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优势利用课件_第1页
杂种优势利用课件_第2页
杂种优势利用课件_第3页
杂种优势利用课件_第4页
杂种优势利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1

杂种优势的概念

杂种优势(heterosis):两个或几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heterosis):两个或2一、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最早有关骡子的记载,在《吕氏春秋·爱士》:“赵简子有白骡,而甚爱之”。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有关骡子杂种优势的记载在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中有文字描述“…马复驴所生骡者,形容壮大,弥复胜马…”。一、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最早有关骡子的记载,在《吕氏春秋·爱士31906年日本的外山龟太郎提倡在蚕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杂交一代(F1),并大面积的应用。我国在本世纪20年代开始普及杂交一代蚕种,现在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桑蚕品种均为杂交一代蚕种。1637年《天工开物》中有关养蚕业杂种势利用的记载:“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此一异也”。2.蚕的杂种优势利用1906年日本的外山龟太郎提倡在蚕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杂交一代(4德国学者(1761-1766)报道烟草种间杂交种具有杂种优势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心叶烟草(Nicotianaglutinosa)种间杂交种×早熟优质晚熟早熟优质3.烟草的杂种优势利用德国学者(1761-1766)报道烟草种间杂交种具有杂种优5Mendel(1865)在豌豆杂交试验中,首先提出杂种活力(Hybridvigor)术语。孟德尔像豌豆

Shull在1908年:提出杂种优势概念。4.杂种优势概念的提出Mendel(1865)在豌豆杂交试验中,首先提出杂种活力61.杂交玉米研究简史1)1900—1908年:East&Shull培育玉米自交系,利用自交系培育单交种。单交种×

2)1910-1915年:农民不愿意进行玉米自交和杂交,杂交玉米工作未继续进行。二、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1.杂交玉米研究简史1)1900—1908年:East73)1916-1918年:East的学生Jones提出培育双交种,即玉米杂交种可在两个高产单交种的基础上生产,于是,杂交种子不足和种子成本过高的问题迎刃而解。双交种的变异大于单交种,而明显好于异交群体。××单交种单交种×双交种4)1920-1925年:双交种Burr-Leammg在新英格兰推广。3)1916-1918年:East的学生Jones提出培85)1920—1925:HenryA.Wallace培育出杂交种CopperCross,于1924年获得Iowa玉米产量试验金奖。*美国玉米杂交种种植情况19331938194219471959Iowa

1%

98%Kansas

3%

75%

Texas

24%Kentucky

5%

75%USA

0.1%

94.9%5)1920—1925:HenryA.Wallace培92.杂交高梁研究简史1948年:美国Stephens用“矮生黄迈罗”与“得克萨斯黑壳卡佛尔”作正反交,发现并育成了质-核互作型的雄性不育系。1953年:已获得了几个康拜因卡佛尔雄性不育株系(CK60A,即后来繁殖的Tx3197A)。1954年:育成3197A不育系,并实现了三系配套。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已基本上普及了高粱杂交种,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二十至五十。2.杂交高梁研究简史1948年:美国Stephens用“矮10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的历史1926年,Jones首先提出了水稻杂种优势,受到各国育种家重视;Kadev(印度,1937),Brown(美国,1953),A.lim(巴基斯坦,1957)和冈田子宽(日本,1958)等报道了水稻杂种优势;新城长友(日本,1968)等实现了粳稻三系配套,但没有强优势杂交组合问世;袁隆平等(1973)实现了籼稻三系配套,并选配出强优势组合。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的历史11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533.33万公顷,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产量占水稻总产近60%。自1976年~2000年已经累积增产稻谷3.6亿吨,相当于扩大了近6000万公顷的水稻种植面积。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533.33万公顷,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12农业的“曼哈顿工程”世界:据Duvick最近估计,由于推广杂交玉米、高梁和水稻,每年增产粮食8000万吨,相当于每年扩大种植面积2800万公顷。中国:建国50年来,我国杂交玉米占我国玉米面积的85%,杂交水稻占50%,杂交油菜占30%,近20年中,利用杂种优势已为我国增产粮食8亿吨以上。

农业的“曼哈顿工程”中国:建国50年来,我国杂交玉米占我国玉13第二节杂种优势表现特征第二节杂种优势表现特征14一、杂种优势的普遍性(一)生长势和营养体(二)抗逆性和适应性(三)生理功能方面(四)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五)品质方面(六)生化表现方面:线粒体互补与叶绿体互补同功酶出现互补带、显性带、杂合带

一、杂种优势的普遍性(一)生长势和营养体15杂种优势是由双亲基因互作、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作物种类:二倍体作物品种间杂种优势大于多倍体作物

亲本纯度:亲本纯合度高,F1高度杂合、整齐、优势强

亲缘关系:亲本亲缘关系远的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强但远缘杂种育性不及品种间杂种杂交组合:双亲性状互补性状优势:数量性状优势强;性状间的关系(淀粉与蛋白)抗性(纯系<单交<双交<综合品种)环境作用杂种优势体现在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大不同环境下杂种优势的表现程度不同二、杂种优势表现的复杂多样性杂种优势是由双亲基因互作、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二、杂种优势16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与P2)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差数除以双亲(P1与P2)同一性状的平均值。F1-MPMP平均优势(%)=-------------×1001.中亲优势二、杂种优势的度量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与P2)17F1-HP正向超亲优势(%)=-------------×100HPF1-LPLP负向超亲优势(%)=-------------×1002.超亲优势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HP)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差数除以高值亲本(HP)。F1-HP正向超亲优势(%)=-------------×118F1-CK超标优势(%)=-------------×100CK3.超标优势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CK)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差数除以当地推广品种(CK)。F1-CK超标优势(%)=-------------×10019

F1杂种优势指数(%)=-------------×100MP4.杂种优势指数杂交种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平均值的比值。F1杂种优势指数(%)=-------------×20超亲优势中亲优势部分优势负向中亲优势负向部分优势负向超亲优势F1>HPMP<F1<HPLP<F1<MPF1<LP将杂种优势归为四类:超亲优势F1>HP将杂种优势归为四类:21表型:整齐度下降,自花授粉作物衰退快而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快基因型:杂合度下降,基因型多样四、F2及以后世代杂种优势的衰退表型:整齐度下降,自花授粉作物衰退快四、F2及以后世代杂22第三节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

一、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机理假说

(一)显性假说(有利显性基因假说)由Davenport(1908)提出的,后经Bruce(1910)等发展而成为显性假说。这一假说的基本论点是:杂种F1集中了控制双亲有利性状的显性基因,每个基因都能产生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效应,由于双亲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从而产生杂种优势。第三节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23假如,两个亲本控制某一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图示如下:PAABBccdd×aabbCCDD1210436586等位基因显性效应值2925非等位基因累计效应值↓F1AaBbCcDd假设完全显性12+10+8+6=36

无显性(12+6+10+5+4+8+3+6)÷2=27(双亲平均值)不完全显性27<F1<36假如,两个亲本控制某一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24问题:1、玉米某些杂种优势很强,甚至超过50%2、并不是所有隐性基因都是不利的(自然群体保持一定的隐性基因频率)3、显隐性基因的分离世代为偏态分布,但事实表现为正态分布4、在分离后代中可以选育出全部显性基因的聚合体而保持F1优势,但事实不可能问题:25(二)超显性假说(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由Shull(1908,1910)提出,这一假说基本点是: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等位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杂合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大于纯合等位基因的作用同时存在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作Aa>AA或aa,Bb>BB或bbPa1a1b1b1c1c1D1D1×a2a2b2b2c2c2D2D2(1111=4)(1111=4)F1a1a2b1b2c1c2D1D2(2222=8)等位基因的互作效应因不同基因不同性状而差异(二)超显性假说(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26超显性效应解释:等位(复等位)基因的功能不同,转录、翻译产物不同,蛋白功能不同,杂合体同时产生双亲的功能

证据:杂种F1具有双亲的酶谱带或RNA条带控制抗病性的等位(复等位)基因具有新的酶带

不足之处:完全否定了等位基因间显隐性的差别有的等位基因的异质结合导致杂种劣势超显性效应解释:等位(复等位)基因的功能不同,27(三)、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假说的评价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的共同点在于:(1)杂种优势来源于杂种F1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2)互作效应的大小和方向不同,表现出正向或负向的中亲、超亲优势。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显性假说:1、杂合的等位基因间是显隐性关系,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不能出现超亲优势。2、非等位基因间是显性基因的互补或累加关系,超亲优势由双亲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而产生。超显性假说:1、杂合等位基因间异质性互作,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也可能产生超亲优势。2、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即上位性效应,更可能出现超亲优势。(三)、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假说的评价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28显性假说与超显性假说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对立的两个假设的局限性:只考虑核基因水平上杂种优势忽略了染色体组间互作(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差异)、细胞质基因组、质基因组和核基因组间的互作、质基因组间的互作显性假说与超显性假说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对立的29第四节杂种品种的选育程序、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有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异交结实率高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基于以上三条,杂种优势利用首先必须有优势组合,即选配优良组合,提高双亲纯合度,增加杂种的杂合性与一致性,二是寻找制种成本低廉、方便可行的异交体系与稳定的生产亲本及杂种的技术。第四节杂种品种的选育程序、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有强优势的30二、亲本选配

(一)对杂种亲本的基本要求杂种的亲本一般为纯系或自交系,不直接用于生产。基本要求:1.纯度高是杂交种高度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基础2.一般配合力高

是产生强优势杂种的遗传基础3.优良农艺性状是强优势杂种的基础平台4.亲本(尤其是母本)产量高,开花习性符合制种要求二、亲本选配31(二)杂种亲本的选育自花授粉作物:直接从品种(系)中筛选(除特殊要求)常异花授粉作物:2~3代的自交;异花授粉作物:多代的自交与选择1.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

地方品种、推广品种、杂交种、综合品种等

从这些原始材料中选育的自交系称为一环系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二)杂种亲本的选育322.自交系的选育方法原则:在自交系的选育过程中,始终要围绕着农艺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高和纯度高这三点基本要求进行。自交系选育是一个连续多代套袋自交结合农艺性状选择及配合力测定的过程。

(1)人工套袋自交技术

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2)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选择系谱法2.自交系的选育方法33(1)改良的目的:在保留优系全部或大部分优良性状并保持其高配合力特性的前提下,改良它的个别不良性状,提高优系的利用价值。3.自交系的改良(2)改良的基本方法:回交改良法(1)改良的目的:在保留优系全部或大部分优良性状并保持其34三、配合力及其测定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的大小。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

不能通过自交系自身的性状表现出来通过自交系组配的杂种的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平均值估算出来(一)配合力的种类

1、一般配合力(GCA)

是指一个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自交系杂交的F1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为可以遗传的部分。其高低是由被测定的自交系所含有利基因位点的多少决定的2、特殊配合力(SCA)

是指两个特定亲本所组配F1在某种数量性状上的表现。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的(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效应)是不能在其他组合中表现和遗传的部分。三、配合力及其测定35

根据F1产量测定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自交系ABCDEFG平均GCAK10.39.910.49.49.49.79.89.840.170.030.070.45-0.27-0.41-0.450.54L10.810.710.710.99.611.58.510.380.71-0.070.330.210.69-0.750.81-1.25M9.59.08.89.39.69.69.39.3-0.37-0.29-0.29-0.610.170.33-0.010.63N10.98.810.39.610.110.39.69.940.270.47-1.130.25-0.170.190.050.29O9.39.78.78.39.58.88.08.9-0.77-0.090.81-0.31-0.430.63-0.410.02平均10.169.689.789.509.649.989.049.67GCA0.49-0.010.11-0.17-0.030.31-0.630组合的实际产量=全部组合平均产量+双亲一般配合力+双亲特殊配合力如L/A组合的特殊配合力=10.8-9.67-(0.49+0.71)=-0.07根据F1产量测定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36(二)配合力的测定(测配)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叫测交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测验种测交所得的后代F1称为测交种1.测验种的选择测验种的选择直接影响测定配合力的结果自交系做测验种测定什么配合力?杂交种及综合种作测验种测定什么配合力?

(二)配合力的测定(测配)37(1)顶交法选用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种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顶交法产生的杂交种成为顶交种。方法:A为测验种,1、2、3、4、5、...n个自交系为被测系组配1×A,2×A,3×A、...n×A等杂交组合(有时正反交)对测交组合进行产量(或其它性状)比较计算出各被测系的一般配合力。优点:测配组合少,工作量较轻。但不能测定特殊配合力综合品种G1G2G3G4……

×

GGG1GG2GG3GG4….2、测配方法(1)顶交法综合品种2、测配方法38(2)双列杂交自交系既是测验种又是被测系。方法:采用完全或部分双列杂交法。完全双列杂交:n(n—1)个杂交组合(含正交和反交)不完全双列杂交:n(n—1)/2个杂交组合测交组合产量比较试验(随机区组设计),取得各测交组合产量(或其它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后,计算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ABC…ABC…(2)双列杂交ABC…ABC…39测验种:几个优系或骨干系方法:例如用A、B、C、D四个系作测验种,分别与许多(N)待测系测交,可配成4*N个单交组合,比较试验,各组合的平均产量,计算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优点:同时测定待测系、测验种(骨干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直接选择优良杂种,可及时作为商品杂种品种投入生产利用;结果可相互比较是当前最常用测配方法如:利用人工去雄制种的玉米、棉花;甜菜三交种选育;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水稻、高粱、甘蓝型油菜和玉米恢复系选育;不育系的选育时配合力测定(3)多系法(系×测验系法)(3)多系法(系×测验系法)40(1)早代测定在S1~S2代进行

仅能测出一般配合力。依据:一般配合力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可遗传的因此一般配合力在早代与晚代呈正相关。缺点:早代分离,可靠性差。原则:测验种少(1-2个),选择标准低意义:有效控制群体规模,减少后代测配数量适用范围:群体品种改良

3.测定时期(1)早代测定3.测定时期41(2)中代测定在S3~S4(F4-F5)代时测定,从分离向稳定过渡的世代,系内的特性基本形成。可靠较好,测定过程与稳定过程同步,有利于缩短育种时间许多作物常从中代开始测定(3)晚代测定在S5~S6代时测定。自交系已稳定,所测出的配合力可靠。早代、中代、晚代相结合(2)中代测定42

(一)配合力高(二)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地理远缘血缘较远类型和性状差异较大(三)综合性状良好,双亲间性状互补(四)亲本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易于授粉玉米马齿型和硬粒型杂交四、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

(一)配合力高玉米马齿型和硬粒型杂交四、杂种品种的亲本选43二、杂交种的类别品种间杂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雄性不育杂交种自交不亲和性杂交种种间亚种间杂交种核质杂种二、杂交种的类别品种间杂交种44

1.品种间杂交种特点:育种程序简单,对异花授粉作物而言,F1表现不整齐,杂种优势低于自交系间杂交种。1.品种间杂交种特点:451.单交种用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成。

单交种增产幅度大,性状整齐,制种程序比较简单,是当前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类型。2.三交种对于自交系产量和制种产量低的作物,(A/B)//C,如甜菜3.双交种4.综合杂交种用多个自交系组配而成。(1)亲本等量种子混匀,隔离区种植,自由授粉3~5代,遗传平衡。(2)亲本双列杂交,等量混匀,隔离种植,自由授粉,遗传平衡。其特点是F2及其后代的杂种优势衰退不显著,不需每年制种,适应性较强。(三)自交系间杂种品种特点:育种程序复杂,所需时间长,杂交种生长整齐,优势明显。1.单交种用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成。(三)自交系间杂种品种特46产量和整齐度不如自交系间杂交种3.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顶交种)3.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顶交种)475.自交不亲和性杂交种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杂交种6.种间亚种间杂交种棉花陆海杂交种5.自交不亲和性杂交种6.种间亚种间杂交种484.雄性不育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三系杂交种水稻、高粱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两系杂交种棉花、水稻光敏4.雄性不育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49对雌雄异花作物,繁殖系数高的作物,用种量小的作物,花器较大、去雄较易的作物。优点:配组容易、自由,易获得强优势组合。方法:隔离区内父、母本按比例种植,母本雄穗刚露出时拔掉,父本花粉自由授粉杂交。第五节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一、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

对雌雄异花作物,繁殖系数高的作物,用种量小的作物,花器50烟草:花器大、花器构造简单、去雄方便,繁殖系数极高棉花:花器大,容易人工去雄,用种量较小烟草:51

1)概念和类型:*概念:同一植株上机能正常的雌、雄两性器官和配子,因受自交不亲和基因的控制,不能进行正常交配的特性,称为自交不亲和性。受单一位点或多位点的自交不亲和基因S控制。

二、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1)概念和类型:二、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52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花粉能正常发芽,但进入花柱组织或胚囊后。遇到卵细胞产生的某些物质,表现相互抑制。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花粉粒及花粉壁成分与雌蕊柱头上的柱头毛或乳突细胞之间具有相互抑制作用,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和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花粉能正常发芽,但进入花柱组织或胚囊后。531、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取决于花粉所带的S基因是否与雌蕊(柱头)所带是S基因相同,如果相同,则为不亲和。如豆科、禾本科、茄科、蔷薇科大都属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按基因型的不同,有三种亲和关系:

(1)自交S1S1×S1S1(纯合体自交)S1S2×S1S2(杂合体自交)

即双亲基因完全相同时,自交完全不亲和。(2)半异交S1S1×S1S2→S1S2

S1S2×S1S3→S1S3+S2S3

双亲有一个相同的S基因,一半花粉亲和,结实正常。(3)完全异交S1S1×S2S2→S1S2(纯合体异交)S1S2×S3S4→S1S3+S1S4+S2S3+S2S4(杂合体异交)双亲无相同基因,完全亲和。1、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取决于花粉所带的S基因是否与雌蕊(柱542、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1)雌、雄孢子体间基因型中无相同S基因,表现亲和。S1S1×S2S2S1S2×S3S4(2)雌、雄孢子体有一个相同的S基因

S1S1×S1S2A.S1隐性(S1<S2)则亲和,后代基因型为S1S1+S1S2B.S1显性(S1>S2)则不亲和。有的可能存在显性颠倒关系:父本S2>S1S1S1×S1S2→S1S1+S1S2,表现亲和;

母本S1>S2S1S2×S1S1→表现不亲和。C.独立(S1=S2)则不亲和D.竞争减弱

S1存在削弱S2,S2存在削弱S1,结果为弱亲和。

S1S1×S1S2→S1S1+S1S2(这两种基因型比例不是1:1,结实率低下)2、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55三、利用标志性状生产杂种种子利用植株苗期的某一显性/隐性相对性状作标志,区别真假杂种,就可以不进行人工去雄而利用杂种优势。如水稻紫叶鞘、小麦红色芽鞘、棉花红叶和鸡脚叶,棉花的芽黄和无腺体方法:选育(转育)苗期显性性状为父本,或隐性性状的母本。父、母本按比例种植,隔离区内自由授粉。母本上收获种子:自交种子和杂种种子。根据标志性状间苗,去除隐性性状的假杂种,保留显性的真杂种。

母本父本制种A(mm)B(MM)

大田A(mm)+F1(Mm)去除保留三、利用标志性状生产杂种种子利用植株苗期的某一显性/56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具有配组容易、自由及制种手续简单等特点。但不宜用于花时较长的棉花、大豆等作物。用于杂交制种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处理母本后杀伤雄蕊,花粉不育,不影响雌蕊正常发育。2、处理后不引起遗传变异。3、方法简便、药剂便宜、效果稳定。4、对人、畜无害,不污染坏境。四、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具有配组容易、自由及制种手续简单等特点。57为什么有的F2仍然可以利用?多基因控制的经济性状在F2分布特征F2基因型多样性对抵抗逆境具有群体缓冲性,对病虫害具有群体互作抗性种子成本低廉并非所有的杂交种都可以利用剩余杂种优势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杂交种和品种间杂交种后代可以利用;人工去雄、化学杀雄技术生产F1种子后代有时可以利用;亲本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小的单交种后代有的也可以利用如棉花的湘杂棉1号、2号,中棉所28等杂交种后代五、F2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为什么有的F2仍然可以利用?五、F2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58六、雄性不育性利用克服雌雄同花作物人工去雄困难的最有效途径雄性不育特性可遗传特性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基因型-环境互作(光温敏)雄性不育隐性核不育显性核不育六、雄性不育性利用59思考题1、名词解释: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测交测交种测验种一环系二环系配子体自交不亲和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核质杂种2、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途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试写出度量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4、试述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及理由。5、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作物杂种品种有哪些类别?7、作物杂种优势表现特点有那些?8、对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成因都有哪些解释?你对这些解释有什么看法?9、测定配合力都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思考题60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61

杂种优势的概念

杂种优势(heterosis):两个或几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heterosis):两个或62一、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最早有关骡子的记载,在《吕氏春秋·爱士》:“赵简子有白骡,而甚爱之”。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有关骡子杂种优势的记载在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中有文字描述“…马复驴所生骡者,形容壮大,弥复胜马…”。一、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最早有关骡子的记载,在《吕氏春秋·爱士631906年日本的外山龟太郎提倡在蚕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杂交一代(F1),并大面积的应用。我国在本世纪20年代开始普及杂交一代蚕种,现在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桑蚕品种均为杂交一代蚕种。1637年《天工开物》中有关养蚕业杂种势利用的记载:“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此一异也”。2.蚕的杂种优势利用1906年日本的外山龟太郎提倡在蚕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杂交一代(64德国学者(1761-1766)报道烟草种间杂交种具有杂种优势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心叶烟草(Nicotianaglutinosa)种间杂交种×早熟优质晚熟早熟优质3.烟草的杂种优势利用德国学者(1761-1766)报道烟草种间杂交种具有杂种优65Mendel(1865)在豌豆杂交试验中,首先提出杂种活力(Hybridvigor)术语。孟德尔像豌豆

Shull在1908年:提出杂种优势概念。4.杂种优势概念的提出Mendel(1865)在豌豆杂交试验中,首先提出杂种活力661.杂交玉米研究简史1)1900—1908年:East&Shull培育玉米自交系,利用自交系培育单交种。单交种×

2)1910-1915年:农民不愿意进行玉米自交和杂交,杂交玉米工作未继续进行。二、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1.杂交玉米研究简史1)1900—1908年:East673)1916-1918年:East的学生Jones提出培育双交种,即玉米杂交种可在两个高产单交种的基础上生产,于是,杂交种子不足和种子成本过高的问题迎刃而解。双交种的变异大于单交种,而明显好于异交群体。××单交种单交种×双交种4)1920-1925年:双交种Burr-Leammg在新英格兰推广。3)1916-1918年:East的学生Jones提出培685)1920—1925:HenryA.Wallace培育出杂交种CopperCross,于1924年获得Iowa玉米产量试验金奖。*美国玉米杂交种种植情况19331938194219471959Iowa

1%

98%Kansas

3%

75%

Texas

24%Kentucky

5%

75%USA

0.1%

94.9%5)1920—1925:HenryA.Wallace培692.杂交高梁研究简史1948年:美国Stephens用“矮生黄迈罗”与“得克萨斯黑壳卡佛尔”作正反交,发现并育成了质-核互作型的雄性不育系。1953年:已获得了几个康拜因卡佛尔雄性不育株系(CK60A,即后来繁殖的Tx3197A)。1954年:育成3197A不育系,并实现了三系配套。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已基本上普及了高粱杂交种,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二十至五十。2.杂交高梁研究简史1948年:美国Stephens用“矮70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的历史1926年,Jones首先提出了水稻杂种优势,受到各国育种家重视;Kadev(印度,1937),Brown(美国,1953),A.lim(巴基斯坦,1957)和冈田子宽(日本,1958)等报道了水稻杂种优势;新城长友(日本,1968)等实现了粳稻三系配套,但没有强优势杂交组合问世;袁隆平等(1973)实现了籼稻三系配套,并选配出强优势组合。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的历史71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533.33万公顷,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产量占水稻总产近60%。自1976年~2000年已经累积增产稻谷3.6亿吨,相当于扩大了近6000万公顷的水稻种植面积。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533.33万公顷,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72农业的“曼哈顿工程”世界:据Duvick最近估计,由于推广杂交玉米、高梁和水稻,每年增产粮食8000万吨,相当于每年扩大种植面积2800万公顷。中国:建国50年来,我国杂交玉米占我国玉米面积的85%,杂交水稻占50%,杂交油菜占30%,近20年中,利用杂种优势已为我国增产粮食8亿吨以上。

农业的“曼哈顿工程”中国:建国50年来,我国杂交玉米占我国玉73第二节杂种优势表现特征第二节杂种优势表现特征74一、杂种优势的普遍性(一)生长势和营养体(二)抗逆性和适应性(三)生理功能方面(四)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五)品质方面(六)生化表现方面:线粒体互补与叶绿体互补同功酶出现互补带、显性带、杂合带

一、杂种优势的普遍性(一)生长势和营养体75杂种优势是由双亲基因互作、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作物种类:二倍体作物品种间杂种优势大于多倍体作物

亲本纯度:亲本纯合度高,F1高度杂合、整齐、优势强

亲缘关系:亲本亲缘关系远的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强但远缘杂种育性不及品种间杂种杂交组合:双亲性状互补性状优势:数量性状优势强;性状间的关系(淀粉与蛋白)抗性(纯系<单交<双交<综合品种)环境作用杂种优势体现在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大不同环境下杂种优势的表现程度不同二、杂种优势表现的复杂多样性杂种优势是由双亲基因互作、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二、杂种优势76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与P2)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差数除以双亲(P1与P2)同一性状的平均值。F1-MPMP平均优势(%)=-------------×1001.中亲优势二、杂种优势的度量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与P2)77F1-HP正向超亲优势(%)=-------------×100HPF1-LPLP负向超亲优势(%)=-------------×1002.超亲优势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HP)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差数除以高值亲本(HP)。F1-HP正向超亲优势(%)=-------------×178F1-CK超标优势(%)=-------------×100CK3.超标优势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CK)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差数除以当地推广品种(CK)。F1-CK超标优势(%)=-------------×10079

F1杂种优势指数(%)=-------------×100MP4.杂种优势指数杂交种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平均值的比值。F1杂种优势指数(%)=-------------×80超亲优势中亲优势部分优势负向中亲优势负向部分优势负向超亲优势F1>HPMP<F1<HPLP<F1<MPF1<LP将杂种优势归为四类:超亲优势F1>HP将杂种优势归为四类:81表型:整齐度下降,自花授粉作物衰退快而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快基因型:杂合度下降,基因型多样四、F2及以后世代杂种优势的衰退表型:整齐度下降,自花授粉作物衰退快四、F2及以后世代杂82第三节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

一、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机理假说

(一)显性假说(有利显性基因假说)由Davenport(1908)提出的,后经Bruce(1910)等发展而成为显性假说。这一假说的基本论点是:杂种F1集中了控制双亲有利性状的显性基因,每个基因都能产生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效应,由于双亲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从而产生杂种优势。第三节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83假如,两个亲本控制某一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图示如下:PAABBccdd×aabbCCDD1210436586等位基因显性效应值2925非等位基因累计效应值↓F1AaBbCcDd假设完全显性12+10+8+6=36

无显性(12+6+10+5+4+8+3+6)÷2=27(双亲平均值)不完全显性27<F1<36假如,两个亲本控制某一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84问题:1、玉米某些杂种优势很强,甚至超过50%2、并不是所有隐性基因都是不利的(自然群体保持一定的隐性基因频率)3、显隐性基因的分离世代为偏态分布,但事实表现为正态分布4、在分离后代中可以选育出全部显性基因的聚合体而保持F1优势,但事实不可能问题:85(二)超显性假说(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由Shull(1908,1910)提出,这一假说基本点是: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等位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杂合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大于纯合等位基因的作用同时存在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作Aa>AA或aa,Bb>BB或bbPa1a1b1b1c1c1D1D1×a2a2b2b2c2c2D2D2(1111=4)(1111=4)F1a1a2b1b2c1c2D1D2(2222=8)等位基因的互作效应因不同基因不同性状而差异(二)超显性假说(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86超显性效应解释:等位(复等位)基因的功能不同,转录、翻译产物不同,蛋白功能不同,杂合体同时产生双亲的功能

证据:杂种F1具有双亲的酶谱带或RNA条带控制抗病性的等位(复等位)基因具有新的酶带

不足之处:完全否定了等位基因间显隐性的差别有的等位基因的异质结合导致杂种劣势超显性效应解释:等位(复等位)基因的功能不同,87(三)、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假说的评价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的共同点在于:(1)杂种优势来源于杂种F1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2)互作效应的大小和方向不同,表现出正向或负向的中亲、超亲优势。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显性假说:1、杂合的等位基因间是显隐性关系,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不能出现超亲优势。2、非等位基因间是显性基因的互补或累加关系,超亲优势由双亲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而产生。超显性假说:1、杂合等位基因间异质性互作,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也可能产生超亲优势。2、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即上位性效应,更可能出现超亲优势。(三)、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假说的评价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88显性假说与超显性假说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对立的两个假设的局限性:只考虑核基因水平上杂种优势忽略了染色体组间互作(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差异)、细胞质基因组、质基因组和核基因组间的互作、质基因组间的互作显性假说与超显性假说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对立的89第四节杂种品种的选育程序、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有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异交结实率高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基于以上三条,杂种优势利用首先必须有优势组合,即选配优良组合,提高双亲纯合度,增加杂种的杂合性与一致性,二是寻找制种成本低廉、方便可行的异交体系与稳定的生产亲本及杂种的技术。第四节杂种品种的选育程序、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有强优势的90二、亲本选配

(一)对杂种亲本的基本要求杂种的亲本一般为纯系或自交系,不直接用于生产。基本要求:1.纯度高是杂交种高度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基础2.一般配合力高

是产生强优势杂种的遗传基础3.优良农艺性状是强优势杂种的基础平台4.亲本(尤其是母本)产量高,开花习性符合制种要求二、亲本选配91(二)杂种亲本的选育自花授粉作物:直接从品种(系)中筛选(除特殊要求)常异花授粉作物:2~3代的自交;异花授粉作物:多代的自交与选择1.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

地方品种、推广品种、杂交种、综合品种等

从这些原始材料中选育的自交系称为一环系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二)杂种亲本的选育922.自交系的选育方法原则:在自交系的选育过程中,始终要围绕着农艺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高和纯度高这三点基本要求进行。自交系选育是一个连续多代套袋自交结合农艺性状选择及配合力测定的过程。

(1)人工套袋自交技术

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2)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选择系谱法2.自交系的选育方法93(1)改良的目的:在保留优系全部或大部分优良性状并保持其高配合力特性的前提下,改良它的个别不良性状,提高优系的利用价值。3.自交系的改良(2)改良的基本方法:回交改良法(1)改良的目的:在保留优系全部或大部分优良性状并保持其94三、配合力及其测定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的大小。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

不能通过自交系自身的性状表现出来通过自交系组配的杂种的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平均值估算出来(一)配合力的种类

1、一般配合力(GCA)

是指一个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自交系杂交的F1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为可以遗传的部分。其高低是由被测定的自交系所含有利基因位点的多少决定的2、特殊配合力(SCA)

是指两个特定亲本所组配F1在某种数量性状上的表现。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的(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效应)是不能在其他组合中表现和遗传的部分。三、配合力及其测定95

根据F1产量测定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自交系ABCDEFG平均GCAK10.39.910.49.49.49.79.89.840.170.030.070.45-0.27-0.41-0.450.54L10.810.710.710.99.611.58.510.380.71-0.070.330.210.69-0.750.81-1.25M9.59.08.89.39.69.69.39.3-0.37-0.29-0.29-0.610.170.33-0.010.63N10.98.810.39.610.110.39.69.940.270.47-1.130.25-0.170.190.050.29O9.39.78.78.39.58.88.08.9-0.77-0.090.81-0.31-0.430.63-0.410.02平均10.169.689.789.509.649.989.049.67GCA0.49-0.010.11-0.17-0.030.31-0.630组合的实际产量=全部组合平均产量+双亲一般配合力+双亲特殊配合力如L/A组合的特殊配合力=10.8-9.67-(0.49+0.71)=-0.07根据F1产量测定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96(二)配合力的测定(测配)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叫测交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测验种测交所得的后代F1称为测交种1.测验种的选择测验种的选择直接影响测定配合力的结果自交系做测验种测定什么配合力?杂交种及综合种作测验种测定什么配合力?

(二)配合力的测定(测配)97(1)顶交法选用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种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顶交法产生的杂交种成为顶交种。方法:A为测验种,1、2、3、4、5、...n个自交系为被测系组配1×A,2×A,3×A、...n×A等杂交组合(有时正反交)对测交组合进行产量(或其它性状)比较计算出各被测系的一般配合力。优点:测配组合少,工作量较轻。但不能测定特殊配合力综合品种G1G2G3G4……

×

GGG1GG2GG3GG4….2、测配方法(1)顶交法综合品种2、测配方法98(2)双列杂交自交系既是测验种又是被测系。方法:采用完全或部分双列杂交法。完全双列杂交:n(n—1)个杂交组合(含正交和反交)不完全双列杂交:n(n—1)/2个杂交组合测交组合产量比较试验(随机区组设计),取得各测交组合产量(或其它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后,计算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ABC…ABC…(2)双列杂交ABC…ABC…99测验种:几个优系或骨干系方法:例如用A、B、C、D四个系作测验种,分别与许多(N)待测系测交,可配成4*N个单交组合,比较试验,各组合的平均产量,计算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优点:同时测定待测系、测验种(骨干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直接选择优良杂种,可及时作为商品杂种品种投入生产利用;结果可相互比较是当前最常用测配方法如:利用人工去雄制种的玉米、棉花;甜菜三交种选育;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水稻、高粱、甘蓝型油菜和玉米恢复系选育;不育系的选育时配合力测定(3)多系法(系×测验系法)(3)多系法(系×测验系法)100(1)早代测定在S1~S2代进行

仅能测出一般配合力。依据:一般配合力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可遗传的因此一般配合力在早代与晚代呈正相关。缺点:早代分离,可靠性差。原则:测验种少(1-2个),选择标准低意义:有效控制群体规模,减少后代测配数量适用范围:群体品种改良

3.测定时期(1)早代测定3.测定时期101(2)中代测定在S3~S4(F4-F5)代时测定,从分离向稳定过渡的世代,系内的特性基本形成。可靠较好,测定过程与稳定过程同步,有利于缩短育种时间许多作物常从中代开始测定(3)晚代测定在S5~S6代时测定。自交系已稳定,所测出的配合力可靠。早代、中代、晚代相结合(2)中代测定102

(一)配合力高(二)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地理远缘血缘较远类型和性状差异较大(三)综合性状良好,双亲间性状互补(四)亲本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易于授粉玉米马齿型和硬粒型杂交四、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

(一)配合力高玉米马齿型和硬粒型杂交四、杂种品种的亲本选103二、杂交种的类别品种间杂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雄性不育杂交种自交不亲和性杂交种种间亚种间杂交种核质杂种二、杂交种的类别品种间杂交种104

1.品种间杂交种特点:育种程序简单,对异花授粉作物而言,F1表现不整齐,杂种优势低于自交系间杂交种。1.品种间杂交种特点:1051.单交种用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成。

单交种增产幅度大,性状整齐,制种程序比较简单,是当前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类型。2.三交种对于自交系产量和制种产量低的作物,(A/B)//C,如甜菜3.双交种4.综合杂交种用多个自交系组配而成。(1)亲本等量种子混匀,隔离区种植,自由授粉3~5代,遗传平衡。(2)亲本双列杂交,等量混匀,隔离种植,自由授粉,遗传平衡。其特点是F2及其后代的杂种优势衰退不显著,不需每年制种,适应性较强。(三)自交系间杂种品种特点:育种程序复杂,所需时间长,杂交种生长整齐,优势明显。1.单交种用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成。(三)自交系间杂种品种特106产量和整齐度不如自交系间杂交种3.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顶交种)3.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顶交种)1075.自交不亲和性杂交种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杂交种6.种间亚种间杂交种棉花陆海杂交种5.自交不亲和性杂交种6.种间亚种间杂交种1084.雄性不育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三系杂交种水稻、高粱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两系杂交种棉花、水稻光敏4.雄性不育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109对雌雄异花作物,繁殖系数高的作物,用种量小的作物,花器较大、去雄较易的作物。优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