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产业的简介.doc_第1页
非织造产业的简介.doc_第2页
非织造产业的简介.doc_第3页
非织造产业的简介.doc_第4页
非织造产业的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织造结课论文:我国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摘要:非织造技术是一门源于纺织,但又超越纺织的材料加工技术。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尤其是近20年来,由于纤维、机械、化学粘合剂以及各项技术的发展,其发展更为显著。一、世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概况第一阶段:40年代初50年代中,萌芽期。设备大多利用现成的纺织设备,或适当进行一些改造,使用天然纤维。第二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末,商业化生产。主要采用干法技术和湿法技术,大量使用化学纤维。第三阶段:70年代初80年代末,发展重要时期。聚合法挤压法成套生产线诞生。使用各种特种化纤。如低熔点纤维、热粘接纤维、双组分纤维、超细纤维等。第四阶段:90年代初今,全球发展期。非织造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趋势加强,技术更加先进,设备更加精良,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国际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 1、西欧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2000年产量为102.55万t,比上年增长12.7%,按重量计,用即弃产品占64.1%,耐用型占35.9%。2000年产量按面积计为257.7亿m2,比上年增长10.8%。增加产量中,主要是水刺法非织造材料(以意大利为主)、短纤气流成网产品(以德国为主)以及揩拭布。2002年产量为120吨(3230万m2),增长率为7.8%,增长率高于北美和日本。2、北美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2000年产量按面积计为214亿m2,其中用即弃产品占82%,耐用型占18%;按产值计为38亿USD,用即弃产品占60%,耐用型占40%;按重量计为95.28万t,用即弃产品占60%,耐用型占40%。按面积产量排序,用即弃产品中依次为卫生保健材料、抹布、医用材料、过滤材料及防护服等;耐用型产品依次为家具及寝具用、铺地材料、土工布、建筑用、电子业用、衬料、涂层及叠层材料、汽车用、鞋材及农业用等。3、日本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2000年产量为31.41万t,比上年增长1.57%。按重量计产品排序,依次为产业用、医用卫生保健材料、家用、土工/建筑/农业、服装衬等。4、韩国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 1999年产量为12.8万t。2000年产量为16.17万t,增长26.32%,生产线数减少23条。(二)、我国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非织造布研究和生产始于1958年,发展至2001年,生产企业已超过1000家,现有纺粘、熔喷、水刺、针刺、热粘合以及化学粘合法等各类非织造布专业生产线接近2100条,年生产能力超过130万吨,2002年非织造材料产量为63.25万吨,2003年达到83.64万吨。 中国台湾地区非织造材料产量1999年产量为12.56万t,2000年产量为11.19万t,比上年增长-10.92%,部分生产线迁往中国大陆。2001年为10.79吨,2002年为10.77吨,比上年增长-0.18%。产量下降的原因是部分生产线迁往中国大陆。三、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原因:1、传统纺织工艺与设备复杂化,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促使人们寻找新技术。 2、纺织工业下脚料越来越多,需要利用。3、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为非织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拓宽了产品开发的可能性。 4、很多传统纺织品对最终应用场合,针对性差四、非织造工业发展的现状 (一)、国际非织造工业发展现状 现代非织造布工业化生产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为止获得了飞速发展,1986年世界非织造布产量约100万吨,1995年超过200万吨,1998年已达到280万吨,非织造布卷材产值达100亿美元,复制加工后产品则达350亿美元,2001年世界非织造布产品已经达到400万吨;从1991-2001年的10年间,非织造布以吨位计年均增长率达到7.5,以平方米计增长了8.6。8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0年代前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仍维持在8%,未来10年的平均增长率仍将达6%。 美国、西欧和日本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代表着世界非织造布工业发展的主流,三者产量约占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的75左右。近两年欧洲的发展速度较快,其2000年的产量是1999年产量的127。亚洲、南美等地区近10年来发展速度加快,产量虽低,但增长率却高达10-15。 目前,非织造布应用最大的领域仍然是卫生吸收性产品,其主要增长的地区是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这几年增长最快的是揩布领域,各种性能和用途的揩布层出不穷,如欧洲2000年揩布的年增长率几乎达到50。另外,土工布、电子电器用品、过滤材料、家具用材料等发展也很快。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这几年生产发展快于市场增长,有供过于求的趋势,产品价格下降较多。但非织造布的用途越来越广,预计今后5年的增长率不会低于前10 年,发展前景仍很乐观。(二)、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始于六十年代中期,由上海逐步向江、浙、粤扩散,至1980年产量还不足1万吨,自八十年代起中国的非织造布工业进入持续的超常规发展,八十年代的年均增长率达19.6%,九十年代仍维持在18.8%。 迄今为止,中国非织造布工业已拥有纺丝成网(纺粘法和熔喷法)、水刺、针刺、缝编、化学粘合、热粘合(热轧、热风粘合)、纺丝成网/熔喷/纺丝成网SMS复合非织造布工艺技术设备;产品的工艺技术结构比为:纺丝成网法17%、熔喷法1.2%、化学粘合法32%、针刺法30%、水刺法1.2%、热粘合法15.8%、湿法1.3%、缝编法1.5%。 在生产能力和产量方面,中国非织造业近两年来增长最快的是水刺法、纺粘法和浆粕气流成网法等工艺,其次是针刺和热粘合法。 据统计,中国纺粘法在1999年中期的生产能力为12.35万吨,2000年达到20万吨,2001年的生产能力约在23万吨,实际生产量达到13万吨以上。其中聚酯纺粘法的能力为2.5万吨/年,产量约达1.25万吨/年;到2002年6月,其纺粘法生产能力已上升到24万吨,至今仍保持强劲增长趋势,生产量也迅速增至15万吨左右,水刺法在1997年的生产能力仅有1.8万吨,到1999年为2.5万吨,2001年达到3万吨,预计到2003年水刺法工艺生产非织造布的增长将达一个高潮,生产能力会突破7万吨。 浆粕气流成网是中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也是发展最快的工艺之一。这项工艺在90年代中期以前在中国还属空白,到2002年底中国的浆粕气流成网产品能力已经超过6万吨;针刺法一直是中国非织造布的最主要工艺之一,一直以稳定上升的趋势向前发展,生产能力从1997年的7万多吨增长到2001年的18万吨以上。中国非织造布生产制造形成了二大基地,即辽宁地区(以纺粘法为主)和江苏地区(以干法为主)。非织造布所用的原料(切片、纤维与胶浆)出现了三大产区,即江浙地区、广东地区、辽宁地区。位于沈阳的纺织工业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是中国专业从事非织造布工艺、原料及产品开发、生产线及设备制造、工艺设计及工程实施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实体,经1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内最大、国际第三大纺粘非织造布设备制造商和工程承包商,并已经向中国国内提供了21条纺粘生产线。 五、非织造布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非织造布加工技术日臻完善是与高新技术的渗透、应用密切相关的。目前已拥有化学成布或聚合物成布的纺丝成网、短纤成网、湿法成网、针刺、缝编、热熔合、化学粘合、射流喷网等成网以及纤网固结加工技术;迭层、复合、模压、超声或高频焊接等复制加工技术。近年来,中国的非织造布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自主开发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开发了一批有一定水平的非织造布专用原料、工艺技术装备和非织造布新产品。 六、非织造布工艺技术发展方向 各工艺之间互相渗透,向混杂化、复合化方向发展是当前非织造布技术发展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动向。几种主要工艺技术的发展情况 1. 纺粘非织造布 纺粘法非织造布自50年代末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以来,尤其近20年来发展显著。美国熔纺法非织造布发展最为迅速,其产量已经超过干法非织造布,占非织造布总产量的比重达54。欧洲非织造布目前产量已达近百万吨,所采用的技术以干法和纺粘法为主,干法产量约占49,纺粘法占41。 近年来纺粘法新技术向高速度、多喷丝孔、高生产率方向发展。 纺粘设备制造厂发展多纺丝头设备,生产厂也在作多纺丝头改造。 每条生产线带3至6排纺丝箱体,甚至带7个,单线生产能力最多的已超过2万吨/年。纺丝牵伸速度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发展SMS等纺粘熔喷复合及多模头生产线仍是纺粘技术的主流倾向。开发更细的旦数及更多的新品种。 中国的纺粘法技术起步较晚,比国际上纺粘法技术形成工业化晚约25年以上,是于1986年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生产线。到1989年全国只有3条1000吨/年的纺粘线投产,年产量仅占全国非织造布总产量的3。而近年来纺粘非织造布的能力和产量增长迅速,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5。 中国非织造布的技术水平主要建立在引进设备的基础上,尤其纺粘、水刺、熔喷等生产设备表现突出。近10年国内一些单位在消化吸收国外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基础上开发了国产化生产线,近年来这些生产线在生产速度上有所提高以前需花几百万美元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1000万元左右人民币,中国纺粘设备的制造已经转向了批量生产。 2、熔喷非织造布 熔喷非织造布技术也是这几年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资料统计,1991-2001年10年中PP熔喷产品年均增长率达到13,这是由于熔喷技术迅速发展,不但在过滤、吸油、保暖材料等领域迅速得到应用,而且在电子电气产品、吸尘器内衬、揩布等领域不断开拓新的用途。据专家预测,今后熔喷布的市场前景仍将看好。 3、水刺非织造布 2001年全球水刺布产量约25万吨,1991-2001年的10 年中年均增长率为13。2001年全世界水刺布销售额总计约为8亿美元。该技术现正在向世界许多地区扩展。例如,在过去4年之内,中国至少安装了10条水刺布生产线。这些线全是现代化设备,且已投入运行,供应迅速发展的揩布市场、涂层/层压产品市场以及医疗用品市场。委内瑞拉与墨西哥已制造出了数台水刺布生产装置。墨西哥、阿根廷与巴西将投产或计划更多的新生产能力。 中国的水刺非织造布的研究、开发、生产已近十年,无论品种、规模、质量还是工艺技术都有显著的提高,基本上适应了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刺非织材料的应用涉及了轻工、医药卫生、电子、环保等学科领域,拉动了国内化纤和差别化纤维和天然纤维的发展。 中国于1994年安装了第一条水刺非织造生产线,并开始商业化生产,1999年开始拥有自主产权的水刺非织造设备并开始商业化生产。 水刺非织造布是目前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工艺,这类产品已成功地打入到合成革基布、家用和工业揩布以及医疗用品市场中,并不断扩大其份额,医疗卫生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国外。同时这些企业一直在致力于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不断推出拒水布、抗菌布、超细麂皮革基布、印花装饰布等,把产品逐步向产业用、装饰用和服装用市场拓展。一些针刺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开发国际市场需求的汽车装饰材料、特种过滤材料、圣诞绒和玩具呢等,还有的企业不断改造和革新,制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超细合成革,其性能和外观均接近真皮的效果;在服装衬布领域,一些企业已开始自行着手组建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一条龙配套的服装辅料集团,以品牌优势迎接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七、非织造布原料的发展趋势 现代非织造布工业的崛起得益于石油化工以及合成纤维材料的发展。纤维行业是非织造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保证。形形色色纤维的出现,产生了多种新型非织造布原料,这些原料使用在各种非织造布加工技术上,生产出了性能迥异、丰富多彩的非织造布产品,特别是各种高性能的产业用非织造布产品。 1、纤维原料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 2、在非织造布生产领域产生了各种新型非织造布原料 2.1 高性能纤维的应用 高性能化学纤维一般具有高强力、高模量,有的还有特别高的耐高温性能,将其制成复合材料后既可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和汽车工业的耐热部件,也可作为具有特殊用途的产业用品和日用品。其中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这类纤维在生产中应用最广的高性能纤维,近年其生产技术已移植到纺丝成网法中。 2.2、复合纤维技术在非织造布加工技术中的应用 2.3、特殊功能性纤维技术在非织造布加工中的应用 功能性纤维就是通过添加某些特殊材料、开发新的聚合物或采用新的纺丝技术等方法,使纤维具有如导电、阻燃、抗辐射、抗紫外线、杀菌、吸水吸湿等特殊功能。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