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滋润孩子的心扉.doc_第1页
让书香滋润孩子的心扉.doc_第2页
让书香滋润孩子的心扉.doc_第3页
让书香滋润孩子的心扉.doc_第4页
让书香滋润孩子的心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书香滋养孩子的心扉-浅议小学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平湖市乍浦镇第一小学 钱华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通过实践,我越来越也认识到,书籍是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食粮。阅读是孩子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以新课程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阅读呢?一、营造书香阅读氛围,点燃孩子心中之火1、创建和谐的书香班级。2、运进书香的精神食粮。3、建立和谐的亲师共读。4、体验书香收获的喜悦。二、追求书香阅读方式,感化孩子心中之魂1、开放阅读,张扬个性。2、课内拓展,阅读鉴赏。3、名著导读,独特体验。三、巧设书香阅读方法,滋养孩子心中之肉1、巧选读物。2、巧做笔记。3、巧与人沟通和分享。4、巧用读法。“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世界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这么说。只要教师循序善诱、激发引导,使孩子愿意多读书,读好书,逐渐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书香一定会真正地滋养孩子的心扉!让书香滋养孩子的心扉-浅议小学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春风又绿江南岸”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市组织的师德培训动员会,并聆听了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实验的专题报告,感慨颇深。朱教授在其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曾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古人也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读书好的,古人清楚,今人更是明白。博览群书,开阔思路,活跃文思,心飘万里之外,神游八方。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成了全球的共识。通过实践,我越来越也认识到,书籍是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食粮。阅读是孩子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读书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习惯的养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赋予的职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以新课程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阅读呢?一、营造书香阅读氛围,点燃孩子心中之火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营造书香浓郁的阅读氛围,要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莫过于培养他们对读书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升起星星之火。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1、创建和谐的书香班级。阅读需要有个场所,阅读的场所和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往往能激起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对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我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从学生读书的心情出发,力求温暖、舒适、甜蜜板块设计。黑板的左上方,有“名人名言”栏目,那里有孩子自己寻找的名人名言展示语。教室内开辟了“畅游书海”栏目,那里有老师推荐的读书篇目及好书介绍;开辟了“赏心悦目”栏目,那里有孩子富有个性设计的读书笔记、读书小报、书法作品等;又开辟了“书香心语”栏目,那里有孩子的阅读积累、阅读感悟后的成果展示。同时,依托校本“读书花园”的精神食粮带进教室,让学生在这个书香浓郁的教室里,尽享百花的芬芳,饱吸万物的精华,从而酿造出纯美的思想醴酒。让浓郁的书香环境触发孩子的心灵。 2、运进书香的精神食粮。阅读的乐趣不仅仅取决于场所,还和读什么书有着极大的关系。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爱不释手。如高年级,为他们选择一些经典名著、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体裁要多样,内容要全面,以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孩子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3、建立和谐的亲师共读。师生共读好似春风化雨,能唤醒学生心中好学的天性,使学生读书的兴致悄悄萌芽。美国著名的专业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在他所著的朗读手册中也曾谈到:对孩子朗读,能建立孩子的毕备知识,引导他们迈上成功的阅读之旅。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在学校开设的每天中午二十分钟的午读时间里,我安排了两个中午选取情节性强的故事采用“为学生大声朗读”的方法,通过听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优美文字带来的愉悦,体验阅读的乐趣,由喜爱故事产生对书籍的热爱。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为让学生能静下心来专心阅读,有时利用晨会课时间,我还会手捧读物,坚持陪读二十分钟。师生共读,教师还可以随时与学生交流,解决孩子们在阅读时的困惑。与生共读,学生品味到读书的快乐。4、体验书香收获的喜悦。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写平湖西瓜灯节一景,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同时举办各类主题竞赛班会,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热情。孩子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成长足迹记录本”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记录本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有学生自制的“名人名言”书签卡我们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体验到书香收获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追求书香阅读方式,感化孩子心中之魂有了好书、有了良好的读书环,我们还应考虑该让孩子们怎样读书?“读书有法、贵在得法”,在读书过程中,孩子需要教师的引领。我们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追求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在阅读的方法、技巧上作适当的点拨,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再次进行大量的阅读,如此循环,学生阅读能力就会在我们平时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有更高的提升。可以这样说,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能推动持续阅读的方式。1、开放阅读,张扬个性。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对待孩子的阅读方式,我们要以宽容一些,更宽容一些。如果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如果翻动了书本的三页,还不能吸引住孩子的目光,那就不能责怪孩子,那只能是书本身的问题了。如果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魅力吸引着孩子,如果一旦孩子被吸引住了,你会发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就算你想阻断也是阻断不了的,因此,教师开列书目与孩子自由选择相结合,其目的是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这些书籍的内容应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而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放性的阅读方式,除了在看与不看方面可以自由选择外,在阅读的量上也应以宽容的标准来对待,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规定是不少于145万字,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允许孩子的阅读量有增有减。特别好的作品,一定要改变一次性阅读的习惯,多读几遍,钻得深,悟得透,才能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运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孩子才能真正得到个性的张扬,触发了孩子阅读的灵感。2、课内拓展,阅读鉴赏。课外阅读以课堂教学为支撑式。我们要充分依托课本资源,利用时机,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上好“晨间欣赏课”以掀起阅读热情。揠苗助长这篇课文,是一篇成语故事,孩子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兴致极高,学完后还意犹未尽。于是,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点,马上组织他们收集还有哪些成语故事,引领学生再欣赏了几篇成语故事叶公好龙、守株待兔等。由于是课外鉴赏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以赏读为主,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先用整体的眼光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和透析,然后品味作品语言的神理气韵,感悟作品形象体系中的特殊情感和情绪、美的意蕴。如:我在教学三顾茅庐之前就布置学生课余去读三国演义中刘备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的前前后后的内容,学生厚积才有课堂上的薄发,才会有学生上课时的精彩发言,才会使学生真正学会对文本进行思考。教完三顾茅庐后,我布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利用课外时间读三国演义原著,并在班上举行读书报告会,讲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引领学生走进名著,去发现那又一片广阔的天空。如学了课文桂林山水后,可向学生推荐中国风景名胜,让学生领略中国大好河山。我就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读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谈谈读后的感受或收获,以激起学生课外自己去赏读名人作品的欲望。总之,课外阅读要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3、名著导读,独特体验。“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因为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以真善美为目的的理想的艺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名著则更讲究以情动人,寓教于乐,通过形象的故事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在导读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比较可取:(1)、导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我国的经典文辞句段,犹如酷暑的缕缕凉风,山涧的汩汩清泉,沁人心脾,唇齿留香。经典文化的导读不仅能拓展学识,更多地对于孩子的人格成长发挥着“长善救失”的功效。这一点我学习了平湖城关几所小学的成功经验。我也曾借阅了他们的校本课程,并以板书的形式逐步推荐给学生。我还在每节语文课前几分钟要求学生在黑板一角写上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国学经典来诵读,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以求修其身,养其性。(2)、导读古诗,回味古代诗词的悠远、豪放、浪漫。我在“每日一诗”的小黑板上,抄上唐诗、宋词悬挂在教室外面的墙上。孩子到校第一件事就是诵读古诗,才进教室开始其他学习。长期坚持,孩子的文化底蕴在诵读古诗中日渐厚重。(3)、导读故事,伸张正义。水浒传里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等,导读时,可以讲述这些故事,让故事引领学生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教师应是孩子们阅读经典的好导游,引领他们走进名著,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品味赏析,畅谈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让他们从小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传承我们民族优秀的经典文化。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多彩,体味古人思想的广博与深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心灵深处得到感化。三、巧设书香阅读方法,滋养孩子心中之肉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才能事半功倍,读书更是如此。读之有方,才能读之有效。 1、巧选读物。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关于指导择优阅读,叶圣陶先生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要选择那些“内容比课本丰富些,写法比课本生动些”,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和“再读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强烈愿望”的课外读物。可以挑选有助于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知识的读物;或介绍那些能够满足少年儿童在文学、历史、科技等某一方面兴趣爱好的读物;或结合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如母亲节,读以母亲为主题的文章时推荐海尔塔格兰特的看望、陈运松的妈妈喜爱吃鱼头、罗曼加里的我的母亲独一无二;如冰心的同一主题文章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余光中的乡愁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以爱祖国为主题的。再如“快餐”式读物,这是以时文、儿童报刊、网络为对象的浏览课程。相对经典文学,我把时文、儿童报刊、网络等称为“快餐读物”。这也是孩子阅读内容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我们的时代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它变化的速度用“一日千里”来说也不为过。为了培养孩子快速吸收这一部分营养,就有必要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重大时事和最新科技成果等。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及时向他们推荐相关读物。如今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可让学生阅读报纸上的相关报道,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的时事或上网查询信息;可推荐学生读我们爱科学等科普报刊。以这些来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习惯,让这些读物滋养着孩子的成长。2、巧做笔记。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时“想到了什么,不妨随时提笔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想的时候往往比较杂乱,比较肤泛;写下来就非有条理不可了,非切切实实不可了。”所以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的一个好办法。我给孩子每人有两本与读书有关的本子,一个叫“阳光摘录本”,里面是学生摘录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另一个叫“阳光成长的足迹”本,里面记录的有读书后的读后感,有阅读中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知识,也有在读书过程中,自己的进步、收获。3、巧与人沟通和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沟通是一种技巧。分享和沟通可以防止学生自私的心态,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机会。一有好的课外书,要求大家及时将好书介绍给同学,并且多写笔记和感想,然后安排一个时间进行互相交流与勾通。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将感动的东西表达出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以从中了解别人对这个事件、问题的态度,丰富自己的信息来源;适度开展辩论,可以有助于活跃思维,辩论的能力。 4、巧用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