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案.doc_第1页
《惊弓之鸟》教案.doc_第2页
《惊弓之鸟》教案.doc_第3页
《惊弓之鸟》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惊弓之鸟教案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 学科:语文2、课时:2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3)标出自然段。二、 教学课题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的道理。1、会认“魏”、“弦”等5个生字,会写“弓”、“魏”、“射”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射箭”、“打猎”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的道理。三、 教材分析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的射箭能手更羸,观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它一听到弦声,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费,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因而就掉了下来。“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而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更羸之所以能够判断出那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分析。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的道理。教学准备:惊弓之鸟的动画短片 四、 教学方法:本文是一个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的成语故事。本文将通过分角色朗读、抓住关键的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惊弓之鸟动画短片加深学生对这个成语故事的了解。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谈话,导入课文同学们,我看到你们的书架上有很多成语故事的书。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有哪些成语故事呢?(学生发言)同学们看书都很有成效,都把这些故事记住了。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新课1、学习生字词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认读生字。(出示课件)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惊弓之鸟”中的“鸟”指什么?(大雁)【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F3%D1%E3&in=29146&cl=2&lm=-1&st=-1&pn=3&rn=1&di=107245744980&ln=2000&fr=&fm=result&fmq=1136126745265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di107245744980&objURLhttp%3A%2F%2F%2Fphoto%2FKUO8BhlpVEfahEun-g-ilg%3D%3D%2F1481684277405386238.jpg&fromURLhttp%3A%2F%2F%2Ffengshang8%40126%2Fblog%2Fstatic%2F462665202009113105224950%2F&W619&H415&T8880&S46&TPjpg拓展:大雁的知识【百度搜索】/view/17832.htm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的故事。)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先果后因)4、文章的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结果?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原因?(第2自然段写的是结果,第6-9自然段写的是原因。)5、观看惊弓之鸟的动画短片。【优酷搜索】/v_show/id_XMTgwMjE2MDc2.html6、分角色朗读全文,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更羸用空箭就能射下一只大雁,更羸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四)作业布置1、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的情绪变化。2、 抄写生字词。3、 思考:为什么更羸能够用空箭射下大雁。(五)板书设计10 惊弓之鸟先:结果 (第2自然段) 后:原因(第6-9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二)研读课文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更羸放空箭射下了一只大雁。(1)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真有这么奇怪的事情吗?事情到底是怎样的?(更羸仔细看了看从远处慢慢飞来的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2)魏王相信吗?他的反应是怎样的?(信不过自己的耳朵,抱有怀疑态度。)(3)更羸又是怎么回答大王的?(“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很诚恳。)朗读时要注意更羸与魏王的语气。(4)大雁是怎么被射下来的?(第5自然段: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2、第5自然段有两个“直”字,这两个“直”字意思一样吗?(不一样。“直往上飞”是说大雁听到声音后,心里害怕,使劲往上飞,飞得急。“直”就是指大雁飞得急。“直掉下来”是说大雁已经不能飞了,从空中直直地掉了下来。“直”是垂直的意思,说明大雁掉得很快。)3、魏王看到大雁掉了下来,有什么反应?(魏王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惊讶感叹的语气。)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吗?他是怎么回应魏王的?(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5、更羸是怎么判断出那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的?仔细读第9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更羸观察到的情况、分析的情况和判断的情况。(观察: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分析:飞得慢是因为受过伤,叫得惨,是因为它孤单失群。判断:大雁听到弦响就会掉下来。)6、揭示“惊弓之鸟”的意思。“惊弓之鸟”就是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7、讨论:你认为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认真观察的人:“更羸仔细看了看”是一个谦虚的人:“请让我试一下”、“不是我的本领大”是一个善于分析的人,能从大雁的飞行速度和叫声知道它是一只曾经受过伤。)8、角色朗读。(三)总结课文 更羸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出那只飞得很慢、叫声很惨的大雁曾经受过伤,没有用箭就使大雁掉下来了。大雁之所以掉下来,是因为大雁自己心里害怕,听到弦响,一着急就掉了下来。“惊弓之鸟”就是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四)作业布置: 1、导学导练第10课。 2、向父母复述这个故事 3、积累成语故事。(五)板书设计:10 惊弓之鸟观察: 飞得慢,叫声悲惨分析: 受过伤 孤单失群 判断: 听到弦响就会掉下来六、教学反思: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的射箭能手更羸,观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它一听到弦声,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费,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因而就掉了下来。“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而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更羸之所以能够判断出那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分析。这篇文章主要是以更羸和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课后练习也提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也注重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课文的最后一段是重点段落,这一个包含了更羸对大雁的观察、分析以及判断。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他的这一点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