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5月)_第1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5月)_第2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5月)_第3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5月)_第4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5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5月)地理(必修)试题第I卷(客观题 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意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 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2. 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A. 甲乙丁丙 B. 甲一乙一丙一丁C. 乙甲一丁一丙 D. 丁一甲一乙一丙【答案】1. B 2. D【解析】1. 读图,根据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计算出人口死亡率的数值。甲时期死亡率约为13,乙时期约为6,丙时期约10,丁时期约33,所以最低时期是乙,B对,A、C、D错。故选B。2.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首先从人口死亡率下降开始,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然后人口出生率下降,转变成现代型增长模式。所以最初是丁,最后是丙,只有D对,A、B、C错。故选D。下图为“我国沿海某省两地区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 关于甲、乙地区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变化数量相当 B. 甲地人口增长了 21%C. 乙地城市化水平为36% D. 乙地城镇人口比重上升4. 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B. 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死亡率升高C. 经济发展较缓,人门的净迁出率大D. 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出生率下降【答案】3. B 4. C【解析】3. 本题考查人口统计图的判读。甲变化量比乙大,故A项错误;甲地人口增长了(67.9856.12)/56.1221%,故B项正确;乙地城市化水平6.51/14.1546%,故C项错误;没有乙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数,无法比较,故D项错误。4. 本题考查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乙地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人口变少的原因是人口的迁移,选C项。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城市主城市2017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5. 三城市主城区人门总数由多到少的排序,正确的是A. 甲、乙、内 B. 甲、乙、丙 C. 甲、丙、乙 D. 乙、甲、丙6. 人口迁移对乙城的有利影响是:A. 缓解就业压力 B. 增强社会活力 C. 抑制房价上涨 D. 遏止老龄化趋势【答案】5. C 6. B【解析】5. 增长率=增长人口/总人口,据图分析,甲城市人口减少8万左右,总增长率为1%左右,计算甲城区总人口得800万左右;乙城市人口增加5万左右,总增长率为3%左右,计算乙城区总人口得160万左右;丙城市人口增加10万左右,总增长率为4%左右,计算丙城区总人口得250万左右。故选C。6. 读图乙城人口变动为正值,说明该城人口迁入为主。对乙城而言,人口增加会可能会增大就业压力,刺激房价上涨,故AC错误;读图该国自然增长率较高,所以老龄化不严重,故D错误;乙城增加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活力,故B正确。【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图表示近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7. 有关近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 B. 每年净增人口持续下降C. 2014年外来人口是人门增加主体 D. 2015年常住外来人口最少8. 人口迁入北京市的拉力因素是:A. 环境质量 B. 户口政策 C. 交通条件 D. 就业机会【答案】7. B 8.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变化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做题的关键要注重读图,根据题目分析图中的信息,目前,一般来说影响人口流动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7. 认真阅读地图可知北京市常住人口有的年份增加,有的年份减少,A错; 图中显示每年净增人口持续下降,B对;2014年外来人口增加16,户籍人口增加20.8,户籍人口增加是人口增加主体,C错;2015年常住外来人口最多,增加最少,D错。8. 导致人口大量迁入北京市的主要因素是北京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环境质量、户口政策、交通条件都不是主要因素,选择D。下图中a、b、c表示某地不同阶段的城镇空间布局演化特征,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功 能区布局演化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推测该地城市化过程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A. a、b、c B. c、b、a C. b、 c、a D. b、a、c10. 图中城镇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a、b、c B. a、b、cC. a、b、c D. a、b、c【答案】9. C 10. B【解析】9. 根据城市空间演变特征图b-c-a,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数量增多,且城市间联系逐渐密切,故城市化过程的先后顺序为b-c-a,该题选C。10. 根据城市功能区布局的演化特点,各居民点和企业相对分散,应处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简单;时期居民点和企业相对集中,且城区研发、设计等服务业与高级住宅区位于市中心,企业位于城市外围,说明此阶段追求的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应处于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根据上题城市化过程为b-c-a,相对应的是a、b、c,所以该题选B。下图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1. 图中甲、乙、丙、丁对应正确的是:A. 甲一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B. 乙一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C. 丙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D. 丁一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12. 有关世界城市化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发展中国家快B. 发达国家城市总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多C.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D. 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差异小于发达国家【答案】11. A 12. C【解析】11. 根据所学知识,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起步较晚,早期城市人口较少、农村人口较多,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增多增至最多,农村人口减少,但因为欠发达地区人口基数大,所以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仍比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多;发达地区城市化起步较早,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早期较多,且上升幅度较小;农村人口最少,下降幅度较小,所以甲代表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乙代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丙代表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丁代表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故该题A正确。12. 根据所学知识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比发展中国家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发展快,故A错误,C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所以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多,故B错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大于发达国家的城乡差异,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点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后期阶段);有逆城市化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以加速阶段为主);有郊区城市化的现象。2017年7月15日,按照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的泰州首条“海绵大道”东风南路(东润首府南侧)竣工通车。不同于普通道路,这条道路绿化带路高于路面,绿化带内也是高低起伏不平,而且中间相对比较低洼,还铺设了大小不一的卵石。铺设卵石的低洼地,叫做旱溪。下图为旱溪剖面图,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改变有: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增加A. ab B. bc C. cd D. bd14. 推测海绵道路中“旱溪”的主要功能是:蓄水 渗水 供水 调水A. B. C. D. 【答案】13. D 14. A【解析】13. 根据水循环示意图,代表大气降水,代表植物蒸发和蒸腾作用,代表地表径流,代表下渗,“海绵城市”建设吸收、滞留水分,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改变有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地下径流增加,蒸发量增加,故该题选D。14. 根据材料旱溪位于绿化带内中间地势低洼的地区,能够起到蓄水的作用,同时旱溪内铺设鹅卵石能够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故正确;供水、调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所以该题选A。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充电设施对其普及具有重要影响.按充电时间的长短,电动汽车充换站可以分为直充模式和快充模式,电动汽车充换站为获得充足的供电量,需靠近变电电站。下图为“某城区充换站分布简图”,该区域分为三个部分,市中心商业密集区、一环内市区、二环内市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5. 中,最适宜布局大型、直冲式充换站的是:A. B. C. D. 16. 影响城市充电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有:交通流量 空气质量 消费需求 人口年龄 土地价格 气温条件A. B. C. D. 【答案】15. A 16. B【解析】15. 根据材料,充换站应靠近变电站,错。大型充换站占地面积大,结合城市地租理论,由市中心向外缘地价减少,所以中,最适宜布局大型、直冲模式充换站的是,地价便宜,A对。、地价较高,且距公交停车场较远,B、D错。16. 影响城市充电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有交通流量,宜靠近交通流量大区域,对。与空气质量、人口年龄、气温条件无关, 错。消费需求高, 对。土地价格低,降低成本,对。B对,A、C、D错。 点睛:首先根据材料,了解充换站布局的影响因素,靠近变电站。为方便人们使用,应靠近交通流量大、消费需求高的区域,地价低利于降低成本。结合图示位置,找出有变电站,且距市中心较远的地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7. 若左图中表示不同等级的商品,y表示人均购买商品频率(次/年),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则三个城市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甲、丙、乙 D. 丙、甲、乙18. 若左图中y表示地价的变化情况,为研究起点,为研究终点。右图为“到达中心城区的交通等位线(单位:h)分布图”,仅考虑图中因素,与图10中两线的起伏变化最为吻合的研究路径为;A. L1- L2 B. L3- L4 C. L5- L6 D. L7- L8【答案】17. B 18. A【解析】17. 仔细读图,注意不同商品的销售地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等级商品只有乙中心地有销售,等级商品在乙丙两地销售;等级商品在三地均有销售,根据中心地等级越高,具备低级中心地所不具备的功能,所以可以推知三个中心地等级最高的是乙最低的是甲,故B项正确。18. 由左图可知丙线起点处地价最高,然后地价降低到研究区域中的最低值,然后再升高,但第二次的高值点低于起点位置,然后再降低;根据交通等时线数值越小,说明该区域交通通达性越好,那么地价应该越高,由右图可知L5L6、L7L8都是地价先升高,故排除选项C、D;L3L4线最低值与L4处的值相等,不符合丙曲线,那么满足丙线的起伏变化条件的只有 L1L2线,故选项A正确。【点睛】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规律一: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规律二: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3)看疏密(比较值差)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城市的等级提升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芝加哥是美国人口第三大城市,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读图, 回答下面小题。19. 据图分祈,芝加哥等级提升的主要原因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铁路水运,交通便利临近湖泊,景色优美地形平坦,水热充足A. B. C. D. 20. 芝加哥城市地域结构最接近图中的:A. B. C. D. 【答案】19. A 20. D【解析】19. 由图中信息可知,芝加哥周边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工业发达,有助于城市等级提升;芝加哥位于多条铁路枢纽上,且靠近五大湖,因此,水路交通十分便捷,有助于城市等级提升。“临近湖泊,景色优美”、“地形平坦、水热充足”对城市等级提升的影响不大。20. 由图可知,芝加哥东部为五大湖,因此城市主要向西部、西北部和南部扩展,城市地域结构最接近D图。下图表示某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1. 与图中居民出行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旅游区22. 与2000年相比,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 主要原因是:A. 城市人口增加 B. 道路系统落后 C. 出行方式改变 D. 出行距离增加【答案】21. B 22. D【解析】试题分析:21. 某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上信息显示,居民在早上7、8点和下午18、19点时,出行比例最高,与上班和下班的时间符合,因此人员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住宅区,答案选B。22. 与2000年相比,2012年甲时段(中午)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出行距离增加,中午出行的比例减少。答案选D。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分析。下图为“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3. 有关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重庆和成都服务功能相同B. 南充有有与广安同等级的服务C. 乐山和永川服务范围相同D. 重庆与涪陵服务区域无重叠24. 今后十年,成渝都市圈各:A. 城市空间结构基本不变B. 同等级城市数目明显增多C. 城市人口比例持续上升D. 城市中心用地迅速扩大【答案】23. B 24. C【解析】23. 本题考查城市中心地理论。重庆和成都即使城市等级相同,但服务功能不可能完全相同;南充和广安城市等级相同,拥有同等级的服务;乐山和永川城市等级相同,但服务范围不相同;重庆与涪陵两城市相邻,其服务区域有重叠。故选B项。24. 本题考查区域的城市化发展。今后十年,成渝都市圈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比重会持续上升;城市空间结构也会变化,向国家级、世界级城市群跨越;某些等级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向外扩大,形成城市群。故选C项。下表为世界三个农业区的相关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25. 甲地区农业区域类型最可能是A. 大牧场放牧业 B. 季风水田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热带迁移农业26. 有关三地农业发展的推测,合理的是A. 甲地农业生产制约因素是耕地少 B. 乙地农业单产高,但商品率低C. 丙地交通较为落后 D. 三个农业区科技水平高【答案】25. C 26. B【解析】25. 根据表格甲地区年降水量较多,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高。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量较少,故A错误;季风水田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故B错误;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商品率和机械化水平较高,故C正确;热带迁移农业为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26. 读图甲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为水源不足,故A错误;乙人口密度大,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应为水稻种植业,单产较高,故B正确;丙地气候干旱,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商品率较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交通便利,故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水稻种植业科技水平低,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科技水平较高,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点睛】亚洲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每户耕种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纵坐标为产值结构,横坐标为商品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7. 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 甲地:混合农业一热量、土壤 B. 乙地:季风水田农业市场、交通C. 丙地:城郊农业地形、气候 D. 丁地:乳畜业市场、交通28. 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A. 甲主要生产畜产品和谷物,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B. 乙主要生产水稻和小麦,多分布在地区人稀的地区C. 丙主要种植水稻,水利工程量大,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D. 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主要分布城市周围,科技含量高【答案】27. D 28. D【解析】28. 根据上题结论,甲是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的地区,A错;乙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B错误;丙主要种植水稻,水利工程量大,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C错;丁是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集约化农业,多分布在城市郊区,所以该题选D。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下图中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下面小题。29. 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A. B. C. D. 30. 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 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 B. C. D. 【答案】29. D 30. A【解析】29.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其特征,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属于商品农业,农产品主要向市场销售。该农业牧草与作物轮作,小麦种植与绵羊饲养在生产上有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绵羊,故正确,即D项正确。30.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需明确该盆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有关,其次应正确分析以上行为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由于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年降水量较小,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将导致河流水量减小,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河口地区海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主要与湖中N、P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有关,与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关系不大。综上,选项A正确。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1.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一定减少。【答案】错误【解析】人口总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总增长率为正值,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仍在增加,故该说法错误。32. 有条件的“两孩政策”,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答案】错误【解析】我国以前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国人的出生率,有条件的“二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口的出生率,从而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故说法正确。33. 非农业人口数量的多少及生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答案】错误【解析】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而不是非农业人口数量的多少,故题干说法错误。34.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答案】错误【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35. 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影响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答案】正确【解析】试题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开放程度等。资源是最重要的。正确。考点:环境人口容量36.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城市化水平高低某种程度上反应经济发展水平。【答案】正确【解析】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情况,经济发达地区从事二三产业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高,故城市化水平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反应经济发展水平,所以题干说法正确。37.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大的地区,城市发展可不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答案】错误【解析】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故城市的发展应考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协调。故该说法是错误的。点睛: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38. 不同区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答案】正确【解析】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举例:在城市建筑景观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建筑物的高低。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欧洲城市则大不一样,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市中心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在一起的情况比较少见。所以题干说法正确。39.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求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答案】错误【解析】工业生产的目的往往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工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用地的合理利用。40.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属于水稻种植业。【答案】错误【解析】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故题干说法错误。第卷(综合题 共30分)41. 读“某城市的地域形态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规划若合理,则盛行风向最不可能是 ;若规划绿化带,在A、B、C、D四处中 合适。(2)拟在A、B、C、D四地中布局一高级住宅区,应选择 处,并简述其理由。 (3)简述该城市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1)西北风 C(2)A 远离工业区,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交通便利(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可根据各功能分区的特点并结合图示内容解答本题。根据所学知识甲图例代表功能区位于郊区、河流下游、靠近交通沿线,应为工业区;乙图例代表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丙图例代表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1)图示工业区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向,若工业区布局合理,则为减轻工业区对城区的影响工业区不宜布置在城区的上风向;城市绿化带有调节气候、吸烟滞尘,减少污染的作用,C地位于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能够减轻工业区对城市的污染,故C处最适合。(2)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环境优美的位置(上风、上水、靠近风景区的位置),读图A地位于河流上游,距离风景区较近,环境优美,且距离交通线较近,交通便利;BC距离工业区较近,D位于河流下游,环境较差,所以高级住宅区应位于A地。(3)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措施有: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合理规划城市道路,错开出行高峰,合理规划停车场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区的布局,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外围,占地面积最广;工业区位于城市的郊区。绿化带应该布局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主要是为了减轻对住宅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4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划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化分为五类七档(下表)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 类 档,其中特大城市有 个。(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 、 。(3)图中有三个地价高值区,从城市职能看,南京为_,从接受大城市辐射看,苏州为_,从交通区位看,南通 ,所以地价较高。【答案】(1)2 3 2(2)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