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l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 案涂在答题卷上。) l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子武庚于殷,修葺被纣杀害的比干之墓,打开监牢释放被囚的百姓,并散发府库中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这些举措说明 A商朝的势力被彻底消灭 B推行分封制势在必行 C以殷治殷方略成效显著 D周武王具有仁德之心 2战国时期,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评论当时各家思想,指陈其特点。这一现象 A源于铁犁牛耕技术的全面推广 B促使地主阶级统治得以确立 C有助于构建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D不利于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 3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中载:武帝元光兀年,初行孝廉之举,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国各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据此可知 A汉代的选官制度逐渐完备 B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 C懦学独尊局面的完全形成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4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其中调用丝、绢、棉、麻上缴;当时生产丝帛的地区遍及全国,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这反映了 A均田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B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 C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 D农民赋役负担依然十分沉重5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都有多部外来乐,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促成当时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6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积极参与以往被士大夫讥为“堕落”行为的诸如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 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7明朝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帝亲选,官居正一品。各都督府负责某一部分军队的管理、操练等事务。都督府有兵但无调谴权,兵部有调遣权但无兵,而且调兵必须有皇帝的命令方可。这反映了明朝 A废除了宰相制度 B君主权力的强化 C边患的日益严重 D军权的分化制衡8. 1859年,清政府任命李泰国为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李泰国不仅“霸占”了中国海关的最大权利,还在其任期内将司税改为税务一J,税务司的实际地位就相当于各地海关行政最离长官。海关税务司的设立 A便利了英国对华倾销工业品 B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C实现了中国海关近代化转型 D打开列强进入内地的门户9英国近代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与外国冲突的记述时,多次出现“forced to”(被迫)、“weak”(虚弱)等词,这些记述反映出 A英国的教育领先于中国 B教科书违背了历史事实 C近代中外冲突过于频繁 D列强炮火下中国的困境10. 1876年李圭作为中国工商界的代表,到美国费城参加世界博览会,环行地球一周后写了环游地球新录,李鸿章还为之作了篇序,士大夫争相购买,坊间也相率翻版。这一现象说明 A国人认识世界有了新的途径 B向西方学习思潮蔚然成风 C洋务运动推动了出版业发展 D李鸿章的社会影响力强大11辛亥革命后,实业部规定,商人呈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以批准,“力为保护”。这一规定 A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B促使官僚资本逐渐膨胀 C说明了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 D有效地改善了国计民生12梁启超主张用“趣味”培养国民的审美鉴赏力和感受力,提升“新民”精神内涵需求的同时并将有“趣昧”的生活态度作为信仰。梁启超的主张 A是根治国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B全面嫁接了西方社会的人生观 C旨在提升国人审美视角和能力 D体现了救亡和启蒙的双重特征13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在五四运动中讲演的题目有青岛问题、山东与全国之关系、日本的野心与中国救亡的关系等。这说明 A中同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山东问题是五四运动导火线 C五四运动的实质是反帝救亡 D北大成为反帝运动的主阵地141935年毛泽东把一切拥护中国革命和建设,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纳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其定义为人民。这 A有利于构建民族命运共同体 B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 C标志着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D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15以下是1955年国家节约投资计划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照搬苏联建设模式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交通事业发展迅速 D大力推进“一五”计划16 1990年,我国同沙特阿拉伯建交。至此,我国已经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说明我国 A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关系 B开展睦邻外交改善周边环境 C延续“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D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7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罚金。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体现人人平等 B注重契约精神 C追求形式主义 D强调轻罪重罚18. 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其中规定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这表明英国 A国王权力受法律约束 B君主立宪政体逐步确立 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D社会契约思想开始流行19在中世纪封建割据和教会的影响下,国家并无主权而言。而到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首先提出王权高于教权、政教分离、民族统一等主张。这些主张源于 A主权国家的形成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底层民众的呼声 D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20. 1850年法国铁路总里程从原先的3000多公里增加到16000公里。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政府把承建公司对铁路享有的专利权限延长至99年,并对40多家铁路公司进行干预融合,合并为6家大的铁路公司。这些措施 A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巩固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 D实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21 1921年的苏俄,出现了民众身着缀满补丁的衣服、以破损的器皿烹调、用开裂的杯子饮水等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 C世界性经济危机 D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22 1933年,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 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蓝鹰运动旨在 A缓和种族矛盾 B完善能源结构 C复兴工业经济 D消除劳资纠纷23从1958年9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首次会晤到19 63年10月阿登纳去职,双方会晤达1 5次之多,会谈时间达100多小时,书信往来40余件。法德意在 A摆脱美苏控制 B谋求共同发展 C缓和冷战形势 D走向联合争霸24下图是法国著名画家亨利马蒂斯(1869-1954)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国王的忧伤。该作品所属画派的特点是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罪恶B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C使用夸张与变形的艺术手法D善于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变化 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因其功能的重要,历代统治者都设立专门机构和官员以司其事,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扣法律条文,接纳朝野研究者充实官办天文学的实力且从财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从而构成了相当稳定、持久的天文学运作机制。夏小正记述了一年中十二个月的星象、物候、气象以及所应从事的衣事、政事等。在西同时期实施一种颁期制度,周天子每年依据史官观象预推每一月朔的日期,连同相应的政事向全国上下发布,全国范围内行使统一的历日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历法同天命、皇赦联系起来。至汉代,我国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天文历法体系。汉书中指出,历法要顺应天道,合于天行的客观规律,并以之治天下。唐宋天文学发展迅速,僧一行的大衍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历法,形成了我国成熟的历法体系。宋代时全国约有十座大型浑仪。元代李谦在所拟颁授时历诏中指出:“钦天授时为立国之本”。明清学者对律吕、大衍等历本的思想、利弊厦影响做了很好的总结。 摘编自陈美东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 材料二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促使天文学从宫廷走向民间,从官员学者走向普通民众。1 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天文算学馆,随后各地新式学堂破土而出,天文、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列入课程之中。目人主动翻译西书,出现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官方机构和大同译书局、南洋公学译书院等民间机构,出版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中国学者自编学堂教科书以及识字、歌谣、名物等读本,创办申报、新闻报等报刊,创作新式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承载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冲击传统封建旧识。至此,深锁在皇宫内院的天文学“飞八寻常百姓家”。 摘编自叶璐晚清天文教育与天文启蒙(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天文学的功能和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天文学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3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在迄今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充分地展示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世界历史运动,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20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时代,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二、20世纪是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的时代,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结构。 三、20世纪是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的时代,殖民帝国的崩溃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为世界体系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具有普遍性的单元形态。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前言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7(l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年初,中国先后与东欧五国签订了历史类和语言类留学生的双向派遣协议、技术类留学生的单向派遣协议。这些留学生负笈国外,开辟了新中国派遣出国留学生的先河。此后,中国政府还向苏联、朝鲜、越南、蒙古、埃及、印度等国家派遣了留学生。在这些留学生中很多人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不惜中断国外的学业,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参加建设。 摘编自李涛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材料二1 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第一批52名访问学者赴美留学进修,从此揭开了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人员政策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并实施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全方位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政策,为中国当代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元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和独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中国加入了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大多数国际组织,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极大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此后,出国留学出现了留学渠道逐渐增多、留学规模逐渐扩大、出国热潮逐步形成的总趋势。 摘编自剐艳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变迁研究(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留学教育发展的意义。(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48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25分)(1)功能:服务国家统治;指导农业生产;维护思想统一。 (4分)特点:政府重视、官方主导;成就突出、领先世界;体系独特成熟、机制稳定持久;注重实际、勤于观察;受天命思想影响。 (8分) (2)新变化:从官方走向民间;列入学校课程;传播的载体多样;具有反封建意识。(6分)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洋务运动的推动;翻译出版业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兴起。(7分)26.(12分)示例:观点:王斯德认为“20世纪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此观点是正确的 论证: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基本完成,主要是由于20世纪的世界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突破。 首先,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在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现代民族国家普遍建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成为全球现代化必要的政治途径。其次,20世纪随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特别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市场机制得到普遍认同,经济全球化逐渐出现高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个整体。再者,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创立,推动了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为工业文明的扩展提供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