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doc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doc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doc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doc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鹤楼送别教案官渡区福德中心学校 周岚教材的解读本课的文体是一篇“文包诗”,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展现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情境和过程。 根据送别的过程和内在的情感变化,可把文章理解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两人借赏景藏别情,这里流淌的是缠绵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举杯话别,这里勃发的是奔放的炽热之美;第三部分是写李白触景吟诗,这里展现的是不尽的思念之美。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2、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3、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 引出课题,初读感知1、 谈话导入老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一起来欣赏,好吗?播放烟花三月。老师:从刚才大家陶醉的神情中,我看出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歌中有一句词:牵着你的手,分别在黄鹤楼。知道是谁牵谁的手在黄鹤楼分别的吗?老师:话说李白年轻的时候,潇洒倜傥,跨一把宝剑,带一壶美酒,云游天下。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12岁,但年龄的差距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二人一见如故,一起游山玩水,一起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去了,这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可真是难舍难分呀!话别的场面十分感人。而这感人的场面,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可以一一领略。咱们就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那话别的场面。请大家翻开课文。2、板书课题老师:请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书写课题。老师边写边说:鹤字要写紧凑一些。老师:来,一起读一下课题。学生读课题老师:嗯,还真有点送别的味道。老师:再读一遍二、 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 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2、老师:读完了吗?大家读书的样子最好看,读完以后能不能说说课文的主人公分别是:学生:李白、孟浩然。3、老师:把这两个人物放到课题当中,把课题扩展一下概括成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4、老师:发现了吗?题目当中往往包含课文重要信息,我们只要把缺少的部分补进去,它就是主要内容。三、 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1、大家读了课文,字音读准了吗?老师想检查一下。上面有十二个词语,自由读读。课件出示词语。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浩浩荡荡依依惜别 誉满天下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永世不绝2、学生自由读。老师:有谁愿意读一下学生读老师:一字一顿有板有眼。字音不光要读准,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又点一生读。老师:听大家读词语的感觉,就像读饮料的感觉,有滋有味。课件出示的部分词语变了颜色。老师:我请同学读,一个读红色一个读蓝色,让我们听出故事来。两个学生站起来读。老师:我是听出了故事看到了画面,就是没听到掌声。学生鼓掌。四、 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1、 老师:词读出了画面,读出了味道,那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你能不能读好它?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古诗。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2、学生读诗歌老师:摇头晃脑的,非常棒,谁愿意来读这首诗?老师:节奏感非常明快,谁愿意再读?3、学生读老师:这个同学读的时候,我觉得他身上具有诗人的气质,读得古色古香。4、老师: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学生逐句谈了自己的理解。老师:这些句子的意思我隐隐约约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请大家默读课文,把文中相对应的地方画下来。学生在书上勾画,老师巡视。5、老师:前两句诗相对应的地方谁找出来了?学生: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老师:火眼金睛,找得准也读得好。学生: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6、老师:找得准读得好,声情并茂。请大家认真地小声地读读文,揣摩一下女同学读文,男同学读诗。老师:女生像李清照,男生像李白。下面我找个班上读得好的来读,读得好我给你发金嗓子奖。一生读老师:太美了,画面读出来了,诗人的味道也读出来了。学生读五、 潜心品读,体会依依惜别之情1、老师:从大家的朗读的声音里我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感情,依依惜别的感情。在文中的哪一段落找出来。2、学生:第二段出示这段课文3、老师:谁来读读这段? 学生读4、老师:好奇怪呀,好朋友相别应该是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怎么不说话了呢?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 (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 (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来。 5、我们要善于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6、老师: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 李白把这“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合起来称为“烟花”,这是长江边三月间特有的景象。副板书:烟花三月7、老师:可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朋友却无心欣赏。我们再回到“藏”字上面来。现在思考:两位好朋友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8、齐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六、深度感悟“对话叙情”1、老师: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2、如果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是在“对话叙情”。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指名读3、“终于”两字很深情,用在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答4、从李白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讲六个“您”、“兄长”“老师”“夫子”“令人敬仰”“誉满天下”等词。“誉满天下”是什么意思?一说到孟浩然,你会想到他的哪首诗?指名背。春晓像这样的诗是妇孺皆知,人人出口吟诵,难怪李白说他的诗篇(生)誉满天下。然而,他的人品更令人敬仰,李白曾写过这样的诗来赞美他。出示赠孟浩然。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清高志远,难怪李白说他的人品(生)令人敬仰。(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4、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师生同读。5、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和敬仰。请把这种敬仰与不舍读出来吧(齐读)6、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白的心情,孟浩然能不理解吗?但是他把这种眷恋深深地藏在心底,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反而好言宽慰李白。说道齐读7、王勃的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句是想告诉李白什么呢?好,一起来安慰一下李白。齐读。好一个永世不绝!我们渐渐走进了诗人的心里,请同学们起立,左边的同学是李白,右边的同学是孟浩然,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浓的情意吧。读的时候可以加上你的动作。(配乐读)8、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这情,这谊,都融进了这两句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