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读文本鲁仲连义不帝秦鲁仲连,战国时学者、义士和著名辩士。他“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胸罗奇想,志节不凡,他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游于赵国,适秦师围赵,鲁仲连义不帝秦,面辩者。邯郸解围,平原君欲封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他飘然远举、不受羁绁、放浪形骸的性格,为后世所传颂。 赵孝成王六年(前260),秦于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继而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救赵部队驻扎荡阴不敢进兵,却派新垣衍说赵帝秦。平原君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形势岌岌可危。鲁仲连主动去见新垣衍,用具体的事例作比,生动、形象而又透辟地阐明抽象的道理,指陈帝秦的弊害,终于让“使事有职”不愿会见鲁仲连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复言帝秦。而“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一、字音倜傥(t)(tn)恶能(w) 天崩地坼(ch)东藩之臣(fn) 烹醢梁王(pn)(hi)怏然不悦(yn)故脯鄂侯(f)喟然而叹(ku)拘之牖里(yu)摄衽抱机(rn)赙襚(f)(su)晏然而已(yn)二、通假字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颂,通“容”,从容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上,通“尚”,崇尚赴于齐曰赴,同“讣”,急走报丧主人必将倍殡棺倍,通“背”,相反的方向固不敢入于邹固,通“故”,所以三、一词多义(1)使(2)其(3)为(4)而(5)于(6)非 (7)乃(8)则(9)诚(10)若(11)好(12)恶(13)之(14)固(15)且(16)以(17)辞四、古今异义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奇伟:古义:奇特。今义:奇异雄伟。倜傥:古义:卓异。今义:洒脱,不拘束。则为一身古义:个人。今义:全身。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古义:斩首之功。今义:头等功劳。然后天子南面吊也古义:面朝南。今义:南边。欲从而帝之古义:紧跟着就。今义:连词,表结果或目的。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方今唯秦雄天下名词作动词,称雄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名词作动词,朝拜且秦无已而帝名词作动词,称帝秦兵遂东围邯郸名词作状语,向东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名词作状语,先前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名词作状语,在国内权使其士名词作状语,用权术齐后往名词作状语,在后虏使其民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隶那样醢九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肉酱故脯鄂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肉干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帝(2)动词的活用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开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拜见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鲁仲连者,齐人也判断句译文:鲁仲连,是齐国人。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状语后置句译文:都是对平原君有请求的人。此时鲁仲连适游赵省略句译文:这时,鲁仲连正巧(在)赵国客游。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省略句译文:而今,秦军深入国内围困邯郸,又不能使(秦)退兵。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 省略句译文: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梁客新垣衍安在宾语前置句译文:魏国的客人新垣衍在哪儿?曷为与人俱称王宾语前置句译文:为什么和人家同样称王?卒为天下笑被动句译文:最终被天下人嘲笑。不果纳被动句 译文:(齐湣王)没有被接纳。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主谓倒装句译文: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鄂侯争之强、辩之疾状语后置句 译文:鄂侯犯颜直谏,言辞激烈。1鲁仲连是从哪些方面陈述不帝秦的?名师指津从自己和世人的节义观念、暴秦的本质、“帝王”的历史教训,“帝秦”的后果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我的理解鲁仲连在和新垣衍的辩论中首先指出:(1)表明自己的义节:有容为义;(2)批评世人的观念:则为一身;(3)揭露暴秦的本质:弃礼义、上首功、权虏士民;(4)亮明自己的立场:义不帝秦。其后,剖析秦臣服天下的利害:(1)“帝王”的历史教训:敬畏反被残害,接受教训。齐王朝周反遭辱,九侯献子而被醢,鄂侯争辩而成脯,文王喟叹而遇拘;(2)“不帝”的典型例子:礼遇反被戏欺,敢于反抗,鲁人投籥不纳,邹臣“不倍殡棺”;(3)“帝秦”的后果危害:有势却屈帝之,必受其害。变易诸侯,夺其贤爱,使其子妾。在这场论辩之中,鲁仲连紧紧抓住新垣衍在长平之战的余悸下,公然忘掉万乘大国的实力和合纵的有利条件而帝秦的心理。晓之以秦称帝之害的道理,并指明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彻底断绝其退缩之路,最后凭其三寸之舌使魏赵联军而秦军退。2为什么“鲁连见新垣衍而无言”?名师指津从“说人”的技巧方面来考虑。我的理解韩非子说难篇“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当说之。”如果不了解对方的内心所欲,不知其对于所欲陈述之事的好恶取舍,就不能很好地、有针对性地劝勉说服。因此很需要进行一番揣情摩意,在事先跟对象的耐心有序的说话和对对方处境的了解中,抓住对方的地位、身份、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性格、性情、情绪等特点,还必须注意说话的场合、时机、人文背景等,进行有效的论辩,而且揣摩他人之意,了解其弱点。鬼谷子说:“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即“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鲁连见新垣衍而无言”当见鲁仲连深察其理。3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核心是什么?名师指津是“义”。要结合文本来分析。我的理解鲁仲连不帝秦的核心就是“义”,这个“义”就是民族利益,就是符合仁政规范的正义,就是不甘向邪恶势力低头的气节。(1)在战国时代的士人看来,秦国的所作所为,是以强凌弱,是虎狼之国,根本不讲信用和仁义,如果让秦国称王称帝,和历史上的暴君没什么区别,“义不帝秦”,就是决不肯向邪恶势力低头的气节。在鲁仲连看来,不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都要有气节。首先要有顽强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不能因一时的失利而丧失了斗志。要尽最大的努力和邪恶势力拼搏到底。如果确实力不能及,战败而亡,那是没办法的事,最起码在精神上仍是胜利者。(2)鲁仲连积极地阻挠帝秦,也是为打击暴秦的嚣张气焰,魏派新垣衍劝赵王帝秦,实际上是劝赵向秦缴械投降,赵降秦国,魏也可能向秦俯首称臣,那么强大的秦国就会更加强大,其他诸侯国被消灭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出于正义,他决不肯让暴秦的阴谋得逞。所以他作为一介布衣而不辞辛苦,积极地参与政事,说服魏使决不帝秦。4本文有什么艺术特点?名师指津从语言使用、人物塑造等方面来作答。我的理解这篇文章感情色彩浓郁,语言的周回反复,使文势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从而注入人物形象强烈的感情,使人物清晰可辨而又栩栩如生。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道:“予每展读至魏世家、苏秦、平原君、鲁仲连传,未尝不惊呼击节,不自如其所然。(鲁仲连)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鲁仲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是数者,重踏熟复,如骏马下注千丈坡,其文势正尔风行于上而水波,真天下之至文也。”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鲁仲连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鲁仲连见新垣衍,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又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这些语言都流露出人物强烈的感情,从而使人物形象清晰可辨而又栩栩如生。大到国家外交、商界谈判,小到人际交往,论辩艺术和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都至关重要。智者能够一语千斤,冰释前嫌,愚者只会逞匹夫之勇,言语鲁莽,非但不能化解矛盾,反而会加深仇恨。鲁仲连生活于战国后期,各国之间的军事械斗频繁,所以他虽然“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云游四方,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眼观察天下大势,所以见识清明透彻,往往一语中的。封建士子,讲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有志之士、哲人先知,对国家、对人民都充满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有渊博的学识,有高超的思辩能力,自然也就熟练运用论辩艺术,任何重大国策的制定都离不开社会栋梁们的力排众异、力挽狂澜。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北宋的王安石,论战保守派,主持新政,富国强兵,千古流名。清末洋务派,辩倒守旧派,振兴实业,“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变法少不了论争,辛亥革命更少不了舆论基础。白话文运动更是唇枪舌剑,建国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做出改革开放的国策,更少不了之前的轰轰烈烈的“实践检验真理”的大争论、大讨论。适用话题“说辩”“论辩艺术”等。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途于邹假:假如B会秦围赵 会:恰逢C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 亡:损失D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责:责备解析:选A。假: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请为君责而归之B先生独不见夫仆乎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C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D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解析:选B。表反问的语气词;A.认为,当作;替。C.助词,用在表时间的词后;的人。D.表判断语气;表感叹语气。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B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C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D故脯鄂侯解析:选B。A.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开;B.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帝;C.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拜见;D.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肉干。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方今唯秦雄天下B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C然后天子南面吊也D欲从而帝之解析:选A。B.古义:斩首之功;今义:第一等的功劳,最高的功劳。C.古义:面朝南;今义:方位名词,南边。D.古义:紧跟着就;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新垣衍曰:“先生独不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而智不若邪?畏之也。”鲁仲连曰:“呜呼!梁之比于秦若仆邪?”新垣衍曰:“然。”鲁仲连曰:“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悦,曰:“噫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吾将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献之于纣,纣以为恶,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牖里之库百日,欲令之死。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脯醢之地?齐湣王之鲁,夷维子为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管籥,摄衽抱机,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途于邹。当是时,邹君死,湣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棺,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固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赙襚,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也,梁亦万乘之国也。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侯有子而好子:儿子B鄂侯争之强、辩之疾 疾:激烈C假途于邹 假:借D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夺:剥夺解析:选A。子:女儿。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D。A.那么;就是。B.用;因为。C.在;从。D.到。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鲁仲连排患释难,在侠义的天下之士精神感召下,说服了魏国,拯救了赵国。他论辩的主旨是指出诸侯国不应该向残暴专制、妄图称帝的强秦低头。B鲁仲连是战国时学者、义士和著名辩士。他“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胸罗奇想,志节不凡,他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C鲁仲连指陈帝秦的弊害,终于让“使事有职”不愿会见鲁仲连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复言帝秦。最后他接受了平原君的封赏。D鲁仲连从大义上讲明抗秦救赵的道理,剖析帝秦的害处,以古论今论证秦称帝后使魏王“就脯醢之地”的后果。解析:选C。鲁仲连最后没有接受平原君的封赏。8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脯醢之地?译文:(2)当是时,邹君死,湣王欲入吊。译文: 答案:(1)为什么和人家同样称王,最终落到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干的地步呢? (2)正当这时,邹国国君逝世,湣王想入境吊丧。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帝惜其能,遂不许之。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选自后汉书杜诗传,有删节)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B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C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D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解析:选C。“以”是动词,意为“认为”,“诗自以无劳”,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D项。“功臣”是“避”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应在“功臣”后断开,排除A项。故选C。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指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创于秦始皇。B棨戟,有缯衣的戟,古时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C玺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用泥封加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D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劈为两半,将帅持其中一半不能调遣军队。解析:选A。“始创于秦始皇”错误,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年轻有才,办事公平。担任侍御史时,因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民间暴虐横行且不听杜诗的劝说,杜诗杀掉萧广并向朝廷汇报,得到皇帝的召见。B杜诗实干为民,清廉为官。担任汝南都尉时帮助百姓整顿农事;担任南阳太守时,使得南阳郡内家家殷实富足,被人们称为“召父杜母”。C杜诗思虑周密,善于谋划。进谏时用魏公子借助虎符调兵来解邯郸之围的例子来说明建立虎符制度的重要性。皇帝认为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D杜诗一生清贫,家无余财。他生前没有田宅土地,致使遗体无处安葬。皇帝命令在郡守官邸里治丧,并赐绢匹作为治丧费用。解析:选B。“担任汝南都尉时帮助百姓整顿农事”错误,根据“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迁南阳太守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可知,帮助整顿农事应是任南阳太守时所为。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帝惜其能,遂不许之。译文:(2)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先回归原文,然后分析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并逐字翻译。(1)句中:诚,实在;至愿,迫切的愿望;第二个“愿”是动词,希望;退大郡,省略介词“于”,应为“退于大郡”;受,接受;其,代词,他的。(2)句中:间者,近来;发,派遣;但,只;玺书,有皇上印章的书信;诈伪,欺诈作伪。答案:(1)(我)实在无法抑制迫切的愿望,希望从南阳太守的职位上退下来,接受低级的职务。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同意这个请求。(2)近来派遣军队,只用带有皇上印章的书信,有时还用皇上的诏命。如有奸邪的人欺诈作伪,就无法发觉。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年轻时有才能,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更始年间,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建武元年,在一年中升迁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不安。杜诗告诫晓谕萧广,可他仍不悔改,于是击杀了萧广,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一套棨戟。又派他巡视河东,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谋划北渡黄河,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终于被消灭。再次升迁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所治理的地方政绩显扬。建武七年,杜诗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性节俭,施政清廉公平,因为惩罚强暴树立起了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又设计制作水排,用以炼铁,铸造农具,使(百姓)用力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让出职位给功臣,于是上书给皇帝说:我受到的恩惠特别丰厚,按照义理,我不敢随便地假意请乞,又实在无法抑制迫切的愿望,希望从南阳太守的职位上退下来,接受低级的职务。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同意这个请求。当初,兵禁制度崇尚简约,只是用带有皇帝印章的书信发兵,没有虎符这样的信物。杜诗上书说:“臣听说军队是国家能够杀伤人的工具,圣人也很谨慎小心对待。原来的制度派遣军队,都用虎符,其他征调只用拿着信件的使者罢了。兵符假如能够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对方完全的信任,以此来表明彰显国家的命令,保持国家的威严与重要地位。近来派遣军队,只用带有皇上印章的书信,有时还用皇上的诏命。如有奸邪的人欺诈作伪,就无法发觉。我认为军事正在兴起,叛乱的人没有灭绝。从下面的郡国中征兵,应该慎重,可以确立虎符制度,来杜绝奸诈事件的产生。昔日魏国的公子无忌,威风令邻国倾倒,尚且借助虎符调兵来解邯郸之围,如果没有如姬的仇事,那么他的功绩也就不会显露。事情中有些虽然烦琐但不能省却,虽然浪费但不能不如此,大概说的就是发兵制度这类的事情吧。”谏书递给皇上,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杜诗虽然在外做官,但是对朝廷竭尽忠心,正直的言论和有益的谋略,随着报告某事献给皇上。在任七年,政绩教化十分显著。十四年,因派门客为弟弟报仇,被朝廷征召,正巧他因病去世。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说,杜诗贫困没有土地、住宅等产业,死了以后没有埋葬的地方。皇上下令在郡邸办丧事,并赏赐一千匹绢作为治丧费用。四、语言表达13(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桂林”的特点。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另外,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富饶的文化。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答:答案:文化底蕴深厚;古迹遗址众多;从古至今都是观光宝地。14请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内容,使意思完整。要求:必须从两个方面回答;必须采用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不少于50字。 有个妇人看到自己的前院里坐着三位长着白胡须的陌生老人。她对三位老人说:“我想我并不认识你们,不过你们应该饿了,请进来吃点东西吧。”在问清男主人在家后,其中的老人指着身旁的一个介绍说:“他的名字是财富。”然后又指着另外一位说:“他是成功,而我是爱。你现在进去跟你丈夫商量商量,要我们其中的哪一位到你们的家里。”妇人和丈夫商量的结果是请爱进来。爱起身朝屋子走去。另外两位老者也跟着他一起进来。妇人惊讶地问财富和成功:“我只邀请爱,怎么连你们也一道来了呢?”老者齐声回答:“_。”答案:(示例)如果你邀请的是财富或成功,那么另外两位都不会跟着进来;如果你邀请的是爱,那么无论爱走到哪儿,我们都会跟随他(分)哪儿有爱,哪儿就有财富和成功(总)墨侠之风:鲁仲连鲁仲连,齐国人,又叫鲁连子,鲁仲子或者鲁连,是齐国稷下学派后期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辩论家和卓越的社会活动家。此人善出奇谋,而又持高节,不肯入仕当官,喜欢四处游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很有侠士风范。不过,我这里所说的“拔刀相助”,不是指他会打架,而是说他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帮人摆平许多事情,不管是芝麻小事还是国家大事。据钱穆先生推算,鲁仲连应该是生于公元前305年卒于公元前245年。鲁仲连的籍贯亦不可考,司马迁在其史记中仅记为“齐人”。幼时的鲁仲连在稷下学宫师从徐劫,专攻“势数”之学。因为他勤学善思,博闻强记,所以颇受老师喜爱。尤其是他思维敏捷,很小即以辩才闻名遐迩。当时的齐国人都津津乐道于他十二岁驳倒田巴以及三次责难孟尝君的故事。田巴是稷下学宫赫赫有名的辩士,曾“毁五帝,罪三王,訾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但十二岁的鲁仲连却以“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的例子阐明了“人应该先急后缓”的道理,告诫他“急者不救,则缓者非务”,“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提醒他国家危机四伏,形势紧急,那种为辩而辩、脱离实际的辩论和夜猫子叫没什么区别,毫无意义。最后田巴在鲁仲连强有力的驳斥下心悦诚服,不但当着徐劫的面夸鲁仲连“乃飞兔也,岂直千里驹”,而且终生闭嘴,不复辩论。鲁仲连当年在赵国慷慨陈词,“义不帝秦”,秦国退兵,赵国得救,十多年后,齐国和燕国之间又发生一场大战。燕国当时十分强盛,连下齐国七十多个城市,齐国眼看就要完蛋了。幸亏有个叫田单的大将,以火牛阵取胜,一口气收复了许多失地,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小的聊城(不是今天的聊城),攻打了一年多,齐军死伤大半,而聊城却似乎越攻越坚固,始终不能打下来。而守在聊城里的那些燕国将士也听说有人在燕王面前说了他们的坏话,只要他们败退,就会全部斩首,所以他们没有退路,只能死守聊城,不敢回燕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液压闸门维修施工方案(3篇)
- 校友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 广告项目施工方案书(3篇)
- 弧形楼板施工方案(3篇)
-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兼职会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道德与法制考题及答案
- 新兵体检问答题目及答案
- 小学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高中语文38篇课内文言文挖空一遍过(教师版)
- 2025年高考真题物理(四川卷)-2
- DGJ08-81-2015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
- 《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件(共九章)
- 企业负责人财税知识培训
- 部编新课标培训课件
- 【前程无忧】2025校招人才素质洞察白皮书
- 船舶制造公司管理制度
- 非工作时间行为协议
- 老年病人麻醉管理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产业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