆紧紧相连,你我看到回忆。0分:雨和瓦影响着我的日常生活 /雨和瓦是我少年生活的回忆/雨和瓦是我快乐生活的回忆。语言表达题评分细则 *以下得分示例中的划线部分为该句得分点。第六大题:语用题(13分)21、语体转换和语段压缩(5分)【参考答案】天然湖在天山高处,面积很大,湖水明净,湖面幽静,湖色多变。“高、大、净、幽、变”五点各一分。【得分示例】例1 一个大的天然湖在天山下,湖水明净如镜,湖面幽静,湖色多变。(4分)例2 天山高处有个面积很大,水清见底,明净如镜,生活着天鹅的天然湖。(3分)例3 位于天山高处,湖面明净如镜,而且湖色越远越深,非常分明。(3分)例4 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仅有天鹅活动,远看它,湖色会多变。(2分) 22、语言连贯(4分)(1)参考答案 (2分)本题答案唯一。原因有:a.题干要求只能调整一个句子的位置,有学生调整了两个以上的句子顺序,审题不清,没分;b.有学生将句子放最后,看上去和整个语段格式一致,但忽略了第句“这是惊人的科学预言”后应该用第句“这种科学预言是完全正确的”来衔接,以达到题干中“使文段的表达前后顺畅”的要求。(2)参考答案 池旁有一座灰色的孔子石雕。(2分)只能改前一句,改后一句不得分。“有”可以换为“立”。得分示例例1 池旁立着一座灰色的孔子石雕。(2分)例2 在池旁有一座灰色的孔子石雕。(1分)衔接不当例3 池里有个孔子的倒影,池旁有一座灰色的孔子石雕。(1分,语序调整造成语意不连贯,多此一举。)例4 有个孔子的倒影在池里,有一座灰色的孔子石雕池旁。(0分) 23、图文表述(4分)【漫画解析】漫画画的是带刺的仙人掌。仙人掌酷似抽象化的人头,其中确损的部分恰似人的嘴巴,由此令人想到仙人掌的刺象征着从人嘴里吐出的伤人的言语。【参考答案】人言(或舆论)就像仙人掌上的刺一样令人生畏。(4分)喻体正确得1分。即以“仙人掌或仙人掌的刺”为喻体,在形式上为“像仙人掌(的刺)”。本体与喻体相似得1分。本体只能为言语、舆论等,而且多是不好的,如:诽谤、挖苦、谎言等。主题准确得2分。即要揭示出不好的言语对人的不利的影响,如:令人生畏、拒人千里、伤人等。【得分示例】*以下示例中划“ “的语句为失分处 满分示例例1 伤人的冷言冷语就是仙人掌的刺。(4分)例2 有时骂人的人就如仙人掌,不但本身带刺而且放出刺一样的语言。例3 人若口出狂言,便如一棵仙人掌,令他人不敢接近。例4 尖利的话像仙人掌的刺一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例5 口中的流言就像仙人掌的刺,它不是刺中人的手,而是刺中人的心。 “3分”示例:例1 人的说话有时像仙人掌的刺,一不小心就会刺伤他人。(本体不准确)“2分”示例例1 别人的闲言闲语就象仙人掌的刺,总是面向四面八方,无所不在。(过分夸张、主题不准确)“1分”示例例1 咳嗽所飞出的细菌就象仙人掌的刺,尖且伤人。(本体不准确,全句不恰当,只给喻体正确1分)例2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就象仙人掌的刺,刺痛我的心。(本体不准确,全句不恰当,只给喻体正确1分)“0分”类例1 仙人掌的刺犹如不和的兄弟,整日针锋相对。(审题不清,喻体当作本体,全句不准确。)作文评分细则一、关于内容 (一)以“广告对生活的影响”为话题的只要写出了广告对人生活有什么影响(可以写“利”,也可以写“弊”,也可以两者都谈),内容充实,说理透彻,结构清晰,内容可以判一等;题意“切合”或“符合”,但内容不够充实,分析不十分到位 ,内容可判二等;【话题理解】本话题无材料引导,因此要紧扣“广告”、“生活”、“影响”三个关键词,注意以下问题:1.概念混淆。“广告”即“向公众介绍商品,服装内容或娱乐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现代汉语词典)另外,我们现在的广告还应该包括公益广告。但是,有的考生却误把“法律、法规”当作广告,认为其要广而告之,故为广告;有的考生把一切在媒体出现的内容都称为广告,如电视播放刘翔奥运比赛的镜头,使大家认识了刘翔;央视给袁隆平颁了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奖,全中国人民认识了水稻大王这类作文,内容判三等,属基本符合题意。2.误将广告内容作为论点。不少考生在文章开头引一句印象深刻的广告词,然后下文就围绕这句话展开议论,完全脱离话题,如公益广告里说要“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地球”,于是就以环保为话题展开论述,这类作文,内容判四等,属偏离题意。3.忽略了话题中“对生活”这一要素。文中大篇幅写到广告的分类,形式,怎样做好一则广告等,只在文末稍有提到“对生活的影响”,内容可判三等;完全没有写“对生活的影响”的,内容可判四等。4.认识存在误区。无限夸大对广告的影响。有考生的作文题目读万卷书,不如多看广告,全文观点就是看广告比读书还要来得强。 (二)选择第二题写作的这题应属于材料作文,从材料中提取的中心,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明引,即从英国某企业100年后,还进行质量跟踪这方面考虑,可以写有关 “责任”、“信誉”、“售后服务”等,内容充实,分析有条理,可判一等;内容不够充实,分析不十分到位,可判二等;写有关“承诺”、“诚信”的,内容充实,分析有条理,判二等;内容不够充实,分析不十分到位 ,可判三等;明引还可以从中国政府对海珠桥进行了监测这方面着手,写“对人生命的尊重”、写“对安全的重视”,内容充实,分析有条理,可判一等;内容不够充实,分析不十分到位,可判二等;第二,暗合,即从海珠桥已进入疲劳期这方面考虑,如从“疲劳”角度立意要注意从几个方面把握:1.写人也有疲劳期,需要调整,放松等,如“劳逸要结合”内容充实,分析有条理,内容可判二等,如此类推;2.写人也有疲劳期,但只谈需要加以关注,如“重视疲劳”,内容充实,分析合理,可判三等,如此类推;3.仅仅就疲劳写疲劳,如“中国文化进入疲劳期了吗?”,可判为偏题,给四等。其它情况判别如下第一,材料出发,随意联想,(如:站在海珠桥所想到的)结构完整,表达尚可,内容可判三等;表达不清,结构混乱,可判四等;第二,完全没有把准中心,谈“文物的保护”、“要有信心,不要听从别人”、“合作”等应判四等;第二,因为是材料作文,行文应该应用材料进行阐发,行文没有应用材料的,不给一等。 二、关于表达 侧重看文体和语言两项作文一是话题作文,只要围绕话题,谈“广告对生活的影响”就可以,可以肯定,可以否定,也可以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地关系。作文二是材料作文,也就是意味着作文的观点要从材料中来,因此在行文中必须提及材料,告诉评卷者自己的观点是从材料中提取的。材料的出现可以是文章的引子,也可以是论证的一个实例,但无论怎样都必须有。如果文章没有引用材料,观点切合题意,论证充分,内容可为一等,但表达只能为二等。如此类推。 三、关于发展等级1如果切合题意,写得好的,发展等级一般打在2016分;2如果符合题意,写得好的,发展等级一般打在1714分;3如果基本符合题意,写得好的,发展等级一般打在138分;4虽切合题意,但写得不很好的,发展等级一般打在1511分;5虽符合题意,但写得不很好的,发展等级一般打在106分;6虽基本符合题意,但写得不好的,发展等级一般打在65分;7偏离题意的,写得再好,基础等级不能超过四等,发展等级不给分;8一般情况下,发展等级不要低于8分。 四、其它 1缺题目或没有选用诗句作标题的均扣2分; 2字数不足800,每少50字扣1分; 3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以上三项扣分,均在已得总分内扣减。注:全文200字内不超过10分,400字以内不超过18分,不再分等评分。【2005年广州语文“二模”荔湾区评卷场第二卷各大题评卷总结】 二模古诗文评卷总结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 凌乃志二模古诗文阅读分值与一模相同,根据荔湾区成绩统计,平均分为12.77,比一模有较大的提高。可以说,通过复习备考,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得到了一定的回报。文言文翻译,这道题难度不大,学生对文句大意基本能掌握。基本能踩到得分点。第一小题,完全失分的并不多。一些学生对“使近左右”翻译不准,译为“靠近皇帝身边的那些大臣”或“应该任用他”。导致这题被扣大意分。第二小题,得分点“陷”、“纵”准确翻译并不难,倒是人名赵全的“全”字误以为是全部的人,导致这题被扣大意分。第三小题,“眷”字并不常见,但只要翻译成喜爱,爱护之意,都能得分,反而是比较常见的“名”字未能准确译出包含动词的意义,即“叫他的名字”。另外,古文翻译中,译句不完整的现象也存在,译句不完整,整句不给大意分。我们相信,要求严一点,对学生有好处。此外,一些学生翻译时没有做到字字落实,句中某些词语没有翻译,句中没有的意思自己却凭空写上去,这样也可能导致失分。诗词鉴赏,这是难度最大的一题,与一模不同的是,这次要鉴赏两首诗,王安石的诗学生比较熟悉,另一诗人陈焕,学生很少接触,他的诗也不好理解。命题者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侧重从学生能理解的方面出题。梅花作为传统意象,在备考指南中已有说明,它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这两首诗也是从这个方面来理解和回答。另外仔细分析两诗,都有一个“独”字,包含独自开放,独立之意,这也是梅花的重要特征。所以这三方面都是得分的要点,但很多学生并不能完整答出三方面中的其中两点,有的只答中一点,得一分。也有学生说梅花的特征是香味,艳丽,当然这也是梅花的特征,但在这两首诗中诗人并不是借“香味”、“艳丽”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因此回答“香味,艳丽”不能得分。诗词鉴赏第二问难度更大。既考察理解能力又考察表达能力。首先就是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关键词是“怎样”“借此”“情感”。“怎样”就是要求具体分析叙述,“借此”即要求找出具体的诗句。“情感”即要求写出两位诗人各自不同的情感。其实找出表现梅花特征的诗句,“凌寒独自开”、“云里溪桥独树春”并不难。很多学生没能得分,主要是对题目理解不透彻。因为是两首诗,所以要分别作答,王诗的情感更侧重不怕困难,不屈不挠。而陈诗的情感不好理解,但出题者很照顾学生,在诗歌下面标上表现诗人情感的注释。聪明的学生能中找出得分的答案。所以,我们必须提醒学生,题目中任何细微的信息都可能与答题有关,不能忽视。另外,这次题目并没从艺术手法方面要求答题,而很多学生都想当然回答了很多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之类。这样只能说明学生没有读懂题目,不懂按要求做题。总之,老师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强调答题规范,这样难题也能得高分。文学作品阅读题评卷组总结广州市第十二中学 余 钢2005年广州市“二模”语文试题文学作品阅读雨和瓦选自兰州大学出版社视野2003年第10期文 心栏目。作者苏童是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雨和瓦写得很温润,很怀旧,晶莹瑰丽,自然大气,带着南方小镇特有的潮湿气息和鲜明的童年情绪。那在细腻的笔触中逐次呈现的遥远的生活经历,那因作者温情脉脉的描述而熠熠闪光的敏感少年的心事,那从容不迫地融合了雨水味道的优美文字,都集中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在我的阅读中,悄然绽放,绚丽,温暖。遭遇这样的文字,对于我们高三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雨和瓦无愧为一曲聆听雨和瓦的交响乐!雨和瓦中,苏童对童年往事倾注着一种极大的热情。他以感觉上的细腻和灵敏,振动回忆和想象的羽翅,逼真再现了二十年前熟悉的生活场景和香椿树街少年的一种美好记忆。这个记忆分两个镜像来完成。一是室内听雨。通过对雨的声音、雨的节奏、雨的性情、雨的过程以及雨中人们的表现的复原和摹写,来展示少年时期的我对雨的迷恋、憧憬和钟爱。二是雨中体验。这是一次意外获取的奇特体验。滞留在库顶的我亲历了雨水的泻落和冲刷,目睹了雨和瓦壮美而奇特的协奏。并从瓦重新焕发出的神采中,发现了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然而细品文本,我们会知道,雨和瓦不过是苏童精心设计的道具而已,苏童的智慧并不仅限于给我们提供一种生活的浪漫枝节,而是更指向了深层的精神内核,即要传达他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描述,传达对平日所漠视的亲情的再发现和再体验,以及由经年之后的物是人非给灵魂带来的巨大冲击这样一种意图。从行文看,苏童的传达是成功的。那些留存于记忆中的有关亲情的碎片,成了我心灵深处温馨而永恒的风景,抗拒着雨的恐怖和孤独,照亮了我未来的行程。 雨和瓦在艺术上充分运用了“时空闪回”的小说手法。苏童不愧是极具叙述天赋和想象力的作家,他以非同寻常的玄想和艺术的直觉能力,在短短的千字文中,却能尺水弄浪,一波三折,行文节制而冷静,叙述温婉凄迷,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动。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入篇突兀,不同凡响。一次听雨,一次沐雨,两次体验既构成对聂鲁达评雨句的质疑,又是对聂鲁达的一种反驳。回忆引出终难释怀的亲情,而亲情又使回忆更加刻骨铭心。此外,雨和瓦的语言华美而柔软,一句一句很贴切,营造着磁力和弹性,有一种畅达的气势和超低空飞翔的魅力。绵密通透,光感适宜,可能就是这样子的。这大概是小说家散文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此次评卷本小组以“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及“补充说明”为依据,以下就学生的答题实例进行分析总结。 第16题评卷情况题干为“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一自然段是如何对雨进行描写的,这样写有什麽作用?” (6分)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语言鉴赏的能力及修辞方法的运用。从评卷情况看,六个得分点全对的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未参透散文的借景抒情手法的作用。有以下情况:大部分学生遗漏了借景抒情手法的作用,遗漏了作者对雨的钟爱之情。例:16.(4分):第一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比喻手法把雨声比喻音乐,采用拟人手法,写出雨的心情喜怒无常。作用:对雨的描写,为下文作者对往事的铺展渲染了氛围,定下了感情基调;交代了雨和瓦的关系,点名了文章的主旨。许多学生不明白何谓修辞方法?例:16.(0分):从听觉上描写了雨,用雨水击落青瓦上的声音带出作者无穷的想象。答非所问例:16.(0分):先写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再写青瓦上的雨好听,最后写下雨时街道的景象。错别字的大量出现本小组本着“错别字不扣分,但应圈起来”这一原则,但经过试评后发现竟然许多学生“拟人”的“拟”都不会写。例如:以人、似人,令人啼笑皆非。满分示例:16.(6分):运用了比喻,把青瓦上的雨声比作音乐;运用了比拟,天气的变化想乐手喜怒无常,失去耐性,不知是否满怀恶意,有倦怠了,不干了,有一种负疚感。这样描写让雨有了生命,更生动形象、更贴近读者的心灵,为下文抒发作者读雨的特别感受-钟爱之情作铺垫。 第17题评卷情况 “题干为“文中引用聂鲁达评说雨的语句,这在篇章结构上有什麽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分)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答出在篇章结构的作用中的一点,未能够全面把握。具体如下:答题不够全面,未结合原文进行具体分析。例:17.(2分):起承上启下作用。错别字太离谱!“过渡”学生答案有:过度“铺垫”学生答案有:辅蛰 辅掂 扑殿 辅路“承上启下”学生答案有:呈上启下 承下启上 乘上启下不知所云。例1:17.(0分):一种对比和照应。例2:17.(0分):在结构上丰富了雨的情感,给予雨更多像人一样的性格,表现出人已经感受不到雨的情感了,一切与的情感都只有瓦来体会。满分示例:(3分):这在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下文,为下文中心铺垫。 第18题评卷情况题干为“文中为什麽说雨和瓦的较量中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 (4分)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答题规范欠佳。例:18.(3分):因为雨水清洗了瓦片的尘埃,而瓦片的反弹创造美妙的音乐。答案莫名其妙。例1:18.(0分):因为作者注意到雨水和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而在暴雨中溅出白雾阻碍了我的视线。例2:18.(0分):暴雨打在青瓦上,青瓦以相同的强度回击雨水,使雨水溅出。满分示例:18.(4分):因为雨水在与瓦的较量中,产生美妙的音乐,瓦片在雨水的洗涤后焕发出崭新的神采,瓦楞草也变得翠绿,双方都得益。 第19题评卷情况题干为“为什麽20年前的一场暴雨会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 (3分)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只答到要点的一部分。例:19.( 2分):作者看到在雨声中母亲为自己及哥哥缝制衬衣,勾起“我”对母亲的思念。要点不太明确。例:19.(1分):因为20年前的暴雨使我对母亲产生一种敬畏的感情以及对雨和瓦有了新的认识。答题能力不足。例:19.( 0分):我在这场雨中得到了新的认识,对雨和瓦有了不同的领略,看到不同的景象。满分示例:(4分):在雨声中母亲为“我”缝制衬衣,让“我”领略到母爱的温暖,家的感觉真好。 第20题评卷情况题干为“根据文意,写出我对雨和瓦关系的三点认识。(5分)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内容的归纳,对文章主要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不规范。例:20.(3分):瓦在暴雨的冲刷后便露出了简洁流畅的线条/雨和瓦共同奏出动人乐章/雨和瓦帮助我重新认识母亲的爱。答案不完整。例:20.(2分):雨和瓦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雨和瓦能奏出世间最动情的音乐/雨和瓦总是在高亢的节奏中较量。胡乱答题,根本未读懂文章。例:20.(0分):雨和瓦影响着我的日常生活 /雨和瓦是我少年生活的回忆/雨和瓦是我快乐生活的回忆。满分示例:20.(5分):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雨不是恐惧的事物。以上即为本小组的分析,以下是本小组对下阶段文学作品阅读主观表述题的答题策略 :文学作品大阅读的题型多为文字表述题,即考生必须把对文章的理解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综观1998年到2004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二类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前一类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后一类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具体分析如下: 一尽量用文章原有语句解答 (一)尽量用原文答题的依据1.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还没有完全提升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层次,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2.用原文作答有力于阅卷中形成比较统一的评分标准。(二)尽量用原文答题的方式有三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二、第三种。1.用文章中现成的词语或句子作答2.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3.综合连缀文章中的词或句作答(从全文来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三)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的方法1.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有效区间。2.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二、准确全面地回答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表达技巧及其效果的题型1998年考查点为反复、衬托。1999年考查点为比喻。2000年考查点为托物言志、拟人(采用新教材的江西、山西、天津卷中还加考了前后照应的结构作用)。2001年考查了象征。2002年考查了比喻、比拟。2003年全国卷考查点更多,有文章构思特点、比喻、用典。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1.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2.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3.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三、其他答题策略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题干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题干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 语言表达题评卷组总结广州市第三十二中学 张文 与“一模”相比较,此次广州市语文“二模”的语言运用题在题量从4个大题变为3大题4小题;分值有所降低,仅为13分;难度也有所下降,但从评卷情况来看,学生得分情况不大理想。荔湾区第五大题的题抽样结果为平均分6.21(以下所有平均分均为荔湾区抽样结果)。根据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一、第21题(语段压缩)评卷情况 本题满分5分,平均分为2.42。【存在问题】 1.未能准确找全关键点,压缩不到位。学生得分情况为2.42分。主要问题出在漏点。特别是“高”和“大”两个要点。这两点就出现在段首,但很多学生对后面信息点投入了大量精力,而忽略了最简单的逻辑要素。2.语句不流畅。这一次5分的考点只是按点给分,语句不流畅没有扣分。但从这次评卷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语句是不通顺的,这次不扣分,难保下次不扣。有些学生刻意写成一个单句,十分拗口。显然是误认为压缩题一定要用一个单句。也可能是对语用题中短句与长句的变换题型掌握不清,将之牵扯到了压缩题中。【备考建议】1.二模后,要学生重视常规题的训练,答题要重视按一般逻辑思维思考,不要搞难题、怪题,造成学生在遇到简单题时总不大相信考题就这么简单,很自然地就往偏想。2. 重新明确语用题的各类题型,掌握各种题型的要求;对简单陈述句的谴词造句要进行强化训练。 二、第22题(语言连贯)评分情况本题满分4分,平均分1.86。(一)调整句序题 本题答案唯一。但得分情况不理想,零分占了将近一半。【存在问题】1.只能调整一个句子的位置,有学生调整了两个以上的句子顺序,审题不清,没分;2.有学生将句子放最后,看上去和整个语段格式一致,但忽略了第句“这是惊人的科学预言”后应该用第句“这种科学预言是完全正确的”来衔接,以达到前后连贯。【备考建议】1.排列句序题虽然从选择题中消失,但仍有考的价值,在后阶段的复习中应予以重视。2.复习排列句序的语言连贯题,不要只盯着句子的形式,更应注意句子的内在逻辑和主语衔接问题,选择 这种句序的学生尤其要重视。(二)语句衔接题。 【存在问题】1.没审清题目要求。原题要求只修改其中一个分句,而有的学生将全句大改。2.该题只能修改第二个分句,将主语换成“池旁”,这是连贯题中“后一分句主语衔接前一分句的宾语”中的常见规律。但一些学生对这一规律掌握不清,而将第三个分句修改成“有个孔子的倒影在池里”。3.言不流畅。出现了一些非常可笑的答案,可见一小部分学生语文功底甚差。例:池旁雕立着一个灰色的孔子。(用雕立的学生不少)【备考建议】多做语言连贯题,小结该类题型的规律。语言表达要规范。 三、第23题(图文表述)评卷情况本题满分4分,平均分1.86。喻体正确1分、本体与喻体相似1分、主题准确得2分(主题的关键词为“人言可畏”)。【失分举例及分析】(以下示例中划“ “的语句为失分处)“3分”示例:例 1 人言可畏,人们的风言风语就像仙人掌的刺深深扎在我的心里。(对象局限)例2 吝于赞扬,喜欢挑剔的人他们的舌头就象仙人掌的刺,刺伤他人,也使自己感到孤独。(本体不准确)“2分”示例例1 仙人掌的刺如同人所说的话,会刺伤别人。(本体喻体倒置)例2 社会的冷言冷语就像仙人掌的刺。(主题缺失)“1分”示例例1人们的声音就象仙人掌的刺,刺越多就会越阻碍周围植物的生长。(本体不准确,全句不恰当,只给喻体正确1分)例2 群众的心声犹如仙人掌的刺,总能刺伤要害,揭露社会问题。(本体不准确,全句不恰当,只给喻体正确1分)“0分”类例1 仙人掌就象一个尖酸刻薄的批判家。(本体不准确,全句不恰当,只给喻体 正确1分)【备考建议】1.强化审题训练;2.多做图文转换题,学会看图,毕竟现在是一个读图时代;3.对于常见的修辞要将特点讲透。 作文评卷组总结第十一中学 钟玉兰二模作文一共有两道作文题,让考生选择其中一题,这种做法,考生应该不会感到陌生(深圳一模形式)。第一道作文题:与一模相比,二模话题作文的话题较明确,审题难度不大,但要写得出采,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话题很新,就是身边的常事,如果不留意,还真写不出一点深刻的评论,一点独到的见解。另外大部分作文显示出材料的缺乏,仅仅就话题本身展开论述,大谈“广告对生活的影响”或利或弊病,但全文绝口不提一个事例,使得文章空洞,缺少说服力。其实,就这一话题,晚报时评栏也时有说法(2005年4月24日羊城晚报就有一篇短文)。只是我们的学生已经忙得连读报,关心身边时事的时间都没了(也难怪他们)。话题太新,不知道如何下笔,于是备考时留下来的古人名句,结构好的篇章布局,琢磨定的美语妙句全用不上。第二道作文题: 出于全面备考的需要,本次作文还出了这道材料作文。从考生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法不很明确。主要体现在如何把握材料中心,寻找需要信息,行文内容与材料内容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出现了,更有利于我们下一步的备考。反映出来的问题有:1、审题能力不强,没有扣准话题的关键词,不能很好得提取材料的中心;2、材料与中心不吻合;3、观念,认识有误区;4、没有达到字数要求;5、没有按高考要求用黑色圆珠笔书写;备考建议:1 全面备考,尤其是对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要加强文体意识。2 加强审题的训练。 更多语文经典试卷、教学图片(朗读)、精彩课件、教学实录(教案)、读本资料、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语文发发发)【2005年广州语文“二模”部分评卷场第二卷各大题评分细则及评卷总结】广雅中学评卷场二模作文评分细则(四校联改:广雅、省实、二中、七中)一、关于审题立意(一)以“广告对生活的影响”1、此话题为偏正结构。“影响”是话题中心语,是关键;“广告对生活的”是限制语,其中施事主语是“广告”,对象是“生活”。广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形式,一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2、能谈及广告影响生活的,即可视为符合题意3、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该话题,并有所侧重的,视为切合题意。(1)广告对社会生活影响的对象、范围。(视觉、听觉、认知)(2)广告对社会生活影响的两面性。有好的影响,如:(a)好的广告传递正确真实的信息,使施受双方均获益。(b)好的广告是文化的载体,丰富社会生活。(c)好的广告能传播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真善美。有不良的、坏的影响,如:(a)广告真伪难辨,虚假广告使人们的利益受损。(b)广告只求利益而忽视甚至扭曲社会道德。(c)广告为求新而随意、滥用谐音、形似等手段,不规范用语,影响文化的正确传播。(3)广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方式、渠道(如:“明火执仗”式、“明星效应”式和“潜移默化”式)。(4)广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隐蔽性、诱惑性,如“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4、忽略“影响”而大谈广告的内容、形式及创作或如何对待“影响”的态度,视为偏离题意。 (二)材料作文1、本则作文题用了一篇新闻报道作材料,其中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英国某企业对用户关于钢材进入疲劳期的提醒及建议;二是广州市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应对态度及措施。2、本材料作文要根据上述两个内容的共同点来确定立意,根据提示语“给了你什么联想”,可写读后感,也可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展开议论,并可由此及彼的谈社会生活中本质相同的问题。3、可提取的议论观点有:切合题意:(1)要(对用户负责、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责任感;要认真、严谨对待(做好)每件事(2)注重细节,是必胜之道符合题意:(3)要有(对客户、对工作、对人民的)诚信(4)关注安全、质量问题(如“防患于未然”“轻伤也要下火线”“疲劳工作不可取”等)(5)要注重监测网的建设(质量监测网、廉政监测网等)4、偏离材料中心的立意,如谈“衰老”、“疲劳”、“加固”、“历史”等。二、关于内容1、第一题 该作文应写出广告对人或社会生活的影响,并应举出一些具体案例2、第二题 作文应引用作文题中材料。没有引用的,在内容上要降一等级给分。三、语言表达(与“一模”标准相同,略)四、发展等级(与“一模”标准相同,略) 作文评卷总结一、“广告对生活的影响”1、审题立意方面,此题难度不大。选该题的学生多能抓住“影响”二字来立意,只有少数学生没有重点谈“影响”而去谈广告的特点,造成了偏离题意。2、在内容上,学生多谈广告对生活有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及影响的方式,且能举出一些好的广告事例。但也有不少学生只是在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例子,使得内容空洞,影响到了内容的等级分。另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在举出了广告案例之后没能做出分析,造成了材料的堆砌,使得观点和材料没能形成有机的联系。3、表达方面,学生多写议论文。少数学生仍存在文体不明确的问题,他们多是写了议论文的开头,也有分论点,但文章主体部分却是详细地记叙、描写。 二、材料作文1、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