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必修二专题一教辅.doc_第1页
刘艳必修二专题一教辅.doc_第2页
刘艳必修二专题一教辅.doc_第3页
刘艳必修二专题一教辅.doc_第4页
刘艳必修二专题一教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编纂人:刘艳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1.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2.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3.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4.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材梳理】1. 耕作方式的演变(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 。 (2)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 农具和牛耕并将其推广。(3)汉朝以后,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及农具的进步(1)汉朝时期,出现播种工具 ,耕作技术也取得重大进步,较轻便的 逐渐取代回转不便的 。(2)唐朝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 ,可控制耕土的深浅。3.土地制度的变迁和土地兼并现象(1)奴隶社会实行 ,是一种土地国有制。(2)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 。(3)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 。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小农破产,是战国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4)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但往往成效不大。4.赋税和徭役(1)征收赋税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但沉重的赋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秦始皇时代,征收 ,农民要将收成的 上缴给国家。古代中国赋税的名目繁多, 税和 税是主要形式。(2)劳动者服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但沉重的徭役也加重的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业生产。5.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发展(1)战国时期,出现两大著名水利工程: 主持的 工程和 主持的 工程。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 , 治理黄河取得成功。(2)灌溉工具不断革新:隋唐时期,出现立井水车和高转筒车,宋代出现水转翻车,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题组训练】一、选择题1、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2、牛耕普及全国是在A、秦朝 B、汉代 C、唐代 D、宋朝 3、便于牛耕普及的耕作形式是A、刀耕火种 B、二牛抬杠 C、火耕水耨 D、一牛挽犁4、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5、汉代,农耕生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曲柄锄和大镰出现一牛挽犁耕作方式出现耧车的发明A、 B、 C、 D、6、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两个最基本的阶级是地主农民奴隶主奴隶平民A、 B、 C、 D、7、古代中国土地过于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 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容易激起民众暴动 其根本原因是贵族、官僚、豪强霸占良田A、 B、 C、 D、8、战国时期出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郑国渠井渠京杭大运河A、 B、 C、 D、9、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10、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有很多不可克服的弱点。比如中国古代就有“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勤勉)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的记载,这一记载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农民所具有的勤劳的美德 B、历代帝王赋税征收非常沉重C、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较低 D、农民脱贫致富的唯一途径是力耕二、主观题11、阅读下列材料(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根据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史记六国年表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材料三: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史记秦本纪 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 1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何特点?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重点难点】1.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3.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教材梳理】1.手工业的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业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3)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投放市场,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1)纺织业:汉代的丝织品经过 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 。 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了 。元代棉纺织家 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 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代纺织业中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 开始产生。(2)冶金业:汉代冶铁开始使用 作燃料,杜诗发明 。南北朝时期出现技术更为先进的 。(3)陶瓷业: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 。粉彩瓷在清代康熙年间出现,在 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3.古代手工业的地位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题组训练】一、选择题1、要想全面了解汉代田庄里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查阅A、诗经 B、四民月令 C、周礼考工记 D、齐民要术2、“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生产的物品A、专供平民使用 B、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C、官家、皇帝和平民使用 D、专供皇帝私用3、关于“匠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便利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 严重束缚劳动者的创造性该制度下,匠户无人身自由 该制度下,匠户子孙可以脱籍改业A、 B、 C、 D、4、古代中国的纺织技术萌芽于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5、古代中国纺织原料最初使用的是麻 葛 丝 棉A、 B、 C、 D、6、不属于宋代纺织业发展表现的是A、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B、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C、丝织工艺水平有新的提高 D、纺织业中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7、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哪一时期的遗物?A、春秋早期 B、春秋中期 C、春秋晚期 D、战国时期8、纺织业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此叙述错误的是A、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B、唐代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C、宋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D、清代纺织业中开始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9、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 B、棉麻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10、明代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11、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不能反映当时A、工匠技术水平高 B、出现劳动力市场C、实行计时工资 D、存在失业现象12、我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始于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代13、下列关于冶铁业的供风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自然通风 以水力作动力鼓风 畜力马排鼓风 人力皮囊鼓风A、 B、 C、 D、14、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带有开放性A、 B、 C、 D、1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B、 C、D、16、清代康熙年间,推进瓷生产技术提高的工艺发明是A、青瓷工艺 B、白瓷工艺 C、釉下彩绘工艺 D、粉彩瓷器工艺二、主观题17、阅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领。死才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请回答: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 (2)“朱家村”的婚姻状态有什么局限性?(3)如何评价“朱家村”的生产结构? 18、阅读下列关于对豪强地主庄园的材料(樊宏)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经商)。重(指樊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管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役使、征用)童吏,各得其宜,固能上下戮力,财力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借)焉。资至巨万。-摘自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根据材料概括庄园经济有什么特点? 19、结合史实说明“工官”制度对手工业经济发展的利弊。 20、根据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述其基本特点。 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点难点】1.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2.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3.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教材梳理】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2)汉代商运活跃(丝绸之路)(3)唐代,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4)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明清时期,出现了会馆和商帮。 与 的势力最为强大。2.“市”的发展(1)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 ,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4)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 和 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3商业城市的发展(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 的商业区。(2)汉代的都市也因为商业的集中,出现了繁荣景象。王莽曾在长安和“五都”,即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唐代除了长安、洛阳最为繁盛,扬州也是“雄富冠天下”。(5)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三更结束,五更又开 ,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6)清代繁华的都市有苏州、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4.关于“商人”。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商人为逐利往来奔波,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许多官吏也参与争利,以致朝廷不得不严令限制。商人也时常面对人身财产安全风险。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题组训练】一、选择题1、早在汉代就出现的商业现象是A、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B、草市迎江货, 津桥税海商C、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D、金陵向西贾客多2、会馆形成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3、草市的特征不包括A、远离城镇 B、交通便利 C、政府管理 D、规划形成4、草市形成于A、六朝 B、唐代 C、宋代 D、明代5、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6、赵公明原为传说中的凶神,明朝时摆脱了令人厌恶、恐慌的面目,戴上了“财神”的头衔而备受供奉。赵公明身份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纲常礼教的没落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7、“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白居易卖炭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当时实行坊市制 B、当时政府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控制C、反映了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 D、作者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8、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9、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地价增值很大。历史记载,在清朝前期财富“甲于天下”,“地值寸金”的城市是A、西安 B、开封 C、苏州 D、汉口10、王莽时期的五都不包括A、洛阳 B、邯郸 C、成都 D、开封11、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二、主观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四部稿材料二: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典当业)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地名)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陈去病五石脂 材料三 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不仅贸丝,而且开车缫丝。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请回答: 据材料指出徽商的主要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徽商兴盛的原因。 徽商的兴盛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力所有。” 太平广记材料2: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撰丰溢。南至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材料3: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材料4:史料记载,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开元天宝遗事回答: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哪些现象?材料2和材料3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材料3和材料4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情况是何种社会实质的反映?材料1和材料4说明这种商业活动是否能迅速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材料二: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蒹葭党杂著摘抄 材料四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王夫之:黄书 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三、问答15、结合史实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点难点】1.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2.理解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教材梳理】1重农抑商(1)含义: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3)表现:西汉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的赋税加倍,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4)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注意:严格限制不等于绝对禁止) (2)实施过程: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名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影响: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私营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特点:规模较小,仅局限于商品经济较发达的一些地区;发展非常缓慢。【题组训练】一、选择题1、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A、重农抑商 B、区域经济管理 C、严密控制经济 D、禁奢侈2、古代中国王朝推行的经济政策一般包括重农抑商 区域经济管理 严密控制经济 禁奢侈 海禁A、 B、 C、 D、3、“重农抑商”政策之所以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等人的大力宣传 B、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政策推动了封建社会的持续进步 D、政策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4、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5、秦、西汉时期,关中地方都享有特殊的地位,体现了古代中国哪一经济政策?A、重农抑商 B、区域经济管理 C、严密控制经济 D、禁奢侈6、秦统一货币,通行A、五铢钱 B、半两钱 C、开元通宝 D、蚁鼻钱7、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A、 B、 C、 D、8、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9、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C、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10、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实行海禁政策C、对商品征收重税 D、商品经济活跃1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描写了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过程,在当时社会环境中施复夫妇成为机户A、他们的经历在江南是十分普遍的B、他们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发展很快C、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也兼营手工业,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D、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上仍然是少数和个别现象12、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