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四.doc_第1页
第25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四.doc_第2页
第25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四.doc_第3页
第25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四.doc_第4页
第25讲 交通运输类-案例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四:日照仪征原油管道及配套工程30万t油码头及航道工程一、工程概况1港区现状与规划概况(略)2地理位置与工程组成日照港位于山东半岛南侧沿海,现有日照东、中、西港区和岚山港区。根据日照港总体规划,岚山港区将发展为岚山和岚山北两个港区。岚山港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南部,黄海海州湾北角(东经119*2217,北纬350535),处于我国沿海的脐部,是鲁东南与苏北交界处的唯一港口,隔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相望,处于中国京津塘和长江三角洲发达区之间的“经济低谷”地带,是我国京沪线以西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带最近的出海口,具体位置见图1。本工程位于岚山港北侧,紧邻现有的童海码头,其设计范围为童海码头以北,拟建100000t级油码头以东水域。工程组成见表1。本工程工期为2年,总投资为134 33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863.20万元,约占总柑咨的1 .39分析:本部分应说明港区基本情况、港口总体规划概况、本工程与规划的关系及规划环词进展,附港区规划图。描述工程地理位置,阐明项目所在省及地市,给出地理坐标(北纬、东经),附处理位置图。阐明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量、施工工艺、施工条件和进度等。建设内容应包括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等。给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工程特性指标,包括工程疏浚量、填海面积、占地(其中占用基本农田)、土石方量等。如涉及危险的应说明危险的种类、数量等改扩建工程应说明已有工程的基本情况。说明工程工期、工程总投资,环境保护投资及所占比例。二、工程分析(一)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本工程施工内容包括港池航道疏浚、码头主体施工、辅建工程等工程。本工程疏浚量为3 9675万m3,疏浚土外抛(抛泥区位置为东经11924,北纬35D=1海里。此抛泥区为海洋局批准的倾废区,因此本次环评不再对疏浚物外抛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根据港口工程施工的特点,结合施工区域附近的环境特征,按照重点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施工区域外环境敏感点的原则,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疏浚施工对水环境及海洋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港池、航道疏浚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悬浮疏浚物造成水中悬浮物质大量增加,影响水质。港池、航道疏浚施工作业中各个环节对海洋生物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底栖生物和鱼卵、仔稚鱼的影响。(2)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工程码头为沉箱重力墩结构,上部为梁板结构;引桥为沉箱重力墩结构,上部为系杆钢管拱桥,工程运输的主要为预制件,对环境空气影响很小,不作进一步分析和评价。(3)噪声 本工程码头结构形式为桩基结构,按常规施工方法,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4)施工期其他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施工现场用水主要由如下用水因素构成: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用水,浇注养护用水,施工生活用水及其他机械用水,其中前两项用水占92以上。施工单位最大用水100150m3d,施工队伍生活用水1015m3d,废水发生量少于10m3d,考虑到地表蒸发等作用,实际入海量极少,对水环境基本无影响,这里不再作定量分析。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及船舶垃圾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2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本工程对周围环境的主要污染环节及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空气环境 进港船舶在停靠期间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由于本工程为卸船泊位,卸船时由于液位下降,船舱内为负气压,气体空间加大,对外基本不排放物料气体。拟建工程正常营运时,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进港船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等。(2)水环境 到港船舶在港排放机舱油污水,污水所含污染物质主要是石油类,其排放方式均为间断排放;船员生活污水,其主要污染物为SS、COD,属间断排放,运至后方罐区拟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办公楼处工作人员活动过程产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运至后方罐区拟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其主要污染物为氨氮、SS、COD,属间断排放。本项工程为接卸泊位,来船皆为满载来港,无船舶压载水的产生,因此,无需对船舶压载水进行影响评价。(3)声环境 主要为船舶产生交通噪声和装卸机械产生的机械噪声。(4)固体废物 码头营运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船舶垃圾。(5)突发性事故 船舶在码头停靠时,一方面由于管理疏忽、操作违反规程或失误等原因引起油类泄漏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将对水域造成严重的油污染;另一方面,由于船舶本身出现设施损废,受海上风浪影响,或者发生船舶碰撞,有可能使油类溢出造成污染。因此,对本工程码头前沿、航道发生溢油事故进行计算分析,其主要污染物是原油。(二)污染源强估算分析:工程分析应分施工期、营运期,按环境要素(水、生态、气、声、固体废物等)分别阐述影响因素及污染源强。一般,施工期是水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环节,应重点从施工工艺和方案判别施工全过程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重点考虑陆域形成、港池航道疏浚、码头主体施工、护岸工程等对水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影响。运营期应从工程特征,尤其是装卸物料的理化、毒理性质及装卸工艺流程,判别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重点考虑陆域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在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的基础上,按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评价时段分别确定代表性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有针对性的开展评价工作。注意分析已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论证已有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根据“以新带老”的原则,结合新项目的建设,提出“以新带老”措施。工程分析应给出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 水平衡图等图件。三、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概况(略)四、现状评价(一)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略)(二)海洋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本工程的生态现状调查利用2005年4月、6月的监测资料,共布设生态监测站位12个,渔业资源和鱼卵、仔稚鱼采用收集现有资料的方法。本次海洋生物调查因子包括: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其目的在于了解该区生物生态及资源状况,为综合评价及影响预测提供依据。1叶绿素a4月24日调查海域表层海水中的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在06622308mgm3,平均值为1265mgm3。底层变化范围在05461462mgm,平均值为0893mgm3。6月3日调查表层变化范围在08682312mgm,平均值为1731mgm3;底层变化范围在0954255mgm3,平均值为1446mgm3。2浮游植物(1)种类组成2005年4月24日调查所获浮游植物样品经初步分析鉴定,共有浮游植物33种,隶属硅藻、甲藻和金藻三个门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8485、1212和303浮游植物的生态性质属于近岸、广温广盐类型。本次调查优势种为密连角毛藻(Chdensus)、密连海链藻(Thalassiosita condensata)等。6月3日调查所获浮游植物样品经初步分析鉴定,共有浮游植物硅藻、甲藻和金藻三个门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576、2121和303。浮游植物的生态性质属于近岸、广温广盐类型。调查优势种有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danicus)、奇异菱形藻(Nitparadoxa)、密连角毛藻(Chdeensus)等。(2)细胞数量的平面分布4月24日调查区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变化范围在129万一1798万个m3,平均值为656万个m3,密度相对较低。出现细胞数量最高的是Y19号站,达1798万个m3其次是Y05号站,为1426万个m3,最低的是Y21号站,为129万个m3,最高站位是最低站位的139倍。6月3日调查浮游植物的变化范围为406万一1438万个m3,平均值为792万个m3,以Y05号站最高,YIO号站次之,Y18号站最低,高者是低者的35倍。3浮游动物(1)种类组成4月24日调查中共鉴定出8种浮游动物。其中水母类2种,桡足类4种,毛颚类1种,被囊类1种。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crassaTokioka)、中华蜇水蚤(CalanussinicusBrodsky)。6月2日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种及6种幼虫或幼体。幼虫、幼体种类多可能与季节有关。其中水母类4种,桡足类4种,毛颚类、被囊类和仔鱼各1种。浮游动物中占优势的主要有中华蜇水蚤(CalanussinicusBrodsky)、纺锤水蚤(Acartiasp)和强壮箭虫(SagittacrassaTokioka)。(2)生物量和个体密度分布4月24日调查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2373mgm3,各站间生物量变化较大,最高值出现在Y07号站,达39072mgm3,居第二位的是Y19号站,生物量为21468mgm3,最低值出现在Y21号站,为2240mgm3。浮游动物的个体密度平均值为519个m3,个体密度与生物量基本相吻合,仍是Y07号站最高,为1138个m3,Y19号站次之,1035个m3,Y21号站最低,为76个m3,高者是低者的15倍。,6月3日调查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78mgm3,最高值出现在Y19号站,为69mgm3,最低值出现在Y04号站,为8949mgm3。浮游动物的个体密度平均值为2137个m3,Y05号站最高,为3807个m3,Y19号站其次,为3184个m3,Y18号站最低,为962个m3。4底栖生物(1)种类组成4月24日调查所获底栖生物样品经鉴定计有37种,隶属于多毛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棘皮动物和腕足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385、192、231、115和769。6月3日调查所获底栖生物样品经鉴定计有34种,隶属于多毛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棘皮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583、125、167和833。(2)生物量及个体密度4月24日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的生物量波动范围为2261924gm3,平均值为886gm3。栖息密度波动范围为20145个m3,平均值为915个m3。6月3日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的生物量波动范围为3291560gm3,平均值为927gm3。栖息密度波动范围为45110个m3,平均值为700个m3。底栖生物名录表(略)。5鱼卵、仔稚鱼根据资料统计计算,工程所在海州湾海域,鱼卵、仔稚鱼密度分别为:鱼卵7086粒/站,约合4724粒/m3;仔稚鱼558尾站,约合0372尾m3。分析:在明确区域环境背景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阐明各评价要素现状调查或监测的时1间、方法、,点位、频率及结果,明确结果与评价标准或相应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如超标,应说明超标倍数、超标原因等。水环境现状部分应说明本工程建设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水生生态现状的监测结果,应明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卵、仔鱼等均生物量、密度、多样性指数等指标。说明珍稀濒危特有种类的分布、生活习性、繁殖降点等,“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的分布,渔业资源情况等。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环境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应明确页目与环境保护目标的位置关系,说明保护区范围、分区、保护对象等。五、影响预测(一)水环境影响预测1水文情势变化水环境影响分析采用不规则三角单元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来进行。二维潮流及扩散基本方程为:(1)连续方程(2)运动方程(3)污染物扩散方程2定解条件初始条件为:边界条件为:岸边界:法向流速为0水边界:21u二2u(0或“uuu(f)、vuvu(f)3。水动力条件模拟与验证(1)资料选取及控制条件计算域包括以岚山港为中心(东西约30km、南北约22km)的海域。整个计算域由8 392个节点和16 347个三角单元组成。水下地形采用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海图。水文资料采用2003年10月2526日测量的潮流资料,共有7个潮流站和1个潮位站。曼宁系数2经调试取为00200025。(2)验证计算根据上述资料和条件进行计算,水流验证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计算流速值与实测流速值基本吻合,潮流误差控制在 5cms以内,水位误差控制在3cm以内,而且流态也较合理,基本能够反映出岚山港附近海域的水流状况。(3)流场计算结果及分析涨落急流场计算结果见图3。岚山港附近海域潮差较大,潮流强劲,最大流速约088ms,属正规半日潮,潮流流向呈反时针方向旋转,涨潮流流向为西南方向,落潮流流向为东北方向。(4)工程流场计算结果本工程是在岚山北港区10万t级油码头工程的基础上实施的,岚山港油码头包括14hn2罐区及约175km导堤,为了预测本工程水环境影响情况,需将油码头工程建设后的水动力条件作为本工程的基础资料;在原体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把油码头工程所处位置单元重新划分,然后对水流数学模型重新进行计算,得到本工程预测所需的流场,其涨落急流场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油码头工程建设后, 由于导堤的导流和掩护作用,港内及导堤北侧水流流速有明显减小,导堤南北3km范围内的流速也有一定的减小。4疏浚产生悬浮物的影响预测(1)预测模式预测模式采用前述的污染物扩散方程,扩散方程与二维水流预测模式联解,即可得到悬浮物浓度分布。(2)计算源强本工程航道及码头前沿需进行大量疏浚,疏浚采用功能4500m3/h耙吸式挖泥船进行作业,根据调查研究,该船型作业时作业中心悬浮物浓度为7001 000mgL,产生的悬浮物源强约为75keds,计算中以此作为计算源强。(3)计算结果根据上述扩散方程及参数进行预测计算,航道中悬浮物扩散影响情况、码头前沿及船舶调头圆附近的疏浚悬浮物扩散影响范围见表5和图7一图11。从图中可以看出,航道疏浚悬浮物影响区域主要为航道南北两侧,浓度大于150mgL的影响范围约为垂直航道100m范围内,浓度大于100mgL的影响范围约为垂直航道150m范围内,浓度大于10mgL的影响范围约为垂直航道1 000m范围内。在码头前沿疏浚时悬浮物影响距离略远一些,浓度大于150mgL的影响范围约为140m范围内,浓度大于100mgL的影响范围约为200m范围内,浓度大于10mgL的影响范围约为1 500m范围内。工程不会对码头西南方约58km的安东卫滩涂养殖区产生直接影响,并且随着工程结束,对工程周围水体的影响也将消失。(二)海洋生态影响预测本工程施工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环节主要有三个:一为码头主体施工、港池航道疏浚对底栖生物产生的影响;二为施工时产生的悬浮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三为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污水和船舶机舱含油污水等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1港池、航道施工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方案,工程对港池、航道开挖段内底质的占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上述作业段内的底栖生物而言将完全被破坏。据调查评价海区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平均值为927gm2。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港池、航道开挖面积约525X106m2,码头主体施工、航道施工所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约为487t。对作业段内的底栖生物而言将被损毁,但由于工程所处海域主要为航道区,其经济品种和数量均较少,在采取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后,工程建设对底栖生物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2施工产生悬浮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本工程水上施工作业对环境的影响特征因子是悬浮物质。水中所含悬浮物质的多少,是衡量水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也是海洋生物对其生存的水体空间的环境要素要求之一。国家的海水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都分别规定了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含量。在施工过程中,一部分泥沙与海水混合,形成悬沙含量很高的水团,从而大大地增加了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从海洋生态学角度来看,悬浮物质的增多,会对海洋生物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削弱了水体的真光层厚度,从而降低了海洋初级生产力,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在水生食物链中,除了初级生产者浮游藻类以外,其他营养级上的生物既是消费者也是上一营养级生物的饵料。因此,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减少,会使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在单位水体中拥有的生物量也相应地减少,那么以这些浮游动物为食的一些鱼类,会由于饵料的贫乏而导致资源量下降。同样,以捕食鱼类为生的一些高级消费者,会由于低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而难以觅食。可见,水体中悬浮物质含量的增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影响是多环节的。其次是对浮游动物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水中悬浮物质含量的增多,对浮游桡足类动物的存活和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过量的悬浮物质会堵塞浮游桡足类动物的食物过滤系统和消化器官,尤其在其含量水平达到300mgL以上时,这种危害特别明显。而在悬浮物质中,又以黏性淤泥的危害最大,泥土及细沙泥次之。根据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本工程施工引起的悬浮物的扩散范围(10mgL浓度)虽局限在作业区周围1 500m范围以内,但过量的悬浮物质对鱼、虾、蟹类幼体和贝类的存活也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即本工程施工将会对评价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时间尺度上是暂时的,施工期结束后水体中悬浮物含量会很快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本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本工程周围15km以内无水环境敏感点,距离工程最近的安东卫滩涂养殖区,距离工程海域约58km。所以该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安东卫滩涂养殖区不构成影响。3施工期对鱼卵、仔稚鱼的影响分析(1)天然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根据1996年10月8日农业部发布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规定,水域污染事故中的渔业损失量,是指污染源直接或间接污染渔业水域造成鱼、虾、蟹、贝、藻等及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死亡或受损的数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事故水域的类型、水文状况、受污染面积的大小以及受损害资源的种类而定。在难以用公式计算的天然渔业水域,包括内陆的江河、湖泊、河口及沿岸海域、近海,可采用专家评估法,主要以现场调查、现场取证、生产统计数据、资源动态监测资料等为评估依据,必要时以试验数据资料作为评估的补充依据。基本程序为:进行生产和资源的现场调查,确定事故水域主要渔业资源的种类及主要渔获物组成。资源量的确定:a江河、河口及海域的资源量。近35年的平均产量资源开发率(开发率视当地捕捞强度和种群自生能力而定)b增殖资源量。近35年的平均投放尾数X回捕规格X回捕率资源开发率。资源损失量的确定: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组织有关专家评估,确定其损失量。(2)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额的计算该损失计算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而定,但不应低于直接经济损失中水产品损失额的3倍。天然渔业资源损失的赔偿费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收取,用于增殖放流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及管理。因爆破、勘探、倾废、围垦等工程造成的渔业损失计算原则上也适用于本规定。(3)本工程鱼卵、仔稚鱼损失量根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总的影响范围约为291km,工程处水深约为加5m,总的影响水的体积约为597X10m,根据对该海域鱼卵的密度约为7086粒站,约合472粒m3;仔稚鱼为558尾站,约合0372尾m3,可以估算出鱼卵和仔稚鱼的损失量分别为282X109粒、222X10“尾,其中鱼卵的成活率按照千分之一计算、仔稚鱼的成活率按照百分之一计算,最终长成鱼的尾数为504X106尾,如果平均每尾按照100g计算,最终损失的鱼类总量约为504t。4空气影响预测(略)5噪声影响预测(略)6环境风险影响预测此处主要分析船舶溢油事故对水环境的影响。(1)溢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本工程为30万t油码头及航道工程,船舶在码头停靠时,一方面由于管理疏忽、操作违反规程或失误等原因引起油类泄漏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将对水域造成严重的油污染:另一方面,由于船舶本身出现设施损废,受海上风浪影响,或者发生船舶碰撞,有可能使油类溢出造成污染:因此,对本工程码头前沿、航道发生溢油事故进行计算分析。(2)溢油事故影响分析在潮流场计算的基础上,采用拉格郎日法计算溢油漂移扩散影响范围,公式如下:式中,xo、yo某质点初始座标,m;U,y流速,ms;W10风速,ms;A风向:O修正系数;r随机扩散项,r=RE,及为01的随机数,E为扩散系数;B随机扩散方向,B=2R。由于溢油时间、地点、数量及相应的风、流等众多不确定的随机因素,因此计算不可能将所有情况一一描述清楚。本报告结合码头前沿、航道中情况在码头至航道东端自西向东设置三个溢油点分别进行预测分析。计算中外溢物取船载油料作为代表物质,码头按操作性事故考虑外溢量取为10t,航道中按碰撞事故考虑外溢量取为250t,按涨潮、落潮及不利风况分别进行计算,根据岸线形态及环境敏感目标(安东卫养殖区)位置,涨潮时不利风向为SE,落潮时不利风向为E,风速均取为6ms。计算表明,在码头前沿及航道发生溢油时,涨潮期油膜漂移最大距离7393krn,落潮期油膜漂移最大距离为6576km;由图12一图21可见,涨潮期在码头附近发生溢油时,油膜将直接影响到安东卫滩涂养殖区,在航道东端发生溢油时,油膜可能直接漂移到深水渔业捕捞区。溢油事故本身对环境影响巨大,因此,对溢油事故必须严加防范、杜绝发生,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分析:影响预测应分别施工期、运营期,按环境要素(水、生态、环境风险、气、声、固体废物等)阐述影响,注意关注工程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水环境影响应注意分析填海、护岸、导流堤、码头主体等工程建成前后水文情势和水质的变化。一般,可通过数模计算进行预测,对特殊的水域,还应采取物模的手段来页测水文情势的变化趋势。此外,应注意分析施工期疏浚、吹填及运营期维护性疏浚等产生的悬浮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定量分析对保护目标的影响,并给出空间浓度分布图。如有船舶压载水,应分析运营期船舶压载水可能产生的影响。海洋生态影响应分析填海、扩岸、导流堤、码头主体、海底采沙、炸礁、疏浚等施作业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其中,底栖生物、鱼卵和仔鱼等的损失应量化。同时,应明角各类施工作业对“三场”、洄游通道、受保护物种等保护目标的影响。溢油对水域环境及岸线的污染是油类的代表性环境风险,预测应明确模拟溢油事故之生的地点、溢出货种类型、溢出规模、风向、风速、潮汐状况、模拟时间等,给出漂移轨迹和归宿,将海面油膜厚度、水体石油含量和着岸溢油量作为评价因子,可采用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研究中的影响评价指标判断影响程度,进行环境风险定量、之性评估。环境风险影响预测应注意分析溢油风险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目标沟影响,尤其是最不利条件下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对于化学品溢出的影响预测,应考虑化学品的污染特性和水溶性等,分类分析化学品的环境归宿与危害特性。六、环保措施与建议(一)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依据工程分析,本工程正常营运中产生的污水主要是:到港船舶在港排放机舱油污水以及船舶洗舱水;码头人员的生活污水。1船舶机舱油污水、船舶洗舱水本工程建设应当相应的增加泊位污水接收设备,配备连接后方污水处理系统的管道,以便将来码头建设完成后可接收此类污水,发挥环保设施效用。对罐区污水和船舶油污水统一收集处理。 2生活污水本工程投入运营后生活污水发生量很少,全年生活污水发生量约为33t;船舶人员在港停留期间将产生生活污水664Ua。生活污水经初级处理后,定期由槽车接收运至港区拟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并处理。另外,为避免运营期污水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应在岚山后方罐区公用设施工程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后才能投产运营。3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1)接收水质的要求生活污水中COD的浓度约为350mgL,氨氮的浓度约为40mgL。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为:COD200400mgL,氨氮的浓度小于等于35mgL,进水水质满足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的要求。 新建含油污水处理处理厂石油类进水参考指标为30006000mgL,船舶机舱油污水的浓度为5000mgL,产生的油污水的浓度满足进水参数指标的要求。(2)建设进度港区拟建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处理厂计划于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本工程的建设施工期为2年,预计2007年6月完成,因此,在时间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可以满足本工程的需要。(3)处理能力可行性分析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与相关工程的产污情况见表8。通过以上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是有余量,能够满足本工程的要求。(二)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本工程由于永久性占用海域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为487t,如果按照长成后40粒kg计算,根据本工程特点,港池、航道疏浚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按3年估算,则需要补偿量为584X106粒。如果按照每万粒500元估算,据此估算,本工程建设造成的底栖生物等损失的生态补偿环保投资额约为2922万元。根据工程分析和施工期生态影响预测的内容,工程施工造成的损失量最终长成鱼的尾数为504X106尾,如果按照每万尾1 000元计算,生态补偿的环保投资额为504万元。目前国内对于海岸带开发,采取的生态恢复及补偿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海洋生物人工放流增殖技术海洋生物人工放流增殖技术在我国应用较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渤海、黄海、东沌放养了以中国对虾为代表的近海海洋资源, 目前规模化放流和试验放流种类已扩大到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虾夷扇贝、魁蚶、海参、鲍,以及梭鱼、真鲷、黑鲷、牙鲆等十多个品种,对近海海洋生物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2000年8月26日上午10时,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日本栽培渔业协会共同在山东省日照市近海(东经11903,、北纬3521,)成功的进行了牙鲆和日本对虾的海上标志放流实施。2人工鱼礁技术人工鱼礁技术在我国南方海区近年来开始大规模试验。2000年,广东省在阳江近海海面沉放了两艘百余吨级的水泥拖网渔船,以改善近海渔场生态环境。2001年,我国首次在珠海东澳进行人工鱼礁试验。随后的2002和2003年,在广东汕头南澳福建三都澳官井洋斗帽岛、浙江舟山群岛、江苏连云港市赣榆秦山岛及海南三亚等海域先后开展大规模的人工鱼礁试验。3海岸带湿地的生物恢复技术采用人工方法恢复和重建湿地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在海湾,利用了工程弃土填升逐渐消失的滨海湿地,当海岸带抬升到一定高度,就可以种植一些先锋植物来恢复沼泽植被。2000年在山东东营市开展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恢复是我国近年来较为成功的海岸带生态恢复项目,此工程通过引灌黄河水、沿海修筑围堤、增加湿地淡水存量,同时强化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目前淡水湿地面积明显增大,植被生长旺盛,许多候鸟纷纷在保护区内筑巢产卵。2003年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众多科研单位共同实施的“渤海典型海岸村生境修复”,旨在利用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渤海海河大沽河口地区建立人工群落和植被系统,修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该工程计划在2005年建成,届时将为整个渤海湾地区的海岸带生境修复提供范例。但需要指出的是,海岸带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不稳定的生态系统,目前虽然对生态系统退化总体原因已有所认识,但是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各部分之间及其与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理了解仍不够深入;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和试验示范研究还停留在一些小的、局部的区域范围内或集中某一单一的生物群落或植被类型,缺乏海岸带整体系统水平出发的区域尺度综合研究与示范;海岸带恢复目标主要集中在生态学过程的恢复,没有与海岸带管理法律、法规及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福利有机的结合起来,生态修复往往难以达到最初的目标。综上所述,措施1和措施2比措施3要简单、易行,而且周期短,同时国内许多地区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因此为了缓解和减轻工程对所在的海州湾生态环境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建议采取人工放流当地生物物种的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具体人工放流种类以海州湾的常见经济贝类、鱼、虾类为主,如文蛤、大竹蛏、牙鲆、鲈鱼等当地优势种,放流地点为工程附近的水域,同时,应对增殖放流的结果进行跟踪监测。根据本工程施工期造成的海洋资源损失,本次评价提出具体放流计划见表9。另外,为了防止过度捕捞造成资源枯竭,维持大竹蛏资源的持续利用, 日照市、东港区渔业部门专门在日照沿海中部夹仓口一龙王河口一带浅海,选择水质良好、海流畅通、泥沙底质、适宜贝类生长繁殖的海域,划定为大竹蛏增殖保护区。计划利用几年的时间,通过对全市海域大竹蛏资源进行人工增殖,达到修复大竹蛏资源的目的,本项目的生态修复人工放流计划可与当地渔业部门密切结合,统一实施。(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1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略)2应急预案根据国家环保局90环管字057号文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文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的要求,通过对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各有关企业单位应制定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工作计划,消除事故隐患的实施及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玮: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根据工程特点,本项目应在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导下,编制本项目码头工程应急预案(企业级)。根据本环境风险评价的结果,对于拟建工程可造成环境风险的突发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纲要,供项目决策人参考,详见表10。本工程不包括后方罐区。溢油应急计划本计划参照日照港风险应急系统进行制定。港口防污染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和职责:应急指挥部是应急反应行动的指挥、协调机构,由集团公司领导、事故主管部门和事故应急反应主要参与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人员组成和职责如表13。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其职责: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安全质量部,由安全质量部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职责:a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b、负责制定、评估和根据授权修改应急计划;c拟订污染应急反应培训大纲,组织实施应急计划的相关培训和演练;d组织研究防污染技术,建立和完善防污染应急反应的技术支持系统,为应急反应提供技术支持;e负责接收和分析污染事故报告,并在接到报告后负责向相关部门或人员报告或通报;f负责下达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向有关单位或机构发布报警和告警;8根据现场反馈情况及时组织开展应急反应评估,提出应急反应行动方案的调整建议,供应急指挥部研究后报总指挥批准实施;h根据总指挥的决策,调动和统一协调各单位的应急反应的人力物力和后勤支援,协调不同领域的应急反应行动。现场指挥及其职责:现场指挥是总指挥指定具体负责实施应急反应决策方案的指挥人员,根据船舶污染事故的性质、反应要求以及应急指挥部的建议,在应急指挥部成员中指定,由总指挥任命。其主要职责:a根据总指挥的授权,指挥调动到达污染现场的人力物力资源,组织实施应急指挥部的决策和指令,组织和管理现场应急反应行动以及其它需要的进一步行动;h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和应急反应系统方面的准备和运行情况,为应急反应决策提供建议;c确保已抵达现场的各类资源得以合理调配,根据需要向应急反应协调中心提出所需要的资源和援助请求;d随时向应急反应协调中心报告现场动态和事态发展趋势以及需要应急反应协调中心协调的有关事宜;e组织现场反应情况评估,并将评估意见报应急反应协调中心,以便为应急指挥部形成是否停止反应行动或是否开展进一步的应急反应行动建议;f在不违背总指挥总体决策原则的前提下,要灵活把握和控制现场局势,有权根据事态的发展对行动方案做出适当调整,但必须将调整情况及时向应急反应协调中心报告;g指定专人做好现场记录,包括使用的人力、物力、时间、气象、水文、进展情况及所遇问题,并尽可能将现场情况进行拍照,摄像,便于处理善后事宜和进行总结、评估、修订。应急反应队伍:应急反应队伍是指在本计划范围内,直接参与应急反应行动的相关部门总称, 由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各装卸公司、海洋专业清污队伍、岸线清除队伍组成,在应急指挥及其办公室和现场指挥的指挥下,按下列组织形式具体开展各个领域的应急反应行动。应急队伍的职责是:当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赶赴指定的地点集合,听从应急指挥部的指挥;采取措施进行施救、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污染,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报告程序:在码头装卸过程中,一旦发生散装油品、化工产品泄漏、入海、火警或中毒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通知船岸作业人员停泵、关阀,中断作业,以便减少事故损失。接到事故报告后,作业人员立即核实,停泵、关阀,中断作业,并使用快速通讯手段报告公司安质科、调度科、报告应急指挥部,电话:8382555,8383205。如泄漏入海,装卸公司安质科应立即报告日照海事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污染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指挥系统报告,要求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对泄漏和扩散等情况继续报告和做出补充报告,立即对事故进行初始评估,初始评估的目的是尽快报警和采取应急反应措施。初始评估的主要内容:a根据污染种类、事故地点、事故原因、气象、海况,评估污染的可能规模。h对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进行评估;c评估对人身安全、公众健康构成的威胁;d严估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报警部门。所有涉及海洋船舶污染的事件按下述方法向日照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电话:(0633)12395:8385429;传真:(0633)8387838;VHF:16频道叫日照话台转口照海事局。按下列方法向日照市有关主管机关报告:日照市环保局: 电话:8779216传真:8779216日照海事局:电话:123958385429传真:8387838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电话:8392086 8392081传真:8392085目前并未规定关于何种规模的溢油量应该向省级环保局或国家环保总局汇报,本报告书建议溢油量超过10t的溢油事故就应该向国家环保总局进行汇报。另外,当溢油量小于10t的溢油,应急措施没有及时到位,造成油膜不能及时回收而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的,也应该向山东省环保局、国家环保总局进行汇报。应急报告流程见图22。应急行动程序见图23。溢油应急反应对策:确认事故的责任方,责令其采取可能做到的防范措施;采取措施防止溢油继续溢漏和可能引发的火灾,如采取堵漏、驳油、拖浅、防火、灭火等措施;向派遣船艇对溢油周围实行警戒或实行交通管制;监视溢油的扩散,必要时实行飞机空中监视,以有利用卫星遥感信息进行监视监测;对可能受威胁的环境敏感区和易受损资源采取保护措施;对溢油和溢油周围水域、沿岸进行监测;制定应急对策方案,调动溢油应急防治队伍和应急防治船舶、设备、器材等以及必要的后勤支援;组织协调海事、港务、救捞、船公司、环保、海洋、渔监、水产、军队、公安、消防、邮电、气象、农林、旅游、保险等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