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传统 常识.doc_第1页
承接传统 常识.doc_第2页
承接传统 常识.doc_第3页
承接传统 常识.doc_第4页
承接传统 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接传统 常识“廉政”关于廉政建设进校园之我见钢城四中 胡继明当前,“廉政建设”之风席卷全国,廉政之星、廉洁之星见于大小报刊、长短横幅,可谓群星璀璨。有人美其名曰“社会之楷模”、“时代之先进”。见此,我无仰慕之意,更无欣喜之情。一是,我乃平头百姓,似乎“廉政”与我无。二是,身边无伟人,没见过感动我之模范之星。三是,深感不以为然,做官不贪污,做事要奉公,乃是常识,乃是本分,就像“用脚走路”、“用口吃饭”一样,无须大惊小怪。如果做官不贪污,要冠以“廉政之星”,那么,用脚走路,得冠以“行走之星”;用口吃饭,得冠以“吃饭之星”。四是,使我想起老子之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廉洁之星现,贪污之风盛。是乃非国家之幸。鉴于此,我辈本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自由社会之人,充当“光荣的人民教师”,传授的是古今贤人的文字,总免不了品头论足,所以,对“廉洁”之事多了些思考。趁此,青山区廉洁文化进校园之际,发点粗鄙之言,虽是浅见,但心却是诚的。廉政本是学生成人之后做人之本分,如今却要“星光灿烂”,的确要贻笑大方,但苦笑之后,还需刨根究底。罗马不是一天造就的,社会风气如此,也不是一天变成的,而是“渐矣”,正本清源,教育难脱其咎,静心思考,本人认为当前教育存在两大根本问题:问题一:割断传统,急功近利,弱视文化当前,教育理念急功近利,忽视人本教育,因而,对于社会不良风气,不但无纠正,还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不仅不符合中国传统理念,也不符合现代社会需要,更不能促进中国社会文明之发展。首先认清现实,以正视听。只要从实际出发、关注教育现状的人,相信都认同这一现状:当前的教育是重知识,轻德育;重实用,轻文化;重功利,轻为人;重选择,轻感化。(近年来,教育改革,似乎要从形式上要做点改革,但风声大于行动;由于难于操作,也难于公平,估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再说,举国上下,又有几人赞成。)这一现状,显然有悖于中国传统教育。礼记云:“学校,乃风化之地也。”意思说,学校是社会风气习俗教化的地方,强调教育的文化传承意义。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强调教育的社会调和功能;孟子云:“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意。”强调教育的德性教育,即如何为人;总之,中国的传统教育,自孔孟受重视以来,上至太学(皇家学堂,教授道学问),下至民间私塾(蒙学教育,教授三字经、弟子规等),都强调教育的文化传承、为人德性、社会调和的作用。我如此说,一定有人打断我说,“你就是一旧文化的卫道者,社会风气如此,教育能独善其身吗?”我说:“你这是颠倒因果。社会风气有问题,就靠教育去净化,你怎么没去净化浑浊,反而被浑浊同化了呢?”我想这么说,也许你还要怒目圆睁,指责我道:“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近代中国落后挨打,正是孔孟教育所害,现代中国日新月异,正是现代教育所赐。”针对此种观点,非我等平庸之辈所能驳倒之,但我有几点学者定论需要明示:第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以贯之,不同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有始无终,这得益于中国文化传承,传统教育功莫大矣;第二,参看英国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他说:“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可见,中国古代重视孔孟的“为人”教育,并未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眼前的经济繁荣,但文化沉沦,道德沦丧,社会问题频出,当前教育难脱其咎。小平同志也说:“十年改革的最大失误在于教育。”(1989年3月23日语)问题二: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人生修养教育式微前日,翻看一文,其述:汽车修理工身揣历史学硕士文凭、篮球明星身揣哲学博士文凭,在美国司空见惯,并且其本人绝无埋没人才、不得志之感。原因在于,在美国,知识应分两大类,一是技能性知识,例如:修理汽车、打篮球、诊断疾病,甚至从事科学实验等等,这类知识提供谋生技能;一类是人生修养知识,例如:历史学、哲学等等人文学科,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人的修养。二者并行不悖,并不冲突。这一说法,虽然略见一斑,没法深究,但看后,还是深思良久,深以为然。对照中国当前教育,一切皆为实用。教育的目的,不为修养,只为知识,还美其名曰“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现状,早有仁人志士,痛心疾首,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狠批中国人“有教育无教养”,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实用主义的知识和人生的修养,也可简单为“才”与“德”的关系,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人论述得极为充分,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司马光反复强调,德行的修养教育,才是国家之幸,社会进步之本。这种实用主义的教育,不仅使教育者缺少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而且使教育者难以有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要求“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由于我们的教育重技能性知识,缺少修养性人生看法,缺少教我们我们如何与人相处的传统道德,所以当教育者走上社会,就会出现顺境中“自我为中心”,逆境中“悲观厌世”等等不良问题。我想,如果加强传统为人教育,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教育,很多人生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也就符合当前“人本主义”的教育实质。 人生的理念来自教育。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有了正确的教育,加以春风化雨的熏陶,定能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回味孔子的教导:“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反思上述两大问题,我心中有以下的应对:应对:承接传统,加强修养,“廉政”水到渠成“廉政”作为一种人的品格,并非一定要和为官相连,其实就是恭敬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任何一个有工作的人,都存在一个廉政的问题,只不过对于不为官的,我们叫他“敬业”。现在学校的年轻学生,他们毕业后将会走上社会,开始自己的工作,都会存在一个“敬业”或“廉政”的问题,他们的工作后“敬业”“廉政”自然和学校教育分不开,我想,要把“廉政”“敬业”注入他们的内心,学校教育应根据上面两点分析加以纠正。 注重传统教育,加强德性,把“为人”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讲的是为官的道理,但孔子将其放在学而一章,可见凡是做人都得讲“敬事而信”(能敬重自己的工作让别人信任你)、“节用而爱人”(节约费用而爱护他人)、“使民以时”(能够在恰当的时候运用人),我想,不管为官不为官,谁都该有这个修养。大学言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这经文极好地说明了,人的修养和将来为官做事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身修”,后面“治国”“平天下”就无从谈起。“身修”就是修德性、学做人,“治国”、“平天下”就是“廉政”,恭敬谨慎地为官。以上,我不能说文约而意丰,只能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