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doc_第1页
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doc_第2页
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doc_第3页
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doc_第4页
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1、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O 16 Na23 Si28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 ,每题2分,共20分(单选)1、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2、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A 果汁 B 牛奶 C 矿泉水 D 啤酒3、科学家发现纳米硒(Se)可将汞转化为HgSe,从而消除汞污染。HgSe中汞元素为+2价,则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0 C. 1 D. 24、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我省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 B.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C.属于氧化物 D.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5、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唯一来源 B. 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C. 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 . 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收集CO2并验满 B. 加热液体 C. 取用液体 D. 收集氧气7、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C=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化学方程式中n=1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8、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9、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10、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t1度和t2度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6分)右图为某抗酸药的实物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含义的金属元素是(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铝箔(2)淀粉属于(填字母序号)。 塑料A. 蛋白质 B. 糖类 C. 油 脂 D. 维生素药片(主要成分:碳酸钙、淀粉) (3)图中塑料包装废弃后可用于微型实验。如鉴别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均可作抗酸药)两种白色粉末时,可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废弃包装的两个孔穴中,再滴入(填试剂名称),有现象的原物质是碳酸氢钠。(4)另一种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是三硅酸镁(Mg2Si3O8nH2O),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反应后产物中含镁的化合物是(填化学式)。12、(7分)“西气东输”工程使我省很多地区都用上了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实验室常用图1所示的发生装置制取CH4,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可用方法收集CH4(3)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因此,使用热水器时,防止发生中毒的做法是(写出一种即可)m(CO2)g m(SO2)g a图1天然气 石油 煤 天然气 石油 煤(4)充分燃烧1kg不同化石燃料所产生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2 所示,则-燃烧最易导致酸雨,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13、(7分)医用氯化钙常用于合成药物。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Fe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二水和氯化钙(CaCl22H2O)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滤液CaCl22H2O加盐酸 加Ca(OH)2 操作a 滤渣(1)写出第步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第步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填“是”或“否”)。(3)操作a的名称是,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4)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足够的钙,写出一个合理的补钙方法:。14、(7分)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铁 1535 2750 越1800钠 97.8 883 越1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15、(7分)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加入适量蒸馏水 固体部分溶解 加入适量无水乙醇 固体部分溶解【得出结论】由实验可判断假设c(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和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注意:若答对(4)小题奖励4分,但化学总分不超过60分。(4)你认为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三、本大题共6分。16、(6分)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工业制备的反应为:2NaOH+ SiO2 = Na2SiO3 + H2O 。现以125t石英砂(SiO2质量分数为96)为原料,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试计算:(1)125t石英砂中SiO2的质量。(2)理论上得到硅酸钠的质量。作业设计说明本套化学试题知识覆盖面大,注重基础又兼顾层次区分,考死记硬背的少,考灵活运用的多,总体而言难度高于去年试题。现简要分析如下:1 试卷结构的稳定性近年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结构基本趋于稳定。今年同样不例外,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不变。整张试卷考查了学习化学必备的知识,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例如物质分类、化合价计算、化学用语、反应类型区分、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计算等化学的主干知识都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另外试题选材侧重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环境、科技中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如1、3、12等题分别涉及低碳、汞污染、煤气中毒、酸雨等环境保护热点问题;第4、5、13等题关注人体健康。2 化学试题的特点21 依托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由于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基于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以试题难度不能太大。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关注考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将化学的基础知识放在以生活、生产、安全、能源等问题为背景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第11题,以抗酸药为问题情景,考查了材料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等;第12题以“西气东输”使我省很多地区用上了天然气为知识背景,考查了气体的收集、生活中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止措施、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22 与时俱进,稳中求变今年化学试卷题型较新,体现出稳中求变的特点。题干与时俱进,十分贴近生活实际。选择题部分比较简单,能够保证一般的学生拿到高分,相信很多考生可以得到满分。计算题也是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但是一些主观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第14题“探究可燃物燃烧过程中有无火焰”,要求考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道题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理念,对考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23 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化学即生活,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大部分选择题和填空题,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环保实际。试题从低碳环保、生命安全与健康、营养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药物合成、新物质新材料的发现和使用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如第1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第8题以新材料“干水”为情景,考查物质的分类。24 注重创新,试题的开放性增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了落实这一目标,近年来各地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形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探究性试题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成为中考试题的一大亮点。探究性试题不仅对课程改革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新课程理念在考试评价中的具体体现。这些题型或以所给材料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或以过程和结论的开放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或以化学问题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年试题注重考查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了试题的开放性,鼓励考生创新,有利于培养考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15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的探究,考查考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3 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初中化学的教学只有一年的时间,除了上好新课外,还要搞好复习。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根据2011年中考化学试卷的特点,对2012年得化学的教学和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31 把握课程标准,夯实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准则,也是中考试题的命题依据。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立足课标、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教学中盲目地拔高、一味追求高难度、为赶进度搞“题海战术”的做法都是与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也是要坚决摒弃的。如今的中考试题不再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而是将化学知识贯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注重探究、体现开放。32 注重观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中考“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有关现象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领悟化学就在身边。这不仅有利于深化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同时会使化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3 加强科学探究,培养综合能力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的中考命题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试题中体现的越来越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更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综上所述,今年安徽中考化学试卷既保持了我省化学中考的体例,又有所创新,重视基础,着重探究,为中学化学的教学提供了导向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10小题 每题2分共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C D B A A B D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