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总务_行政诉讼程序课件_第1页
行政总务_行政诉讼程序课件_第2页
行政总务_行政诉讼程序课件_第3页
行政总务_行政诉讼程序课件_第4页
行政总务_行政诉讼程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行政诉讼程序 2020 2 17 1 第一节诉与诉权 一 诉的概念 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侵犯的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 请求法院予以司法保护的制度 当事人 原告 被告地位不能转换 被告行政机关没有起诉权和反诉权 诉讼标的 行政行为 诉讼理由 2020 2 17 2 第一节诉与诉权 二 诉的种类 1 确认之诉 指原告对行政行为不服 请求法院撤销该行政行为的行政诉讼 2 撤销之诉 指原告要求法院确认其与被告行政机关存在或不存在某种行政法律关系 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行政诉讼 2020 2 17 3 第一节诉与诉权 二 诉的种类 3 变更之诉 指原告对行政行为不服 请求法院变更行政行为内容的行政诉讼 4 赔偿 补偿之诉 指原告要求法院判决行政机关赔偿 补偿因行政行为给自己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行政诉讼 2020 2 17 4 第一节诉与诉权 二 诉的种类 5 履行之诉 指原告认为行政机关负有作出某种行政行为的特定职责而未履行 请求法院判决行政机关如期履行职责的行政诉讼 6 给付之诉 指原告认为行政机关负有特定的给付职责而未履行 请求法院判决行政机关履行其给付职责的行政诉讼 2020 2 17 5 第一节诉与诉权 三 诉的合并与分离 四 诉权 2020 2 17 6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一 起诉 指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 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向起诉人提供法律救济 以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 一 起诉的概念 2020 2 17 7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1 一般条件 第49条 二 起诉条件 一般条件 期限条件 程序条件 1 原告是符合本法第25条规定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020 2 17 8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2 有明确的被告 1 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 2 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 3 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4 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5 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 6 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 7 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 8 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 9 其他诉讼请求 3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司法解释 第2条 当事人未能正确表达诉讼请求的 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2020 2 17 9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4 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 期限条件 1 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 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46条第1款 2 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 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 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在履行 专利法 3个月 土地管理法 30日 水污染防治法 15日 2020 2 17 10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提起诉讼 法律 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 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不履行的 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第47条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24条 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不能当场答复的 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 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 并告知申请人 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2个月的履行期限 2020 2 17 11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3 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 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 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第45条 行政复议法 第31条 复议机关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但法律规定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 情况复杂 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复议决定的 经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 可以适当延长 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2020 2 17 12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4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 未告知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 起诉期限从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 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 适用前款规定 旧 司法解释 第41条 相对人知道行政行为内容 起诉期限 6个月 15日 2020 2 17 13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5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 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 法院不予受理 第46条第2款 6 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 未按约定履行协议提起诉讼的 参照民事法律规范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对行政机关单方变更 解除协议等行为提起诉讼的 适用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 新 司法解释 第12条 相对人不知道行政行为内容 不知道诉权和起诉期限 2020 2 17 14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8 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的 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 新司法解释第26条第1款 7 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 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 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 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 第48条 2020 2 17 15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3 程序条件 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要遵守法律对于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间关系的规定 第44条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 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对复议决定不服的 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 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依照法律 法规的规定 2020 2 17 16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 行政争议 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 A B C 1 A B 选择无限制型 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88条第2款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 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 2020 2 17 18 2 A C 选择受限制型 行政复议法 第14条 对国务院部门或省级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应当向原机关申请复议 对复议决定不服的 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诉 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但国务院的裁决决定为终局决定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 2020 2 17 19 3 B 复议前置型 行政复议法 第30条第1款 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 矿藏 水流 森林 山岭 草原 荒地 滩涂 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 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 对复议决定不服的 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 2020 2 17 20 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88条第1款 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 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问题上发生争议时 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 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 2020 2 17 21 4 C 复议终局型 行政复议法 第30条第2款 根据国务院或者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 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 矿藏 水流 森林 山岭 草原 荒地 滩涂 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 2020 2 17 22 集会游行示威法 第13条 集会 游行 示威的负责人对主管机关不许可的决定不服的 可以自接到决定通知之日起3日内 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人民政府应当自接到申请复议书之日起3日内作出决定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 2020 2 17 23 起诉的条件 原告是本法第25条规定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有明确的被告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 一般条件 期限条件 一般期限 6个月 直接起诉 15日 经复议 行政相对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自由选择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法律 法规规定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的 从其规定 程序条件 小结 特别期限 依单行法律规定 最长保护期限 2年 5年 20年 2020 2 17 24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起诉应当向法院递交起诉状 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三 起诉的方式 第50条 1 书面方式 2 口头方式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 可以口头起诉 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 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2020 2 17 25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 应当登记立案 二 登记立案 第51 52条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 应当接收起诉状 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 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 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原告对裁定不服的 可以提起上诉 2020 2 17 26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 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 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 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 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 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 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 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 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020 2 17 27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人民法院既不立案 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 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 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 应当立案 审理 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 审理 2020 2 17 28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 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 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三 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 第53条 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 国务院部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2020 2 17 29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一 一审普通程序 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立案 当事人提起上诉 第二审程序 审理前的准备 庭审程序 妨害行为排除 案件移送和司法建议 1 组成合议庭 2 交换诉状 3 处理管辖异议 4 审查诉讼文书与调查收集证据 5 审查其他内容 如追加当事人等 1 开庭准备 2 开庭审理 3 法庭调查 4 法庭辩论 5 合议庭评议 6 法庭宣判 训诫 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15日以下的拘留等强制措施 2020 2 17 30 1 组成合议庭 第68条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一 审理前的准备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或者由审判员 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合议庭的成员 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2020 2 17 31 2 交换诉状 第67条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 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并提出答辩状 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 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 不影响法院审理 2020 2 17 32 3 处理管辖异议 旧司法解释第10条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当事人有权对受诉法院的管辖提出异议 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 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 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 异议成立的 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异议不成立的 裁定驳回 2020 2 17 33 4 审查诉讼文书与调查收集证据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5 审查其他内容 2020 2 17 34 1 庭审方式 第54条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二 庭审程序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 但涉及国家秘密 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可以不公开审理 公开审理为原则 不公开审理为例外 法定不公开审理 依申请不公开审理 2020 2 17 35 2 庭审程序 6个阶段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1 开庭准备 2 开庭审理 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 宣布法庭纪律 审判长宣布开庭 核对当事人 宣布案由和合议庭组成人员 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 并询问当事人是否要申请回避 2020 2 17 36 开庭3日前传唤 通知当事人按时出庭 张贴公告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3 法庭调查 审查和核实证据 查明案件事实 当事人陈述 原告宣读起诉状 被告宣读答辩状通知证人到庭作证 或者宣读证人证言 合议庭出示书证 物证和视听资料 或者宣读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证据 2020 2 17 37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4 法庭辩论 审判长宣布休庭 合议庭评议 评议应制作笔录 少数服从多数 合议结论按多数意见作出 少数人意见记入评议笔录 评议笔录由合议庭全体成员和书记员签名 5 合议庭评议 2020 2 17 38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6 宣判 第80条 当庭宣判 合议庭评议后 审判长宣布继续开庭并宣读判决 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 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一律公开宣判 定期宣判 合议庭另行确定日期宣布判决结果 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 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 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2020 2 17 39 3 审理期限 第81条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 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 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020 2 17 40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三 妨害行政诉讼行为的排除 指法院为保障行政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 对实施妨害法庭秩序行为的人依法采取的强制措施 1 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 第59条 2 排除妨害行政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59条 训诫 责令具结悔过 一万元以下罚款 15日以下拘留 罚款 拘留须经法院院长批准 当事人不服的 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妨害作证罪 帮助毁灭 伪造证据罪 打击报复证人罪 扰乱法庭罪 非法处置查封 扣押 冻结的财产罪 2020 2 17 41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四 案件移送和司法建议 第66条 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 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 直接责任人员违法违纪的 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监察机关 该行政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 认为有犯罪行为的 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 检察机关 2020 2 17 42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法院对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可以将被告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情况予以公告 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被告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处分的司法建议 2020 2 17 43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二 一审简易程序 第82 84条 一 适用范围 第82条 法院审理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认为事实清楚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争议不大的 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一 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 二 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的 三 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发回重审 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2020 2 17 44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1 简易程序的适用主体 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 2 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的标准 1 事实清楚 2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3 争议不大 3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类型 1 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 2 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 3 政府信息公开案件 2020 2 17 45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4 不能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1 上诉案件 2 发回重审的案件 3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 2020 2 17 46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二 审理方式和审理期限 第83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 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不变期限 不能延长 如果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审结的 应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2020 2 17 47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三 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 第84条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 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2020 2 17 48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三 审理中的特殊制度 一 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第56条 2020 2 17 49 1 诉讼不停止执行 原则 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 行政效率的需要 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对行政行为错误矫正机制的信任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50 2 诉讼停止执行 例外 1 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 原告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 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的 3 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51 4 法律 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当事人对停止执行或者不停止执行的裁定不服的 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二 先予执行 第57条 2020 2 17 52 先予执行 指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 因原告一方生活急需 在作出判决前 根据原告的申请 裁定被告行政机关给付原告一定数额的款项或者特定物 并立即执行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1 先予执行的适用情形 2020 2 17 53 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的案件 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案件 没有依法支付工伤社会保险金的案件 没有依法支付医疗社会保险金的案件 案件类型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原告生活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54 2 申请先予执行的程序 当事人申请 符合条件的 法院裁定先予执行并立即执行 不符合条件的 裁定不先予执行 3 先予执行的救济 当事人对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 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作出先予执行裁定的法院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三 撤诉 原告表示或依其行为推定其将已经成立的起诉行为撤销 法院审查后予以同意的诉讼行为 2020 2 17 55 1 申请撤诉 第62条 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裁定前 原告申请撤诉的 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 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 是否准许 由法院裁定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56 1 原告申请撤诉 2 被告改变被诉行政行为 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 法院准许的条件 申请撤诉是原告真实意思表示 被告改变被诉行政行为 不违反法律 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不超越或者放弃职权 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被告已经改变或者决定改变被诉行政行为 并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第三人无异议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57 被告改变所作行政行为 改变被诉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 改变被诉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 撤销 部分撤销或者变更被诉行政行为处理结果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58 视为被告改变所作行政行为 根据原告的请求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采取相应的补救 补偿等措施 在行政裁决案件中 书面认可原告与第三人达成的和解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59 2 按撤诉处理 第58条 1 经法院传票传唤 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可以按照撤诉处理 1 有传票 2 依法送达传票 3 有送达回证 4 传唤一次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60 2 原告或者上诉人未按规定的期限预交案件受理费 又不提出缓交 减交 免交申请 或者提出申请未获批准的 按自动撤诉处理 在按撤诉处理后 原告或者上诉人在法定期限内再次起诉或者上诉 并依法解决诉讼费预交问题的 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61 3 撤诉的法律后果 1 法院准许撤诉 则终结诉讼程序 原告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起诉 2 法院不准许撤诉 原告应继续参加诉讼 原告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或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的 法院可以缺席判决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四 缺席判决 2020 2 17 62 1 经法院传票传唤 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第58条 2 原告申请撤诉 法院裁定不予准许 原告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或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的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五 被告改变被诉行政行为 2020 2 17 63 1 原告申请撤诉 2 原告不申请撤诉 有履行内容且履行完毕的 可裁定准许撤诉 不能即时或一次性履行的 可裁定准许撤诉 也可裁定中止审理 法院应继续审理原行政行为 原行政行为违法 作出确认违法的判决 原行政行为合法 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64 3 原告对改变后的行政行为起诉 新行政行为合法 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 新行政行为违法 作出撤销判决 原行政行为审理终结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六 行政诉讼调解 第60条 2020 2 17 65 1 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不适用调解 2 行政赔偿 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 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3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 合法原则 不得损害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66 4 调解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第101条 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关于期间 送达 财产保全 开庭审理 调解 中止诉讼 终结诉讼 简易程序 执行等 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 审理 裁判 执行的监督 本法没有规定的 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相关规定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七 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交叉问题 2020 2 17 67 1 在涉及行政许可 登记 征收 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 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 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第61条 2 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请求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 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 有正当理由的 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 司法解释第17条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68 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法院应作出不予准许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决定 并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其他渠道主张权利 司法解释第17条 1 法律规定应当由行政机关先行处理的 2 违反民事诉讼法专属管辖规定或者协议管辖约定的 3 已经申请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的 4 其他不宜一并审理的民事争议 对于不予准许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三节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2020 2 17 69 4 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的 民事争议应当单独立案 由同一审判组织审理 审理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裁决的案件 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 不另行立案 司法解释第18条 5 法院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 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相关规定 法律另有规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