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电子教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二版 2 依特定规则形成的地图符号组合配置方案即为地图表示法 地图符号模型 地图是以符号的组合表达制图对象在特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 形成与对象世界对应的同构关系 从而构成客观世界的形象 符号模型 第6章地图表示法 本章首页 3 已有的地图表示法 地图符号模型体系 英霍夫的12种符号模型 第6章地图表示法 萨里谢夫的10种表示方法 A H 鲁宾逊等 按符号几何形态 图形结构 分类 按制图对象时空维度 点 线 面 体符号模型 本章首页 4 第6章地图表示法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5节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电子教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二版 本章首页 6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幅完整的地图是依据一定的符号组织规则 在各个层面上以符号的组合反映制图对象在特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 形成与对象世界对应的同构关系 从而构成客观世界的形象 符号模型 可以用点状符号表示的地理数据 在微观尺度上 空间形态可以忽略的地物 如测量控制点 观测点 界址点 电线杆等 按比例缩小或经地图概括后 在特定观察尺度下呈现为点状的事物 如矿产分布 城市分布等 0维点状对象 呈点状分布对象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7 一 用定位符号表示定性数据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级分量 二级分量 三级分量 定名量表数据可应用象形 几何 文字及其组合的点状符号表达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8 一 用定位符号表示定性数据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通过点状符号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 表达出其定性特征的空间分布差异 这种符号组合配置方式即定位符号法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9 二 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10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为一常数k 也称比率基数 的符号称为绝对比率符号 可表示为 S M k k 0 几何图形 S L2 kM 为形状系数 L为符号基准线 符号基准线 L k M k M k为比率基数 平方根法 L k M 立方根法 L k M1 3 适用 制图现象的数值差异不能过大或过小 优点 符号间面积之比与数值之比严密吻合 L L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11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1 人为确定某一极值符号的准线Lm 计算出k值 2 根据k值 即可算出其他符号的准线Li 绘出全部符号 3 根据视觉效果 调整k值 得到最佳方案 步骤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12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符合某种函数关系的符号称为条件比率符号 也称相对比率符号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13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线性比率法调整了平方根法的符号面积对比 其中常数法扩大了对比 心理比率法通过增加符号面积来校正视觉误差 对数法比平方根法缩小了符号面积对比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14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三 连续比率方式和分级比率方式 制图数据的概括可采取的两种方式 连续比率方式和分级比率方式 连续比率方式 使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按比率一一对应 分级比率方式 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 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 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的大小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15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以分级比率方式表示数据的定量特征 简化了数据的数值差异 提供了更明确直观的定量对比信息 便于把握事物数量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 易于保持地图信息的现势性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16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比率关系 概括程度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17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用定位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结构和变化 一 点状符号扩展 分割圆 坐标统计图 立体符号 将多种形式的2维 2 5维和3维的图形 图表应用到制图对象的点状表示中 使点状符号的重心或底点与地物位置 坐标 相重合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18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用定位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结构和变化 分割圆扇形或格状分割圆是常用的结构统计图 反映了事物总量及其内部组成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19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用定位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结构和变化 坐标统计图 一 点状符号扩展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20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用定位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结构和变化 立体符号 球状符号 柱状符号 轴侧图符号 可采用色相 彩度或网纹变量进行图形的整饰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21 第1节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用定位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结构和变化 二 点状符号的定位处理 通常进行定位处理的点状符号有 地形图上的控制点 居民点 独立地物 庙宇 守林屋 瞭望台 敖包 以易读性为出发点 只有少量点状符号能进行定位处理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第6章地图表示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电子教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二版 本章首页 23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空间形态呈现为线状或带状延伸的现象 在地域空间上有相互联系 移动变化的现象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24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线状符号的特征 按定位特征分 按状态特征分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25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线状符号的特征 适用 具有明确且稳定空间路径的线状现象 举例 经纬线 境界线 铁路 油气管线 线性构造 注意 符号宽度表示属性特征差异 但不代表实际的宽度 按图形特征分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26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线状符号的特征 举例 洋流 台风路径 人口迁移 注意 其线状符号的图上坐标不具有量测或实际的定位意义 适用 在一定范围内呈动态变化的线状现象或不易明确路径的移动现象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27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线状符号的特征 适用 常规状态相对稳定或静止的线状现象 举例 常年河 道路 边界线 管线 地质构造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28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线状符号的特征 适用 沿一定路径 趋势移动 变化的线状现象或变动状态 举例 物流 动物迁徙 大气运动 选自国家测绘局网站 地图见证辉煌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29 表示非实物 不稳固 未完成 暂时性的事物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线状符号的定性表示 空间分布 1维属性量表 定名量表视觉变量 形状变量 颜色变量 表现形式 单线 平行双线 实线 虚线 渐变线 指向线 对称和非对称线划 具有特定含义 例如 指明河流流向 地面的陡降方向等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30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线状符号的定性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31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线状符号的定量表示 空间分布 1维 属性量表 顺序变量 间隔 比率量表 视觉变量 尺寸变量 颜色变量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32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四 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 事物本身就表现为1维线状或带状 事物运动的轨迹 趋势或相互间的联系可概括为线状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33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四 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 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 1 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 2 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精确 概略 3 流量以宽度比率表示 4 流速注记或其他视觉变量 5 性状指标注记或色相变量 6 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 双向交互 选自 世界经济地理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34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四 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 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 1 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 2 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精确 概略 3 流量以宽度比率表示 4 流速注记或其他视觉变量 5 性状指标注记或色相变量 6 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 双向交互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35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四 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 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 1 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 2 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精确 概略 3 流量以宽度比率表示 4 流速注记或其他视觉变量 5 性状指标注记或色相变量 6 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 双向交互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36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四 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 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 1 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 2 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精确 概略 3 流量以宽度比率表示 4 流速注记或其他视觉变量 5 性状指标注记或色相变量 6 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 双向交互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37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四 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 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 1 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 2 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精确 概略 3 流量以宽度比率表示 4 流速注记或其他视觉变量 5 性状指标注记或色相变量 6 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 双向交互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38 第2节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四 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 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 1 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 2 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精确 概略 3 流量以宽度比率表示 4 流速注记或其他视觉变量 5 性状指标注记或色相变量 6 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 双向交互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第6章地图表示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电子教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二版 本章首页 40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域表示 全域连续分布局域成片分布离散分布 地貌 行政区划 地表覆盖湖泊 洪水淹没范围 油田分布人口分布 植被分布 可以用点 线 面 体不同维度的符号体现 精确分布概略分布 行政边界土壤类型 民族分布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41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 全域连续分布局域成片分布离散分布 质底法范围法范围法 类型图 区划图分布范围图分布图 以线划表示分类界线 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图斑符号的配置方法 数据的分级 分类 图例设计与界线绘制 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 以颜色 网纹 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类型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42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 类型图 无空白区域 图斑互不重叠 类型具排他性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43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 区划图 图斑互不重叠且无空白区域 与类型图相比反映的是制图对象在较大空间尺度上的综合性质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44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 范围图 图斑呈片状或散列分布 可以表达重叠的信息 界线可以是精确的也可以是概略的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45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数据的分类分级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46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2 图例设计与界线绘制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47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一 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二 以线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三 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连续分布现象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48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一 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用形状相同 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 N0 INT P0 D 0 2 2 S INT M0 N0 Ni INT Mi S 1 点径D 点值S的确定 2 布点方式的选择 N0为密度最大区可容纳的点数 P0为密度最大区面积 M0为密度最大区的数值 D为点的直径 S为点值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49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布点方式的选择 以统计分区为基本依据 但布点时不应有意避开边界线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符号法和点值法配合表示人口分布 51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将制图对象在统计分区的绝对数量指标以点状符号表达在相应区划单元内的方法 分区统计图法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52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通过定位于数据采集点的统计图表反映一定范围内的面状现象 借以表达事物在整个制图区域连续变化的数量分布特征 定位图表法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用一系列等间隔的水平面切割连续3维统计面 相交的割线垂直投影到地图平面上 形成了代表不同数值的多条曲线 等值线 它们可以清晰 准确地表示3维统计面的分布形态和统计值 等值线法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54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1 定量数据的特征 其数量特征在统计分区内是连续和恒定的 但在分区之间是离散的 统计值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55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1 定量数据的特征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56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2 数据的分级 分级原则 一般以5 7级为宜 不少于3级 不多过9级 分级方法 图形表达 以亮度 饱和度或网纹变量进行视觉变量模拟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固定间隔 等差分级 标准差分级规则间隔 算术分级 等比分级 分位法 嵌套平均分级变化间隔 裂点法 外因分级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57 1 固定间隔分级 等差分级 标准差分级 等差分级 按等数值间隔分级 如差值 10 分级为 100 100 110 110 120 120 130 第6章地图表示法 2 数据的分级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58 标准差分级 统计量 算术平均值X和标准差 XX n X 2 X X X X 2 分级间隔值 第6章地图表示法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1 固定间隔分级 2 数据的分级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59 2 规则间隔分级 根据数组分布特征和分级数 以递增或递减的数值间隔确定分级 依据数据直方图判断 算术分级 a a k a 3k 分级间隔为k n等比分级 a ak ak2 ak3 分级间隔为 logk logMax logMin n以数列平均值逐次分隔数据为偶数级 嵌套平均分级 第6章地图表示法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算术分级 等比分级 分位法 嵌套平均分级 以总平均值分为两部分 以前1 2数列平均值再分 以后1 2数列平均值再分 2 数据的分级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60 数值直方图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61 四分位法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然后按各级内部数据个数相等的规则确定分级 n 140 1Q1 10 2544 第一个四分位序号 第二个四分位序号 第三个四分位序号 按内插法计算各分位数的数值 假定有40个数 X1 N10 N11 N10 0 25X2 N20 N21 N20 0 5X3 N30 N31 N30 0 75 Q2 2 Q1 20 5 Q3 3 Q1 30 75 第6章地图表示法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等距分级 N10 45 N11 61 例 X1 45 61 45 0 25 49 2 规则间隔分级 2 数据的分级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62 第6章地图表示法 自然裂点法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3 变化间隔 自然裂点法 外因分级法 以数据频率分布图中局部低值点为分级界线形成的分级 2 数据的分级 分级原则 共性相聚 级内差小 级间差大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63 3 变化间隔 按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或原则确定的分级 如城市人口 国民收入等 分级设定为 单位 万人 300 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第6章地图表示法 2 数据的分级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外因分级法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64 第6章地图表示法 第3节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三 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3 等值区域图的设计与绘图 等值区域图面状符号适宜采用的视觉变量主要是亮度及网纹 必要时彩度也可起辅助作用 世界人口密度图 选自世界经济地图集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第6章地图表示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电子教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二版 本章首页 66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等值线及其特性 本节首页 本章首页 67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等值线及其特性 1728 1791 19世纪初 用等深线表示河流深度 梯尔绘制第一张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用于地形图测绘 可从图上提取多方面定位信息 如高度 坡度 坡向 面积 体积等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68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等值线及其特性 1 等值线图形是对制图现象空间形态较好的几何模拟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69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等值线及其特性 2 等值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 同一条等值线上数值处处相同 3 等值线间彼此不相交 在特殊情况时 可能重叠 4 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 等值线愈密 空间垂直变化愈大 坡度愈陡 相反 等值线稀疏 空间垂直变化愈小 坡度愈缓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0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等值线图的特性 通过离散点内插成连续 封闭的 线状符号的表面 等值线是定位定量符号 可以进行测量 在比例尺变换时 等值线易于进行地图概括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1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等值线及其特性 由于制图数据获取和含义不同 等值线又有真等值线和伪等值线两种 真等值线的离散点是从3维连续曲面提取的定位数据 常见的有高度 深度 温度 气压 伪等值线是由统计单元的定量数据衍生而来的 常见的有人口分布 收入分布 产值分布等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2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等值线及其特性 伪等值线的离散点来源于各统计单元转化而成的相对点数据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3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等高线的测绘 利用航空像片像对在室内恢复地面的光学模型 进而测定地面点高程值 摄影测量 通过水准 三角高程测量确定地面高程值 实地测量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4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二 等高线的测绘 关键 确定等高距 它决定了2维线状图形对3维空间形态的概括程度 首曲线 基本等高距间曲线 1 2等高距助曲线 1 4等高距 两条等高线间的微地形可通过使用地貌符号和增加辅助等高线表示出来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5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 等高线法表达3维地形的视觉效果不够明显 等高线间的微地形未能清晰表达 等高线法的不足 探索和改进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6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 高度表设计 高程带设色 关键界线 0 200 500 1000 3500 5000 m 普遍采用的色层是蓝 绿 黄 褐色系 关键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7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 划分高程带的方法 固定等高距法 变化等高距法 大比例尺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8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 设色要求 每一色层准确地代表一个高程带 各色层之间要有差别 但不能过于突然和跳跃 以便反映地表形态的整体感和连续感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9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 晕渲法也叫山地阴影法 是用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示地形起伏形态 按光源位置分 按颜色分 墨渲 彩色晕渲 双色晕渲 自然色彩晕渲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80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三 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81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82 晕渲 分类设色 第4节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 等值线 第6章地图表示法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第6章地图表示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5节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 电子教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二版 本章首页 84 第5节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动态制图概述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85 第5节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动态制图概述 也称动画地图或演进地图 指通过多帧静止图形按一定顺序连续交替显示 以形成对事物时空连续变化的动态视觉显示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86 第5节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动态制图概述 一 动态地图类型及其表示 将处于空间运动状态的对象位置信息 连续及时的叠加在已有地图信息上 以提供动态对象的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特征信息 也称为动态定位地图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87 第5节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动态制图概述 指利用计算机及其控制的多种感觉工具 使应用者沉浸于一种与真实环境高度相似的虚拟场景中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88 第5节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 第6章地图表示法 一 动态制图概述 时间动态地图 非时间动态地图 以时间为主导控制因素的动态地图 以制图内容的性质差异和观察点为主导因素的动态地图 选自史培军 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 2003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89 第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式学习在高职专业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与革新
- 节气课程课件
- 应激相关障碍(一)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莫拐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16人笔试备考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训练试卷详解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讲解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基于2025年物联网的智能仓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报告
-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7课)(2022秋季)
- 2024-2030年中国集成智能功率模块(IPM)行业深度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研究报告
- 职业技术学校《药物分析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 苏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
- 自动售货机投放合作合同2024版
- 医院院感检查表格全套汇总
- 动漫手办制作课
-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唐万生)
- 食品包装用纸盒企业标准
- 12D10 防雷与接地工程
- 小学生作文方格纸A4纸直接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