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闲谈农民历 陈贵树于2015立秋前夕前言: 您可否知2015年2月18日除夕,这一天是史上第二晚除夕日?(注:历史上最晚除夕是1985年2月19日,最早的除夕是1966年1月20日,以上两者在20世纪里都是唯一的一次,堪称为百年一遇。) 您可否知道农历的大、小月各是多少天?为何是没有规则性出现? 农历十六号的月亮往往比十五号的月亮圆,为什么? 农民历上面的闰月是如何产生?多久发生一次?为什么1995年闰的是八月,2014年闰的是九月? 每年的清明节一定是阳历4月5日吗?(注:一般而言多数是4月5日,少数是4月4日) 24个节气是属于阴历?还是属于阳历? 相对于农民历的闰月,阳历有闰年,请问闰年的定义是什么?公元1900年、2000年、2100年,那一年是闰年?那一年是平年? 历史上竟然出现过空白记事!公元1582年10月5日10月14日,这10天从人间蒸发,骇人听闻吧!真的确有其事。如果您想知道答案,请看本文!(您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奇)本文:一、 农民历是一个历史悠久,有传统文化背景的中国历法,只要有 华人的地方都会使用到农民历而且是历久弥新。可惜对它真正 了解的人并不多,笔者偶尔涉入,愿将所获得的常识与大家分享,首先来谈谈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有关的事,都会让我们不 由得去翻翻农民历,例如:1. 初一、十五有人要去吃斋念佛。2. 春节、端午、中秋要团聚,要礼尚往来。3. 清明祭祖,扫墓。(一般是清明节那一天祭祀祖先,扫墓则是前后几天都可以)。4.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天公生,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佛诞,三月二十三日天上圣母圣诞,四月八日释迦佛祖万寿等诸神佛之诞辰要拜拜祈福。5. 婚丧喜庆、动土奠基”择日”要用到农民历,至于迁徙搬家那更不用说非得翻翻农民历不可!6. 农事、渔业相关作业要藉重农民历的24个节气做参考。7. 另外农民历上面的24个节气,可以供作工商业运作之参考,例如纺织成衣,空调冷气等与天气有关的行业。 有趣的是第3、6、7项实际上根本就是阳历的范畴。“清明节”永远与24节气中的“清明”同一天。而24节气的阳历日期年年不一定相同,但永远只会相差1天。举例而言:“夏至” 永远是6月21日或6月22日之间的其中一日。 “冬至”永远是12月21日或12月22日之间的其中一日。是故农民历它不是阴历(专指以月亮为中心的历法),它是千真万确的阴阳合历,其中闰月的设计就是最有利的证明,有了闰月的设计,就让农历的一年(有时候12个月,有时13个月)与阳历的一年(大约是365又四分之一天)在经历千百年之后仍趋于相同。这 绝对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后面的文章会讨论到)。 农民历既有阴历的存在(初一、十五,朔、望及大、小月 之分)也有阳历24个节气的存在(直接与阴历融入并列)。既 告诉人们月亮的时辰位置包括盈亏时刻与潮汐变化,也告诉人 们太阳的季节变动包括昼夜消长与升落方位。正因如此与我们 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了解它当然有其必要,不但自己要了解,还得教教我们的子孙,永远传承下去。二、 为了要解释闰月的由来,我必须要借着公元2014年24节气与日期对照表(表一)来作说明,透过这一张表格,您以后对24个节气一定会有更深的印象,当您熟悉本文之后,很自然地24个节气您会背得出一大半了!(表一)公元2014年24节气与日期对照表编号节气对应日期节气别备注编号节气对应日期节气别备注1小寒1/513小暑7/72大寒1/20中气十二月14大暑7/23中气六月3立春2/415立秋8/74雨水2/19中气正月16处暑8/23中气七月5惊蛰3/617白露9/86春分3/21中气二月18秋分9/23中气八月7清明4/519寒露10/88谷雨4/20中气三月20霜降10/23中气九月9立夏5/521立冬11/710小满5/21中气四月22小雪11/22中气十月11芒种6/623大雪12/712夏至6/21中气五月24冬至12/22中气十一月1. 请您注意:这24个“节气”是根据四时更迭时的气候变化,衍生出一连串有节奏感并以自然现象命名的节气名词。文字隽永,言简意赅,一看便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时的定义由此开始,俚语有云:“春分秋分,日夜对分”。至于“夏至”、“冬至”一来表示日夜时间差的极至点,二来表示夏与冬的季节俨然到来,提醒人们对寒暑的应变。剩下的16个节气则分别表示季节变化时特殊景象,情境优美描述生动,宛如一幅美丽的动画。2. 农民历的24个节气可以再细分为二组,其中的1、3、5、7奇数组(指从立春的编号为No.1)称之为节气,而其中的2、4、6、8偶数组又称之为中气,”中气”的定义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决定农民历上的那一年是否要有“闰月”的关键因素,农民历的月份定义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至于是谁规定的已经无可查考了)那就是正月份一定要有“雨水”,二月份一定要有“春分”,三月份一定要有“谷雨”,四月份一定要有“小满”,五月份一定要有“夏至”,六月份一定要有“大暑”,七月份一定要有“处暑”,八月份一定要有“秋分”,九月份一定要有“霜降”,十月份一定要有“小雪”,十一月份一定要有“冬至”,十二月份一定要有“大寒”。3. 假定按月份推算之后,不能合乎以上规定就必须用“闰月”来做“过渡”。举一个实例,公元2014年发生闰九月的情形,请打开2014年农民历九月计有30天,九月三十日刚好是“霜降”,这样九月份的称呼正好合乎以上的定义,名正言顺可以成立。可是次一个月按正常的叫法要称为“十月”,却发生了这个“月份”竟然没有出现“小雪”的“中气”,这样这个原本要叫“十月”的“月份”,在农民历严格的规定之下不可以叫它“十月”,只能叫它“闰九月”,闰九月之后是十月,因为那个“十月”终于出现了“小雪”,依此类推,十一月一定会有“冬至”出现,十二月一定会有“大寒”出现,至于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再出现“闰月”呢?只要碰到“某月”之后的“月份”无法出现包含“当月份”应有的“中气”在内,就用上面的方法来处理,只管把这“某月”之后的月份称之为“闰某月”。笔者解释到此,我们再回忆一下,以前在台湾有一本畅销书叫做“一九九五闰八月”,现在大家就明白了,原来就是一九九五年农历八月份之后的那一月份,因为没有“霜降”这中气,不符合九月份的规定,八月之后的那一个月份只能叫做“闰八月”。4. 农民历为什要有“闰月”的规定呢?依笔者推测有两个主要理由,其一是使各月份与时令节气十分贴近才能作为指导农事之用,从农民历的正月,二月,三月十一月,十二月个别对应的雨水、春分、谷雨冬至、大寒不也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与时令完全吻合吗?其二透过闰月的机制,使得农历与阳历一年的长度可以相互一致,走笔至此,不得不赞叹老祖宗的智慧了,古时候的人早已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绝不等于月亮绕地球12周,也真正的知道所谓的一年是从今年的夏至到次年的夏至,或者是今年的冬至到次年的冬至。创造了闰月的机制终于可以满足长期千百年平均下来农历一年的长度与阳历一年的长度竟然可以完全相同,实在令人拍案叫绝。笔者有一段时间闲来无事,一时兴起统计农民历(万年历)300余年的记录,确实发现了此一事实,而且笔者还发觉“闰月”出现的频率绝不是三年一闰,正确答案是平均2.78年会发生一次闰月, (最近的300年共发生闰月108次)换言之,正常情形之下每三年会闰一次,但在每11年之中会出现一次,隔二年之后又再发生一次闰月.也就是大约11年有4次,这一点有许多朋友不知道,因为台语有一句话“三年一闰,好歹照轮”意思是说风水轮流转,好运坏运绝不会只眷顾一家,终有否极泰来之时.就是这句话让大家误以为一定是三年便会发生一次闰月,其实是要修正的,谨提供您参考。三、 农民历为什么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是如何订出来的?也一定有许多朋友要问农民历的大小月有没有固定的规则呢?当我们在念小学时,老师会教我们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当然这是指阳历而言,套用在农民历就不准了。我曾查阅万年历的大小月出现的几率与顺序,我还试着能否找出一些规则性,结果大失所望。大小月的出现全然没有规则性,竟然还曾出现过连三大连二小得情形,大大小小大小大令人眼花缭乱,百思不解。在南部我问了很多气象单位与天文中心都没有找到答案,最后问到台湾气象局天文台的一位蔡博士(刚好他也是农民历的编辑委员之一)。他说:农历“初一”那一天的定义是与“朔”的时间点有绝对的相关,也就是说当月亮运行至太阳与地球的中间成一直线的那一个“时刻”称之为”朔”,不论它是凌晨1时15分,还是中午11时30分,抑或是傍晚5点,还是深夜的11点59分,这“一天”都得将它称为“初一”。当农历二十九日晚上11时59分还未发生三点共线,需要再过10分钟之后才会发生,如此我们即可以知晓这个月只有二十九天,因为第二天根据朔的定义就要被称为“初一”了,又假定发生三点共线的时间距离二十九日晚上11点59分,尚需要24小时又10分钟,那显然这个月一定是大月三十天了。从“初一”的角度去看,这一天24小时之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是三点共线的时刻。而月亮绕地球一周的平均时间是29天12小时又44分,我们将之除以2,就是14天18小时又22分,将这个时段加上“朔”的时刻,如果是初一早上5点38分以前,则“望”的时刻才会发生在“十五”号晚上12点以前,当然“朔”的时刻发生在早上6点钟以前的机率只有25%,也就是有75%的机率是发生在6点钟以后,那么再加上14天18小时”望”的时刻已经是16号了(16号零点至18点之间)这也就是人们常说16号的月亮比15号较圆的道理(即:望的时刻有1/4发生在15号的18:0024:00之间,有3/4机会发生在16号的0点到18点之间)。按我统计”万年历”300年资料,大小月发生的机率并无一定的顺序,大小月出现的机率为6.76:5.24很接近7:5。四、 阳历闰年的沿革:农民历既然是阴阳合历,上面几段都一直在谈”月事”(与月亮有关的事)下文我们也来谈谈”日事”吧!有关阳历最有趣的事莫过于”闰年”的说法了,根据历史纪载,目前全世界通用的阳历是罗马时代凯萨大帝在公元前46年采用天文学家索西尼的意见制定的,直到其侄子奥古斯都大帝完成最后定案:也就是一年有365又四分之一天,每四年要闰年一次,即二月份由28天改为29天,当然所有的大小月之分也定了下来,即一、三、五、七、八、十、十二为大月31天,四、六、九、十一为小月30天,平年二月份是28天,闰年二月份是29天,何时为闰年呢?只要公元的数字能被4整除就是闰年,否则就是平年,从那时开始实施一千五百多年之后,在公元1582年发生了一件天大的”大事”,那就是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宣布10/410/15中间削去10天,也就那一年10月4日的隔一天(次日)不是10月5日而是10月15日,这是历史上有史以来第一次平白的消失了10天,真是骇人听闻,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即使是研究历史的人也有一大半不知道。当时所有的天文学家群聚一起讨论之后,如果不做这样的改变,地球上的四个重要时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便要失真了,在1582年那一次的春分日期竟然比真实的状况提前了10天(当然那一年的夏至、秋分也是如此),将10月4日的次日直接跳到10月15日,以后一切又可回复到正常了。(注:西方人没有24个节气的称呼,但他们在历法上确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记载),在同一时间教皇又宣布了新的措施,即以后世纪年(公元数字后面有两个零)一定要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不能被400整除虽然可以被4整除的仍然算是平年。说明白一点,自从1582年以后的1700、1800、1900年都是平年,1600、2000年才是闰年。您若是不信,可以去查查”万年历”,1900年的二月份是不是28天?笔者向您报告,我查过了的确是28天而且那天是星期三。五、 现在的阳历以后还会有修正吗?随着科技的发达,地球公转太阳一周的正确时间,被精确计算出来示365天5小时48分46秒,换算成小数点是365.2422天,而按第四项的计算即每400年只能有闰年97次推算出来,平均每年的长度是365.2425天,科学家说目前的阳历与真实的一年尚有万分之三的误差,必须每隔3333年之后的某一次闰年要被取消,削减一天之后才能再度完全符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事实,唯这一切有待证实,就请您”等着瞧”好了!(注:蔡博士说:人类的历法对于太阳系的历史而言简直是微微微不足道,再过3000年地球公转太阳的速度是否有变动,谁也无法预料,十余年前科学家也发现地球自转的速度慢了一秒钟,于是乎伦敦的大笨钟在跨年时多停留一秒,成为史上第一次出现”润秒”,不知稍稍年长的朋友您可否还记得?)六、 春夏秋冬的定义:24个节气清楚地描述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情形,而其中需要说明的春夏秋冬到底如何区分呢?这又分为两种说法,东方与西方是不一样而且相差很大。在传统的中华文化里:从立春日(2/4) 立夏前一天(5/4) -春季从立夏日(5/5) 立秋前一天(8/6) -夏季从立秋日(8/7) 立冬前一天(11/6) -秋季从立冬日(11/7) 立春前一天(2/3) -冬季在欧洲文化里:从春分日(3/21) 夏至前一天(6/20) -春季从夏至日(6/21) 秋分前一天(9/22) -夏季从秋分日(9/23) 冬至前一天(12/21) -秋季从冬至日(12/22) 春分前一天(3/20) -冬季这两者春夏秋冬的定义,哪一种合理?好用?纯属见仁见智,我们的老祖宗将春、夏、秋、冬订得比较早是可以理解的,东方古文明以农立国,重视农业希望早一点春耕,春耕稍作提早有利于杂粮或冬麦可以早些登场,提高土地之利用率,立春时主政者便告诉百姓春天到了,春耕即将开始了,先是引水没田,接着便是进行一连串的农事准备,主政者要求百姓勤奋耕作,春耕、夏耕、秋收、冬藏,年复一年,期待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百姓修养生息,国泰民安,此乃立国之道也。但看欧洲一切务实讲究功利主义,欧洲普遍纬度相对于中国黄河流域较为偏北,冬季漫长酷寒,故其将春天之始定于春分,乃合情合理,比起东方将春天始于立春大约足足晚了一个半月之久。两种四季区分的观念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将春夏秋冬四季的认知也趋于一致了,那就是普遍性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将阳历的三、四、五月定为春天,六、七、八月定为夏天,九、十、十一定为秋天,十二、一、二月定为冬天,以月分作记忆总比以节气或日期作记忆来的简单,似乎也成为中西观念的综合平衡点(东方延后,西方提前)。于是乎全世界(指北半球)的夏天各国教育界统一放暑假的时间都定在七月八月两个月,连欧洲许多企业界也有在夏季的七、八月放暑假若干天的设计。七、 “热在三伏”:是指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透过以下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对时令更清楚的记忆,所谓初伏是指夏至(6/21)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之后到第四个庚日之前期间总共10天,每一个”庚日”的间隔为10天,故初伏日大约在7/13日之后,中伏日约在7/23日之后,末伏日依定义则是在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之后的10天,其日期约在8/12之后,热在三伏的意思就是指七月中旬7/13左右到八月下旬8/22左右的30天40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笼统的说法也就是指大暑立秋处暑之间,换一个说法,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应该是以”立秋”为准,在立秋前后半个月最为酷热。而立秋日通常是8/7(偶尔是8/8),记不住立秋的日期不访记住”父亲节”这个日子,父亲节前后半个月等同于立秋前后半个月,非常好记。如果您要更严谨的说法,按三伏的定义,其涵盖范围就是指大暑前一星期到处暑之间,也就是立秋前三星期到立秋后半个月之间最为酷热。八、 冷在四九:在四川有一首跟数九有关的民谣,所谓数九是以每年的冬至开始,冬至日是第一天,每九天为一数,三九就是冬至日算起第1927天,至于四九则是指冬至日算起第2836天,民谣的词句如下:一九二九 怀中插手 (气温下降,开始渐入冷飕飕)三九四九 冻死猪狗 (冻坏了,体弱的畜生被冻毙)五九六九 沿河看柳 (立春了,柳树冒出新芽)七九六十三 路上行人把衣担 (时暖时寒,行人大衣挑着走)八九七十二 猫狗卧阴地 (大地回暖,猫狗可以趴在地上睡觉了)九九八十一 庄稼老汉田中立 (春耕农忙时节已正式启动了)话说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冬至日以后的第19天至第36天之间,三九(1/9-1/17),四九(1/18-1/26),笼统地说是在大寒1/20前后,表示冬天的寒冷从此三九、四九算是真正的开始了,并不表示此段时间最冷,也不表示四九之后的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便不冷了,沿河看柳只是在阐述立春之后发生的事实(柳树开始要冒出新芽),事实上这时候的气候更是天寒地冻,五九六九巧合的是刚好是立春日的前后各9天,故这时候有一个名词叫作春寒去描述立春之后的六九,那么立春之前的五九、四九、三九即是大寒前一星期与大寒后的两星期,完全符合时令的描述内容(小寒及大寒)。故有人将”立春”作基准,立春的前三星期及后半个月视为真正的寒冬是有道理的。于是乎总结七、八两项,我们即可归纳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附有答案详解含答案详解【a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彩蛋押题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一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十页纸(填空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得分题)打印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微某著名企业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强化训练附参考答案详解(精练)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强化训练题型汇编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秋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
- 2024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文化素质物理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附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至2030年中国银川房地产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装修代购协议书
- 土建质量培训的课件
- 大班课件《了不起的中国人》
- (高清版)DB13∕T 2823-2018 公路高模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 培训消防培训课件
- 中国避孕药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 讲述(教学课件)
- 良肢位摆放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