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心”出发,插上想象的翅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北舁八一中心小学 张鸿雁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第二首古诗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掌握联想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我了解(紧扣诗眼,从“心”出发)1、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2、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读诗题,了解创作的来由。交流资料,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打下基础。抓住诗眼“忆”,从偏旁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写这首诗时会有着怎样的情感,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我会读(初步理解诗意,以“读”促悟)1、师:圈出生字,按节奏范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已经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三、我学习(古字通今,重点引导,理解诗意)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自(1)“异”“异乡”“异客”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解释: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加(2)“逢”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遥”“遥知”师:诗人身处长安,而家乡在华山以东,近两百公里。这么远,他怎会知道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按中国古人的习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4)“插”“遍插”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提供资料: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形成注释: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遥知:远远地推想;遍插:身上到处插满。解释: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我会用(学以致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独在异乡为异客( ) ( ) 独:1、独自 2、唯独 3、孤独 异:1、有分别,不相同 2、奇异, 特别 3 、另外的,别的 五、我掌握、(想象画面,由“意”入心,掌握写作方法)联想:是写文章的一种手法,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相近或相关的其它事物或现象。它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易于掌握。如本首诗中,诗人先写身在异乡生活的孤寂凄凉,接着联想到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登高、遍插茱萸的情景,从而更加突出了自己的寂寞和思乡之情。(一)领:想象“独”,体会“思亲”1、师:读一读,想一想:17岁,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独”)2、师:“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3、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亲”)4、指导朗读:再怎么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再怎么孤独,你仍为“异客”。5、揭示学法:古诗的语言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二)扶:想象“佳节”,体会“倍思亲”1、师: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2、全班交流,统一意见: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3、师:你知道有那些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4、师:把你们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 节,我便想起 )5、指导朗读: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地回忆这一幅幅画面,你能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倍思亲”)(三)放:想象“少一人”,体会“兄弟情深”1、师:读一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组内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略作点拨: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3、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4、余音式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5、师:表面上写兄弟们想念诗人,但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教学呈现一“领”二“扶”三“放”的思路。学法的设计,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为从形象可感的画面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是巨大的宝库,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自如地在诗词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样有“路”可循,由“思亲”到“倍思亲”,再到“兄弟情深”。】六、我会品(感悟诗句,体会作者情感)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重阳节这天,王维在遥远的地方,想到自己家乡的兄弟们此刻一定正在_。诗人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思念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他感到非常_。 当别人一起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当别人约了亲朋好友欢聚畅饮时,他想起了_。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多读”为基础,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从读通,至读准,到读出“懂”与“不懂”。教学侧重“不懂”, 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理解词意。生字教学,侧重难点字,回顾多种识字方法,注意字的笔顺,指导把字写美观。理解词意采取多种方法,或由熟词入手,或联系生活实际,或根据相关资料,或联系上下文。基于本课注释较少,将难点形成注释,为学生自主理解降低坡度。学生刚刚接触注释,给予充分时间,鼓励学生自己读懂诗意。】七、我吟诵、(感悟诗“心”,穿越唐朝)1、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 “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2、师: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创作背景:诗人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吟诵全诗,力图表达诗人思乡的情感。【教学回到诗题中的“忆”,与课堂初始的质疑遥相呼应,使教学完整。通过对“忆”的再认识,引领学生整体把握诗人的情感。了解创作背景,对诗人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无奈,才能体会那浓得化不开的思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吟诵全诗才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八我会背、(指导背诵,学法迁移)1、再现三组画面,依托画面,练习背诵。2、师:通过反复吟诵来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也能学到用到。3、推荐学习:另几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秋思 (张 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借助形象可感的画面,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提高学生背诵的效率。教学结尾,回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诸暨洗车小知识培训课件
- 说明文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家用电器微波炉买卖合同
- 2025使用场地合同范本
- 红色的画课件
- 诗词知识培训总结报告课件
- 2025年绿色能源项目合同范本
- 红楼梦前二十回课件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预警与防护技术应用策略报告
- 红楼梦人物课件教学
- 临时占用城市绿地施工方案
- 脓毒症指南课件
- 胸腔积液诊断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
- 五年级上册语文摘抄笔记
- 对颈椎概念和命名的再认识
- 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
-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泄漏爆炸着火事故警示教育
- 小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学案例
- 服装零售业概况
- sg1000系列光伏并网箱式逆变器通信协议
- 专升本03297企业文化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