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第五章矽卡岩矿床.ppt_第1页
矿床学第五章矽卡岩矿床.ppt_第2页
矿床学第五章矽卡岩矿床.ppt_第3页
矿床学第五章矽卡岩矿床.ppt_第4页
矿床学第五章矽卡岩矿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床学 第五章矽卡岩型矿床 第一节概述 一 基本概念接触交代矿床 是指在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 由于含矿气水热液发生复杂的交代作用而形成接触交代岩 矽卡岩 及矿床 这种矿床被称为接触交代矿床 或称为矽卡岩 skarn 矿床 矽卡岩是一套蚀变岩组合 具有粗粒结构 主要由多种硅酸盐矿物和部分氧化物矿物组成的岩石 按成分可把矽卡岩分成钙矽卡岩和镁矽卡岩两类 矽卡岩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 从世界范围看 这类矿床是世界钨的最主要来源 是铜 铁 钼 锌的主要来源之一 同时也是钴 金 银 铅 铋 锡 铍 稀土 硼等相对次要的来源 这类矿床在中国也占有特殊地位 如矽卡岩型铜矿占中国铜矿储量的第三位 16 4 占富铜矿储量的第二位 铁矿占富矿储量的第一位 38 0 矽卡岩型矿床中经常伴生镍 铋 硒 碲 金 银等稀有 分散和贵金属元素 有的含量较高 可综合回收利用 二 矽卡岩矿床的特征 一 矿体的产状 形态与规模矿体多分布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中 一般不超出热变质晕的范围 并多产于外接触带上 一般距接触面100 200m范围内 少数产于内接触带 矿体的产状 形态较复杂 矿体连续性也差 常呈似层状 透镜状 巢状 柱状 脉状 复杂树枝状以及各种不规则形状 规模大小不一 有直径数米的小矿体 也有长数千米 延深达千米以上的巨大矿体 一般为中等规模 厚10 30m 沿走向长200 500m 除有的钨 钼 锡 铁 铜等类矿床可达大型外 多数矿床为中小型 二 矿石特征矿石物质成分 金属矿物 以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 如磁铁矿 赤铁矿 锡石 白钨矿 方铅矿 闪锌矿 黄铜矿 磁黄铁矿 黄铁矿 辉钼矿 毒砂等 硼及铍矿物次之 硼镁铁矿 硅钙硼石 硼镁石 日光榴石 金绿宝石 硅铍石 石英 石棉 金云母等 非金属矿物 主要为矽卡岩矿物 如钙铝 钙铁石榴石系列 钙铁辉石及透辉石系列以及其他Ca Mg Fe Al的硅酸盐矿物 如镁橄榄石 硅镁石 符山石 方柱石 蛇纹石 透闪石 阳起石 绿泥石 绿帘石 金云母等 此外还有石英 黄玉 萤石 绢云母 白云母和含铁 镁的碳酸盐矿物 矿石的结构构造有 块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 晶洞构造等 粗粒结构和各种交代结构等 三 矿床的分带性按出露位置 矿床可分内带和外带两个带 内带为交代岩浆岩形成的矽卡岩带 主要由高温矿物组成 如石榴子石 辉石等 次要矿物有符山石 方柱石等 外带是指交代碳酸盐岩等围岩形成的矽卡岩带 由高温 中温矿物组成 如石榴子石 辉石 角闪石 绿泥石 绿帘石 阳起石等 次要矿物有硅钙硼石等 距接触带较远的围岩中 温度降低 广泛发育有石英 方解石 有时有萤石 重晶石 金属矿化的分带性 金属氧化物 磁铁矿 赤铁矿 白钨矿 锡石等 主要分布内接触带上 和内矽卡岩带共生 多形成于矽卡岩期 金属硫化物 黄铁矿 黄铜矿 闪锌矿 方铅矿等 主要分布外接触带上 和外矽卡岩带共生 少数产于碳酸盐围岩中 多形成于石英硫化物期 金属矿化往往还和某些特定的矽卡岩带密切共生 如铁矿化富集于石榴子石矽卡岩带内 铜矿化常与透闪石等矽卡岩伴生 铅锌矿化则在矽卡岩体之外 靠近灰岩的地段沉淀 第二节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一 物理化学条件1 形成温度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温度范围在900 200 为气化至热液阶段的产物 是一类特殊的热液矿床 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组合形成温度在900 500 金属氧化物的形成温度一般在600 350 而金属硫化物的形成温度在450 200 2 形成压力与深度矽卡岩矿床形成压力与其所在的深度有关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主要是在中等深度 也可在浅深条件下形成 一般形成于1 4 5km之间 据Einaudi等 1981 对130个研究较好的矽卡岩型矿床的统计 其形成压力为3 107 3 108Pa 因此 矽卡岩型矿床可形成于从浅成到中深成的环境 比岩浆矿床 十几 几十km 和伟晶岩矿床 3 9km 形成深度要小得多 二 岩浆岩条件岩浆岩体 有利于形成矽卡岩型矿床的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 按岩性又可分为两个系列 1 钙碱性系列 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闪长岩 与成矿关系密切 2 碱性系列 碱性正长岩 花岗正长岩 石英二长岩 二长岩 矽卡岩矿床还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 显示了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铁 铜矿床与石英闪长岩 闪长岩有关 钨 锡 铋 钼矿床与花岗岩类有关 铅 锌矿床与花岗岩类有关 其次与花岗闪长岩有关 岩体的产状与规模 一般侵位于中深到中浅成条件下的中小型侵入体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岩体出露面积一般小于50km2 大多数在2 10km2左右 常呈岩株 岩瘤 岩钟 岩脉状产出 岩石具有明显的中深到浅成的岩相特征 矿体大多分布在侵入体的上盘接触带 层状侵入体或多层侵入体可形成多层矿化 但以上盘接触带为主 形态上 侵入体的形态对矽卡岩和矿体的形成和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凹凸不平的接触面比平整的接触面更有利于形成矽卡岩和矿体 据已有资料统计 岩体的凹入部位要较凸出部位更有利于成矿 形成时代上 中国 东部以燕山期岩体为主 西部以海西期岩体为主 世界 主要为中生代的或更年轻的岩体 时代较老的岩浆岩很少形成接触交代矿床 辽南铜矿地质剖面示意图 转引自姚凤良等 1983 1 铜矿体 2 花岗岩类 3 大理岩 三 围岩条件围岩的岩性 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最有利的围岩是碳酸盐类岩石 石灰岩 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等 疑灰岩 安山岩等火山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矽卡岩型矿床 围岩的构造特征 厚层的 成分单一的灰岩往往不利于成矿 而薄层碳酸盐岩石或成分不纯的碳酸盐岩 如泥质灰岩 白云质灰岩 含燧石条带灰岩 含有机质灰岩等对成矿较为有利 特别是薄层灰岩与火山岩 粉砂岩 页岩互层时 有利于热液的流通 所以热水溶液更易于交代薄层灰岩而形成矽卡岩和矿体 围岩的节理 裂隙及孔隙度等对矿化富集及矿体的形态 产状等也有重要的影响 矽卡岩型铜矿床模式图 据翟裕生 1995 原图稍加修改 1 矽卡岩型矿体 2 可能伴生的斑岩型矿床 3 可能伴生的爆破角砾岩型矿体 4 脉型矿体 5 可能伴生的层控 沉积 改造 型矿体 6 砂岩及粉砂岩 7 碳酸盐岩 8 泥质岩及页岩 9 石英闪长岩 10 花岗闪长岩 闪长玢 四 构造条件1 接触带构造根据侵入岩和围岩的接触关系可把接触带构造分成两种类型 整合 接触型 接触面与围岩层面平行一致 这类构造所形成的矽卡岩及矿体的形态比较规则 以似层状或透镜状为主 产状和围岩层理基本一致 整合接触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剖面示意图 转引自姚凤良等 1983 1 浮土 2 大理岩 3 花岗岩 4 锡矿体 5 铜矿体 6 铅锌矿体 7 矽卡岩 不整合 接触型 接触面产状和围岩产状斜交 矽卡岩及矿体的形态复杂多变 除沿接触带分布外 还可沿围岩层理分布 围岩中的矽卡岩或矿体常呈分枝状与接触带相连 形成一个形态复杂多变却又统一的矽卡岩体或矿体 当侵入体局部超覆围岩之上形成超覆接触时 由于超覆接触面常比较陡 所形成的矽卡岩和矿体的产状也较陡 不整合接触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剖面示意图 姚凤良等 1983 1 第四系 2 上部嘉陵江灰岩 3 下部嘉陵江灰岩 4 大冶灰岩 5 白云岩 6 花岗闪长斑岩 7 钼矿体 8 铜矿体 超覆接触型矿体 湖北铁山 湖北地质一队 1 大理岩 2 黄铜矿磁铁矿矿体 3 石英闪长岩 4 辉石闪长岩 5 矽卡岩化石英闪长岩 6 钠长石化闪长岩 7 透辉石闪长岩 岩体的凹部往往对成矿有利 在接触带上断裂交错部位 与不同岩性接触部位 以及早期脉岩和断裂发育部位等均有利于矿化 未经构造破坏的接触带构造一般不易形成大矿 接触带在深部的产状往往比较复杂 时而向内倾 时而向外倾 时而呈是整合接触 时而又呈不整合接触 甚至出现多次分枝 或多次凸出又凹陷的复杂产状 造成多层矿化现象 凹部对矿化的控制示意图断裂破坏的接触带构造 2 围岩层理和层间破碎带围岩的层理面本身就是构造脆弱带 层间断裂 破碎带和层间剥离 对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有特殊的意义 它们常为矿液的流动和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场所 也可使含矿气水热液在远离侵入体的围岩中形成稳定的似层状矿体或透镜状矿体 受围岩层理 层间碎破带控制的矽卡岩型矿床 1 浮土 2 大理岩 3 矽卡岩4 白云岩 5 砂岩 6 页岩 7 花岗斑岩 8 铜矿体 9 铜锌矿体 10 角砾岩 3 断裂和裂隙岩浆岩的侵入接触带往往就是断裂构造带 穿切接触带的断裂可使气水热液进入围岩 形成脉状或分枝状的矽卡岩体和矿体 也可使晚期含矿热液在矽卡岩中形成脉状矿体 4 褶皱构造褶皱构造主要表现在对岩体及含矿热液流通的控制 与矽卡岩型矿床有关的褶皱构造主要是背斜构造 不同岩性的岩层之间的接触面 层间断裂 破碎带和层间剥离 对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有特殊的意义 它们常为矿液的流动和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场所 也可使含矿气水热液在远离侵入体的围岩中形成稳定的似层状矿体或透镜状矿体 W1 白云质灰岩 W2 灰岩 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中 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钾长石交代岩 伴有白钨矿 锡石 矿化 钠长石化花岗岩 云英岩或云英岩化花岗岩 可伴有铍 锡 钨 钼 铌 钽 铪矿化 钙矽卡岩型铜 锡 钨 铋 金 矿体 镁矽卡岩型铜锡 钨 矿体 产于石英 萤石 磷酸盐岩中的锡铜铅锌 银 矿体 层间交代 锡 铜 铅 锌 矿体 脉状交代 锡 铜 铅 锌 矿体 电气石锡脉带型锡 钨 铍 锂 铜 交代矿床 砂锡矿 矽卡岩型锡矿床模式 据赵一鸣 1995 原图微加修改 5 围岩捕虏体侵入岩中的灰岩捕虏体也可形成一定规模的矽卡岩和矿体 且大多位于接触带附近 矽卡岩体和矿体经常与接触带断续相连 第三节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 一 成矿作用1 接触渗滤交代作用热液和岩石间的组分交换是通过流经岩石裂隙的流动热液实现的 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是引起热液流动的动力 因而热液能作较长距离的运移 故有可能形成厚大的矽卡岩带 沿裂隙由接触渗滤式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 2 接触扩散交代作用 双交代作用 当溶液沿岩浆岩和石灰岩接触面流动时 外接触带石灰岩粒间溶液为CaO所饱和 内接触带岩浆岩中粒间溶液为SiO2 AI2O3所饱和 在上升溶液影响下 破坏原有平衡 使CaO向岩浆岩中扩散 而SiO2 AI2O3等向石灰岩中扩散 形成矽卡岩 浓度梯度是扩散组份运移的动力 3CaCO3 Al2O3 3SiO2 Ca3Al2Si3O12 钙铝石榴子石 3CO2 二 矿床的形成过程矽卡岩矿床的成矿具有明显的多期性和阶段性 一般矿化晚于矽卡岩成岩期 成矿过程大体分为两个期五个阶段 1 矽卡岩期主要形成各种钙 铁 镁 铝的硅酸盐矿物 无石英形成 包括三个阶段 1 早期矽卡岩阶段 为高温超临界 800 500 状态 形成岛状或链状无水硅酸盐矿物如硅灰石 钙铝 钙铁石榴子石 透辉石 钙铁辉石 方柱石等 这些矿物构成了矽卡岩的主体 由于这个阶段发生于高温的超临界条件下 因此形成的矽卡岩矿物不含水份 因此又可称 干矽卡岩阶段 除少量磁铁矿外 一般不形成有用矿物 故又称无矿矽卡岩阶段 典型的化学反应有 CaO SiO2 CaSiO3 硅灰石 CO2 CaO MgCO3 2SiO2 CaMgSi2O6 透辉石 2CO2 CaCO3 FeO 2SiO2 CaFeSi2O6 钙铁辉石 CO2 3CaCO3十A12O3 3SiO2 Ca3A12Si3O12 钙铝榴石 3CO2 3CaCO3 Fe2O3 3SiO2 Ca3Fe2Si3O12 钙铁榴石 3CO2 2 晚期矽卡岩阶段 在接近临界 500 400 状态下 在H2O CO2和H2S等矿化剂的参与下 对早阶段矽卡岩进行交代 形成一些复杂链状的含水硅酸盐矿物如阳起石 透闪石 绿帘石等 故又称湿矽卡岩阶段 该阶段温度降低到近临界温度 因此矿液中的铁质便不再加入到硅酸盐矿物的晶格中 铁元素的活动性减弱 形成独立的铁矿物磁铁矿 故又称 磁铁矿阶段 磁铁矿大量出现 有时构成富集的磁铁矿矿体 故又称为磁铁矿阶段 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FeCl2 2H2O Fe OH 2 2HCl2Fe OH 2 FeCl2 Fe3O4 磁铁矿 2HCl H22CaCO3 5MgCO3 8SiO2 H2O Ca2Mg5Si8O22 OH 2 透闪石 7CO2 3 氧化物阶段 在次临界 400 300 状态下的高温热液作用中 生成层状或架状硅酸盐 如正长石 酸性斜长石 金云母 白云母及少量黑云母 氧化物 如锡石 白钨矿 磁铁矿 赤铁矿等 及少量硫化物矿物 辉钼矿 磁黄铁矿 称 氧化物阶段 2 石英 硫化物期 其特点是温度大大降低 SiO2不再和Ca Mg Al Fe等结合形成矽卡岩类矿物 而是独立形成大量的石英 热液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组分和矿化剂H2S等结合形成大量金属硫化物 并有典型的热液矿物如方解石 绿泥石 这个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 早期硫化物阶段 在这一阶段 温度下降至300 200 相当于中温热液阶段 形成的主要脉石矿物有绿泥石 绿帘石 绢云母 碳酸盐矿物 石英和萤石等 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 磁黄铁矿 毒砂 黄铁矿 辉钼矿 辉铋矿 称 铁铜硫化物阶段 Fe3 As H2S FeAsS 毒砂 2H Fe2 2H2S FeS2 黄铁矿 十4H Fe2 Cu2 2H2S CuFeS2 黄铜矿 4H 2 晚期硫化物阶段 在这一阶段 温度下降至200 因此在这一阶段 水的作用十分明显 交代早期矿物生成大量中 低温矿物 如绿泥石 绢云母 石英 尤其是碳酸盐矿物明显增多 金属矿床主要是铅 锌硫化物方铅矿 闪锌矿 少量黄铜矿及黄铁矿 因此又可称为铅锌硫化物阶段 Pb2 H2S PbS 方铅矿 2H Zn2 H2S ZnS 闪锌矿 2H 第四节矽卡岩型矿床的类型和特征 一 矽卡岩型铁矿床多产于大洋岛弧地带 与中到浅成的闪长岩一辉长岩类有关 我国分布广泛 是富铁矿石主要来源 矿床规模以中 小型为多 少数可达大型或特大型 如山东金岭镇铁矿 湖北大冶铁矿 矿床实例 湖北大冶铁矿床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成矿带中大冶复向斜的铁山背斜的北翼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以三叠系下统为主 围岩主要为含膏盐层的嘉陵江组及大冶组灰岩 走向近东西略偏北西 矿区北部大面积分布的岩浆岩 属铁山侵入杂岩体南缘中段 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 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和含石英闪长岩 侵位地质年代为晚侏罗纪 燕山期 大冶铁山矿区地质图1 第四系2 第七段具花斑构造的大理岩3 第六段大理岩夹少量白云质大理岩4 第五段大理岩常具细齿状缝合线5 第四段大理岩含角岩石香肠断块6 第三段石榴石 透辉石大理岩7 第二段夹角岩条带大理岩8 第一段页岩夹泥灰岩有时角岩化9 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10 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11 闪长玢岩12 煌斑岩脉13 钠长岩脉14 花岗斑岩脉15 矽卡岩16 矿体17 隐伏矿体18 NW及NWW向压性断裂19 NNE向压性断裂20 推测断层21 正常和倒转层产状 特点 接触带上 具强烈的矽卡岩化 主要蚀变岩石为透辉石矽卡岩和金云母透辉石矽卡岩 矿体均沿闪长岩体与石灰岩的接触带分布 特别在侵入体包围大理岩化岩石地段或接触带转折处更为集中 尤其当侵入体超复于围岩及接触面呈 S 型或凹凸弯曲转折处是成矿最有利的部位 矿区可划分为铁门坎 龙洞 尖林山 象鼻山 狮子山 尖山等矿段 全长约5000m 矿体形态变化很大 东部矿体大致呈似层状 陡倾斜的凸镜状及囊状 中部矿体则呈平缓产出的凸镜状或似层状 西部矿体则以似层状为主 矿体从东向西 其规模变小 矿体与围岩多呈小角度斜交 局部地段呈整合产出 矿体与大理岩或闪长岩接触时 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 当矿体与白云质大理岩接触时 两者呈浸染状过渡 接触带出现厚度不等的富菱铁矿和赤铁矿的碳酸盐型贫矿 当矿体中有透辉石及云母夹层包体时 也构成浸染状贫矿 向外过渡为致密块状矿石 矿石以致密块状为主 多为富矿石 其次为浸染状 多为中等品位 贫矿石 局部见有角砾状构造 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 其次有黄铜矿 黄铁矿呈条纹状分布于块状矿石中 此外还有赤铁矿 菱铁矿 白铁矿 斑铜矿 磁黄铁矿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透辉石 金云母 方解石 白云石等 磁铁矿矿石占总储量的97 含铜矿物常呈浸染状分布 伴生的铜储量近于大型 二 矽卡岩型铜矿床矿床主要与大陆边缘造山带的花岗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石英闪长岩等岩株有关 少数矽卡岩型铜矿床与大洋岛弧环境的石英闪长岩到花岗侵入岩有关 许多重要的矽卡岩型铜矿常与斑岩型铜钼矿床伴生 环太平洋成矿带是世界上矽卡岩型铜矿床分布的主要成矿带 中 新生代是世界上矽卡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成矿期 特点 矽卡岩型铜矿的矿石品位高 在中国东部分布广泛 是中国富铜矿石的主要来源之一 矿床的规模以中 小型居多 大型矿床比较少见 矿体多数产于接触带 部分产于远离接触带的围岩中 绝大多数的矽卡岩型铜矿是铜 铁共生的 而且铁矿物的数量往往超过铜矿物 铜矿化的形成方式有二 一是交代早期矽卡岩中的透辉石而成 二是沿着矽卡岩或磁铁矿体中的某些构造裂隙充填交代而成 所以铜矿化往往和矽卡岩或磁铁矿密切伴生 矿体的形态比较复杂 常见的有脉状 透镜状 囊状和不规则状 部分矿体产于离接触带一定距离的围岩中 呈脉状或顺层分布的透镜状产出 其形成和断裂或岩层层理有关 矽卡岩矿物组合比较复杂 除早期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 透辉石外 晚期矽卡岩一般比较发育 其中以绿帘石 阳起石和透闪石最为常见 金属矿物除磁铁矿外 黄铁矿 磁黄铁矿的数量常超过铜矿物 铜矿物以黄铜矿 斑铜矿为主 铜品位可达2 8 有的矿床中还伴生白钨矿 辉钼矿 方铅矿和闪锌矿等有用矿物 可综合利用 矿床实例 安徽铜官山铜矿床 矿区位于向东倾状的一个背斜之西北翼 背斜走向北东约500 背斜由晚古生代地层组成 黄龙 船山组灰岩及栖霞组灰岩为主要含矿层 背斜的西北翼和东北端有石英闪长岩体侵入 面积约1 5km2 岩体与灰岩接触带均断续有矽卡岩体及矿体存在 矿体产于矽卡岩中或其附近 矿区矽卡岩有明显的分带现象 从侵入体向围岩 可见到下列各带 1 钙铁榴石矽卡岩带 带厚20m左右以钙铁石榴石为主 并有透辉石 方柱石 石英 绿帘石和阳起石等 偶见有磁铁矿 2 透辉石矽卡岩带 此带厚约10m 透辉石呈细粒 致密集合体 含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 3 透闪石大理岩带 含较多硅灰石 硅灰石在燧石结核和燧石层附近出现 透闪石在含镁的石灰岩层中发育 主要矿体产在此带中 矿体形态似层状 柱状和囊状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 磁黄铁矿 黄铁矿 铜矿石品位中等 其中伴生的Au Ag Mo Ga Se Te Bi等元素可综合回收利用 铜官山铜矿地质图1 第四系堆积层2 三叠系3 成潭组页岩粉砂岩4 孤峰组硅质岩5 栖霞组灰岩6 船山组灰岩7 黄成组白云岩8 高骊山组粉砂页岩9 五通组石英岩10 石英闪长岩11 石榴石矽卡岩12 透辉石矽卡岩13 磁铁矿14 磁黄铁矿15 含铜蛇纹岩16 铁帽17 断层18 岩层产状19 地质界线20 剖面线21 剖面图 三 矽卡岩型钼矿床矿床常产于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斜长花岗岩等岩体与石灰岩的接触带及附近的围岩中 矿体呈似层状 脉状 不规则状等 矽卡岩矿物以钙铝榴石 透辉石为主 金属矿物以辉钼矿为主 伴生金属矿物有黄铁矿 黄铜矿 磁黄铁矿 白钨矿等 有时可构成铜钼型矿床或钨钼型矿床 辉钼矿常呈小颗粒浸染状散布在矽卡岩内 有时和硫化物一起分布在矽卡岩中的石英脉中 呈细脉浸染状 矿石中钼的含量通常为0 1 0 3 矿床规模一般不大 矿床实例 辽宁扬家杖子矽卡岩型钼矿床 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由震旦系至二叠系构成 与成矿有关的细粒花岗岩呈舌状侵入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条带状灰岩中 在接触带及围岩中形成大量矽卡岩和钼矿化 四 矽卡岩型钨矿床矽卡岩型钨矿床主要产于花岗岩和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及花岗岩附近的钙质岩层和砂岩层之间 矿体常呈层状 扁豆状 矽卡岩矿物以钙铝榴石 钙铁辉石为主 常伴有大量萤石 晚期矽卡岩不甚发育 矿体以似层状为主 有时呈较复杂的透镜状和脉状 含钨矿物为白钨矿 呈细脉状或浸染状均匀分布于矽卡岩中 含量一般为0 4 0 7 其他伴生矿物不多 个别矿床伴生大量锡 铋 铅 锌 构成钨多金属矿床 矿床实例 湖南柿竹园矽卡岩型 云英岩型钨锡钼铋矿床 柿竹园矿床位于华南褶皱带湘东南隆起的边缘 区域出露地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