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及箱体制作.doc_第1页
计算及箱体制作.doc_第2页
计算及箱体制作.doc_第3页
计算及箱体制作.doc_第4页
计算及箱体制作.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系统部件的设计与选型该制冷系统试验装置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低温箱体(含蒸发器)、节流元件、冷凝-蒸发器等主要设备,还有回热器、气液分离器、干燥过滤器等辅助设备。本章主要介绍这些设备的设计及选型(或制作)等内容。4.1 压缩机的选型计算53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最主要部件,是实现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必不可少的部件,起着压缩及输送气体的作用。目前,在中、小型空调和冷柜机组中,容积式制冷压缩机为主要机种。随着制造和设计技术的进步,开启式压缩机在小冷量范围内已由半封闭式、全封闭式压缩机所代替。全封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设计、制造相当成熟,在中小型制冷系统中广泛采用。该类压缩机的优点为:电机的工作性能较可靠,噪音低,使用方便53-54。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能源危机后,为得到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容积式压缩机,如:旋转活塞式、滑片式、涡旋式制冷压缩机。据本次设计蒸发温度较低的特点,将经验成熟的活塞式压缩机作为选型对象,按照制冷循环热力计算所求压缩机理论输气量进行选配,同时也应考虑压缩机结构性能上的要求。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压缩机的工作容积、转速、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吸气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各种型号压缩机的制冷量和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的关系曲线(性能曲线)一般由制造厂提供。应用这些曲线图,可确定在不同工况下压缩机的制冷量、功率消耗、能效比等数值。若无性能曲线作为参考,可按压缩机产品样本所提供的输气量选型。4.1.1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状态参数吸气状态参数:t1= -20,P1=1.5bar,h1=391kJ/kg,s1=1.875kJ/kg v1=0.2092m3/kg,制冷剂状态为过热气体。排气状态参数:t2=114,P2=18bar,h2=473.7kJ/kg,s2=1.875kJ/kgv2=0.019888m3/kg,制冷剂状态为过热气体。4.1.2压缩机的热力计算(1)压比=181.5=12(2)制冷剂质量流量G低温箱的制冷量Q0设计要求 Q0=100W二级节流毛细管制冷剂流量G2G2= 0.7158 g/s一级节流毛细管制冷剂流量G1G1= = 50.7158=3.579 g/s总制冷剂流量G G= G1+ G2=3.579+0.7158=4.295 g/s(3)压缩机内实际体积流量VhVh= Gv1=4.2950.20923.6=3.235 m3/h(4)输气系数a)容积系数 (4-1) 式中: c相对余隙容积,现代中、小型压缩机c=0.0150.06,低温机取较小的c值,本系统中取c=0.025; m多变膨胀指数,对氟利昂压缩机m=0.951.05, 本系统中m=1.05;压比,=12;排气压力损失,对氟利昂压缩机pd1 =(0.100.15)pdk ,本系统中取为0.10 。=0.6965b)压力系数= (4-2)吸气压力损失,对氟利昂压缩机ps1=(0.060.08) pd0,本系统取为0.06=0.9117c)泄漏系数=0.98d)温度系数= (4-3)=0.8465= (4-4)=0.69650.91170.980.8465=0.5268(5)压缩机内理论体积流量VpVp=6.141m3/s(6)压缩机单位理论功wowo= h2-h1=473.7-391.0=82.7 kJ/kg(7)理论功率NoNo=Gwo=4.29582.7=355.2 W(8)指示功率Ni指示效率=0.8Ni =444.0 W(9)轴功率Ne轴效率=0.8Ne=555.0 W(10)配用电动机功率Nel配用电动机效率=0.85Nel =652.9 W4.2 风冷冷凝器的选型计算2,55采用81mm的纯铜管,肋片为平直套片(铝片),片厚=0.2mm,片宽L=66mm,进风温度ta1=30,出风温度ta2=40,冷凝温度tk=46。(1)冷凝器负荷的确定 Qk=735+100=835 W(2)冷凝器结构的初步规划及有关参数:管排方式采用正三角排列,管间距s1=25.4mm,排间距s2=22mm;肋片间距sf=1.8mm,沿气流方向的管排数n=4。肋片面积 ff=2 (4-5)=0.5593 m2/m肋间基管表面积 fb= (4-6)=0.02345 m2/m肋管外表总面积 ft=ff+fb=0.5593+0.02345=0.5828 m2/m肋管内表面积 fi=di=0.006=0.01885 m2/m肋化系数 =30.9(3)空气进出冷凝器的温差及风量:温差:ta= ta2-ta1=40-30=10风量:Va= (4-7)=0.07247 m3/s式中,空气平均密度m=1.1465kg/m3;比热容cpa=1.005W/(kg.K);运动粘度=16.4810-6m2/s ;热导率=0.02715W/(m.K);这些物性参数的定性温度为tam=35。(4)肋片效率及空气侧传热系数:根据肋片参数,冷凝器的空气最小流通面积Amin与迎风面积Af之比:= (4-8)=0.595取迎面风速wf=2.0m/s ,则最小流通面风速:wmax= (4-9)wmax =3.361 m/s当量直径:deq= (4-10)=2.92 mm空气的雷诺数:Ref= (4-11)=595.52单元空气流道长径比:=22.6流体横向流过肋片管簇的整张平套片换热计算公式 (4-12)其中 C=A(1.36-0.24Ref/1000) (4-12a) n=0.45+0.0066L/deq (4-12b)A= (4-12c)m= -0.28+0.08 Ref/1000 (4-12d)代入数据计算A=0.518-0.0231522.6+0.00042522.62-310-622.63=0.1773C=0.1773(1.36-)=0.2158n=0.45+0.006622.6=0.5992m= -0.28+0.08= -0.23236=44.72 W/(m2.K)对于叉排管有,其中=3.175,故1.273.175=3.374肋片当量高度: (4-13)=(3.374-1)(1+0.35ln3.374)=13.538 mm肋片特性参数 m= (4-14)=50.36其中 f=203 W/(m.K) 为铝肋片的热导率。肋片效率 (4-15)=0.87,冷凝器外表面效率 =0.875(5)管内R22冷凝时的表面传热系数:首先假设管壁温度=42,则平均温度tm=44 ,=20.040,Bm=69.726,R22蒸气在管内冷凝换热计算式为 (4-16)=0.55520.04069.7260.006-0.25(tk-tw)-0.25=2786.43 (tk-tw)-0.25(6)由热平衡关系求解管壁温度:忽略薄壁铜管热阻和管与肋片间接触热阻,则管内外平衡关系为:di(tk-tw)= (4-17)即 2786.43(46-tw)-0.250.006(46-tw)=0.87544.720.5828(tw-35)整理得 52.523(45-tw)0.75=22.805(tw-35)由试凑法得 tw=41.77时上述等式成立。此值与所设定的=42非常接近。证明设计合适。=2786.43(tk-tw)-0.25=2786.43(46-41.77)-0.25=1943.0W/(m2.K)(7)计算所需要的传热面积:以管外面积为基准的传热系数:Kof= (4-18)=26.5 ,=0.001m,取r0=0.000048(m2.K)/W,代入公式得 Kof =24.02W/(m2.K)(8)求平均温差: (4-19) =10.195(9)所需的管外传热面积及结构参数管外面积 F0=3.41 m2 所需的肋片管总长度 L=5.85 m若取冷凝器每列管数6根,总管数64=24根,以单管有效长度0.25米计算,其总有效管长为240.25=6m。冷凝器高度为625.4=152.4mm。冷凝器的迎风面积为Af=0.250.1524=0.0381m2。实际的迎面风速=1.9 m/s (10) (10)空气的流动阻力及风机选配 (粗糙肋片A=0.0133)阻力 (4-20) =1.29.810.013322.6(1.14653.361)1.7=35.05Pa则该冷凝器需要配用风机的额定风量Va=0.07247m3/s,风机全压:p=+ (4-21)=35.05+=37.12 Pa4.3低温冷柜箱体设计、制作及标定4.3.1 低温冷柜箱体的设计考虑到定做-70低温箱体价格昂贵而采用对普通冷柜箱体进行改造的方法。采用新飞冷柜做壳体,型号BC/BD-216L ,由于其保温层厚度不能够满足本试验的需要,采用自然发泡的方法增加其厚度。增加的发泡层厚度为75mm。低温冷柜箱体外形尺寸:940540800mm,内尺寸:830430660mm,增加发泡层后内胆尺寸为680280510mm。内容积V=0.680.2800.510=0.097 m3=97 L。改造后的箱体的总体热负荷计算过程如下:1)箱体热负荷计算55热负荷包括:箱体漏热量Q1、开门漏热量Q2、贮物热量Q3和其它热量Q4。即Q=Q1+Q2+Q3+Q4 (4-22)A)箱体漏热量Q1箱体漏热量包括,通过箱体隔热层的漏热量Qa,通过箱门和门封条的漏热量Qb,通过箱体结构形成热桥的漏热量Qc。即Q1=Qa+Qb+Qc (4-23)(1)箱体隔热层的漏热量Qa 由于箱体外壳钢板很薄,而其热导率值很大,所以热阻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箱体的传热可视为单层平壁的传热过程。即Qa=KA(t1-t2) (4-24)式中 A箱体表面积(以保温层中心线为基准),单位为m2; t1箱外空气平均温度,为30; t2箱内空气平均温度,为-70。传热系数K(单位为为W/(m2.K)为 K= (4-25)式中 箱外空气对箱体外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内箱壁表面对箱内空气的表面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隔热层的厚度,单位为m; 隔热材料的热导率,单位为W/(m2.K)。当室内风速为0.10.15m/s时,可取3.511.6 W/(m2.K);箱内空气为自然对流(直冷式)时,可取0.61.2 W/(m2.K)。在本文中,取为3.5 W/(m2.K),为0.6 W/(m2.K),又=0.130m,=0.030 W/(m2.K),代入公式4-25可得K=0.1591W/(m2.K) 箱体表面积 A=2(0.810.41+0.410.66+0.660.81)=2.27 m2因此 Qa=0.15912.27(30-(-70)=36.12 W (2)通过箱门与门封条进入的漏热量Qb 由于Qb值很难用计算法计算,一般根据经验数据给出,可取Qb为Qa的15%值。所以,Qb=0.1536.12=5.42W。(3)箱体结构部件的漏热量Qc 箱体内外壳体之间支撑方法不同,Qc值也不同。采用聚氨酯发泡成型隔热结构的箱体,无支撑架形成的冷桥,因此Qc值可不计算。所以,Q1=Qa+Qb+Qc=36.12+5.42=41.54 WB)开门漏热量Q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打开箱门,因此该项为零,即Q2=0。C)贮物热量 Q3冷柜的贮物热量无明确规定的标准,这里按“以冷柜内容积0.4%的25水,在2h内结成实冰”进行计算。实冰的具体温度建议按-2-5取值。贮物热量Q3(单位为W)可按下式计算。Q3= (4-26)式中 m水(冰)的质量,单位为kg; c水的比热容,c=4.19 kJ/(kg.k); r水的凝固热(冰的溶解热),r=333kJ/kg; cb冰的比热容,cb=2 kJ/(kg.k); t1、t2水的初始温度和冻结终了温度,单位为。m=970.004kg=0.388kg ,t1取25,t2取-2,则Q3=23.81 WD)其它热量Q4这里所说的其它热量,是指箱内照明灯、各种加热器、冷却风扇电机的散发热量,可将其电功率折算热量计入。本实验中冷柜内无这些内热源,可不计算。考虑10%的余度,总热负荷为Q=1.1(Q1+Q2+Q3+Q4)=1.1(41.54+0+23.81+0)=71.89 W空柜时热负荷:Q=1.1(Q1+Q2+Q4)=1.1(41.54+0)=45.69 W折算箱体总传热系数 Kf=Q/(t)=45.69/100=0.4569 W/K4.3.2 蒸发盘管的设计计算551)板管式蒸发器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蒸发器外表面是自然对流,可用公式 (4-27)式中 A对于多排管,为沿高度方向管排数的修正系数,按低温箱内胆高度,规划蒸发器冷却排管为16圈,查表可得A=1.25; 低温冷柜内空气的平均温度,为-70; 板管式蒸发器管内的蒸发温度,为-75; 管外径,单位为mm,=10mm。则板管式蒸发器空气侧的表面传热系数=1.281.25=7.57 W/(m2.K)在蒸发排管外表面对空气的换热过程中,自然对流的表面传热系数较小(一般在10W/(m2.K)以下),因此辐射换热相对来说不可忽视。空气侧的表面辐射换热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4-28)式中 Ta低温冷柜内空气平均温度(单位为K),Ta=(273-70)=203K; Tw蒸发器管子的表面温度,因为蒸发器的管壁很薄,则内外表面温差不大。管子外表面温度可视为与蒸发器管内制冷剂蒸发温度相同,Tw=(273-75)K=198K。 C辐射系数,对于结霜表面取5.46 W/(m2.K4)。则空气侧的辐射传热系数为=1.76 W/(m2.K)综合计算空气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必须同时考虑对流和辐射,计算公式如下 (4-29)式中:,空气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和辐射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曝光系数,对于平板可取为1.0;因此空气侧的传热系数=7.57+1.761.0=9.33 W/(m2.K)2)低温冷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K0由于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远小于管内制冷剂侧的传热系数,因此总传热系数计算可简化为:K0=e (4-30)式中 e考虑管内热阻和管外霜层热阻的修正系数,取0.96。代入数据计算,得:K0=0.969.33=8.957 W/(m2.K)3)蒸发器的传热面积A 低温冷柜热负荷为45.69W,蒸发温度为-75,低温冷柜内温度为-70,则由下式计算冷柜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A=1.02 m2 又A=dol l=32.46m 取32.5m,(管径10 mm,壁厚=0.8mm)。4.3.3 低温冷柜箱体的制作在新飞冷柜BC/BD-216L壳体的基础上改制成的低温柜如图4-1。1. 1. 新制作的内胆 680280510mm内胆材料采用厚度=0.8mm的不锈钢板,将不锈钢板裁成需要的尺寸,再折叠并用氩弧焊接。2. 2. 蒸发盘管的制作为了便于分析蒸发盘管内的工质流动状态,蒸发盘管直接敷设在内胆的内壁上,以便将热电偶直接贴在铜管外壁上;另一方面,蒸发盘管与箱内空气直接进行对流换热,可提高降温速率。铜管长度32.5米,用弯管扳手将铜管弯成需要的长方形,共16圈,铜管各圈间隔大约3cm,然后用两根铜管焊接在蒸发盘管上固定之。3. 3. 内胆上预留孔3个 ,其中2个直径12,在内胆底部,用作蒸发盘管的进出口,另一个孔直径为6,用于布置测温的热电偶线的通路(3根)。4. 4. 发泡 采用AB料,黑料和黄料1:1自然发泡。先将黑料倒入盆中,然后再倒黄料,以1:1的比例混合,稍加搅拌倒入原箱体与内胆的夹层中,很快就会自然发泡成型。5. 5. 门封 考虑到低温下门封的漏热量较大,在试验中有可能在门封位置结霜而冻住箱门。为避免这个问题,重新设计了双层门结构来减小门封处的漏热量;保留其原来的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