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福利待遇_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培训课程_第1页
员工福利待遇_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培训课程_第2页
员工福利待遇_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培训课程_第3页
员工福利待遇_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培训课程_第4页
员工福利待遇_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培训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一般均衡第二节经济效率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本章重点题 局部均衡主要是分析研究单个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第一节一般均衡 1 局部均衡 一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例如 单个汽车市场的均衡 P Q 单个劳动市场的均衡 W L 一般均衡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每一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的决定 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 只有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是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 市场才达到一般均衡 2 一般均衡 分析 Q 原油市场 P S D Q 汽油市场 P S D Q 煤炭市场 P S D Q 汽车市场 P S D 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市场供求价格的变化反馈给原油市场 石油危机 是否存在一组均衡价格 在该价格体系上 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呢 也就是说 供求相等不但可以存在于单个市场 特定市场 而且存在于所有市场中 二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一般均衡的涉及多个产品 多种要素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多个消费者 效用最大化 多个生产厂商 利润最大化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1874年 法国经济学家里昂 瓦尔拉斯建立了一套被后人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理论 瓦尔拉斯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充分认识到一般均衡问题的重要性 他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 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 一般均衡论企图证明供求相等的均衡不但可以存在于单个的市场而且还可能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市场 它的证明要一些极为严峻的假设条件才能成立 2 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的经济学家 用集合论和拓朴学等数学方法证明 一般均衡体系只有在一系列极为严峻的假设条件才能成立 1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错误瓦尔拉斯通过计算方程数目和未知数数目来证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是有缺陷的 因为在数学上未知数和方程数相等并不是方程有解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方程组无解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 回答 是什么 为什么 会如何 的问题 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对经济体系运行进行评价 说明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 回答 应当是什么 的问题 以及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1 实证经济学 2 规范经济学 例如 1978年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 5 1农村改革开始后比例逐步降低 1983年为1 8 1随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1990年城乡收入2 2 11995年城乡收入2 7 12004年城乡收入3 2 1 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 5 1的水平 由此 国家应通过政策调整 通过财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并不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节经济效率 一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引出 资源配置问题 国贸 15 如何评价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福利经济学 是一种规范经济学 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下 研究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及其相关的政策 产品 X Y 在消费者 A B 之间如何分配 生产要素 L K 在生产者 C D 之间如何分配 资源配置 P250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到社会需要的各个领域中去 以使资源能够被最优利用 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最优配置 市场经济能否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经济效率 二 判断经济经济效率的标准 帕累托标准 一 假设条件社会只有甲 乙二人 只有A B两种资源配置状态 二 个人评价 甲的三种评价 A BA BA B乙的三种评价 A BA BA B 维弗雷多 帕累托 1848 1923 意大利经济学家 比较A B两种资源配置状态 有三种可能 优 无差异 劣 例如 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实施农业产业化 讨论问题 A 土地集中 和 B 土地分散 三 社会评价 A BA BA B A BA BA B 甲评价 乙评价 完全相同的看法 完全相反的看法 基本相同的看法 1 A优于B 一人认为A优于B 另一人并不认为A劣于B 2 A劣于B 3 A与B无差异 2 社会评价 1 三种类型的看法 甲 乙二人的9种选择情况 四 结论 1 帕累托标准 帕累托最优标准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在多人社会中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 没有人认为A劣于B 则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 2 帕累托改进 对既定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 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 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P252 3 帕累托最优状态 有经济效率 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 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 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有A B两个消费者 有X Y两种消费品 且两种消费品的数量既定为 一 假设条件 则有下式成立 二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分析 OA OB XA YA XB YB A A A B B B a b c d V V 交点a 存在帕累托改进 交点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VV 是交换契约线 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两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切点b c d 不存在帕累托改进 切点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埃奇渥斯盒状图 分析工具 A A A 分别代表消费者A的三条无差异曲线 A A A 分别代表消费者B的三条无差异曲线 三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 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参见第3章 P69 即消费者A B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MRSAXY MRSBXY 消费者A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MRSAXY 消费者B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MRSBXY 上述公式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说明消费有效率 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有C D两个生产者 有L K两种生产要素 且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既定 一 假设条件 则有下式成立 二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分析 OC OD LC KC LD KD C C C D D D a b c d q q 交点a 存在帕累托改进 交点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qq 是生产契约线 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两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切点b c d 不存在帕累托改进 切点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A A A 分别代表生产者C的三条等产量曲线 A A A 分别代表生产者D的三条等产量曲线 三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相等 等产量曲线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参见P112 即生产者C D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MRTSCLK MRTSDLK 上述公式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说明生产有效率 生产者C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MRTSCLK 生产者D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MRTSDLK 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一 问题和假定 问题 研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假定 两个消费者A和B 它们在两种产品X和Y之间进行选择 两个生产者C和D 在两种要素L和K之间进行选择以生产两种产品X和Y 为了方便起见 假定C生产X D生产Y 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簇为给定不变 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即等产量曲线簇为给定不变 二 生产可能性曲线 或产品转换曲线 C厂商生产X D厂商生产Y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均表示厂商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L K 所能生产的X和Y最优产出组合 X增加时 Y减少 1 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 将这些最优产出组合 描绘在一张图上并连接成线便得到生产可能性曲线PP 生产契约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 X Y c e X1 Y2 Y1 X2 P P 2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 X 0 e C Y Y1 X1 X2 Y2 G F 生产可能性曲线 s 向右下方倾斜 资源既定时 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 即在最优产出量中 两种最优产出的变化是相反的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向右上方凸出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增 即PP 曲线上的点随着X的增加 斜率越来越大 衡量1单位X产品转换为Y产品的比率 P P transferrateofthemarginalproduct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 X 0 e C Y Y1 X1 X2 Y2 G F 生产可能性曲线 s 向右上方凸出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增 即PP 曲线上的点随着X的增加 斜率越来越大 P P 为什么 随着X的增加 是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结果 用于生产X产品的 L K 增加 由于资源既定 用于生产X产品的 L K 增加 用于生产Y产品的 L K 减少 所以 证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凸出 3 生产不可能性区域和无效率区域 PP 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 曲线上每一点表示在既定资源 和技术条件下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的组合 PP 以外的区域 生产不可能性区域 PP 以内的区域 生产无效率区域 P O X Y P d d PP 生产可能性曲线 4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 PP 旋转移动到PP 表示生产Y产品的能力不变 生产X产品的能力增加 生产两种产品的能力都增加 生产两种产品的能力都减少 P P P X Y X Y P P P P 取决于技术进步 要素投入状况 2 平行移动 1 旋转变动 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取一点B B点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三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以B点出发引垂线到和可以构筑一个辅助的埃奇渥斯盒状图 表示既定产出和在两个消费者A B之间的一种分配 X Y P P B X Y 该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交换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P O X Y P Y X B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点的斜率与交换契约线上点的斜率相等 即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时 实现了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P261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P O X Y P Y X B P261 如果梨与苹果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是2个梨换1个苹果 1个苹果的相对价格是1个梨 那么厂商将 A 生产更多的梨和苹果 B 如果将资源由苹果生产转向梨生产 境况会更好C 并不想将资源在苹果和梨之间转移 D 如果将资源由梨生产转向苹果生产 境况会更好 B 生产者通过减少1单位X的生产可以增加2个单位Y 消费者减少1单位X的消费可以增加1个单位Y的消费 效用水平不变 生产者减少1个单位的X的生产少给消费者1个单位的X 但多生产2个单位的Y 从多增加的2个单位的Y中拿出1个给消费者可维持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不变 多增加的1个单位的Y代表社会福利的净增加 苹果 梨 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本节要研究的问题是 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是否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西方经济学对此的基本结论是 完全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同时 任意帕累托最优状态也都可由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交换的最优条件 MRSAXY MRSBXY生产的最优条件 MRTSCLK MRTSDLK生产与交换的最优条件 MRTXY MRSXY 由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下面证明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符合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条件 对任意消费者 任意生产者 任意产品 任意生产要素而言都要求 由消费者均衡 效用最大化 条件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MRSAXY MRSBXY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 产品的均衡价格 实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P75 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条件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MRTSCLK MRTSDLK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 要素的均衡价格 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由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P119 产品X Y的生产中 由于增加 X就必须减少 Y 因此 Y可以看成是X的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 X可以看成是Y的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 MR MC 其中 AR MR P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 商品的均衡价格之比 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由边际转换率性质有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PX MCX PY MCY 由消费者均衡 效用最大化 条件 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 整个经济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交换领域 生产领域 生产与交换 总结 结论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化行为可以使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得到满足 整个经济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有效率的经济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必定是帕累托有效配置 它赋予了亚当斯密 看不见的手 的理论内容 个人在完全竞争中只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而均衡的结果却达到了社会经济的最高效率 这 看不见的手 就是市场的均衡价格 第9章 重点题P285 名词解释 一般均衡 分析 实证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状态简答题 第4题 第6题选择题 附后 单项选择题 2 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配置时 A 总产量最大B 总效用最大C 消费者得到他们想要的所有东西D 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任何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 使得自己境况变得更好 D 1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意味着 A 所有市场皆供求均衡B 收入分配是公平的C 消费者得到他们想要的所有东西D 社会加总的总剩余最大 A 单项选择题 3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是 的斜率的绝对值 A 需求曲线B 边际产量曲线C 生产可能性曲线D 契约曲线 C 4 如果橙子与苹果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是2个橙子换1个苹果 1个苹果的相对价格是1 5个橙子 那么厂商将 A 生产更多的橙子和苹果B 如果将资源由苹果生产转向橙子生产 境况会更好C 如果将资源由橙子生产转向苹果生产 境况会更好D 并不想将资源在苹果和橙子之间转移 B 在由两个人 A B 两种商品 X Y 组成的经济中 在交换上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 A M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