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 401-2019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_第1页
DB50 401-2019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_第2页
DB50 401-2019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_第3页
DB50 401-2019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_第4页
DB50 401-2019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F 01 27.010 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 4012019 代替:DB50/ 401-2011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The norm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 of caustic soda 2019 - 10 - 15 发布 2019 - 12 - 30 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0/ 4012019 前言本标准第4和5章中的限定值和准入值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代替DB50/ 401-2011烧碱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与DB50/ 401-2011相比,主要 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烧碱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修改为"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删除了隔膜法烧碱单位产品能耗指标; 增加了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指标; 制订了离子膜法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和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的一、二、三级指标,分别对 应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建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和现有 新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本标准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修订单位: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市映天辉氯碱化工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张全壮、李震、孙亮、吴佳、邓杰、曾永寿。 IDB50/ 4012019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离子膜法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术语和定义、统计计算方法、限额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划内建成运行的离子膜法烧碱生产企业进行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 标的统计计算与考核,以及对新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9 工业用氢氧化钠 GB 21257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12723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GB/T 21367 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烧碱主体生产系统 the main production system of caustic soda 从原盐或盐卤经计量并进入化盐桶前的一级输送设备、电解用交流电经计量进入整流变压器开始, 到氯气、氢气经处理送出和成品烧碱包装入库为止的有关工序组成的完整工艺过程和设备。 3.2 烧碱辅助生产系统 the assistant production system of caustic soda 为烧碱主体生产系统工艺装置配置的工艺过程、设施和设备。 包括动力、供电、机修、供水、供 气、采暖、制冷、仪表和厂内原材料场地以及安全、环保等装置。 3.3 烧碱附属生产系统 the accessory production system of caustic soda 为烧碱主体生产系统专门配置的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包括办 1DB50/ 4012019 公室、操作室、休息室、更衣室、澡堂、中控分析、成品检验、电解槽管理及修理、阳极涂钌和修复、 阳极组装、离子膜泄露试验和修补等设施。 3.4 烧碱生产界区 the production area of caustic soda 从原盐、电力、蒸汽等原材料和能源经计量进入工序开始,到成品烧碱计量入库和伴生氯气、氢气 经处理送出为止的整个电解法烧碱产品生产过程。 由烧碱主体生产系统、烧碱辅助生产系统和烧碱附属生产系统三部分组成。 3.5 烧碱产品综合能耗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product caustic soda 统计报告期内烧碱产品生产全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总量。包括主体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 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之和,不包括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生产界区内回收利用 的和向外输出的能源量。 3.6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 of caustic soda 用折100烧碱单位产量表示的综合能耗,包括烧碱主体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和能源损失量,以及分 摊到烧碱主体生产系统的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和能源损失量。 3.7 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 the AC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ECU per unit product of caustic soda 用电解碱折100烧碱单位产量表示的电解单元直接消耗的交流电量,即电解单元工艺电耗,不包 括动力设备等的耗电量。 3.8 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electrolysis unit of caustic soda 用电解碱折100%烧碱单位产量表示的电解单元的综合能耗, 括氯、 处理过程所消耗的能源数量, 包氢不包括烧碱蒸发及其他后加工过程所消耗的能源数量。 4 烧碱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等级见表1。 2DB50/ 4012019 表1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等级 产品规格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kWh/t) 质量分数() 离子膜法液碱30.0 离子膜法液碱45.0 离子膜法固碱98.0 5 技术要求 5.1 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一级 315 395 615 二级 3 15 4 30 6 35 三级 350 445 785 一级 2 250 二级 2 250 三级 2350 现有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不应大于表1中的三级。 5.2 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新建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不应大于表1中的二级。 5.3 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装置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不应大于表1中的一级。 6 能耗数据的统计与计算 6.1 统计范围 6.1.1 烧碱产品能源消耗量应包括烧碱生产界区内实际消耗的一次能源量和二次能源量。 能工质(如 耗水、氮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的均不应统计在能耗量中。 6.1.2 未包括在烧碱生产界区内的企业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能耗量和损失量应按消耗比例法 分摊到烧碱生产界区内。 6.1.3 回收利用烧碱生产界区内产生的余热、余能及化学反应热,不应计入烧碱能耗量中。供界区外 装置回收利用的,应按其实际回收的能量从本界区内能耗中扣除。但在烧碱生产界区内作为燃料耗用的 电解法制烧碱副产品氢气应计入能耗量中。 6.1.4 各种能源的热值应以企业在报告期内实测低位发热值的加权平均值为准,并折算为标准煤,没 有实测条件的及外购蒸汽应按照 GB/T2589 折算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千克标准煤。 6.1.5 能源消耗量的统计、核算应包括各个生产环节和系统,既不应重复,也不应漏计。 6.2 计算方法 6.2.1 综合能耗的计算应符合 GB/T2589 中的规定。 6.2.2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电解单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按照其产品规格分别进行计算。 3DB50/ 4012019 6.2.3 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 报告期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按式(1)计算 : EDJ =  (edsc  ki ) +  (edfz  ki ) / PDJ n i=1 ni=1 .(1) 式中: EDJ 报告期内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edsc 报告期内主体生产系统电解单元消耗的各种能耗实物量,单位为吨(t)或千瓦时(kWh) 或立方米(m3); edfz 报告期内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电解单元消耗的各种能耗实物量,单位为吨(t) 或千瓦时(kWh)或立方米(m3); ki 某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 位为千克吨标准煤每吨 kgce/t) 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 kgce/ 单(或(kWh)或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kgce/m )或千克标准煤每焦耳(kgce/J); 3n 能源种类总数; i 能源类型; PDJ 报告期内某种规格烧碱折100%烧碱的成品产量,单位为吨(t)。 6.2.4 报告期烧碱加工过程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 某种规格烧碱加工过程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按式(2)计算: EJG =  (ejsc  ki ) +  (ejfz  ki ) / PCP .(2) nn式中: i=1 i=1 EJG报告期内某种规格烧碱加工过程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ejsc 报告期内烧碱主体生产系统加工过程消耗的各种能源消耗实物量, 单位为吨(t)或千瓦 时(kWh)或立方米(m3); ejfz 报告期内烧碱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加工过程消耗的各种能源消耗实物量,单位为 吨(t)或千瓦时(kWh)或立方米(m3); ki 某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千克吨标准煤每吨(kgce/t)或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 (kWh)或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kgce/m3); n 能源种类总数; i 能源类型; PCP报告期内某种规格烧碱折100%烧碱的成品产量,单位为吨(t)。 6.2.5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 某种规格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按式(3)计算: 4DB50/ 4012019 EZH = EDJ  (1+ x)  (1+ y) + EJG (3) 式中: EZH报告期内某种规格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EDJ报告期内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EJG报告期内某种规格烧碱加工过程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x 实际发生的自用碱率(%); y 实际发生的碱损失率(%)。 6.2.6 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的计算 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应按式(4)计算: QDH = QDL . .(4) P DJ 式中: QDH报告期内电解法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QDL报告期内电解单元过程实际消耗的电解用交流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PDJ报告期内电解单元电解碱折100%烧碱产量,单位为吨(t)。 7 节能管理与措施 7.1 节能管理 7.1.1 企业应建立与其规模和用能情况相适应的能源管理机构,配备熟悉能源使用技术与知识、具有 较强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人员从事能源管理。 7.1.2 企业应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和用能责任制度。 7.1.3 企业应根据 GB/T 21367 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7.1.4 企业应按月考核烧碱产品能源消耗总量、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7.1.5 企业应建立能耗统计体系,建立能耗测试数据、能耗计算和考核结果的文件档案,并建立能耗 档案管理制度。 7.1.6 企业应提高信息化水平,把信息技术用于烧碱生产工艺控制,并逐步利用能源管理系统软件优 化企业能源的采购、生产、转换和利用管理,使总体能效处于最佳状态。 7.1.7 企业应通过能效对标管理与 PDCA 循环等方式不断赶超能效先进水平。 7.2 节能技术管理与技术改造 7.2.1 经济运行 5DB50/ 4012019 7.2.1.1 生产中使用的通用设备应达到经济运行状态,电动机应符合 GB/T 12497 的规定,电力变压 器应符合 GB/T 13462 的规定,泵类和空气压缩机应符合 GB/T 13466 的规定,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 和旋涡泵应符合 GB/T 13469 的规定,通风机应符合 GB/T 13470 的规定,工业锅炉应符合 GB/T 17954 的规定。 7.2.1.2 对各种化工设备和管线应加强调整、紧固、擦拭、润滑、防腐方面的维护管理,防止跑、冒、 滴、漏现象发生。 7.2.2 变电、整流工序 7.2.2.1 提高整流器整流相数的脉波数以抑制谐波,减少高次谐波的危害:6(10)kV 供电母线的脉 波数不低于 12;35(66)kV 供电母线的脉波数不低于 18;110kV 供电母线的脉波数不应低于 24。与电 网连接点应符合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有关规定。 7.2.2.2 整流运行功率因数不低于0.9,整流效率在96%以上。 7.2.3 盐水工序 应根据不同电解工艺要求,严格一次盐水精制、二次盐水精制和淡盐水脱氧的操作工艺参数控制, 推广膜法除硝及膜过滤技术,提高盐水纯净度,以延长膜寿命并降低电耗。 7.2.4 电解工序 7.2.4.1 加强电槽管理,回收利用好氯气、氢气余热。 7.2.4.2 采用大容量电槽、电解液自然循环、膜与槽最佳配合等新技术,延长膜寿命,提高电流效率。 7.2.5 蒸发工序 7.2.5.1.1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等不同情况采用多效、逆流、强制循环等新技术,以提高蒸发效 率,降低汽耗; 7.2.5.1.2 采用喷射技术提高蒸汽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