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化学资源1、海水中的物质(1)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物质是_和_。在海水中,溶解的盐的含量占_;最多的金属离子是_和_,最多的非金属离子_,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_、_。(2)以下是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写出化学方程式。_;_;_。3、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是_, 目前多采用_ 。二、海水“晒盐”1、海水“晒盐”的过程(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_,又称_。(2)盐田通常分为_和_。过程是:先将海水引入_,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再导入_,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_,再继续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就是我们常说的粗盐。剩下的液体称为_,也称_。(3)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是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上图中的(1)是_池(填蒸发或冷却)。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_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B在(1)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C在(1)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减少了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中还能溶解氯化钠(4)饱和溶液是_。2、粗盐的提纯粗盐的提纯的步骤_、_、_。三、海水“制碱”1、氨碱法制纯碱制碱法过程中的化学原理是:(化学方程式)_,_。2、纯碱的性质(1)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俗称_,_,_溶于水。(2)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会发现_的现象,将燃烧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会发现_,这说明有_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会发现_的现象,说明有_生成,方程式为_。自主检测1、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A加水 B不断搅拌 c升高温度 D加氯化铵晶体2、(2008青岛)根据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纯碱属于盐类物质C因生成气体,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3、(2009宿迁)下列措施不属于保护海洋环境,也不属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是( )A在鱼类繁殖期间禁止捕捞 B船舶垃圾直接倒入海中C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 D海水晒盐4、(2009四川)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小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5、(2009太原)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上图有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a ,b 。(2)操作的名称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 。(3)操作中看到 时,停止加热。(4)称取5.0gNaCl固体,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Cl溶液 g。6、(2008太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下图3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1)实验可以证明 。(2)实验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3)实验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 现象。由实验、得出结论: 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存在OH-的原因是 。考点点睛一、海洋资源和海水淡化1、命题特点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2分到6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8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考查的重点是海水中物质的提取和蒸馏法淡化海水。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在2009年全国各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均有所涉及。2、方法技巧(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氧化物);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含量较多的离子分别是:Cl-、Na+、Mg2+化学方程式:MgCl2+Ca (OH) 2= Mg(OH) 2+ CaCl2 Mg(OH) 2+2HCl= MgCl2+2H2O MgCl2 Mg+ Cl2(2)常规化石燃料:(1)煤、石油、天然气(CH4+2O2CO2+2H2O) (2)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产生能量多,污染小。(3)金属矿物: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全世界储量丰富(3)1淡水资源匮乏:淡水占总水量的2.53;2蒸馏法: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目前多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例1】(2008湖北)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图所示(图中A、B、C均表示主要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1)C的化学式为_。(2)写出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整个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4)若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三步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答案】(1) Mg(OH) 2 (2) CaO +H2O=Ca(OH)2 (3) 置换反应 (4) 玻璃棒【解析】该题考查了从海水中制备金属镁的过程,其中卤水主要成分为MgCl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a(OH)2+MgCl2=Mg(OH)2+CaCl2 Mg(OH) 2+2HCl= MgCl2+2H2OMgCl2 Mg+ Cl2所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主要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置换反应。溶解(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2)过滤(仪器是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和玻璃棒);(3)蒸发(蒸发的仪器是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所以三步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规律总结】从海水中制取镁,电解的是熔融的MgCl2,而不是MgCl2的溶液;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三步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变式训练一1、(2008烟台)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海水制备金属镁,主要有以下步骤: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加熟石灰;加盐酸;过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B.C. D.2、(2008黑龙江)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3、(2008南京)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这些特性使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从而获得“国防金属”的美誉。海水提镁是国际上的主要趋势,工业流程图如下;其步骤为:I将海边大量存在的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成生石灰,并将生石灰制成石灰乳将石灰乳加入到海水反应池中,经过沉降、过滤得到Mg(OH)沉淀在Mg(OH)沉淀中加入盐酸中和得到MgCl溶液,再经蒸发结晶得到MgCl26H2O将MgCl26H2O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得到无水MgCl2V电解熔融的无水MgCl2可得到Mg(1)请根据上述步骤回答问题:写出步骤I、的有关化学方程式:I贝壳煅烧成生石灰 Mg(OH)2沉淀中加入盐酸中和 步骤IV中有分解反应的是(填写步骤序号): 。步骤中的蒸发是利用风吹日晒来完成的,而在实验室中进行蒸发操作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 、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坩埚钳等。上述海水提纯镁的流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请写出其中一点: 。(2)回答下列问题;右图为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填序号) 。A分子 B原于 C.阳离子 D阴离子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镁是一种(填“活泼”或“不活泼”) 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3)为测定约含镁30的镁铝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第一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方案:称量ag镁铝合金粉末,放在如右图所示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讨论一: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一种数据是 。讨论二:若用空气代替O2进行实验,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 影响。第二小组没计下列实验方案:称取bg镁铝合金,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一种数据是 。二、溶解度1、命题特点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3分到6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75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这一部分的命题思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考查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这一知识点主要结合图像的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2)以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这部分以考查概念为主,并与溶解度曲线相结合进行命题。2、方法技巧(1)一般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都变为饱和溶液;反之,饱和溶液则变为不饱和溶液。(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包括的内容:温度一定、100克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克。(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以上的点表示有剩余溶质存在,以下的点表示此溶液是不饱和的(4)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因而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例2】(2008昆明)右图是甲、乙、丙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问题:(1)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2)40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合理答案均可)。(3)在室温时,将盛有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各两支,分别放入盛有冰水或热水的烧杯中。根据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图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_(填序号)。【答案】(1)乙甲丙;(2)40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A【解析】由溶解度曲线知: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约为32g,甲物质的溶解度大约为23g,丙物质的溶解度大约为14g。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所以A是正确的。【规律总结】(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因而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变式训练二1、(2009衡阳)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B.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C.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2、(2008泰安)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1)由上表可推出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2)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NH4Cl,形成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温度/0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29.433.337.241.445.850.455.260.265.63、(2008青岛)右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首先析出晶体的是_;(3)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g。三、混合物的分离和粗盐的提纯1、命题特点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3分到8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8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命题思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考查混合物的分离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往往同海水“晒盐”、过滤、结晶一块考查。(2)以粗盐的提纯为考查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主要考查粗盐提纯的步骤、方法和原理。2、方法技巧:(1)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里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的差异,把混合物里各组分转变为不同的状态而分离开。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就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过滤和结晶是两种最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2)过滤和结晶的比较 过滤 结晶原理溶剂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能透过滤纸,而不溶的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晶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物质从溶液中得到溶质或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方法用过滤器进行过滤蒸发溶剂,降温结晶 举例粗盐提纯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3)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操作的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三靠:玻璃棒要紧靠过滤器中三层滤纸处,盛混合液的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漏斗的末端要紧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上。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搅拌时玻璃棒向一个方向搅动;当出现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食盐烘干。【例3】(2008潍坊)某校化学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他们要除去杂质得到精盐,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序号表示实验操作,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根据上述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第步操作的名称是 。(3)“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 、 。(4)实验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5)利用提供的沉淀试剂,再写出一种添加试剂的操作顺序(填序号): 。【答案】(1)加速粗盐的溶解;(2)过滤;(3)酒精灯、蒸发皿;(4)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 (5)【解析】(1)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粗盐的溶解;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实验中加入“Na2CO3溶液”后,完全沉淀,把沉淀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加入“Na2CO3溶液”的作用是沉淀出钡离子和钙离子。(3)“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4)添加试剂的操作顺序可以颠倒的是和,加入NaOH是为了除去镁离子,加入BaCl2是为了除去硫酸根离子,先除去谁互不影响。【规律总结】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可以加入试剂,把可溶性的杂质转变成沉淀;过滤,除去沉淀物;蒸发结晶;烘干。变式训练三1、(2008广西)下列混合物适合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 KCl、NaNO3 B水、酒精 CNa2CO3、CaCO3 D MgSO4、ZnSO42、(2008南京)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曲线表示KNO:的溶解度曲线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D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3、(2009青岛)海水经过晒盐后得到粗盐和苦卤,重结晶后的食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他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离子除净,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即得精盐。以下是某化工厂对海水进行综合利用的示意图:(1)在苦卤制镁的过程中加入了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石灰乳是用生石灰制得的,请写出制取石灰乳的化学方程式_。(2)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_,理由是_;(3)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四、纯碱的性质1、命题特点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3分到5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75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重点是联系其他物质的性质一块考查。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来考查。2、方法技巧(1)纯碱的性质化学式为Na2CO3,因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又叫苏打,面碱。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指示剂酚酞变红色 与酸反应现象:产生气泡,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注意:此反应可用来检验的存在。与Ca(OH)2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注意:Na2CO3既能与酸(稀盐酸、稀硫酸等)反应, 又能与碱反应。与某些盐CaCl2 BaCl2反应(2)纯碱用途纯碱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如人造纤维、石油精炼、硬水转化、玻璃生产等均需大量的纯碱,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洗涤剂等生产领域。(3)氨碱法制纯碱原理:向浓氨水中加足量食盐晶体制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生成NaHCO3,因为NaHCO3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小,所以先结晶析出。再加热分解NaHCO3得到纯碱、水和二氧化碳。这种制碱方法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创造的,所以叫侯氏制碱法。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工业流程:【例4】(2008青岛)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只写一种);(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的方法名称是_;(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的方法名称是_;(4)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后,直接进行操作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答案】(1)氯化钙 (2)过滤 (3)结晶 (4)盐酸【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纯碱的性质。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碳酸钠杂质,为了除去碳酸钠杂质,加入的A溶液一定与碳酸钠反应,把碳酸根离子转变成气体或沉淀,又不产生新的杂质即可。由碳酸钠的性质知:Na2CO3+ CaCl2=2NaCl+Ca CO3 Na2CO3+2HCl=2NaCl+H2O+ CO2这两种方法都可。如果用CaCl2除去Na2CO3的话,产生的沉淀B需要过滤掉,滤液再经过结晶得到纯净的固体物质氯化钠。【规律总结】除去一种物质中混有的杂质,如果一种物质溶解于水,一种物质不溶解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如果两种物质都溶解于水,需要把杂质离子转变成气体或沉淀而除去。变式训练四1、(2008湖南) 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H2SO4、HCl B、NaOH、KOH、HCl C、K2CO3、Na2CO3 、HCl D、NaCl、NaOH、HCl2、(2008太原)家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质类别属于(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3、(2009乐山)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查阅资料】(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3)Na2CO 3受热不分解。【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猜 想】甲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丙NaHCO3加热产生CO2【实验探究】(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小 结】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真题集合:一、选择题1、(2008台州)台州是个槟海城市,有充足的海水资源。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这过程中( )A水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2、(2008南京)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氯化钠溶液3、(2009东营)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2008肇庆)关于右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50 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C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5、(2009茂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酚酞区分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溶液C浓硫酸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不能用食盐作原料制氢氧化钠6、(2008盐城)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CO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BNaCl泥沙溶解、过滤、蒸发CNaOH溶液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Cu(NO3)2溶液AgNO3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7、(2008北京) 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可溶性的氯化镁、氯化钙杂质和不溶性的泥沙。常温下,将140g该粗盐样品溶解于水中,过滤得到不足3g泥沙和1000g溶液。取出500g溶液进行测定,其中含有镁元素1.2g,钙元素2g,氯元素42.6g。则原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A83.6% B86.3% C88.1% D91.6%8、(2009黔东南州)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2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9、(2009潍坊)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10、(2009常州)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二、填空题11、(2008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12、(2009汕头)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g。13、(2009东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1)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可以选用_,试剂B选用_,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反应类型为 。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2)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食用外,还常用作工业原料生产相应的化工产品,如工业上利用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试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 。14、(2008安徽)我国南方去冬今春的大雪,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一些地方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用于消除积雪。某种融雪剂可能是由NaCl、CaCl2、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小明为了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断:(1)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_,一定含有_。(填化学式)(2)写出第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第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4)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一些危害。请你写出融雪剂对环境的一种危害或提出道路除雪的一条合理化建议:_。15、(2008太原)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未来得到纯净的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上图有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a ,b 。(2)操作的名称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 。(3)操作中看到 时,停止加热。(4)称取5.0gNaCl固体,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Cl溶液 g。16、(2009绵阳)氯化钠既是重要的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实验室里有一小袋粗盐,其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等)和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要初步提纯这袋粗盐需要经过的步骤是溶解、过滤和 。若要计算提纯后所得精盐的产率必须用的仪器是 。工业上用给饱和食盐水通电的方法可制得一种碱R和氢气、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R+ H2+Cl2,其中R的化学式为 ,若反应中消耗了58.5g氯化钠,则理论上可得到R的质量为 g。三、实验探究17、(2008连云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 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 ;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 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任写一种)。【拓展应用】(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 方法除去。(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 溶液。18、(2009南通)我们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时候,做过如下图装置的实验。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观察现象。(1)通过比较试管甲中的两次反应,填写下表: 碳酸钠+盐酸碳酸氢钠+盐酸实验现象反应迅速,生成大量气体。反应 ,生成气体更多。实验结论 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进一步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探究方案。实验用品:相同型号的U型管2支、橡皮塞2个、5mL一次性注射器2支、气球个。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操作:在U型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在两支注射器中分别吸入同溶质质量分数、同体积的足量稀盐酸。将注射器插入橡皮塞中,然后同时迅速将盐酸分别注入U型管中。请对上述实验方案分析评价。若取用碳酸钠0.53g,为控制实验中产生气体的量相同,应取用碳酸氢钠 g;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运用了 研究的方法;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中考一、选择题1、(2009.上海)下列操作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A过滤 B使海水结冰脱盐 C加热蒸馏 D 多级闪急蒸馏2、关于海水“晒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3、(2009厦门)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陈醋”中的溶质醋酸的化学式是C2H5OH B冬天温度下降,使“陈醋”中的水结成冰,这个过程属物理变化C夏日曝晒使“陈醋”中的水分蒸发,减少醋中溶剂的质量D通过“冬捞夏晒”,可以提高醋的质量分数4、(2009.山东)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甲固体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5、(2009江苏)下列是某小组在实验室从海水制备精盐的流程图:此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A蒸发 B结晶 C过滤 D蒸馏6、(2009黑龙江)帅帅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7、(2009四川)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溶于水,再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往铜盐溶液中加入铁粉获得少量铜 将氧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旅游地产项目可持续发展与旅游市场拓展策略报告
- 2025年绿色建材研发中心项目环保合规性分析报告
- 2025年纺织服装智能化生产环境监测与安全报告
- 现场交叉作业安全管理
- 现场临电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6届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频考点专项训练及解析
- 2025年Python二级考试押题试卷 深度剖析版
- 星巴克广告策划案(定稿)
- 民法典护理课件
- 沪教深圳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单词表
- 《口腔材料学》教材笔记(12章全)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课件-项目二-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 环境监测与污染源在线监控考核试卷
- 油罐安装施工方案
- GB/T 44102-2024跳绳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
- GB/T 13305-2024不锈钢中α-相含量测定法
- DL∕T 618-2022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
- 多糖铁胶囊的吸收和代谢途径研究
- 艾梅乙检测结果解读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