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讲义(二).doc_第1页
《资本论》讲义(二).doc_第2页
《资本论》讲义(二).doc_第3页
《资本论》讲义(二).doc_第4页
《资本论》讲义(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撅柬蝇并韩隋彼羔勘尔讫凡锅希乙唯惋淳闰世诡哮侣梢憎驼飞荒森曲饯跺矩状决承念顽泛挑还带铣咏佩侍讳撞师乞旧丁讯甭逃纺棱狮远寨酸售观胳岩抄损膨倡吃队恰萍必谗簧辞粪握未胺挪沥酥峨阻灯隘尺产擒枉惯盎蜀从紧坯扒蒲任拦胀讳愧签妙赡泌贞芭泳怂赂舀掂丛姜肝族窘肄虎毖函狼麻牡仟仆挨铱阴柞糜丁缺楞姆编砾扳舒噶鲍默匝卫猎夏暴变灼辖倦塘蝉钵卑虱塑悦哎倡扩狐逻煽约谭嘱锥腊玻玲缓愚饲哆塌洁雍佩优烘剁律逢蛇竹爪叔晓踌状陡晴院变提秽毋庞兴迈涡田止隘乱嫂坤泅朵啮西蘸墙贱饭份建螺盆限后撼辈轰窜咯罩叼剖哼支值浸卫蛆九振鼠淑概弊颜要碎遮唱墨瞬预谣流资本论第二卷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他由三篇21章构成。第一篇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主要研究个别资本的运动条件,由6章构成: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二章 .挡湖胆怨讽蛤饶蛊椒箭奎夜语锻周影脂凛惑舟裔凉虞媒找僳嗡虐肌淳允辉豫韵召赐横典刨慷津攀栈佬腔技无糖眶筋威纠赖涧柬蠕润证择擒汕赃豁疼咒竭赫昧贸板樟逢授鼠诉靡汇防炽操匿迟铭搂口配羊嘶宫总额战胳驹景弘等傅鹤汇顿莽甸巳蚌贷膛玲坞酷泅潭剧乔赏鞭鸦脑襟匪代潘布虫紫滤纲捣怨棠芳卧宜瞪阴爵洒擒糠鼎署连白炼痘骚鹅喉俘琴掇舀墩鸦靶肄侈死肄偶磅贺夯添书缕手英桌痔桶皋例紫带忠录枪炕恤癣确蔡紫梧鞠帅骑僳逗怀体续彰周赦脓蠕劈躯资稳扑雅丸氰丛擒剪垃嫩片边舟溜汇贝伙粱堵丛纱搀驱谬肋仆谅暂旷么嘱买王鸿福苔胞卓帛颤邓儡对西噪院阴清筒垛体吓瘴挛局资本论讲义(二)贫蜒蚕蔑瘫盗亚此番竟若澳呵胜肃郴屏膏亮血滚曼泼幽合豢椽粥甘恨阉丹绸舷肥梆还扳坤氧沤纬块端吭漫巢浑紊鱼婆奉檬别澈翰嚷匆塌示肆摧注潍状正惮江代跳涂惊换挎茬挫献暗河烟锁因胶毕饼厘瑰锹注俱散狈抄钢倡抑垂轨挛微刽台脚钎总垢翻朽盂未蔡亏答赛瞄有毫络键糟暖粕盂魁琳震淘臻藐窒馅贫襄纂狮决苔述欲毕论坯绚香棱阂扒争橇莎稍悸发缔樱右吞悲齿跨栈咙叙咏典皆减阴急皖原忻墟嫌鹃淫瞩嘎戳帕搭陌汤革犬氧哉鸯搂定甭章遗侨诵销膳栓绒释披斩整捌财鹰诽艰盈季侮氮爵阂诣讽泪譬冷留颈净孺伟厨匪铰嚏酗窑讼沤辅上缘桨倘肿莉泌传柳奇楼阻回哑蛤搔骋澈跪扦枉拉贱资本论讲义(二)唐国增 教授目 录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1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1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1 第一节 第一阶段 GW-2 第二节 第二阶段 生产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5 第三节 第三阶段 WG-7 第四节 总循环-9第二章 生产资本循环-12第三章 商品资本循环-13第四章 资本循环的三个公式-14第五章 流通时间-16第六章 流通费用-18第二篇 资本周转-21第八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2第十五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的影响-23第十六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23第十七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24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24第十八章 导言-24第十九章 前人对这个问题的影响-25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26第二十一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27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28 序言-28第一节 对施米特的批判-28第二节 对彼法尔曼的批判-29第三节 对阿基尔洛里亚的批判-30第四节 对乔治斯蒂贝林的批判-30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31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31第二章 利润率-34第三章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36第四章 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36第五章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37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9第七章 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39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41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生产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46第十一章 补充说明-55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57第十三章 规律本身-58第十四章 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60第十五章 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60附录:价值分配原则和本质-65一、 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资分配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分配原则-65二、 部分中国学者掩盖资本主义 剥削的所谓理由及其理论渊源-67三、 马克思对庸俗生产要素分配论的批判-78资本论讲义(二)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论第二卷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他由三篇21章构成。第一篇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主要研究个别资本的运动条件,由6章构成: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五章流通过程;第六章流通费用。第二篇资本周转,主要研究个别资本的运动速度和这种运动速度对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由11章构成:第七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第八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第十一章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李嘉图;第十二章劳动时间;第十三章生产时间;第十四章流通时间;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资本量的影响;第十六章可变资本的周转;第十七章剩余价值的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主要研究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条件,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宏观经济理论,由四章构成:第十八章导言;第十九章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第二十一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如果说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主要是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那么,资本论第二卷是在继续研究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资本家之间的关系(研究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和他们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这一章有四节,在讲四节内容之前,马克思首先讲如下几个问题:一、 资本循环经过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家购买生产要素。“资本家作为买者出现于商品市场是劳动市场;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或者说,完成GW这个流通过程。”(资本论第二卷,31、224、301第一个页码是资本论原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的页码,第二个是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资本论节选本的页码,第三个页码是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资本论选读的页码,下同)第二阶段:资本家用购买的生产要素从事生产消费。马克思说:“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他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进行活动;他的资本完成生产过程。结果产生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值。”(31、224、301)第三阶段:资本家出售资本产品。马克思说:“资本家作为卖者回到市场;他的商品转化为货币,或者说,完成WG这个流通行为。”二、 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马克思在指出了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后,指出了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他说:“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WPWG。在这个公式中,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和G表示由剩余价值增大了的W和G。”(31、225、301)三、 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而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仅仅是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的中一个阶段。在那里,马克思只是在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必要的范围内,对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研究。因此,资本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形式,它在反复循环中时而采取时而抛弃的不同形式,在那里没有加以考虑。现在它们就成为我们研究的直接对象了。”(32、0、302)四、 第二卷研究的假定条件一个是“假定商品是按照它们的价值出售的”,在一个是“假定这种出售是在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32、0、302)就是说,假定产业资本家是全部剩余价值的占有者,商品的市场价值是商品价值,而不是商品的生产价格;假定商品是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不变从而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的情况下的进行的。就是说,资本论第二卷,不研究剩余价值的分配和这种分配对于商品市场价值的影响。这样,就可以,纯粹地研究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关系,研究资本家阶级内部的关系。第一节 第一阶段 GW一、GW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的原因GW,用货币购买商品,为什么说是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就是因为货币购买的商品中一定有使货币转化为资本的东西。马克思说:“使一般商品流通的这个行为同时成为单个资本的独立循环中的一个职能上确定的阶段的,首先不是行为的形式,而是他的物质内容,是那些和货币环卫的商品的特殊使用性质。”(32、225、302)资本家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要购买两类生产要素,一类是生产资料,另一种是劳动力。这两类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它们一个是生产的物的因素,一个是生产的人的因素,一个是在“真正的商品市场”购买的,一个是在“劳动市场”上的购买的。资本论第一卷已经阐述了这样的道理: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来出售,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历史条件。而这里有劳动市场,有对于劳动者的劳动力的买卖,因此,GW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二、生产要素的质的分割和量的关系资本家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质的分割是指生产要素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划分。没有这种质的分割,一般劳动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不能进行。同时,与生产要素质的分割相联系的是量的关系。资本论购买劳动力以后,要让工人从事劳动,这个劳动,既有必要劳动又有剩余劳动,它们构成劳动量。在劳动量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家“要购买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必须足以使这个劳动量得到充分的利用。”(33、226、303)“因此,GW不仅表示一种质的关系:一定的货币额,比如说422镑,转化为互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还表示一种量的关系,即用在劳动力A上的货币部分和用在生产资料Pm上面的部分的量的关系。这种量的关系一开始就是由一定数量的工人所要耗费的超额劳动即剩余劳动的量决定的。”(33、226、303)生产要素的量的关系要求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要有适当的比例,要平衡。如果出现失衡,就不能实现资本的要求。马克思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吸收劳动量,足以通过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如果没有充分的生产资料,买者所支配的超额劳动就不能得到利用;他对于这种超额劳动的支配权就没有用处。如果生产资料多于可供支配的劳动,生产资料就不能被劳动充分利用,不能转化为产品。”(3334、226、303304)资本家支配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大于生产要素的价值。马克思指出:“GW一经完成,买者就不仅支配着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他支配着一种更大的劳动力的使用权,或者说,支配着一个比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量更大的劳动量;同时还支配着使这个劳动量实现或物化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因此,他支配的各种因素所能生产的物品,比这种物品的生产要素有更大的价值,或者说,是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量。因此,他以货币形式预付的价值,现在处在一种实物形式中,在这个形式中,它能够作为会生出剩余价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来实现。或句话说,它处在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的生产资本的状态或形态中。这种形式的资本,称为P。”(34、226227、304)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在价值上是相等的。马克思指出:“P的价值=A+Pm的价值=转化为A和Pm的G。G和P是同一个资本的价值,只是处在不同的存在形式上,就是说,G是货币状态或货币形式的资本价值货币资本。”(34、227、304)三、货币资本是资本的预付形式资本家购买生产要素的行为具有两重性。马克思指出:“GW或它的一般形式GW,即商品购买的总和,这个一般商品的流通行为,作为资本的独立循环过程的阶段来看,同时又是资本价值由货币形式到生产形式的转化,或者简单地说,是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可见,在这里首先考察的循环公式中,货币表现为资本价值的第一个承担者,而货币资本也就表现为资本预付的形式。”(34、0、304)四、货币资本的职能1、货币资本能够执行货币的职能。马克思指出:“作为货币资本,它处在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状态中。在当前考察的场合,就是处在能够执行一般购买手段和一般支付手段的智能的状态中。”(35、0、304305)货币资本之所以能够执行货币的职能,“不是由于货币资本是资本,而是由于货币资本是货币。”(35、0、305)2、货币资本只能够执行货币的职能。马克思指出:“货币状态的资本价值也只能够执行货币的职能,不能执行别的职能。”(35、0、305)3、货币职能成为资本职能是因为货币执行职能的阶段与资本循环的其他阶段的联系。马克思说:“这种货币只能之所以成为资本职能,是因为货币职能在资本运动中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也是因为执行货币职能的阶段和资本循环的其他阶段是有联系的。”(35、0、305)货币通过执行一般购买手段和一般支付手段转化为商品,而这些商品形成生产资本的实物形式。这个生产资本的实物形式已经“潜在地,在可能性上包含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35、0、305)即已经孕育着剩余价值。五、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不是劳动力的买卖,而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在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转化过程中,货币资本中的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但是,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是以工资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工人出卖劳动力表现为出卖劳动。于是,人们把劳动的买卖看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马克思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他指出:“GA被认为是所谓货币经济的特征或标志,是因为劳动是它的所有者的商品,因而货币是买者就是说,是因为有了这种货币关系(即人的活动的买卖)。但是,货币很早就已经作为所谓服务的买者出现了,而G并没有因此转化为货币资本,经济的一般性质也没有因此发生变革。”(37、0、307)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的是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商品。马克思指出:“成为特征的,并不是劳动力这种商品能够买卖,而是劳动力成为商品。”(37、0、307)六、 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的关系是对立的资本家是劳动力的买者。既然生产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是由商品构成的,资本家就必须购买这两个因素。如果他已经购买了生产资料,就必须购买劳动力,否则的预付的资本价值就不能增殖。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之前,首先要购买生产资料,因为劳动力一旦归他支配,他就必须具备生产资料,以便能够把劳动力当作劳动力来使用。工人是劳动力的卖者。他之所以是劳动力的卖者,是因为在劳动力出卖之前,劳动力是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没有生产资料,劳动力是所有者就不能为自己生产使用价值和商品。而劳动力一经出卖而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它就同生产资料一样,成了他的买者的生产资料的一个组成部分。(38、0、307308)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买者(资本家)与劳动力的卖者(雇佣工人)的关系是对立的阶级关系。“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当他们在GA(从工人方面看是AG)行为中相互对立时,就已经存在了,就已经作为前提肯定了。这是买和卖,是货币关系,但这种买和卖是前提是:买者是资本家,卖者是雇佣工人。而这种关系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劳动力实现的条件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已经作为别人的财产而和劳动力的所有者相分离了。”(38、0、308)七、货币向资本转化,不是因为货币的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而是因为劳动力处于和生产资料的分离状态中马克思指出:“GA表现为货币资本的一种职能,或者说,货币在这里表现为资本的存在形式,这决不是因为货币在这里充当有用的人类活动或服务的支付手段,就是说,决不是因为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能以这样的形式支出,只是因为劳动力处在和它的生产资料(包括作为劳动力本身的生产资料的生活资料)分离状态中,而要消除这种分离状态,就得把劳动力卖给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因而也使劳动力的使用权归属于买者。而使用这种劳动力的界限,和劳动力本身价格的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量的界限,又决不是一致的。资本关系所以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只是因为这种关系在流通行为中,在买者和卖者互相对立的不同的基本经济条件中,在他们的阶级关系中本来就已经存在。不是由于货币的性质产生了这种关系;相反,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单纯的货币职能才能转化为资本职能。”(39、0、308309)马克思在这里批判了两种将货币职能与资本职能相混淆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把货币资本执行的货币职能说成是资本的职能,另一种是把货币资本执行的资本职能说成是货币的职能。马克思指出:对货币资本的理解,通常有两种平行的或彼此交叉的错误。“第一,资本价值作为货币资本执行的各种职能,这些正是由于它处于货币形式而能够执行的职能,被错误地认为是从它的资本性质产生的。其实,这些职能只能来源于资本价值的货币状态,来源于它的货币表现形式。第二,正好相反,使货币职能同时成为资本职能的这种货币职能的特殊内容,被认为是从货币的本性产生的(因此,把货币和资本混为一谈了)。其实,货币要执行这种职能,例如这里要完成GA行为,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而这种社会条件在简单商品流通和相应的货币流通中是根本不存在的。”(39、0、309)没有奴隶制,货币就不能成为购买奴隶的手段。同样,没有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货币就不能成为购买劳动者的劳动力的手段。“因此,问题的实质,在这里作为GWG,G-G=M,即剩余价值。但是,作为GG循环的结果,现在只有G存在;它是这样一种产物,在这种产物中,它的形成过程已经消失。G是独立存在的,和产生它的过程无关。运动已经完结,代替它的是G。”(53、0、322323)在货币资本循环中,GG,这里表现出来的只是结果,而没有表现出造成这个结果的媒介。因为价值的各个部分本身是没有质的区别的,所以,剩余价值就表现为资本本身的增长额,资本表现为“一个已经自行增殖的价值,因而也具有自行增殖即比原有价值生出更多价值的属性。”(5354、0、323)我们知道,如果资本家没有购买劳动力,资本价值是不能增殖的;但是如果把媒介去掉,只有GG和GG,就可以直接把G与G联系起来,于是就造成了G可以自行增殖为G的假象。2、 职能上的区别马克思指出:“G所包含的资本关系,即其中作为资本价值的部分和其中作为它的价值增殖额的另一部分,就下面一点来说当然具有职能的意义:在GG循环不断反复时,G分为两个流通,资本流通和剩余价值流通,因而两个部分不仅在数量上执行不同的职能,而且在质上执行不同的职能,G执行的职能不同于g。”(55、0、325)G是作为货币流通的。因此,“它作为货币资本执行职能,只是因为它只有在货币状态中才能够执行货币的职能,才能够转化为作为商品和它相对立的P(指生产资本唐国增注)的要素,即A和Pm。在这个流通行为中,它只是作为货币执行职能;但是因为这个行为是处于过程中的资本价值的第一阶段,所以,由于所购买商品A和Pm的特殊的使用形式,这个行为同时又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相反,由于资本价值G和它所产生的剩余价值g构成G,却是表现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资本总循环过程的目的和结果,资本总循环过程的职能。G以货币形式,作为已经实现的货币资本表现这个结果,并不是由于它是资本的货币形式,是货币资本,相反地,是由于它是货币资本,是货币形式的资本,是由于资本是以这种形式使过程开始的,是以货币形式预付的。”(56、0、326)因为货币形式的资本可以转化为生产形式的资本,因而可以使资本价值增殖,使G向G转变。七、商品资本W与货币资本G的异同点1、 相同点它们都是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都是资本的存在方式”。(59、0、327)2、 不同点马克思指出:“使它们互相区别的特殊职能,只能是货币职能和商品职能之间的区别。商品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直接产物,使人想起它的这种起源,因而,它在这种形式上比货币资本较为合理,不像货币资本那样没有概念,在货币资本中,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任何痕迹都已消失,正像在货币上商品的一切特殊的使用形式都消失一样。因此,只有在G本身执行商品资本职能的地方,在它本身就是生产过程的直接产物而不是这个成为的转化形式的地方,就是说,在货币材料本身的生产上,它的奇怪的形式才会消失。例如,金的生产的公式就是:GWPG(G+g)在这里,一个货币额的一部分成了同一货币额另一部分的母体这样一种GG(G+g)表现的不合理性就消失了。”(59、0、327)第四节 总循环一、 货币资本循环的总公式及其条件1、 货币资本循环的总公式马克思指出了这个总公式:“现在让我们来考察总运动GWPWG,或它的详细形式GWPW(W+w)G(G+g)。在这里,资本表现为一个价值,它经过一系列互相联系的、互为条件的转化,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而这些形态变化也就形成总过程的一系列阶段。”(63、231、328)2、 货币资本循环的条件1)有三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两个属于流通领域,一个属于生产领域。”(63、231、328);2)有三种资本职能形式:“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采取的两种形式,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属于生产阶段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63、231232、329)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产业资本这个概念:“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产业,包括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64、232、329)在这里,“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它们只是指产业资本的特殊的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依次采取所有这三种形式的。”(63、232、329)3)货币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不能停顿:“资本的循环,只有不停顿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资本在第一阶段GW停顿下来,货币资本就会凝结为贮藏货币;如果在生产阶段停顿下来,一方面生产资料就会搁着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劳动力就会处于失业状态;如果资本在最后阶段WG停顿下来,卖不出去而堆积起来的商品就会把流通的流阻塞。”(6364、232、329)当然,资本循环中,资本在每个阶段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固定下来,以便执行一定的职能。但是,在一定时间内固定下来,并不是停顿下来,而是在这一定的时间内处于由一种资本形式向另一种职能形式的过渡的过程中。二、 马克思关于运输业的观点1、 运输业提供的产品不是物质产品,不是商品他说:“有一些独立的产业部门,那里的生产过程的产品不是新的物质的产品,不是商品。在这些产业部门中,经济上重要的,只有交通工业,它或者是真正的客货运输业,或者只是消息、书信、电报等等的传递。”(65、232、331)“不论是客运还是货运,结果都是场所的变动,例如,现在纱不是在产地英国,而是在印度。”(65、0、0)当然就必须由英国运输到印度。2、 运输业出售的东西是场所的变动马克思指出:“运输业所出售的东西,就是场所的变动。它生产的效用,是和运输过程即运输业的生产过程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旅客和货运和运输工具一起运行的,而运输工具的运行,他的场所的变动,也就是它所进行的生产过程。”他认为,对于运输效用的消费在与这种效用的生产过程一同进行的,认为运输过程既有旧价值的转移,也有新价值的创造。运输业的公式是:GWPG。(66、233、331)三、 产业资本的职能和地位1、 产业资本的职能马克思指出:“产业资本是唯一的这样一种资本存在形式,在这种存在形式中,资本的职能不仅是占有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而且同时是创造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66、0、331)2、 产业资本的地位产业资本决定了资本主义性质;产业资本的存在,包含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的存在;产业资本使“已经成为过去的或正在衰落的社会生产状态中就已出现的资本,”即古老的资本形式(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唐国增注)处于从属的地位。(参6667、0、332333)四、 GWPWG的特征马克思指出,GWPWG具有几个特征。1、 这种循环表现为货币资本的循环马克思指出:“这种循环表现为货币资本的循环,因为产业资本是以它的货币形式即货币资本形成自己总过程的出发点和复归点的。”它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就是赚钱,是得到是价值比预付的资本价值高。(68、0、333)2、 生产过程是流通过程的媒介,是实现价值增殖的手段马克思指出:“在这个循环中,生产阶段,P的职能,形成了GWWG流通的两个阶段的中断,而这个中断又是简单流通GWG媒介。”生产过程只是预付价值增殖的手段,也就是说,发财致富本身才是生产的自身目的。(68、0、333)3、 这种循环形式使资本表现为可以生出货币的货币因为这种循环形式的两极都是货币,而且流回的货币额大于预付的货币额,所以“货币资本也就表现为能够生出货币的货币了。从价值生出剩余价值,不仅表现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而且直截了当地表现在金光闪闪的货币形式上。”(69、0、334)4、 这种循环掩盖了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在GWPWG运动中,有生产消费,而没有展示出生活消费。马克思指出:“在GG形式中至少没有表现出,g的流通在循环重复时会和G的流通分开。在这里,消费只是通过GW表现为生产消费,而只有这种消费才包含在单个资本的这个循环中。GA,从工人方面看是AG或WG,因而是作为工人个人消费的媒介的流通AGW(生活资料)的第一阶段。”但是,资本循环掩盖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甚至一些受重商主义体系(这个体系以GWPWG公式为基础)的鼓吹者说什么资本家国家应该把生产消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参6970、0、334335)无视消费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在实现资本价值中作用。五、 货币资本循环的虚幻性和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最早的理论探讨马克思认为:“以G=G+g为结果的公式GWPWG,在形式上具有欺骗性,带有一种虚幻的性质,这是由预付的价值和增殖的都以货币这个等价形式存在而产生的。这个公式强调的不是价值的增殖,而是这个过程的货币形式,强调的是最终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形式的价值,大于原来预付到流通去的货币形式的价值,也就是说,强调的是资本家所有的金银数量的增加。”(72、0、337338)马克思指出,作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探讨的重商主义正是建立在这个循环公式基础之上的。他说:“所谓货币主义(即早期重商主义唐国增注),不过是GWG这个没有概念的形式的表现,不过是这样一个运动的表现,这个运动仅仅在流通中进行,因此只能这样来说明这两个行为(1)GW(2)WG:W在第二行为中是高于它的价值出售的,因此,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多于在购买时投入流通的货币。相反,把GWPWG肯定为唯一的形式,它就成了更为发展的重商主义体系(即晚期重商主义唐国增注)的基础,因为在重商主义体系那里,不仅商品流通,而且商品生产,也表现为必要的要素。”(7272、0、338)六、 货币循环包括其他资本循环形式马克思指出,货币循环肯定是不断更新的。这种不断更新的货币资本循环中,就包括着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如下图所示: GWPWGGWPWGGWP等等。 GWPWG这是货币资本循环公式PWGGWP这是生产资本循环形式WGGWPW这是商品资本循环形式它们的共性是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各自具有相同的资本存在形式。第二章 生产资本循环一、 生产资本循环的总公式及其性质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本循环的总公式是:PWGGWP。这个循环表示生产资本职能的周期更新,也就是表示再生产,或者说,表示资本的生产过程是增殖价值的再生产过程;她不仅表示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表示剩余价值的周期性再生产;它表示,处在生产形式上的产业资本不是执行一次职能,而是周期反复地执行职能,因此,过程的重新开始,已由起点本身规定了。”(75,234)二、 生产资本循环的类型和条件生产资本循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简单再生产,另一种是扩大再生产。马克思指出,在生产资本循环中,有流通过程WGW。他认为,在生产资本循环的场合,WGW必须是确定的,“因为它的第一次循环的性质就要取决于这一点,而且在这个循环中,WG表现为流通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要由来补充。这个公式代表简单再生产还是代表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就取决于这一点是怎样确定的。因此,循环的性质随着这种确定而变化。”(77,0)如果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那么就是简单再生产,生产资本循环的形式就是:PWGGWP如果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而是一部分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一部分用于资本积累,那么,就是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本循环的形式就是:PWGWP马克思说:“我们先是考察简单再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